沧州市颐和中学是经河北省教育厅批准设立的一所高起点、高标准、严管理、具有现代品质的完全中学。学校座落于沧州市风景秀丽的颐和庄园南侧,毗邻海河路和迎宾大道,交通便利。学校占地150亩,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2005年开始招生,现有初、高中在校生2700余人,教职工165人。颐和中学以“让每一位同学都得到适宜的发展,让优秀的同学更加优秀”为办学目标,将爱心教育、挫折教育和成功教育与日常教学完美结合,在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帮助他们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感恩、学会竞争,在人格、智能、身心诸要素平衡统一的过程中走向成功。自建校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颐和中学秉承沧州一中百年人文积淀,凭借其全新的教育理念、灵活科学的用人机制和独特而富有成效的教学模式,取得了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颐和中学也因此迅速成为狮城教育的新亮点。 师资雄厚我校校长由沧州一中校长刘月廷同志兼任,执行校长由沧州一中在职副校长郭树发同志担任。一线教师由沧州一中统一选配,均为师德高尚、业务过硬、年富力强、年龄在45周岁以下、教龄在五年以上的骨干教师,他们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精湛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服务。近两年我校选派的15名教师参加省、市评优课比赛,全部荣获一等奖。育人为本育人为本:“用思想管理学校,以人文提升品质”是我校的管理理念。我校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立足于为学生铺设成人、成才、成功之路,为社会培养有德、有智、有用之材。我校倡导“男生做翩翩少年有绅士风度,女生做大家闺秀具淑女风范”,并将“做颐中好学生,做家庭好子女,做社会好公民”的“新三好”评选活动作为每学期的常规工作。学校还通过主动设计一系列活动,如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感恩自信联欢会、我爱读书演讲比赛等,给学生以精神引领。特色教学课堂教学:实行学案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能力,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辅导考试:学科自习和公共自习均安排教师辅导,通过个别辅导、分层辅导,关注到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分类推进,让每一位同学都得到适宜的发展,让优秀的同学更加优秀。实行周测、月考,平时作业限时完成,日清日结。校本课程:我校除必修课外还开发实施了书法、礼仪、武术、颐中讲堂、英语角、摄影摄像、电脑制作、花卉栽培、航模等16门校本课程,将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封闭管理封闭管理:非毕业班每两周放假一次、毕业班每月放假一次。学校实行每天24小时无缝隙全程管理,晚休实行值班老师带队送学生回宿舍归寝制度。校内统一校服,规范发型;实行“一卡通”,限制最高消费;设电话和网络家校互动平台,使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学习、消费、离返校及其它在校情况。电视、报栏、多媒体、阅览室及校园影院使学生了解社会,开阔视野,丰富生活。公交站点进驻校园,放假日学生校内上车,确保安全。 条件一流各类设施设备均按国家级示范性中学标准配备。教室宽敞明亮,冬有暖气,夏有空调。实验室、微机室、音乐室、阅览室、报告厅、科技活动室等一应俱全。学校建有1个标准运动场、2个排球场、6个羽毛球场、8个篮球场、13个乒乓球台。每个学生宿舍都配有卫生间、洗漱台、空调、暖气、饮水机、壁橱和鞋柜等。学生餐厅回、汉两层分设,宽敞洁净、菜品丰富,可供3600人同时就餐。浴室每周定期向学生开放;医务室、超市每天为学生提供实时服务。奖学金制度我校设有十项奖学金,即入学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奋进奖、进步奖、学科状元奖、助学奖、升学奖、校长特别奖等。每学期颁发一次,初中每学年每生最高可获奖学金6000元,高中每年每生最高可获奖学金4000元。
沧州市第十四中学始建于1996年,是一所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先进、师资力量雄厚、管理科学的重点中学。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主倡“团结、拼搏、求索、奉献”的精神,致力推行素质教育,让不同层次和不同特长的学生发挥潜能,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沧州市第十四中学始建于1996年,1997年9月开始招收第一批学生,建立初中部,学校现占地面积586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000平方米,设有初中和高中两个部,现有44个教学班,在校生人数2800余人,教职工184人,其中专任教师145人,中学高级教师56人,中学一级教师63 人;河北省特级教师1人,河北省骨干教师3人,沧州市骨干教师20人,河北省学科带头人3人,沧州市学科带头人5人,教师平均年龄为32岁,学历、普通话达标率均为100%。硬件设施 现拥有6100平方米的单面分区式教学楼一座、5400平方米的综合教学楼一座,8000平方米的综合实验楼一座,1500平方米的学生餐厅一座,人工草坪铺设的400米八跑道标准操场一个,篮球、排球等体育活动场地七个。有设施齐全完备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微机教室、语音教室、地理教室、电子备课室,教学设施、仪器、教学软件配备均达到或超过省一类配备标准,学校图书馆藏书100000册,拥有电子图书24000册,是河北省中小学一类图书馆。2002年建起了千兆主干校园网,并加入国际互联网,装备多媒体教室25个,实现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另外,预留建设用地26亩,预计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发展方向 我校初中的发展方向是,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巩固、稳定、提高,将规模控制地十二轨。 高中的发展方向为,逐步形成规模,形成特色,达到八轨。 近几年,学校先后被命名为河北省教育科研先导型实验学校、教育部初中英语听说能力训练示范学校、河北省中小学德育示范学校、河北省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研究实验学校、河北省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河北省中小学德育示范学校、河北省创新先进学校、河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河北省绿色学校、河北省电化教育先进学校、河北省禁毒示范校、河北省关心下一代先进单位,沧州市文明单位、沧州市平安校园、沧州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沧州市十佳基层党组织、沧州市教学质量先进学校、沧州市科技教育先进学校、沧州市教师培训先进单位、沧州市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中国基础英语素质教育实验基地、沧州市国学教育示范基地等。领导团队 领导班子配备有力 学校领导班子配备符合“政治过硬,业务精良,勤政务实,廉洁奉公,联系群众,团结进取”的标准。五位校长均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中学高级职称,平均年龄45岁,教龄均在20年以上,从事学校管理也在10年以,且文理兼有,专业互补。通过不间断的学习和参加校长培训,学校领导班子的政治修养、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都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适应了现代学校管理的需求。 几年来,校长韩军同志先后获得河北省骨干校长、河北省十佳“科研”型校长、河北省“三育人先进个人”、沧州市先进工作者等称号,并有多篇论文在国家、省级刊物上发表。师资队伍 沧州市第十四中学拥有一支团结进取拼搏向上的教师队伍。学校现有高级教师63人,一级教师82人,省骨干教师3人,市学科带头人5人。“博学、表率、严谨、创新”是十四中学传统的教风,以高尚的师德影响人,高超的能力教育人是十四中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宗旨。十四中建校十年来,150余人次获国家、省市级奖励,百余人次获得国家、省市优质课、研究课奖励,一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十四中教师队伍的骨干。十四中教师队伍建设着力于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培养教育科研型教师,校本研修和校本培养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使我校形成了完整的老师终身教育体系。学校先后承担完成7项国家、省市级课题,4项课题正在研究之中,300余篇论文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和获奖。十四中教师爱岗敬业,团结进取,拼搏奉献,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沧州市第三中学始建于1959年,是一所初中十轨、高中十五轨的完全中学。校园占地120亩,建筑面积4万平米。现有教职工320人,教学班72个(含高中班42个),在校生3500人(含高中生1973人)。 团结而富有创新精神的领导班子,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特色办学、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开拓进取,在较短的时间里,使学校面貌发生了质变,基础建设日新月异,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办学特色日益突出,办学规模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平。2005年,十三化建中学划归三中,学校被教育厅命名为“河北省沧州艺术高中。”2009年,三中和十六中成功实施联合办学。学校被省教育厅认定为“河北省示范性高级中学”。2010年,学校被教育部誉为“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 自1995年“普九”达标,特别是近年来,学校累计自筹自投资金两千万元,用于全方位改善办学条件。到2011年,随着校园新规划的推进和校安工程的完成,新教学楼及附属楼、综合实验楼、教学楼、学生公寓、标准塑胶运动场等设施达到一流标准,教育教学设备达到一类标准。三中为师生的成长提供了更完备、更现代、更富有人文气息的校园环境。 三中拥有一支“师德高尚、爱岗敬业、勤于钻研、乐于奉献”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其中,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 81人,省级骨干教师6人,市级骨干教师27人。他们始终秉承“质量就是生存,质量就是发展”的信念,以做“科研型、学者型”的名师为目标,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努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积极落实“新课改”,大力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最终以教师的发展实现学生和学校的最大发展。 学校实行“分部包年级责任制”。完善了了合理设岗,有岗有责,岗责分明的约束机制,以责定资,以绩定奖的激励机制,量化指标,公正考核的评价机制。近年来,大力推行全员聘任制、班主任动态管理制、绩效工资制,实现了“庸者下,平者让,能者上”的用人机制和“多劳多得,优质优酬,优质重奖”的分配机制。 艺术教育是三中办学的强势特色。近年来,有千余名艺术生被全国重点艺术院校录取,有百余名学生在全国中学生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类大赛中获奖。历届高考艺术专业上线率100%,全国重点院校录取率达80%以上。艺术高考实现了“六连冠”。沧州三中是全市艺术类学生最多、教学质量最高、高考成绩最优、影响最广泛、社会声誉最好的学校。 随着学校日新月异的发展,体育已经跻身省级示范高中前列。群众性体育红红火火,有声有色。竞技体育硕果累累,捷报频传。足球队,全市中学生联赛第一名,篮球队,全市中学生联赛甲组第三名,田径,全市中学生运动会实现了“三连冠”。 2010年,孙来星同学以全国专业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和韩素素同学双双被中国美院录取。曹婧名列全市中考第五名。2011年,初中部张明芳以636分勇夺全市第二名。艺术高考仍是大亮点,张同芳、崔鹏超、王凯同时被中国美院录取。还涌现一个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的德育典型,2009年考入东北师大的席海建同学,入选《中国网事·感动2011年度人物》评选。 新的形象,新的征程,新的目标,作为“三校”(即三中、化建中学、十六中)合一的新三中,为了创建“文化厚重、特色鲜明、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现代化名校,三中将上下求索,薪火相继,不断推进教育改革,大力加强学科研究,积极推进“新课改”,不断完善管理机制,促进学校持续、健康、和谐发展。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