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龙县潘庄中学是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中,学校位于卢龙县潘庄镇滤马庄村,1959年建校以来,在潘中人的不懈努力下,铸就了"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潘中精神。2004年学校被河北省教育厅批准为秦皇岛市卢龙美术中学,面向全市招收美术特长生。学校硬件设施齐全,办学条件一流,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楼、科技楼、宿舍楼、画室,餐厅、电教室、多媒体教室、校园网、实验室、图书馆、阅览室一应俱全。学校有在校生1000人,教职工116名,其中高级教师15人,全校教师学历合格率达98%。教师教育教学成绩优秀。学校是秦皇岛市农村示范性高级中学。几年来,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为学校的发展建设提供了保障。学校始终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教改科研为动力,以培养人才为根本,以升学就业为导向,坚持"特色立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的品牌战略,学校在继承国家传统办学的基础上,提出并实施了基础文化课加美术的教学模式,全力打造卢龙县美术特色一流学校,美术专业从零基础开始教学,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本科专业合格率历年均达到95%以上,历年考入大学的学生遍布全国各大院校。学校优秀的师资力量加上文化与专业并重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考入国内一流美术院校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学校为公办学校,学费按国家的规定为公费。
抚宁县第六中学原名抚宁县台营中学,于1956年9月建在台营南门外,占地25亩,校舍27间。当时只招两个初中班,学生98人,教职工27人。行政属于台营小学领导。1958年,台营中学增至6个班,学生300余人,从此单独立校。 1959年春季,由于修建洋河水库,台营中学迁建到北山。校园占地52亩,校舍107间。1969年台营中学开始招收3个高中班。至1980年,计有8个高中班,学生400人,教职工34人。1981年复招两个初中班,1983年计有6个初中班,台营中学被定为县重点初中之一,停收高中。 1986年台营中学复招2个高中班,至1989年计有6个高中班,学生400余人,教职工40人。进入90年代,台营中学迅速发展,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2000年204名考生考入重点8人,本科20人,专科170人共198人上线,上线率达百分之九十五,深受台营地区人民赞誉。自1989年以来,近十年来,台营中学共向高校输送新生1200余人,为台营地区文化传播和教育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目前,该校已有16个教学班,在校生850余人,教职工59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6人,一级教师19人。已形成一支实力较强的教师队伍。学校目前建筑面积3494平方米。已配备多媒体电教室2座,教师电子备课室一座,有计算机25台,学生计算机教室一座,有计算机42台,现有图书室一座,有图书4000余册;体育场地3300平方米,理化实验室各一座。 进入新世纪之后,台营中学驰入发展的快车道。目前,已基本达到三网(因特网、宽带网、校园网)进校,资源共享。2002年、2003年分别被河北省教育厅命名为“创新教育实验学校”“信息技术实验学校”。 随着教育设施的不断完善,台营中学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提高很快。2002年,刘晓波、张志恒分别获秦皇岛市数学、语文千节优质课一等奖;肖瑶、邬松分别获英语、物理千节优质课二等奖;李凤喜获政治优质课二等奖;马向华、刘晓波分别获全国化学、数学竞赛指导教师三等奖;化学教师赵宝制作的课件《化学平衡》获省级一等奖,论文获省级一等奖;呼竞争、肖瑶在英语学科情境教学的实验中成果显著;语文教师张志恒、陈洁琦、刘桂珍等的作文新理念教改实验已取得初步成效。2003年高考,作文及格率达50%以上,40分以上达20%。 尤其是我校教导处副主任李贺新在信息技术与各科教学的整合的研究中做出重要贡献。他撰写的论文《自然之法》在香港《现代教学研究》杂志上发表后,2002年被中国教育学会计算机专业委员会评为“全国应用现代技术成果一等奖”,后又被人民日报出版社、中国教育报“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论坛”评为创新教育理论一等奖。 我校学生的能力提高很快。2003届毕业生袁铁柱获2002年数学竞赛全国三等奖,为我县当年唯一的获奖同学,同年他还获全国化学竞赛三等奖。2003年8月20日,中央电视台播放了他勤奋学习的专题片。在近几年的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大赛中,我校的俞丽萍、李爽、党海辉、杨志杰等均获全国三等奖;在2003年全国“杏坛杯”中学生竞赛中我校有十名同学的十二篇作文入选;在全国第七、八、九届圣陶杯作文大赛中,我校先后有十余名同学获全国二、三等奖。 2003年7月9日,抚宁县人民政府将抚宁县台营中学更名为抚宁县第六中学。
宁县第一中学,简称抚宁一中。濒临举世闻名的避暑胜地秦皇岛北戴河、南戴河的抚宁一中,始建于1952年,是省级重点高中,曾因培养出2名全省状元、三次培养出省文、理科第二名而久负盛名。校名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田纪云亲笔题写。学校所在地抚宁县隶属秦皇岛市,经济发达,是河北省五强县之一。 学校现有40个教学班,2000余名学生,200名教职工,校园占地178亩,有行政楼、教学楼、科技楼、多功能楼、学生宿舍楼,具有装备一流的多媒体教室、微机室、语音室和集理化生实验、电化教学为一体,与常规教学紧密结合的省级合格实验室。学校拥有400米跑道的封闭操场,齐全的体育器材。 有着50年光辉历史的抚宁一中,为高校输送了近万名高素质新生,高考成绩在全市始终名列前茅。2001年高考进入大专段人数多达757人。学校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完善,确立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办学宗旨和实行的封闭管理、量化考核管理而在全市闻名,成为抚宁县及周边县、区立志成才的莘莘学子向往的学习殿堂。 近年来,抚宁一中先后被认定为"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省体育卫生先进学"、"输送人才先进集体",先后获得市"文明单位"、"校风建设最佳学校"、"德育工作示范校"、"预防青少年犯罪先进集体"、"巾帼文明示范岗"等二十余项奖励。
昌黎县第九中学坐落于韩愈的故里——文明经济名镇昌黎县荒佃庄。黉舍占地50亩,始建于1956年,原名昌黎县荒佃庄中学、是全县最早的六所乡村国办中学之一。55年来为社会培养了一万多名优良毕业生。 1956至1963年,只招初中,因为持续几年讲授质量稳步进步,中考成绩凸起,被唐山地区专署教诲局肯定为“小宝塔”黉舍,为昌黎县重点中学。文革期间,原本的思惟政治教诲轨制和做法被通盘否定,黉舍次序混乱。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今后,全面落实了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变更了泛博教职工的主动性;慢慢规复了各项规章轨制,建立了普通的讲授次序,迎来了黉舍的第二个春季。 1978年,国办中学收归县文教局带领,荒中开端变成完整中学。1983年,高中规复三年制,随后几年,荒佃庄中学初高中办学慢慢达到岑岭,初高中升学率均名列全县前茅,多次遭到下级构造表扬。1991年县教诲局决定初中招生任务全部下放到州里,荒中由完整中学变成了浅显高中。黉舍改名为昌黎县第十一中学。2005年4月与十中归并,改名为昌黎县第九中学。 近几年来,黉舍共投资600多万元停止软硬件扶植,前后建起了宽广明亮的讲授楼、温馨温馨的宿舍楼、干净的门生餐厅及会堂和门生混堂,设备了微机室、多媒体课堂及标准化尝试室,标准的活动场。黉舍绿树掩映,环境美好。昌黎九中的勃勃朝气和生机又重新揭示给社会各界。黉舍占地50亩,修建面积8000平方米。黉舍现有在校生300人,10个讲授班。教职工55人,兼任西席50人均为大学本迷信历,此中中学初级西席15人,市级骨干西席2人,县级骨干西席5人。黉舍现有讲授楼1座,门生宿舍楼1座,门生餐厅1座。多媒体课堂2个,微机室2个,美术课堂2个,尝试室3个,浴室2个,图书室、阅览室各1个。田径活动场1个,篮球场4个。2009年经教诲局批准,我校与汇文二中结成联盟,同一教诲讲授形式、讲授打算、测验试题、评分标准和成绩排名。我校讲授资本充沛,办理到位,已经获得了明显成绩。按照昌黎县教诲生长打算,我校已作为全县四所浅显高中之一成为重点生长的乡村高中。 黉舍将兴建综合讲授楼一座,西席公寓、门生公寓各一座,黉舍范围达到24个讲授班,1200论理门生;装备高标准专业室,建立市级标准化高中。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