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始建于1955年,是河北省示范性高级中学和对外开放学校。学校主校区占地57亩,总建筑面积40000平方米,随着我市基础教育的飞速发展,学校办学规范不断扩大,2004年学校在东开发区开办了东校区,东校区占地144亩,建筑面积达3.9万平方米,两校区合计占地201亩,总建筑面积达7.6万平方米。学校有行政楼、教学楼、实验楼、微机室、电教馆、科技馆、图书馆、体育馆、艺术楼、标准田径场、餐厅、浴室和学生宿舍等,设施齐全、功能完备、设备先进、布局合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融、校园优美典雅。 学校拥有一大批师德高尚、学识渊博、治学严谨的省市学科带头人。学校本着着眼长远建设,依托师大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方针,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有33名教师正攻读硕士研究生,教育硕士及硕士研究生班,已有13名教师取得硕士学位。教学中主张“教无定法、教必有法”,鼓励改革创新,不拘一格育人才,调动了广大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学校现有65个教学班,3600余名学生。教职工271名,专职教师247名,其中特级教师5名(曾有7名被评为特级教师),高级教师104名。承担国家、省、市科研课题16项,发表出版论文和著作400余篇(部)。一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在教学和科研上大显身手。 学校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教科研引路,质量优秀为宗旨,形成了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的一生的办学理念;崇德、博学、求是、创新的校风;爱生、求精、奉献的教风;乐学、善学、博学的学风。学校坚持以人为本,树德育才,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劳动、学会审美”。树立了“看基础、看素质、看后劲、看发展,不计较一时一事的得失,对学生一生负责”的新型教育价值观。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升学率,学科竞赛名次均居省市前列。 学校在争创“五个一流”,实现学校教育现代化的道路上取得了显著成绩,荣获各种荣誉50项。被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先进学校”、“全国示范性法律学校”、“国家教育部‘九五’重点题目(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先进单位”、“全国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优秀实验学校”,被省教育厅命名为“河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学校管理、教育质量双优学校”、“中小学整体改革先进单位”、“中学体育卫生先进单位”、“中小学艺术教育示范学校”、“河北省德育示范学校”、“河北省依法治校试点学校”、“法制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科技教育示范学校”,“河北省50所毒品教育示范学校”,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高中教学质量先进单位”、“文明单位”、“石家庄市德育示范校”、计算机教育示范学校”、“石家庄市十大知名学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 学校注重发展对外交流,先后接待过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朋友来校参加访问,并先后派体育、艺术、书法代表队出访澳大利亚、日本,与新加坡德明政府中学、日本鸟取东高中解为有好学校,同时每年向新加坡德明政府中学选派两批学生留学,并不断开辟对外交流的新渠道。 学校正朝着国内有较大影响的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一流名校不断迈进。 学校正朝着国内有较大影响的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一流名校不断迈进,为争创“全国依法治校示范校”、“全国示范性高中”而努力。
石家庄市第二十一中学位于我市北出市口,运河立交桥东侧,是一所完全中学,现有38个教学班,1900名学生,在职教师121人,其中高级教师26人,中级教师65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 学校占地1.47万平方米,校园整洁,环境幽雅,布局合理。综合实验楼备有理化生实验室、语音室、电教室、微和教师微机备课室等现代化教学设备,是实验教学达标学校。 学校德育工作以教科研为先导,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健全人格为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德育工作中,学校坚持理想教育具体化、道德教育系列化,行为教育规范化,自我教育制度化,形成"团结、勤奋、拼搏、创新"的良好校风。被评为石家庄市德育示范校,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命名的全国九五重点课题"实验学校"。 学校有一支业务过硬,敬业爱岗,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学校始终贯彻以教学为中心的办学思想,不断加快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对不同年龄,不同水平,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已取得成功经验。我校已形成了"言传身教、严谨求是、精益求精、探索创新"的教风和"勤学好问、专心致志、一丝不苟、拼搏进取"的学风。师生勤奋作,刻苦学习,教育教学成绩斐然,硕果累累。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校作为一所普通中学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了一大批拔尖人才。 在全校开展的"名师工程"工作中,有10名教师荣获省、市、区级模范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称号。
石家庄市第十三中学系石家庄市示范性高中,创建于 1950年,是全市创建较早的中学之一,也是我市东北部办学规模较大、社会声誉较高的一所完全中学。半个世纪以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锐意进取,努力改革,创名牌,办特色,教学成绩显著,桃李之香洒五湖四海,莘莘学子遍神州大地。学校先后被评为市区级文明单位、“花园式庭院”等称号。硬件设施教室情况:学校有三栋教学楼,可容纳51个教学班实验、图书、电教设施:学校占地面积 41333平方米,环境幽雅、布局合理,教学楼、办公楼、礼堂、健身房、学生公寓等错落有致,雕塑、花坛、池塘、长廊等艺术小品配置协调,紫藤幽香、绿树参天更映透一种古朴、凝厚的文化底蕴。五十年过后,独具北方特色的花园庭院俨然成为了我市东北部别具幽寂的现代“书院”。学校的教育、教学设备先进完善,建有高效畅通的校园网系统和校园网站(http://www.sjz13.com ),配有多套多媒体教室,先进的实验室、电子备课室,环境幽雅、设施齐全的学生公寓,高标准的礼堂(容纳500人)和现代化的健身房以及有近六万册藏书、1万册电子图书的图书馆等。领导班子 :学校拥有一个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领导班子,班子成员能注重自身建设,讲政治,讲正气,讲奉献,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模范各项法律制度,以法制校,以德立校,清正廉洁。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领导班子在书记赵志坤同志的领导下,不断更新观念,以“教育是一项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一项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明在于创新”的现代教育观念,补充到十三中的教育信条中,引导教师树立起科学的教育观念,努力探索振兴十三中之路 。师资力量:我校拥有一支老、中、青结合,专业精湛、师德高尚、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这当中有经验丰富的高级教师,有获得省市级评优课的中年教师,也有朝气蓬勃的青年教师,他们以各自的特点和学识丰富我校的教育元素,传承历史又不落窠臼。他们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不忘学习和研究,近几年来,很多教师的教育教学论文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教科研飞速发展,特别是 2007年赵志坤书记主研的课题:《中学校本研究范式探究》被定为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教育教学基本情况 :目前,我校总计学生人数为 2183人、49个教学班。1、初中情况:我校现有初中班22个,包括初一8个班,初二6个班,初三8个班。主要生源为南高营镇所辖的南、北高营和东西古城四村。2、高中情况:我校现有高中班22个,包括高一6个班,高二7个班,高三9个班。主要生源为我区二环路以外的辖区。3、职中情况:我校现有职中班5个。随着我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以及对招生工作的重视,近几年我校新招生人数在不断增加,办学规模呈扩大的趋势。今年我校高一新生达到了6个班的规模,初一在生源锐减的情况下也达到了8个班的规模。 办学特色:学校本着“挖掘优良传统,发展现代意识”的理念,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学生”教育目标,对每位学生都“掘其能、尽其才”。并且努力挖掘和造就一种“敬业、探索、拼搏、奉献 ”的十三中精神,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下学习、生活,为每位学生的终身发展铺平道路。我校注重教育为先,科研为导,教学为主的三位为一体的理念,并且逐渐形成了我校的特色,中高考成绩稳步提高。 2005年我校学生候鹏获长安区中考第二名。 高考成绩逐步攀升,高考上线率稳中有升,本科上线人数大幅度提高,其中郝静茹同学、方盼盼同学分获 2005年、2006年度长安区文科状元。 学校重视特长生培养,高考特长生(含音、体、美)上线率一直保持在 95%以上。近几年来,先后有数百名学生被中国科技大学、天津大学、西安交大、天津理工、军械学院、湖南大学、武汉理工、北京体院等高等院校录取,受到学生、家长及社会的普遍赞誉。
石家庄市第五中学(原石家庄铁路第一中学)是河北省重点中学,石家庄市教育局直属的市区五所重点中学之一。曾被评为全国推进素质教育先进学校、河北省心理教育先进学校和石家庄市高中教育先进单位等。 学校位于石家庄市水源街109号,占地面积49114平方米,建筑面积近两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办学条件一流,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学生公寓、学生餐厅、网球场、篮球场、足球场等各项设施一应俱全。 学校拥有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治学严谨、业务精湛且富有创新精神的干部、教师队伍。125名专任教师中,特级、高级教师33名,占26.4%;具有中级教师职称的58名,占46.4%,相当数量的中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成长为教学骨干或学科带头人,不少人在省、市、区教学比赛中获奖。广大教师勤于实践,善于钻研,取得了丰硕的教科研成果。 石家庄市第五中学历经五十二年沧桑,形成了优良校风,创造了辉煌业绩,多年来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输送过数以千计优秀学生,在石家庄市和河北省铁路系统享有很高声誉。 以冯中山同志为校长的学校新的领导班子上任后,励精图治,明确了“抓质量,树形象,构建和谐校园,争创一流名校”的办学思路,并以推行全员聘任制和整顿校风校纪为切入点,真抓实干,雷厉风行,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给学校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广大教职工深受鼓舞,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工作积极性空前高涨。学校迎来了新时期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宝贵机遇期,驶入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