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安一中始建于1960年8月。 四十多年来在各级党组织及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关怀下学校不断地发展壮大,现在己有18个教学班73名教职工,设有现代化实验室、图书室以及音、体、美专用教室。各种设备齐全,并于96年建立了现代化的微机室,96年获得了省市“现代化建设合格学校”的荣益称号。 学校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教育为振兴家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学思想建立起以校长依法治校为中心,充分发挥党组织核心作用和工会民主监督作用,实行班级处室,教研组整体负责的校长责任制,坚定不移地实行量化为特征的目标管理,促进了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学校坚扶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长期坚持“三改观、树三风、创三一流的”三个三工程,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为适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学校积极开展师训工作,采取统分结合,走出去、请进来的各种措施不断担高广大教师的科学文化水平,现有59名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7%,有高教3人,骨干教师14人建立起了一支有文化、有道德,精通业务的师资队伍,学校清楚地认识到:高水平的教学质量来源于全体教师创造性的劳动,广大教师积极上好常规课,组织好活动课,热情积极地进行教研教改,优化课堂教学,努力构造有自己特色的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质量稳步上升,中考成绩居全县一流水平,特长生发展高于全县的平均水平,学校的教育工作斐声全县,于一九九一年被命名为哈尔滨市“双全”学校。 二○○四年学校新建了三千多平方米的教学楼,教学楼内设有18个教学班,教师办公室,现代化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微机室在以前的基础上环境更加清洁,为全体师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宾安一中将继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决心坚持正确的办学思想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全面实施“科研兴校”的战略,让100%的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100%的学生学有所长,让100%的学生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材,以优异的成绩跨入21世纪。
宾县大千中学,原名宾县第五中学,是一所初级中学。座落在宾州城中心的西北,宾县教育局西侧,属宾州镇胜利街。一九八O年七月十日,原宾县第一中学的初中部与高中部分离,初中部于一九八O年九月十九日搬迁出来,成立了宾县第五中学。一九八四年,为纪念吕大千烈士,由原国家石油部副部长兼大庆油田党委书记,吕大千烈士生前学生季铁中建议,宾县县委、县政府决定,并报请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把宾县第五中学命名为“宾县大千中学”。一九八O年九月搬迁到新校址时,操场南北两侧各有一栋砖瓦结构的平房做校舍。一九九四年九月建新的教学楼。宾县大千中学始建校时有1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800余人,到一九八六年达到16个教学班,学生总数900人。到二OO四年达到20个教学班,学生总数1300余人。 宾县大千中学,一九八O年建校时有教职工57名。一九八六年,教职工数61名。其中专任教师51名,大专以上学历38名。二OO四年,教职工总数111名,其中专任教师69名,大专以上(含大专)学历98名,高级职称15名,一级职称49名,县骨干教师25名,市骨干教师9名。宾县大千中学从一九八O年建校以来在短短的二十几年间,随着办学条件的逐渐改善,办学成就也逐年提高,从各方面已迈入全县初级中学的前列。二000年以来,大千中学考入宾县重点高中(普通高中不计)的学生人数为:二OOO年30人,二00一年31人,二00二年31人,二00三年69人,二00四年52人。 宾县大千中学自二00二年以来在各方面获得多项荣誉:省“十五”规化心理健康实验基地称号;省心理健康优秀实验学校,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市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先进集体;市学校对口支援教师轮换先进集体;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市体育卫生艺术先进集体。 宾县大千中学以“诚信、善学、发展、创新”为校训;“和谐、友好、团结、合作”为校风。形成了“民主、关爱、尊重、指导”的教风和“主动、专心、勤奋、互助”学风。学校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高素质高水平的老师队伍;有一个懂科学管理的领导班子;党校环境优雅,地理位置优越,现代教学设备齐全。教育教学质量稳居全县之首,特别是重中升学率遥遥领先,办学水平已跨入县一流学校。
常安镇第一中学于一九六○年八月在全县兴办初中教育中诞生,迄今已有四十三年的历史。校址三次搬迁,校名三次更迭。 学校成立之初,设立在常安镇老营口村的周家屯,命名为宾县第十二中学。有四个教学班,二百二十名学生,教职员工二十六名。一九六一年三月,学校由周家屯搬到常安村所在 地东西道路北的老镇政府院内,有十七间小红砖房,面积达二万五千平方米。一九六二年秋,又搬到常安村路西(现今所在地),改名为常安初级中学,一九八七年,新建一栋三层的教学楼,一九九七年,又新建了一栋二层的教学楼,学校总占地面积约为一万二千平方米,校名改为常安中学。到二○○三年,我校约有一千名学生,十八个教学班,七十二名教师。 我校在认真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下,大胆改革教学管理方式,建立新的管理机制,领导和教师齐心协力,突出工作重点,使得2003年中考成绩创近年新高。 2003年中考,我校共参试124人,其中考入重点高中11人,普中95人,升学率达85%。 近年来,我校按照宾县教师进修学校的要求,轰轰烈烈地开展了教师培训工作。 1、学习研究“六本书”,采取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说课、专题交流、写心得、案例分析、问题分析与会诊,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能力普遍提高。 2、在学习并掌握“六本书”的基础上,目前正学习和研究“八本书”,大刀阔斧地致力于新课程改革,教师们把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大胆创新,改革教法和学法,千方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素质教育质量。 3、计算机培训率达100%,目前我校在岗教师72人,除六位年近六旬的教师外,其余全部参加了计算机培训,现已取得中级证书的有52人,取得初级证书的7人,还有13人正在培训中。 目前,常安中学的师生,以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前进目标,开创学校的新局面。
哈尔滨市中实学校是1995年经市教委批准由黑龙江中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办的集小学、初中、高中为一体的全日制学校。 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董事长李满起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人大代表、硕士学位;校长刘亚元,原哈18中校长,特级教师,省专家型校长,市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学校领导班子是一个讲政治、懂业务、善管理的专家型领导群体。 学校有一支以自己培养的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以特级、高级教师,国家、省、市优秀教师为骨干的教师队伍,他们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办学宗旨和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成功,一切为了学生成才。 办学条件:学校位于哈市文化、教育的中心地带,二环快速干道途经我校,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学校占地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2001年中实集团投资1100万元新建了小学教学楼和学生食堂,重新装修了中学教学楼,铺设了两个风雨操场,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学校设施先进,达到了国家重点学校的配置标准,设有多个微机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和理化生实验室,还有图书馆、体操室、运动器械室、乒乓球室、画室和琴房,敷设了宽带网,建了校园网站。学校食堂可供近千人就餐,校车接送师生通勤。 办学业绩: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质量不断提高,2001年学校经市、区教育主管部门考核、评估为先进单位,连续几年被市、区教委授予“普通高中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先进单位”,被省教委授予“黑龙江省社会力量办学先进单位”;高考、会考、中考成绩稳步上升,1999年高考升学率为75%,2000年为90%,2001年为97.5%,2002年为99%;高中会考通过率连续几年都在98%以上;中考升入省、市重点高中的人数都在40%左右;2001年高三.二学生陈雪以642分考入南开大学,邓志鑫以615分考入哈工程大学本硕连读,当年获校三好学生称号,获免交学费、一等奖学金奖励,这两名同学入校成绩都是380分;全面发展,培养特长,提高素质。几年来我校在市、区运动会、文艺汇演中都取得了优异成绩,民乐队多次获一等奖,市“凯纳杯”、“瀛海威杯”计算机竞赛获一等奖,市“小博士杯”脑算赛获两个金奖、一个银奖、五个一等奖,初中学生李良在全国数学竞赛中以满分取得第一名,被全国理科实验班录取,还有数十名学生在全国、省、市各单科竞赛和绘画、声乐、器乐比赛中获金奖、银奖、铜奖。 办学特点: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始终把育人放在首位,注重完善人格素质,发展个性特长,使学生全面发展;坚持小班额编班,每班不超过四十人,让每个学生获得更多发展的机会;坚持心理咨询、心理矫治,常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坚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引进了宽带网,建立了校园网;创造条件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开展特长培训;小学一年、初中一年新生聘外教上口语课、训练听力,为学习外语打好基础;设奖学金制度,鼓励学生成才。
哈尔滨市大方里学校复建于2004年8月,学校设计用地6000多平方米,教学楼面积达5000平方米,按标准的十八个班型设计,各种实验室、图书室、语音室、微机室、体育室、多功能活动室一应俱全。我校现有教师均已达到本科学历,且有2人已取得硕士学位。他们中有经验丰富,肩负着引领青年教师共同实施素质教育重任的中学高级教师和小学高级教师;亦有初出茅庐,意气风发,锐意进取的青年才俊;更有潜心钻研,勇立课改潮头的各级骨干教师。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成立短短几年,便已硕果累累。2005年,被评为市教师职业道德先进集体;2006年,首次参加区教学质量监测即获奖,同年被评为区文明单位;2007年,被评为市百所收费示范学校,晋升为市一类学校。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