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地处动力区朝阳镇,始建于1970年。学校占地二万三千平方米,绿化面积达60%,设有理、化、生实验室,微机室(藏书6400册),阅览室,劳技室,音乐室,体育室等。学校现有10个教学班,460名学生,教职工51人,平均年龄35.8岁,其中本科学历33人,专科学历16人,中师2人,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24人,初级职称18人,无职称1人。我校有一个办学思想明确、工作思路清晰、团结务实、开拓进取的领导班子;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我们以创建“绿色校园”为宗旨,开设了近五千平方米的学生劳动实践基地,其中有近4500平方米的绿色生态大棚和近500平方米的药园——景天园,既给学生创造了动手实践的园地,也让我们的校园绿意生辉。 学校校园洁净、教室明亮、操场宽阔、环境幽雅。春夏季节鲜花绿树相映成趣、蝶舞蜂忙、书声琅琅;严冬时日,白雪红墙,互衬生辉,生欢师乐,生机勃勃。 几年来,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经过全校师生的不懈努力,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师资力量逐年加强,教学设施日臻完善,2008年中考入段率为83.3%。社会声望越来越高,初步形成了本校的工作特色。尤其是转化待进步生、控制流失生工作成绩显著。同时,对学生进行卓有成效的分流教育、环境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均衡发展,素质不断提高。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市、区教育教学先进集体、控掇先进单位,1997年被评为首批市“百校达标”优秀学校,2001年被命名为“黑龙江省绿色学校”。2003年被评为哈尔滨市读书活动先进集体,2004年被评为哈尔滨市一类学校。 全校师生正以高昂的热情、百倍的努力向着更高的层次迈进,我们坚信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有全体师生的不懈努力,一0一中学的前景会更加辉煌!
双鸭山市第一中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省内一流、国内驰名的黑龙江省重点中学。 双鸭山市第一中学建于1955年,1978年被首批确立为黑龙江省重点中学,2000年被确立为黑龙江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2002年被省教育厅评为黑龙江省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 双鸭山市第一中学目前普通本科升学率已经突破92%,重点本科升学率稳定在40%左右。历年高考平均分超过当地本科线50分以上,高考理科升学率历年保持在黑龙江省前五名。2007年在中国百强高中排行榜中排名55。[1] 在历史的长河中饱经沧桑,与全市的兴衰荣辱与共,历经几代人的耕耘与建设,成为黑龙江省高中教育的排头兵之一。 学校于2014年2月正式迁入双鸭山滨水北城民生路新校区。现校园建筑总面积超过15万平方米,办学条件国内领先。[2] 新校区拥有宏伟壮观的连体综合楼,综合楼单体占地面积黑龙江省高中第一位、功能齐全的艺体活动中心、条件国内领先的学生公寓、建筑面积超过10000平方米的学生食堂。双鸭山市第一中学现有教职员工350余人,其中特级教师10人,高级教师100余人,硕士学历达50余人,6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000余人。
校址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江畔路108号。原名东华学校,于1918年创建,首任校长邓洁民。“东华”意谓东方教育之花,在东北地区唤起民众,振兴教育。 培植社会中坚人材,兼重德智体三育,以养成爱国精神,陶铸济世能力。广泛宣传反帝、反封建、反军阀和科学民主思想。 1917年周恩来去日留学之前曾专程至哈尔滨协助规划筹建此校; 1919年去法勤工俭学之前第二次至哈尔滨讨论如何办好此校。设中学部和小学部。课程设置、学校管理、学生活动,均取仿南开学校。志在中华东部独树一帜,主张改革教育。 1923 年改公立。1926 年改名东省特别区第二中学。1935 年改滨江省立第二两级中学。 1938年改哈尔滨第三国民高等学校。 1945年改松江省立第二中学。 1951 年改现名。 1954 年改哈尔滨市第十三中学。 1964 年恢复现名。九一八事变后,学生举行多次反暴罢课斗争,组织游行示威。数十名同学参加爱国将领马占山指挥的“江桥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注意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注重体育工作,探索德育工作一体化、网络化的新格局。1988年由普通高中转轨职业高中,开设旅游服务、办公自动化、建筑装饰、粮食4个专业。 1990年9月确定为市职业教育中心,以培养适需对路人才。
1999年新建教学楼5600平方米,宿舍3700平方米。 教学环境: 教学设施完备, 多媒体教学环境使系统环境能提供多功能、全方位的服务,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技术支持。 师资力量:现有教师8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80人,具备高级职称的10人中级职称20人初级职称50人。 取得成绩:连续多年获得市级区级先进集体
哈尔滨第一六四中学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 二十七年来, 学校坚持“科研兴校、特色活校、管理强校,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办学理念,全力塑造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学校已有3800余名学生考上各类高等院校,目前已经是桃李满天下。 学校现有教职工70人,其中高级教师33人,中级14人,其他23人。在校学生735人。2004年学校从企业剥离时的教室、实验室、微机室、多媒体室等设备陈旧,校舍多年未进行维修,屋面长期漏雨、上下水经常堵塞、暖气经常泡水等而制约学校的发展,学校领导班子在办学条件不利的情况下,克服种种困难于一九九九年五月同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建立互助友好学校,两校在教育教学领域多方合作,取得了显著效果。学校向上级院校输送优秀毕业生过程中,着重发展学生的特长,其中艺术特长培养及体育竞技训练成绩突出,成为学校明显的办学特色,受到社会高度评价。
哈尔滨市剑桥第三中学校是1999年经哈尔滨市教委批准,由东方剑桥教育集团创办的一所民办全日制完全中学。原校址位于香坊区珠江路013号,为80年代初的建筑,其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陈旧,功能室不全。生均建筑面积和校园操场面积均不达标。实施标准化建设工程以来,集团和学校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大力增加投入,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2007年以来,集团先后投资了近千万元,对原教学楼进行全面维修和改造,更新了微机室、实验室设施和设备等。但是由于办学空间的局限,使得学校的办学条件距离标准化的要求还有明显的差距。2011年10月,学校搬迁到位于哈平路239号、集团自筹资金3200万元新建中学校区之后,实现了办学条件的标准化和现代化。学校现拥有17649㎡ 的教学楼、12672㎡ 的宿舍及3000㎡的学生食堂,校园及操场占地面积15000㎡。学校各有2套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微机室和语音室、音乐教室、美术室、阅览室、多媒体教室、会议室、家长接待室、心理辅导室及校医室等。各教室全部装设多媒体教学设备。学生宿舍可容纳1680人住宿,实行公寓化管理。学校备有58台通勤车,开设36条通勤线路,保证师生的通勤需要。学校食堂经济实惠、服务优质,可供3800人就餐。 随着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办学规模逐年扩大,由建校初期的21个班,1216名学生扩大到现在的74个班,3480名学生。现已成为哈尔滨市一所规模较大,具有一定社会知名度的民办完全中学。现有教职工334人,其中一线教师226人,教师平均年龄39岁。 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教育专家于松岭教授任董事长。特级教师、省骨干教师常翠萍担任校长,另有副校长4人,校级干部平均年龄45岁。 建校以来,学校发扬“艰苦奋斗、务实创新”的剑桥精神,始终坚持以“办出质量、办出规模、办出信誉”,创办家长及社会满意的品牌学校为目标,始终坚持办学不以盈利为目的。近几年,学校在实施标准化建设过程中,贯彻“办学要注重社会效益,注重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对部分学生实行减免费的优惠政策和奖励办法:一是对家庭生活困难的学生减免学费、宿费和通勤费,避免了因交费困难而辍学的现象发生(如上学期高三毕业生于浩,因父母离异等原因成为弃儿。为保证其完成学业,学校免收了他初四至高三共四年的学费、宿费及餐费,免费总额达42,000元。今年高考他被绥化学院录取,成为一名在校大学生)。二是对品学兼优的学生减免部分学费。近三年共减免费1500多人次,减免费总额近500万元。三是设立奖学金制度,几年来已有565名品学兼优的学生获得奖学金。学校多次被省、市、区教育系统评为先进学校及哈尔滨市一类初中学校。2012年,被评为黑龙江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先进学校。
哈尔滨市第一二九中学校于1973年建校,是一所普通初级中学。今天的129中学已由原来低矮的四栋平房变成现在拔地而起的五层教学楼。现今学校的校园面积为110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设有物理、化学、生物、劳技四个实验室,以及设备完善的语音教室、计算机教室、音乐教室,美术画室,多功能阶梯教室。 学校现设有10个教学班级,在校学生近500人,任职教师41人,具有高级教师资格的有3人。多年来,学校培养了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素质精良,师德高尚、知识渊博、结构合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教师队伍。目前学校在一个精诚团结、开拓进取、勤政务实、作风民主的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正朝着“管理一流、校风一流、质量一流”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虹桥学校成立于1997年8月,是哈尔滨市第一所中小学一体九年一贯制学校。她在上级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南岗区教育局的直接领导下,发展非常顺畅,教育教学各项工作均取得优秀成绩,成为哈市一所深受百姓喜爱的新兴学校。 学校第一处校园位于红旗示范新区(现为虹桥学校红旗小学部),2002年8月建成的第二处校园位于哈市会展体育中心对面的泰海花园小区(现为黄河路校部)。2005年8月,原131中学、新春小学与虹桥学校合并,并建成第三处校园,位于南直路285号信恒现代城旁边(现为信恒中学部和信恒小学部)。学校总占地面积约为34000平方米,教学楼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学校现有127个教学班,6600多名学生,350名教职员工。 虹桥学校在11年的成长过程中,经历了起步、发展、完善、提高的艰苦创业过程。建校初期,学校就确立了以人为本、以德立校、民主治校、以质强校的发展策略。在南岗区整体改革协作体的引领下,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开展基于问题的研究活动,鼓励教师苦练基本功,提高专业技能,研究课堂,研究学生,提高教学实效。在工作中不急于要成绩、要效果,而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对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培养,注重学生性格、心态、情感的引导与培养。这些举措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办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自2003年起,学校管理、队伍培训、文化建设等都成效卓著,升学成绩名列哈市前茅。近年来,多次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表彰奖励,先后被评为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标兵、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省级一类学校、区大面积提高办学质量先进学校。 虹桥,是虹桥人人生旅途中的一座彩虹桥,它通向健康、快乐、自由成长,它通向师生家长所向往的理想之地。虹桥正以不断的自我完善,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哈尔滨市第四十六中学校始建于1962年,位于哈成路247号,是香坊郊区唯一一所初、高中一体的完全中学。学校拥有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师德水平高,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学校在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敢创新,求实效,讲奉献,谋发展,使四十六中学在短短几年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学校近年来,以其先进的办学理念,灵活的办学机制,完善的办学设施,鲜明的办学特色,优异的教学成绩,优质的教育服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成为香坊郊区教育领域的排头兵。 与时俱进的46中学已逐渐形成:教学设施现代化;师资队伍素质化;教育管理科学化;后勤工作服务化;校园网络数字化;成才模式个性化;课程改革全员化;教学成果目标化。 学校占地20030平方米,篮球场、排球场、足球场和其它体育设施一应俱全。学校教学楼4400平方米,设有理、化、生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图书室、阅览室、档案室、资料室、宽带网络微机室、体音美活动室等功能齐全的教育教学管理硬件系统。同时设有食堂、宿舍、校医室、水房等生活设施 。 我校教师89人,其中省级骨干教师1人;市级骨干教师4人;区级骨干教师15人;高级教师11人;一级教师40人;本科学历74人;大专学历18人。 学校在认真研究新课程背景下素质教育特点,以及学校师资队伍现状的基础上确立了以人为本,以校为本;以德育为核心,以教学为中心;以课题为牵动的发展思路。同时做到民主管理与科学管理相结合,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相结合。 以改促教,科研兴校,已成为46中全体教师的共识,几年来我校教师人人参与新课程的教学研究,形成了浓厚的科研氛围,取得了优良的成果,近三年全校先后有70余人100多篇科研论文获得了国家、省、市不同级别的奖励。同时学校还承担了省“十一五”课题《在新课程中培养农村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和国家教育部“十五”重点规划子课题《提高中华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效性方式的研究》。 学校曾被授予省级百姓满意学校、省户外活动先进集体、省“中华魂”读书活动先进学校、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2003年获市师德先进集体、市德育先进集体、市执行物价标准模范单位、市中小学首批班主任基本功达标学校、市教育系统先进团组织、市档案管理一级单位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市“三防”教育先进单位、市先进工会、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优秀学校、区优秀党支部等光荣称号。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