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武县第一中学是焦作市一所示范性高中,位于世界地质公园云台山脚下,修武县环城南路。该校占地面积10.4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三个年级56个教学班,学生4200余名,教职工230名。 修武县一中建校78年来,继承和发扬了优良的革命传统,以“创一流名校,育举世英才”为奋斗目标,信守“修身、尚德、笃学、励行“的校训,以“家长的信任是学校的生命,社会的满意是学校的成功”为办学宗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先后为国家培养了数万名合格的毕业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学校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先后投资2000余万元,新建了科技楼、综合楼、公寓楼等。科技楼内有全市一流的现代化教学评估系统,设备先进的电教室、实验室、微机房;藏书丰富的图书馆、阅览室;一流的闭路电视系统、校园网、多媒体教室、中英文调频广播电台和种类齐全的教学软件,每班有一部高规格投影仪,每个宿舍有一部201电话。校园里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学生公寓楼麟次栉比。一流的设施为学生提供了理想的学习环境,为修武一中教学质量的腾飞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修武一中现有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35人,一级教师97人,其中有4名教师荣获国家级和省级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称号。三十余名教师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和先进工作者,一大批中青年教师在观摩教学、优质课比赛中获奖。师资队伍力量之强,教育、教学水平之高,在焦作市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修武一中作为焦作市示范性高中,始终把为高校输送合格新生作为其主要任务,因此校风建设、教学管理常抓不懈,全校师生教学相长。在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教学水平逐年提高,学校高考上线人数连续打破历史纪录,从95年的66人上升到2004年的1149人,八年八大步,年年上台阶,万人上线率、应届生万人上线率八次荣登焦作市第一名的宝座,两次摘取市高考文理科状元的桂冠,5人考入清华、北大,连续八次受到县政府的通令嘉奖和市教委的表彰奖励。2004年高考,全校上大专线人数首次突破千人大关,其中600分以上94人,重点线以上124人,本科线以上 590人,重点上线率、本科上线率、增长率及完人上线率等主要指标在焦作市名列前茅。 动力源于政策,进步始于改革。数年来,学校先后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实行了量化管理、千分考核制度,引入了激励机制,鼓励创先争优,从而激发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学校的发展和前进注入了活力和生机,师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教育教学工作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近年来,修武一中以一流的规模,一流的质量,一流的师资,一流的设备赢得了“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省体育达标学校”、“省文明单位”、“省体育卫生先进单位”、“省军民共建先进单位”、“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省高考标准化考点”、“市教学质量先进单位”、“市文明单位”、“市花园式单位”、“市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市五四红旗团委”、“市先进工会组织”、“焦作市首批办学管理规范化学校”、“焦作市首批市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等荣誉称号。目前,修武一中已成为“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学实验基地”、“北大附中远程教育示范基地”、“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实习基地”。 放眼未来,不久的将来,修武一中将成为一所完全新型的合格加特色加创新的学校。
焦作十二中系市教委直属的普通高级中学。现有18个教学班,120名教职工,在校学生近千名,担负着为高一级学校培养合格新生、又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合格人才的双重任务。学校地处焦作市中心城区焦东北路,校园绿树成荫,环境幽雅,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摇篮。良好的教师队伍是办好学校的前提条件。焦作十二中现有的120名教职工中,中、高级职称50余人,学科力量整齐,不仅文科强,而且近年来理科力量也跃入市直前列。学校领导重视中青年教师培养,目前有一大批中青年教师成长为教学骨干,先后有数十人次在省市教学竞赛中获奖。同时还培养造就了一支强有力的班主任队伍,从而保证教学质量逐年提高。会考及格率、高考升学率排在市属同类学校前列,连续四年获市教委升学质量奖。1996年被市教委评为教学先进单位和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学校十分重视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各科仪器配备达到国家一类水平,图书资料充裕。学生课余时间,不仅可以参加各学科的课外小组活动,以发展自己的爱好特长,而且可以参加各项文娱、体育活动,还可以到阅览室博览群书。为了普及计算机教育,学校购置先进的“486DX”计算机,建成较高档次的微机室。另有语音室、多功能电教室、劳技实验室等现代教学设备,初步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学校十分注意加强软件建设向管理要质量。教师“严谨务实,求索进取”,学生“团结守纪、勤奋向上、文明进步”。贯彻“从严治校,科学治教”方针,教师敬业,学生勤学,校风校纪、教风学风良好,教学秩序井然。同时在市属学校中率先购置校长办公系统,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统计检测,成绩分析,使教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保证了教学质量的逐年提高。近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合格人才。学校曾连续二年获市级先进单位,高考四年受表彰,91年获省教委、工会“思想工作先进单位”奖。学生王薇获高考外语专业第一名,于红莉等一大批学生考入理工重点大学,学生参加全国、省市语文、数学、化学、地理等学科竞赛多次获奖。学校十分关心教师的工作进修、生活。每年上派部分骨干教师到北京、苏南等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到有关学校攻读硕士学位。每年举行大型学术研讨会,不断提高教师素质。教师有比较宽裕的住房条件,有托儿所、浴室、食堂等生活福利设施,为教师创造比较优越的工作环境。梅香犹望杏出墙,教坛共谱千秋业。学校热忱欢迎有志者到我校工作,在这里你定会一展才华,鹏程万里。
焦作市第四中学建校于1956年,占地面积100余亩,位于焦克公路和解放西路连接处。 焦作四中作为普通高中,担负着为大专院校输送优秀新生和为国家培养有用人才的双重任务。 学校教学设备齐全,有实验室、语音室、微机室、图书室、阅览室和体音美活动室。配套设施完善,学生宿舍楼设专人管理,学生食堂引进竞争机制,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有利的保障。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目前有特级教师1名,高级教师13名,一级教师30余名。教师学历达标率居全市同类学校第二名。 学校近几年来进行了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实行聘任上岗制,给学校注入了新的活力,教育教学成绩连续上升,受到了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赞誉。 焦作四中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在继续深入改革中求发展。
焦作市第一中学原名太行区立第八中学,创建于1945年,坐落于豫北著名的工业和旅游城市焦作市,依偎在巍巍太行山下,是河南省教育厅首批命名的省重点中学之一。半个多世纪以来,通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焦作一中已跻身于河南省知名学校行列。厚重的文化积淀,骄人的教育业绩,使之成为焦作市中学生最向往的地方。现任校长:申文波,党委书记:侯洛生。 先进的办学宗旨开启了焦作一中前进之灯焦作一中的办学目标:管理水平一流,师资队伍一流,设施设备一流,校园文化一流,教育质量一流。 焦作一中的办学思想:一切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坚持全面发展,突出个性特长,培养创新能力。 焦作一中的校训:知书达理,博学善思,锲而不舍,敢为人先。 良好的办学条件奠定了焦作一中坚实的发展基础。学校占地面积12750平方米,拥有26个多媒体教室,3个多媒体语音室,3个微机室,9个现代化的常规实验室,1个多功能学术报告厅。投资100多万建成了校园网,教师全部配备了先进的电脑设备,实现了电脑办公,网络备课。有藏书达10000余册的图书馆。全校现有40个班,2200名学生。 雄厚的师资力量托起了焦作一中沉甸甸的希望。全校教职工197人,专任教师166人,其中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52人,国家级骨干教师3人,省级学科带头人3人,省级骨干教师12人,已取得和正在攻读硕士学位的20人,有近20人在各级学术团体、协会中担任理事长、理事职务,形成了得才兼备的教师队伍。 独具特色的教育教学风格为焦作一中赢得了广泛的信誉。近年来,焦作一中行成了“高素质、高品质、高质量”的“三高”办学特色,积极开展了教育与课程改革的试验工作,突出学生主体作用,语文学科课外阅读课内化,体育课学生自选项目小班化教学,英语组英语角的建立,地理课走出校门的科考活动,图书、实验全天候开放已成为焦作一中改革的亮点。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探索精神、综合实践能力,成效卓著,走在了河南省前列。始终坚持以科研为主导,大力倡导科研兴教、科研兴校。学校设有科研处,建有科研档案,创办有《焦作一中教育科研》刊物。近几年来,学校共获得国家级、省市级科研成国20多项。 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使焦作一中的运行更加务实高效。焦作一中有一支校长负责、党组织监督保证、教代会参政议政、精诚团结、敢闯实干、素质过硬的领导集体,有一套科学加情感的管理体制。99年以来,出台了近40项规章制度,使管理走向制度化、规范化、人本化、民主化的轨道。 高品位的校园文化为焦作一中增添了几多亮色。 校园的净化、绿化、美化突出了知识性、教育性的特色,文化橱窗、阅读栏遍布校园,绿树婆娑,青草茵茵,校园畅通平整,体、音、美设施一应俱全,置身其中,温馨怡人。 焦作一中高考升学率连续多年位居全市第一,培育出了多名省状元,是省文明单位、省文明标兵学校、省规范化管理学校、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省卫生工作先进单位,连续多年被评为焦作市教育教学先进单位。为学生一生奠基,对民族未来负责已成为焦作一中全体教职员工的履职规范,创全面发展之优,示素质教育之范已成为焦作一中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追求。2004年9月,一座占地面积约50000平方米,设施先进完备的现代化的焦作一中将迎来她更加辉煌的明天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