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八中是一所具有50多年历史的省级示范高中,学校占地43013平方米,建筑面积达25700平方米,有3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 2 0 2 0余人,教师132人,其中高级教师32人,省级骨干教师12人,市优秀教育专家1人。近几年在市区教育局的指导下,全体教职工团结一致,奋力拼搏,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升学率逐年攀升。2004年高考上本科线391人,上线率达45.4%,上省定专科一批线692人,上线率达80%,其本科上线率位居市区前四名。2005年我校高考超过去年,本科上线率位居市区前三名,培养出洛阳市文科状元,再创历史新高。2001至2004年,我校连续4年被市教育局评为“高中教育教学目标考核先进单位”,近几年还先后获“省五爱教育先进单位”、“省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市文明单位”、“市文明学校”等荣誉称号。 1958年学校被列为市重点中学。六十年代初,学校引进了一批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的优秀毕业生,有效地充实和壮大了学校的教师队伍,学校规模有所扩大,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广大教师积极工作、努力探索,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尤其是理科教学方面显露出比较明显的优势。学生在河南省和洛阳市举办的数学、生物、化学和物理等学科竞赛中频频获奖,学校的知名度得到提升。 90年代,学校在总结50年办学传统和10年教改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员成才”的办学思想,提倡尊重并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基础扎实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注重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课外科技活动蓬勃开展。经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洛阳八中已初步形成了良好的校训、校风、教风和学风。校训:团结、奋进、勇攀高峰校风:团结、勤奋、务实、创新教风:认真、严格、务实、求活学风:刻苦、勤奋、博学、慎思通过几代人50多年的不懈努力,洛阳八中以其优良的办学传统,比较鲜明的办学特色,优秀的教育质量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区内外的莘莘学子以进入“洛阳八中”为荣,各级领导、社会各界给予洛阳八中以极大的信任和支持。
洛阳二中创建于1955年,位于洛阳涧西区牡丹广场南侧,建校近50年来,已发展成为在全市、全省有一定影响的重点高中。1997年学校被确定为"河南省名校",1999年又荣获"河南省文明学校"称号,2003年通过洛阳市首批"示范性高中"验收。现为洛阳市级示范性高中 学校现有34个教学班,近2000名学生。拥有182名教师,其中特级教师3名,高级教师71名,中级教师61名,教育硕士2名,攻读硕士课程研究生34名。拥有国家级、省级和市级骨干教师16名,市级骨干教师12人,名列全市各高中学校之首。 学校教学、科研并重,任课教师多人多次在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刊物上发表文章数百篇。2002年11月,学校被定为国家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专题研究》实验基地。同期学校还被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育教学专业委员会授予“十五”重点课题“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实验学校。 学校教育教学设施齐全,拥有先进的英语听力、电教、信息技术设备和理、化、生实验室,两座装备最先进技术的计算机教室;学校建有校园无线听力系统,先进的多媒体教室和电视教学系统;同时学校还建有教师电子备课室,免费为学生校内上网服务的中学生绿色网吧。学校现已成为河南省电化教育一类学校,市实验室标准化建设一类学校。学校还拥有宽敞明亮、藏书(刊)丰富的图书馆和师生阅览室,设有300米环形跑道和10个篮球场、1个排球场、10个乒乓球台案和其它器械活动场地。学校还建有学生餐厅和配备有电话、空调、暖气的学生宿舍。 优秀的教师队伍,优雅的教学环境,齐全的教学设施,是培育栋梁的理想之地。多年来,学校为社会培养了万余名毕业生,为高一级院校输送了如郭晓飞(中国人民大学)、李鸣(中国人民大学)、林鹤(清华大学)、严明(清华大学,全国化学竞赛一等奖)、刘薇(北京大学)、黄小澜(中国科技大学)、孙丽华(中国科技大学)、韩璐(中国科技大学)、冯素娟(北京邮电大学)、王永红(武汉大学,全国物理竞赛一等奖)、俞启承(复旦大学)、符赞宣(吉林大学,全国数学竞赛一等奖)、商袁达(哈尔滨工业大学)等数以千计、遍及海内外的优秀人才,为洛阳中等教育事业写下了一页又一页的辉煌。 由于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积极进行教育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连续被评为市高中教育教学先进单位,先后获得省高中会考先进单位,省德育先进单位,市师资队伍建设先进单位、市“五一劳动奖”获奖单位,市体育卫生先进单位,市庭园化单位,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2003年学校再获“晨光杯”团体第一名,省军队招飞工作先进集体。 目前,团结务实、锐意进取的校领导班子正带领全校师生朝气蓬勃地朝着“示范性、文明化、有特色”的目标迈进。 校训:明志、厚德、笃行、创新 校风:自律、自强、求实、求精
巍巍邙岭下,潺潺洛河畔,座落着一所被誉为“豫西清华”的中国百年名校——洛阳一高。这是一所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创造活力的学校。2004年,它刚刚走过了一个世纪的辉煌征程;2010年,随着新校的建成和投入使用,他又将在中原大地上描绘更加大气磅礴、耀眼夺目的历史画卷。一百多年来,无论是曲折坎坷,还是成就荣耀,洛一高历经风霜生生不息,始终与祖国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彰显教育为民之风范!1959年被省政府命名为首批“省级重点高中”,1990年入编中国《教育大辞典》,1992年入选《中国名校》,跻身全国300所著名中学行列,2005年被省政府命名为首批“省示范性高中”。 新洛一高位于洛阳市学府街南端,面积300亩,南邻龙门山,北倚洛河,自然条件优越,环境优美。敝开式的校园按照,“山水园林化、人文人性化、数字网络化和管理现代化”的发展理念,将传统的洛阳地方山水与现代文化相融合,艺术与哲理地表现时代、教育、人文、生态的主题,体现出继承与发展的特点。新校将以其伟岸的外观、卓尔不群的姿态,展示着洛一高新世纪、大发展的现代中学风貌。洛一高新校目前在校生4136人,教职工279人,配置多媒体教室123个,现代化理、化、生学科实验室19个,新教材通用技术实验室6个,机器人实验室1个,模拟驾驶实验室1个,多功能报告厅6个,全国中学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台1座,用于天文教育研究、学术交流的天象厅1座,足球场2个,生物、地理标本室各1个,体育馆各1座,标准室内篮球场1个,室外篮球场20个,排球场21个,羽毛球场24个,网球场2个,室内标准乒乓球台34副 ,餐厅2座可同时容纳5000人就餐,学生公寓6幢:分2人、4人、6人间,室内有201电话、卫生间、洗漱台等,每起居位4平方米上床下柜,每层配有洗浴房、洗衣房;公寓区有大型医疗保健服务站、日用品超市。 百年来,洛一高为国家培养了数万名优秀毕业生,如八十年代任国务院核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的张忱;曾任周恩来军事秘书、顾问、总参谋作战部副部长、被毛泽东誉为“洛阳才子”的雷英夫;全国十大新闻记者纪希晨;多次获得国内、国际田径赛冠军的马法成;曾任洛阳市委常委、市长韩西英、刘典立;现任国家外交部机要局副局长马凤春;现任清华大学人事处处长裴兆宏;现任河南省政府秘书长卢大伟等。 近十年来,学校共有38人获省、市高考全科或单科状元,400余人在全国学科竞赛中获省级以上奖励,其中省级一等奖以上的达187人,祝莹同学在第九届国际天文知识竞赛中荣获银牌,获得全国奥赛金牌、银牌、铜牌的如王珂、金巍娜、王晓飞、李乐愚、姜剑锋、马磊、武剑、邓立、张一帆、郭珩、陈小科、马超、畅明、徐琰等二十余人。单近几年考入清华、北大两校的学生就达百余人,享有“豫西清华”之美誉。近几年来,高考成绩捷报频传,2001年报考739人,上线709人,其中本科以上531人;2002年报考930人,上线904人,本科以上649人,其中苏筱菁、王倚天以666分的总成绩并列洛阳市第一名;2003年我校报考人数比上年减少130人,但上线人数仍达755人之多,其中本科以上543人,600分以上115人,洛阳市前10名,我校占8名,其中任洁、杨阳两同学分别以672分、670分的优异成绩,稳居洛阳市第一、第二名,付轲、杨阳、任洁、张瑜分别获洛阳市语文、数学、英语、综合四科的单科状元;2004年高考我校上本科线以上831人,重点374人,过清华、北大录取线有16人。李迎斌、韩霄分别获洛阳市文科、理科状元。郭明辉、张凯歌以满分的成绩分获省理科数学、综合第一名,刘博宁、李慧君分别获洛阳市语文、英语单科第一名。2005年上本科线人数突破千人大关,其中重点380人,过清华北大录取线22人。学校多次受到政府和省、市教委的嘉奖。2006年一本上线263人,二本上线567人,有3位同学考入清华大学、2位同学考入北京大学。2007年我校高考成绩再创辉煌!我校马冰一同学以667分的绝对优势荣获河南省文科状元桂冠!李雪同学以684分的优异成绩获得洛阳市理科第一名、田露同学以683分的成绩获洛阳市理科第二名! 6月26日上午,洛阳市电视台、河南商报等多家媒体来到我校,对我校获得河南省文科状元的马冰一同学及获得洛阳市理科第一、第二名的李雪及田露同学进行了采访。2008年高考中,我校一本上线351人,二本上线810人。首次突破800人大关。2009年洛阳一高在洛阳市政府、市教育局及社会各界的关怀和支持下,今年高考再创辉煌:一本上线360人(其中高考统考上一本线353人,保送、小语种4人;体育艺术3人),占全市区一本上线总人数的50.2%,二本、三本继2008年之后再次跨越八百和千人大关,分别为837人和1196人。2010年洛阳一高双喜临门,一是占地近300亩、硬件设施一流、生活环境优雅的新校区即将投入使用;二是高考(学生全部是应届生)获得大面积丰收,上线率在全市应届生中遥遥领先:一本上线328人,占市区应届生一本上线总人数的55.6%,二本以上732人,占市区应届生总数的43.3%,超原定目标100余人。学校还成立了四个中心--信息中心、后勤服务中心、培训中心,国际教育交流中心,为洛阳一高这所百年老校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先进的教育理念,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使她向着开放型、国际化的目标迈进。洛阳一高网站架起了对外沟通的桥梁,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 校园网使学校的管理更方便快捷地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培训中心和网校,整合了学校、洛阳市的优秀教育资源,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更多的学子享受到洛一高的优质教育; 后勤服务中心科学规划,体现了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理念。学校的各项设施都达到了全国先进水平。学校注重发挥示范性高中的引领和辐射作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传经验、送设施等形式,帮助和支持薄弱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一是学校与汝阳实验中学、宜阳二中、伊川三高等建立为友好学校,多次派出优秀教师给兄弟学校教师说课、讲课、培训,也请他们到洛阳一高参观听课。二是每年4月份,学校举办“千名学子游一高”活动,邀请周边地区的优秀中学毕业生1100多人到学校参观、访问,让他们体验示范性高中的环境、学习及生活情况,至今已举办了4届。三是利用洛阳一高网校的优势,积极开展远程教学活动,还与洛阳广电合作开通了教育频道——《一高课堂》,学子与家长足不出户就能观看洛阳一高名师课堂。四是培训中心利用暑假期间举办培训班,请外地专家、学者到校举办学科知识、心理咨询讲座,邀请各校学生、家长参加。五是捐献部分资金和器材支援白土中学等薄弱学校建设。面对新的世界发展潮流,洛阳一高领导班子认真研究国内外教育发展趋向,确立了“面向世界办教育”的先进理念,确定了“高水准起步,高规格配置教学资源,高质量输送优秀人才”的办学思路,于2005年成立了“国际教育交流中心”。中心依据“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和“博采人类先进教育之精华,吸取世界各国文化之精髓,传授当代科学技术之成就,培养二十一世纪之英才”的办学宗旨,力求把学生培养成能适应时代潮流,具备竞争实力和高度责任感的国际性人才。自中心成立以来,已先后获得“中外合作办学”资质,“招收留学生”资质,“国际汉语推广中小学基地”等。几年来已向美国、澳洲、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外多所名校输送五届优秀学子,同时接受了来自德国、墨西哥、泰国、韩国的少量外国留学生来校学习汉语,并派出八名教师志愿者到英国、新加坡、尼泊尔等国家开设孔子课堂,传播汉语言文化,美国Weston孔子课堂也即将开课。中心开办的国际班的规模也从初办时的一个小班,发展到现在的9个班,态势良好。一流的校园环境,一流的教育、教学设施,再加上一流的教职工队伍,夯实了洛阳一高快速发展的基础,洛阳一高已走向现代化教育腾飞的快车道。承百年优良传统,育世纪卓越英才,我们坚信,全体一高师生发扬“团结、勤奋、进取、创新”的一高精神,全面发展,锐意进取,学校将以崭新的面貌,成为海内外万千学子求知问礼、锻炼体魄、领悟人生、成就梦想的知识殿堂。
洛阳市第十九中学创建于1959年,地处洛阳市西工区,占地2.8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学校现有3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两千多人,在职教职工145人,其中高级教师31人,一级教师54人,国家、省市级优秀教师30人,外籍教师2人,具有研究生学历或在读研究生56人。近年来,有数百人次在国家、省、市级教学论文、优质课、示范课评比中获奖。自2006年以来,学校连续六年荣获洛阳市教育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学校先后被评为省级文明学校、河南省中学实验室建设示范学校、河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试点学校、洛阳市绿色学校、洛阳市卫生先进单位、洛阳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洛阳市高考优胜单位等称号。2008年,十九中被确定为洛阳市实验性示范性学校,这为学校再次腾飞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学校紧紧围绕“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特长培养并重”这一现代教学理念,学习和借鉴发达地区先进的办学经验,充分发挥内部资源优势,改革教育模式,不断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切实为每个学生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近几年,素质教育硕果累累,先后有“洛阳市牡丹仙子亚军”李文杰,“世界超模大赛中国总冠军”赵翊杉,“全国首批、河南唯一的女飞行员”杨丽丽等。 2000年,十九中在洛阳率先开办“宏志班”,面向全省招收成绩优异、家境贫寒的初中毕业生。学校想方设法挤出资金解决困难学生学费和生活费,每生每月发放生活补助400元,资助学生完成高中学业。2006年,学校首开“天临班”,至今为全省唯一。香港天临基金会先后投入40万元资助品学兼优的学生在十九中完成高中学业。一批批优秀毕业生从“宏志班”、“天临班”走进高校、走向社会,在各行各业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2011年8月,十九中组建了新的领导班子,以师利峰校长的领导集体坚持继承发展、改革创新精神,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以建设十九中特色的学校文化为主线,狠抓教学质量,突出学校特色,把教育教学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以教师、学生、管理为抓手,以计划、规范、落实、创新、奉献为管理理念,不断提高标准,提升档次,脚踏实地,力争再创十九中更加辉煌的明天。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