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市第一中学,创建于1956年春,原名平顶山矿区完全中学,1957年更名为平顶山市第一中学,1964年又改名为平顶山特区第一中学,1968年恢复现名。首批河南省示范性高中、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实验基地。 平顶山市第一中学雄踞市区南部九里山北麓,东邻“河南质量工程学院”,南接“平顶山市职业技术学院”,西望平西湖万顷碧波,北依湛河两岸繁华市区。平顶山、落凫山、擂鼓台山遥遥相对,平桐路,高杨路,南环路交叉环绕。教学楼学、办公楼、学生公寓楼、教职工住宅楼、师生浴池、学生餐厅等建筑错落有致;沿着北大广场,走近百米文化长廊,“清华园”、“求知亭”、攀峰亭”点缀其中,“诚信石”、“已己铭”、“警言录”镶嵌片片青草绿地。“剑桥路” 、“复旦路”、“同济路”路路相交四通八达,“北大广场”、“清华广场”遥遥相望。“栀子园”、“玫瑰园”、“翠竹园”令人心旷神怡,“奋进”雕塑、“腾飞”雕塑催人勃姿英发。 该校1993年初中部、高中部分家,高中部搬迁市区南部九里山北麓,沿用原校名。 学校拥有标准田径场、足球场、篮球场和高标准的实验室、图书馆以及设施完善的学生宿舍、学生食堂。 学校地址:平顶山市沿山路9号院
平顶山市实验高级中学,原名平煤集团公司第一高级中学,始建于1958年,是原国家煤炭部认定的办学条件达标学校,河南省首批办好的24所重点高中之一,平顶山市确定的首批6所示范性高中之一,2005年12月被评为省级示范性高中。 平顶山市实验高级中学校园面积52133平方米,建筑面积22188平方米。现有36个教学班,在校生近2000人。学校师资力量雄厚,专任教师148人,其中特级教师3人,高级教师78人,一级教师35人。全部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研究生学历31人,省级以上优秀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20人,省级优质课教师28人。学校建有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图书楼、学生公寓楼、学生餐厅,建有校园网、闭路电视教学系统和多媒体讲座厅,36个教室全部实行了多媒体化教学,学校教学设施完全满足现代化教学需要并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平顶山市实验高级中学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稳步推进素质教育,确定了“以人为本,发展至上”的办学理念和“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为社会的整体进步育人”的办学宗旨,确立了“创名校、塑名师、育英才”的办学目标和“会做人、会求知、会健体、会创造、有特长”的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了独特的治校精神、校训、教风和学风。 平顶山市实验高级中学一心一意抓教学,理直气壮抓质量,优化课程结构,规范教学秩序,深化教学改革,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高校录取人数逐年攀升,提高率位于我市榜首。培优工作成绩突出,培养出了15名省市高考状元:1999年全省文科状元刘艳伟,2005年全市理科状元刘思超,2006年市区文科状元黄钰婉、高鹏里 (并列)……。研究性学习硕果累累:张莎莎等三名同学在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 作为河南省重点中学和河南省示范性高中,多年来,平顶山市实验高级中学按照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以满足更多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教育的愿望为己任,发挥自己在学校管理、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优势,取得了突出的成效。 高山不语自巍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对实验高中的办学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学校先后被授予省“千秋杯”中学管理先进学校、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文明学校,省科技教育示范学校,市级文明单位、安全文明校园、培养高考状元学校等荣誉称号。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适值国家大力发展优质高中教育的大好机遇,平顶山市实验高级中学以“创名校、塑名师、育英才”为目标,以教育教学工作为中心,以建设高素质队伍为保证,以提高课堂效率为突破口,以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方向,继续打造中原名校。
平顶山市第一中学创建于1956年春,原名为“平顶山矿区完全中学”,是平顶山市建校最早的一所中学,是河南省首批办好的24所省重点中学之一。1993年7月高中部由联盟路85号院搬迁湛河区九里山北麓新校址,沿用平顶山市第一中学校名。学校现有教职工152人,其中特级教师4人,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6人,中学高级教师60人,国家级骨干教师3人,省级学科带头人9人,省级骨干教师12人,平顶山市优秀青年科技专家1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6人,在职学习的研究生23人,还有28名教师被评为省市优质课教师。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