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水区黄河路第一小学位于黄河路21号,始建于1942年,占地面积为18亩,拥有2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666人,教职工63人,其中研究生学历3人,本科学历15人,大专学历44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占总人数的98。4%,小学高级教师35人,占总人数的55。6%。 学校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创造优美的校园环境,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规划学校美好的远景。努力把学校打造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乐园,努力争取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学校拥有两支强大的队伍:一支高素质、团结进取的领导班子;一支事业心强、师德高、观念新、业务精、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学习型教师队伍。学校的办学思想清晰,办学目标明确。全体领导班子和教师积极努力为每一位孩子的幸福打好基础,为每一位孩子拥有健全的人格而工作着。学校的校风:“团结、奋进、务实、创新”;教风:“精钻、善导、敬业、奉献”;学风:“明礼、诚信、勤学、善思”。 学校有自己独特的办学特色:校本教研扎扎实实;教育科研深入细致;校本课程内容多元; 综合实践注重体验;兴趣小组活动丰富;少先队活动多姿多彩。被评为市文明单位、郑州市标准化小学、市文明学校、、红领巾示范学校、手拉手优秀联谊学校、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历史悠久,底蕴丰厚,人才辈出,是学生腾飞的摇篮,教师成长的沃野。学校拥有一支团结、实干、高素质的具有开拓精神的教师队伍,曾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教师,有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优秀体育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教师们凭着开放的教育思想,领先的科研,以良好的素质,进取的态度,奉献的精神和踏实的作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学校以“开发潜能、发展个性”为育人理念,从整体改革实验到差异教育的研究从二级循环活动的尝试到创新教育的思考以及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探索,捕捉着现代教育最敏感的话题,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学校一贯坚持“品牌、质量、服务”的意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以一流的教育质量树立了自身的品牌形象,赢得了社会的赞誉,是老百姓心目中最好的学校之一。
南阳镇中心小学座落于群山环抱的南阳镇阳泉村,仰望鸡笼山,俯瞰南阳河,四周绿树环抱,景色宜人。镇内有明末清初李来亨抗清古战场,千亩茶叶基地,五千亩烟叶基地,万亩柑桔基地,209国道横贯东西,穿腹而过,是连接长江三峡、屈原故里、昭君故里、神家架旅游区的风景走廊。优越的地理环境,孕育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南阳小学就在历史与文明的洗礼中日新月异、生机盎然。 学校始建于清朝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学校校园占地面积84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880平方米,有勤工俭学基地8亩,现有7个教学班,332名学生,全校教职工21人,其中专任教师17人,专任教师中大学本科学历4人,专科学历11人,中师学历2人,小学高级教师6人,县级以上骨干教师5人。 学校紧紧围绕“以人为本,质量第一,办示范学校,创一流质量”的理念,树立教师的服务意识,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教学工作的课改意识,教育工作的规范与创新意识,在县镇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乘着改革的春风,沿着教育发展的道路,踏着坚实的步伐,学校发展迅速,逐年迈上层层台阶。2000年学校被评为县先进学校,2003年学校被评为市保育寄宿制示范学校。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教育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学校在县教育局和镇党委政府的关怀指导下,于2002年春建成了计算机教室,2003年10月安装了远程教育KU波段卫星接收系统,建成了现代远程教育专用教室,2005年2月,学校又投入资金4万元,建远程教育KU波段教室5个,实现了远程教育“班班通”,各班教学达到了“天网”、“地网”有效结合,基本实现了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教学,极大地改善了学校教学条件,为教师走进新课程,实施新课程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有效地促进了学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县龙头课题“分层次教学行动研究”在学校开展得有声有色。2004年春通过了县结题验收,学校被评为县“分层次教学行动研究”课题研究先进单位,2005年春学校又向市申报了《远程教育与课堂教学》研究课题,该课题研究已全面启动,校内涌动着各门学科齐头并进的教改热潮。 由于学校充分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扎实开展校本培训,有效提高了教师素质,优化了课堂教学,发挥了“远程教育资源”服务师生、服务课堂,服务新课程的效益。学校关于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运用情况的汇报材料《这里的天空因你而精彩》,在市远程教育工作会上交流,得到了省、市、县领导的高度评价,其总结性论文在国家级论文集上发表,并获省优秀奖。3篇新课改教学设计获国家级奖,获县优质课5节。县教育局、装备站在我校成功举办了四期100多人参加的“远程教育培训班”。 优美的校园环境,不断完备的硬件设施,为学校教学提供了保障;全新的办学理念,科学规范的管理让学校发展接连跨越台阶;团结向上、敬业奉献的教师队伍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近年来,学校涌现了市、县师德标兵、优秀教师、课改先进个人、骨干教师等一批奋发向上的群体代表,形成了“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团结协作、高效务实”的工作作风。 学校将继续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为办学指导思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办“规范+特色”学校,育“全面+特长”学生。师生们正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相信学校的明天会更加灿烂,更加辉煌!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