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红领巾学校分校位于江汉区江汉三路16号。红领巾学校办学条件良好,环境优美,学校本着一人为本,进取,创新的办学理念,近年来,学生综合素质普遍有了较大的提高。同时学生也更爱学,更想学,这同学校的办学方针也是分不开的,可以说,武汉市江汉区红领巾学校分校是小学生乐学的天堂。
蔡甸区四中始建于1970年8月,占地面积60亩,校园南依东至山,北傍索子河,环境优美,风景宜人,是求学探知、砺志成才的理想场所。 近来来,学校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现代化教育思想相结合,以创一流的校园环境、建一流的师资队伍,争一流的教学质量,育一流的合格人才为目标、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办学行为进一步规范、学生素质全面提升、高考成绩连创新高,向国内各重点院校输入了大批优秀学生。学校的办学业绩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先后被上级主管部门授予“市级规范用字用语先进学校”、“市级环境建设达标学校”、“管理创新先进学校”、“市师德十佳集体”、“市继续教育先进单位”。学校的办学经验连续两年被收录入《武汉市高中工作经验交流材料汇编》一书,并在全市高中工作会议上交流。 学校现有2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200多人,教职工108人。先进的办学思想,严格科学的管理制度造就了一大批尚师德、讲奉献、精教学、敢创新、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现在高级教师18人,中级以上职称的40人,市区学科带头人5人,市区优秀先进教师8人。学校多次被上级部门授予“师德建设先进单位”、“教学教研先进单位”,现为《中国教育学刊》学科研究基地。 学校以环境育人的原则合理布局,分为教学区、运动区、教工生活区、学生生活区。校园四季绿树成荫、花团锦簇,充分体现了人文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学校学习、生活设施齐全,拥有近400个座位的报告厅,藏书近2万册的图书馆,还配有微机室、音乐室、美术室、阅览室、多媒体教室等功能室,成立了音乐、美术、篮球等兴趣小组和文学社、广播台等学生社团,极大地丰富了广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也为特长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直借东风发春蕾,欲栽大木柱长天”。沐浴着教育改革的浩荡东风,传承着近半个世纪的优良传统。蔡甸区四中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新时期。目前全校教职工在学校行政的带领下,把握机遇,开拓进取,为实现综合办学水平再上新台阶而努力奋斗。
我校是一所跨越三个世纪的百年名校。悠久的办学历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从“博学”到“四中”,我校以“勤朴博学”为校训,由“学有专长”延伸为“特色教育”,由“特色教育”升华为“个性发展”,现已形成了四中独具特色的办学理念和优良的办学传统。学校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中国返回式卫星总设计师林华宝院士,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孙必干大使等一大批从四中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社会各界优秀人士,成为四中人的骄傲;“一张课桌走出两位院士”(袁隆平、林华宝)、“一所学校走出两位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袁隆平、孙必干),使四中人倍感自豪! “湖北省示范高中”、“湖北省文明单位”、“湖北省园林式学校”“武汉市优质高中”……我校今天的辉煌融注了一代代四中人的心血和智慧,凝结着各级领导的关爱和支持
东山中学是一所单设初中学校,已经走过了30多个春秋,学校的发展经历了风风雨雨,在曲折中前进,在奋斗中成长。适逢学校标准化建设之际,为了更快更好地促进学校的发展,我们认为:除了一些外在因素外,最重要的是要向内使劲,最大限度地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调动全体师生员工工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要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构建科学的、符合实际的运行机制,包括有效的导向机制、有力的制约机制、广泛的参入机制和科学的评价机制,即行之有效的学校内部管理机制。为此,结合学校实际,本着“依法治校”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对我校工作的主要方面,提出管理制度。需要说明的是:学校管理制度是以条文形式对学校师生员工必须遵守的要求所制定的行为准则,它是学校成员日常行为的基本规范,是学校实行民主管理、人文管理的基础,对形成个人的自律习惯和共同的价值观念,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提高学校管理效率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我们期望全校教职工共同遵照执行。同时必须强调:学校制度不可能将学校工作中涉及的方方面面包罗无遗的规范出来,与此同时,在学校教育管理中,还有很多感性的,非强制性的因素。因此,无论是管理还是教育,学校都应力求在文化的意义上展开。由此,我们提倡管理既要注重组织体制和规章制度建设,更要注重教育管理的人文意蕴,所以,我们必须在依法、高效、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实现情感管理,形成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觉管理的机制,当然这需要全体教职工不懈的、长期的努力。
中国地质大学附属中学,是一所区属完全中学。始建于1959年,校址在中国地质大学院内西南角,校园占地40余亩,建筑面积2.5万余平方米。 先进的办学思想: 学校坚持全面育人,办有特色的办学思想,以“自信、自律、自主、自强”为校训,倡导“严谨、刻苦、爱生、善诱的教风和“文明、勤奋、求真、创新”的学风。 办学目标:不断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初、高中毕业生,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优秀人才。 雄厚的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工119人,其中市优秀教师4名,区优秀教师8名,区带头人8名,高、中级教师占69%以上,多人被聘为市区兼职教研员、科研员;在岗教师中已获硕士学位或者已研究生主要课程班结业的教师占55%;一批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在市区评优课或各咱竞赛中屡屡获奖,已经成为区、校教育教党的骨干力量;近几年还有教师参加各级科研课题,不断在全国、地方出版、发表论著,或者论文在国、市、区获奖。 优美的校园环境: 现有两座教学楼、一座实验楼、一座办公楼、两座教师住宅楼、一座学生宿舍楼;绿树青草荫荫,植物园地一处;200米环形塑胶跑道运动场、篮、排、手球场、乒乓球台等设施齐全;健身房一处;教师活动中心一个。 现代化齐全: 高中教室全部为多媒体教室,设备一流的理、化、生实验室各两个;音、美、劳专用教育、语音教室、180座多媒体大屏幕电化教室各一个;多媒体网络计算机房两个;教师备课机房一个;多功能学术报告厅一个;集制作、播放、监控于一体为教育教学服务的校内有线电视系统一套,多功能200平方米的演播大厅一座,功能强大的电视节目编辑、制作系统一套;新建成的综合办公楼中的现代图书馆面积300余平方米,拥有图书6万余册,用计算机检索、借阅;学生阅览室面积250平方米,订阅报刑、杂志近400种,可同时容纳150名学生阅览;校园网建设已经完成,集教学、管理、信息共享于一体。 优良的校风: 我校的“十无”校风是:课上无乱、课下无嚷、校园无脏、水电无费、公物无损、语言无“忌”、考试无弊、作业无抄、行为无“禁”、抽烟无人。几年来,学校狠抓校风建设,开展了“做现代文明的地大附中人”工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连年严重违纪率为零。 办学成绩显著: 学校一贯注重创造素质教育的良好环境和条件,促进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主动发展,不断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培养跨世纪的人才。学校中考及格率连年超区,优秀率也保持在较高水平;会考成绩连年超市区,达同类校先进水平;高考升学率也多年保持较好水平,加工能力连年保持在区先进水平;学生在全国、市、区组织的学科竞赛、科技竞赛、艺术竞赛和体育竞赛中不断取得可喜的成绩,每学年度有约200人次获奖,学校连续九年获区“科技先进校”的荣誉称号;学校连年获区级精神文明单位称号等。
武汉西藏中学成立于2006年12月,位于武汉东湖风景区内湖光村,是湖北省唯一、全国首批内地藏族学校,也是全国最大的地方援建藏族学校。 2005年8月,湖北省唯一的西藏班从荆州迁到洪山区卓豹路,成立武汉西藏班。2006年12月,更名为武汉西藏中学。近年来,武汉市委市政府为加快学校发展,共投入2.2亿元,在东湖之畔新建武汉西藏中学。新校区占地面积136.7亩,建筑面积33218平方米,生均27.7平方米,居全国第一。同时,学校按全国一流标准配置设施设备:按24个教学班级规模装备了教室、多媒体室、实验室、通用技术教室;图书馆、心理咨询室、电子阅览室、微机室、室内体育馆、师生餐厅、学生公寓,以及公共广播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等设施齐备。 2010年7月18日,师生们将从现址洪山区卓豹路陆续搬入新校区。[1]?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