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县八角亭中学前身为明嘉靖年间(1555年)黄梅知县张九一创建的调梅书院, 四百多年来一直为黄梅传承着“担乾坤重任,舍我其谁”的优良文化,底蕴深厚。自1992年兴建以来,在各级党委的关怀支持下,迅速发展壮大,现已成为黄梅县大规模的全日制寄宿式初中,学校占地面积6.9万平方米,(合148亩),总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现有教学班35个,近三千名学生,176名教职员工,专任教师131名,获大学本科学历127人,中学高级教师3人,中学一级教师89人,黄冈市骨干教师48人,体音美专任艺术教师8人,微机专任教师2人,专职实验员3人,学校配备有规范的理、化、生实验室,借阅方便、资料丰富的图书室,宽带上网的电脑室,两个多媒体教室与目前最先进的“模式三”卫星接收式远程教育网络电脑教室,各教室都将要装备校园闭路电视广播系统。承担了国家级实验课题1个,省级实验课题1个,市级实验课题3个,以及县教育局、教仪站、教研室主办的初中英语网上同步课堂。 理念:以人为本、创新决策、民主管理、依法治校 . 宗旨:促进学生的终生发展,培养新世纪的三好学生――家中的好孩子、学校的好学生、 社会的好公民。 目标:创一流水平,担乾坤重任。 校风:团结、进取、求实、创新。 教风:敬业、爱生、求索、严谨。 学风:尊师、守纪、好学、上进。 管理:以学论教,首席激励、末位淘汰。
方西河中学位于红安县七里坪镇东南部,创建于1976年,是一所具有近三十年办学光荣历史的县级重点农村初级中学。 学校校园面积39600㎡,校舍总面积14000㎡,现有1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500多人,教职工69人,其中专任教师68人,合格率达100%。学校建有标准的教学楼,集教研、实验、图书阅览于一体的综合楼,配有高规格的微机室,拥有高质量的学生宿舍,学校还建有板栗、桃园、茶园、鱼塘、农田等农动技术实验基地20余亩。校园布局合理,配套设施完善,育人环境优良。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育教学实践和改革不断取得丰硕成果。1988年被省教委确定为全省“五·四”学制改革实验学校,并同步推广实施“燎原计划”,开展生物百科活动和课外科技活动实验。1989年被国家教委指定为全国劳动技术教育联系学校,1994年被省教委列为湖北省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学校,1997年被县评为普九工作先进单位,1998年被县教委评为常规教学先进单位,1999年被红安县人民政府评为示范初级中学,2000年至2004年连续三次被黄冈市评为地级办学先进单位。 学校环境优美、学风浓厚、教风严谨、管理严格,随着时代的发展,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研教改全面推行,内部管理更趋科学,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各年中考捷报频传。学校全体教职工大胆实践探索,努力开拓创新,为创造更突出的办学特色,更优异的育人成绩而努力奋斗。
湖北省黄冈市横车镇铺咀中学坐落在湖北省黄冈市内,历史悠久,底蕴丰厚,人才辈出,是学生腾飞的摇篮,教师成长的沃野。学校拥有一支团结、实干、高素质的具有开拓精神的教师队伍,曾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教师,有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优秀体育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教师们凭着开放的教育思想,领先的科研,以良好的素质,进取的态度,奉献的精神和踏实的作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学校以“开发潜能、发展个性”为育人理念,从整体改革实验到差异教育的研究从二级循环活动的尝试到创新教育的思考以及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探索,捕捉着现代教育最敏感的话题,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学校一贯坚持“品牌、质量、服务”的意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以一流的教育质量树立了自身的品牌形象,赢得了社会的赞誉,是老百姓心目中最好的学校之一。
随着1996年黄冈撤地建市,原黄州市(黄冈县)三所高中的均划归团风县,新成立的黄州区高中教育成了一片空白。黄州区一中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于1997年开始创建。经过一段艰辛的创校之路,现时的黄州区一中已成为黄冈市重点高中,黄州古城教育园地中升起的一颗新星。 学校占地163亩,校舍面积5万平方米。雄伟气派的教学楼,造型新颖的“逸夫楼”,宽敞明亮的食堂楼,多媒体教育、微机室、语音室、图书室、实验室等一应俱全。高大整齐的校园建筑群矗立在黄州城东区一片丘山民舍之间,别有一番自然景观。到2005年,学校由原来的4个教学班218名学生发展到5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达3100人。学校计划在五年内再兴建一栋图书科技楼、一栋体育馆、一座塑胶运动场。 学校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专任教师年龄人均31岁,一支青年的教师,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常年和几千名青少年学子在一起,充满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黄州区第一中学,在抓好学生德育教育的同时,狠抓常规教学,坚持“低起点(招收的高一考生,平均比其他一中学校低60多分)密台阶,多点拨,勤练习,多跟踪,示落实,重引导,抓创新”的方针,大胆改革课堂教学,深入学生公寓,联系学生家长;以落实双基,培养能力为目标,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教改专题实验,强调集中传授、分层要求、个别指导的新教学方法。 黄州区一中建校十年,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克服区域小,生源窄的状况,提出“低分进,高分出”的口号继2000年首届高考打响头炮之后,毕业生合格率,升学率年年俱增。到2004年,省线率达100%,本科率达81%,国家名校“清华”、“科大”皆有学生录取。学校多次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黄冈市示范高中”、“湖北省学生军事训练工作先进单位”和市、区“先进单位”、“安全文明”称号。 黄州区一中正向着鄂东一流学校迈进。
黄梅县濯港一中,紧临镇政府大院,座南朝北,西临105国道,东靠合九铁路,面对连绵青山,地理条件优越,自然环境优美。濯港一中创办于1958年,经几度易名,1992年正式定名为濯港镇第一初级中学。现有29个教学班,学生2284人,其中初一年级10个班771人,初二年级10个班755人,初三年级9个班818人。教职工116人,其中专任教师109人,本科学历的22人,专科学历的99人;中学高级教师2 人,中学一级教师43人,省、市级骨干教师11人,学科带头人13人,普通过二乙有87人,有88人获计算机初级或初级以上证书。学校校园面积61000平方米,校舍面积21885平方米。图书室藏书66000册。教育技术装备及配套设施达到同类学校要求标准。近四年来,兴建了一栋3个单元24户教职工住宿楼,兴建了1000平方米的篮球场,升高了3栋1600平方米的宿舍楼,并在原有礼堂的基础上进行改建,兼用作学生食堂。学校办学设施齐备,功能齐全,环境宜人,处处溢着生机和活力。多年来,我校一直以人为本,不断创新实践,不断提高普及程度,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使学校办学水平得到不断上升,先后被评为黄梅县素质教育试点学校、黄梅县初级示范中学、县级校园绿化先进学校、县级校园管理先进学校、县级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市级基础教育教学管理先进集体,连续三年被评为县级安全文明先进单位。2001年秋季经黄冈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综合评估,被命名为市级示范学校。濯港一中,正以矫健的步伐,迈向湖北名校行列。
黄梅县实验中学,创办于1991年,与黄梅一中并肩而立于318国道旁,是一所充满活力的年轻学校。校园占地面积84738平方米,建筑面积28900平方米,学校现有4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035名,教职工190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22人,中学一级教师131人,教学学历达标率98%。 近几年来,学校先后被上级组织授予“湖北省多学科教学综合改革先进单位”“湖北省家庭教育先进单位”“湖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先进单位”“荆楚联坛育才之秀”“湖北省楹联之校”“黄冈市先进党组织”“黄冈市红旗团委”“黄冈市教育教学改革先进单位”“黄冈市教科研百佳学校”“黄冈市内保工作集体三等功”等几十项荣誉称号。学校领导班子坚持“依法治校、改革强校、教研兴校、特色立校”的办学思路,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首、智育为主、全面发展”的办学原则,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学校开展素质教育,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研究,被省、市教育主管部门批准为《农村学校创新教育模式和方法研究实验》课题、《语文综合阅读》课题、《数学探究式教学》课题的实验学校。学校先后进行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全方位、立体化、整体育人”实验、多学科教学综合改革课题实验、语文自学辅导实验,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在语、数、外、理、化、生、体、音、美等学科竞赛中获国家级奖励有179人,省级奖励的有356人,市级获奖的有1257人,县级奖励的2134人。学生在全国各级各类报刊上发表习作1637篇,学校领导、教师有386人次在全国各级各类报刊上发表文章,有28人次获国家级奖励,获省、市、县各级奖励的教师累计586人次。 多年来,学校以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为指针,加大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投入,先后投资300多万元建成了多媒体阶梯教室、微机室、电子备课室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建立了校园网并接入了国际互联网,师生可以从校园网上跨上信息高速公路遨游五湖四海,学校投资200多万元建成了标准化的师生食堂,投资150多万元进行学校路面硬化,修建景点,植树种苗,环境改造。 10多年风雨兼程,10多年扬帆疾进,黄梅县实验中学人将珍惜前进路上的每个脚步,抢抓前进路上每一次机遇,迎接前进路上每一个挑战,秉承“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服务宗旨,将学校办成社会满意、家长放心、学生舒心的湖北名
武昌文华中学(武汉市第三十三中学)创办于1871年(清同治十年)10月2日,迄今一百四十年。1962被定为武汉市重点中学。现任校长陈冠林,党总支书记王正海。建校一百三十多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各级各类人才。其中不少已成为海内外卓有成就的科学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以及各行各业的杰出人物。如著名经济学家和国际问题专家宦乡、国际知名外科专家曾宪九、著名音乐家夏之秋、英国文学家王佐良、两院院士著名土壤学家石元春、著名经济学家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方皋、著名桥梁学专家潘际銮、武昌黄鹤楼总设计师向欣然、天体物理学家杨兰田、著名曲艺艺术家夏雨田、运动健将乒乓球世界冠军胡道本等均毕业于文华中学。现在的两院院士中,有文华校友四人(其中含学部委员一人)。校友中的英雄模范人物也宛若群星璀璨。受到公安部表彰的英雄警察孔军、张家强、祝光辉均出自文华。该校2001年经调整已合并到武汉市第十五中学。设施我校办学设施优良,达国家部颁Ⅰ类标准,并拥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网络,还有科技报告厅、语音室、演播厅、风雨操场、专用音乐教室、形体室等现代的教学设备,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师资我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60人,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省、市优秀教师、市、区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共45人,占教师人数的40%;其中高级教师36人,中学一级教师58人。现有教学班39人,学生1839人。编辑本段特色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广大学生严于律己,积极进取。学校每年举办外语节、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等活动,学生们大显身手,硕果累累。学科竞赛更吸引了众多学子,屡获佳绩。今年参加省、市、区艺术小人才比赛,76人获奖,全国第二届网络英语大赛,86人获国家、省、市奖,语文、体育等学科竞赛也多次获奖。2003年中考普高上线人数310余人,升入华师一、省实验等重点高中人数120余人。成绩春华秋实,硕果累累。多年来,文华中学以自己突出的成绩获得了一个又一个荣誉:被武汉市评为首批“办学水平先进单位”,被武昌区评 为首批“武昌名校”;多次被市、区政府授予“武汉市文明单位”、“武昌区最佳文明单位”称号;连续十一年被武昌区教委评为“目标管理立功单位”。学校还被 评为“武昌区科技教育先进学校”、“武汉市德育‘六有’实体建设先进学校”,“全国百所实践教育先进学校”、“武昌区教科研强校”等。2003年又一次通 过了市级先进学校的评估验收。目标为了进一步办好文华中学,在区政府、区教育局的亲切关心和大力支持下,新的教学大楼即将拔地而起,潭秋中学已经顺利合并到文华中学。校园面积将进一步扩大,教学设施将进一步更新。一年后一个崭新的文华中学将出现在世人眼前。 在新的世纪里,文华中学坚持“以人为本,特色兴校,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办学理念。以“勤 奋、活泼、文明、创新”为校训,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主,科研为先,育人为本,特色为魂”的办学思路,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为把文华中学办成一所学风好、 校风正、设备全、质量高、花园式、第一流、老百姓满意的示范学校而努力!
武钢三中办学设施一流。校园内耸立着现代化的教学大楼、科技活动楼、综合楼、图书馆、体育馆、学生公寓等,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均达到国家教育部规定的一类标准。有专门的足球场地、排球场地、篮球场馆和田径运动场,有三个设备先进的多媒体教室和一个设施齐全的多功能教室,还有按现代化标准设计的理化生实验室、功能完备的学术报告厅,建有多网合一的校园网络。学校教室、办公室和学生公寓全都装有冷暖双制空调。学生公寓四人一室,有独立卫生间。校园绿化面积共14134平方米,占校园面积的33.7%。校园洁净,校舍典雅;林木花草俯仰生姿,长廊溪流依伴成趣。学校有49个教学班,学生2200多人。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有专任教师180余人,其中特级教师3人,高级教师107人,有30多人是国家、省、市、区级的专家、学科带头人、优秀科技(教育)工作者。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武钢三中人形成了“务实、进取、创新、奉献”的精神和“追求卓越、崇尚一流”的品质。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秉承“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着重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力于学生的主动发展、着意于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办学理念,确立了“培养基础扎实、个性优良、特长突出、素质全面,具有发展潜质和创新品质的二十一世纪新人”的育人目标,和“把武钢三中办成高水平、有特色、现代化的国家级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办学目标,构建起了“自主创新教育”模式,在实践中形成了“一主两翼”的办学特色,这就是:通过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科学文化知识基础,通过学科竞赛活动和体艺科技人文活动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
湖北省浠水县第一中学始建于1904年,历晚清、民国、新中国三个时代,八迁校址,十易其名,百年来,数辈良师,筚路蓝缕,栉风沐雨,积淀了丰厚的办学文化,是浠水县近现代教育的摇篮。学校位于清泉镇南城开发区,占地面积13.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在校生4600人,教职工292人,其中专任教师245人,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101人、中级教师108人,有3人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5人被评为省、市“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优秀德育工作者”。省级以上骨干教师7人,市级骨干教师33人,学科带头人27人,各专业学会理事15人。 学校现址南城经济开发区,占地面积198亩,校舍面积6.08万平方米。校园规划是由上海同济大学规划设计院设计完成,规划按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宿舍区四区分设,布局合理。现有四栋教学楼,四栋教师宿舍楼,一栋教师办公楼,一栋行政办公楼,三栋学生公寓,一栋科技大楼,一栋学生食堂,一栋外教楼,一个400米跑道和看台的标准运动场,另有球类运动场、小操场、生物园等。建筑风格既体现了欧式建筑庄重高雅的美感,又不乏现代建筑简洁开朗的特征,环境优美,功能完善。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