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卫生学校坐落在长江中游之滨的黄州古城,紧靠京九铁路线和106国道,交通便利。校园环境幽雅,是有志于医学事业莘莘学子学习深造的理想场所。 学校始建于1952年,是一所集普通中专、专科及成人专科、本科和网络教育为一体的国家级重点学校。学校的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得到了社会好评,分别被省教育厅命名为“园林式学校”,被省卫生厅命名为“文明卫生学校”,被省卫生厅、人事厅授予“全省卫生系统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校占地面积110亩,建筑面积达60000平方米,专业实验室39个,藏书14.3万册。校园除具有办公大楼,教学实验大楼、图书馆、体育馆、附属医院大楼,学生公寓楼,标准化饮食大楼,400米标准运动场等基础设施外,还拥有微机室、语音室、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整体护理模拟病房、护理操作技能训练中心,基本实现了教学设备现代化。学校现有教职工280人。具有各类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90名,其中高级职称56人,中级职称77人。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龙泉镇龙泉初级中学在新的征途上,将满怀豪情,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积极转变办学观念,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建设现代育人环境,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宗旨下,提高办学档次,在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办好优质教育,以崭新的面貌和靓丽的形象展示给全市人民,再创新的辉煌。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第二高级中学位于五峰东大门——三县交界的楚天明星渔洋关。占地近 4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近20000平方米。 历经48年风雨跌宕的五峰二中,现有师生近2000名、29个教学班。建校以来,培养了万余名合格的毕业生,为党和国家及地方经济建设输送了大量人才。 2002年以来,学校投资近1000万元建起了建筑面积为6000平方米的学生公寓大楼、4000平方米的教学主楼和10000平方米的运动场。2003年又初步建成五峰第一个校园网。至此,教学、生活和运动三区分离,校园旧貌换新颜。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确立“内强管理,外树形象,立足校情讲质量,抢抓机遇谋发展”的办法思路,积极开展争创“文明班组”、“文明单位”、“安全文明校园”等系列教育活动,已蔚然形成了严谨的教风、勤奋的学风和文明的校风。以开放式办学、立体式管理为理念,深化教育教学、后勤和人事制度改革,克难奋进,全力打造窗口名牌学校。
武汉市江夏区山坡中学,从1957年动议创立,共走过了53年的风雨历程。她始名李铁初中,到1958年,原武昌县教育局授名第五中学;嘉鱼与武昌合县时,改名为第九中学;文革时期,又名五七中学;1970年开始招收高一新生,定名山坡高中;1973年收并山坡乡红卫中学,定名山坡中学。从1979年到1985年,又先后吸纳收编了贺站、河垴、土地堂、乌龙泉、机场、安山高中,1992最终兼并湖泗高中,从此,山坡中学就成为南八乡的最高学府,与金口中学,流芳中学共同构成江夏高中教育的犄角之形。她的办学规模,经历了初级中学时期(1957-1969),单设高中时期(1970-1973),完全中学时期(1973-1997),以高中为主附设初中班时期(1997-2001),及后来的单设高中五个阶段。校名和规模的沿革,生动地记录了学校的历史痕迹,折射出时代的风貌:她是一位历史旅人,穿行在潮起潮落的漫漫征途;她是一座丰碑,铭刻下无数敢为人先者的感人事迹。 学校座落在江夏古镇山坡,她东濒梁子湖,西傍京广铁路,处于107国道和纸贺公路在山坡段的交汇点,新近峻工的京珠高速公路从她近旁穿过。校园占地面积160余亩,建筑面积18515.93平方米,绿树擎天,花红滴翠,环境舒适:高大明亮的教学楼,现代化的综合楼,单元式的学生公寓,多元式的餐饮服务,语音室、微机室、阶梯教室、多功能实验室、图书阅览室等,教学设备齐全,是市级农村中学求学、工作、生活最好的学府之一。置身其间,一股为人民的教育事业鞠躬尽瘁,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呕心沥血而奋勇拼博的劲头油然而生。这里是一片绿洲,干涸的心田承润着她无私的哺育;这里是一座熔炉,冶炼出无数强国富民的中坚。这样大好的用武之地,谁能不为之奋力奉献? 山坡中学从20世纪50年代艰苦创业、潜心摸索起步,60年代就成为鄂南名校之一:1965年,咸宁高中在鄂南9县录取新生200人,山坡中学就达35人,占原全地区的17.5%;仅过10年,山坡中学即跻身市级重点学校行列:1976年,山坡中学与江夏一中一起,首批被市教委审定通过为原武昌县两所市级重点学校;1986年,被省市教委选定为国家级农村中学政治课改革试点学校。从此,山坡中学雄风初振,声名远播,带动南乡一股异常强劲的求知读书热,70年代晚期和整个80年代,学校班次逐年增多,规模不断加大,高考成绩骄人,1979年的毕业生王幼松以优异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就是这一时期最具典型意义的代表。在刚刚步入新岁月的门槛之时,1991年,学校由于受当时强大的中专热的冲击,加之内部机制的凝滞,出现了短暂的沉默;但是,山坡中学没有气馁,而是团结拼博,群策群力,于90年代中期艰难崛起,并在世纪之交再创辉煌:1992年-1994年区教委在我校召开了“内部机制改革现场会”、“微格教学观摩现场会”,学校领导还在区委礼堂向全区人大代表作了“山坡中学启动全面改革”的典型发言;这之后,学校领导还在区委礼堂向全区人大代表作了“山坡中学启动全面改革”的典型发言。学校在扶壮工程、竞聘上岗、课堂模式、常规教学及人员流动上建立起系统、有实效的规章制度,以人为本,铸师德、扬师魂,狠抓教学环节管理,落实教改创新措施,严格学风考风纪律,大力弘扬先进,2000年高考,学校上省线人数首次突破百人大关,2001年,跃升至160多人。尽管南乡经济相对滞后,尽管受到周边地区招生的一定冲击,但学校新生人数每年仍以较大幅度增加,2001年已有26个教学班,在校生人数再创历史新高。据不完全统计,山坡中学共输送初中毕业生34届,计6282人,高中毕业生38届,人,总数近15000人。今日的山坡中学,已成为南八乡学子求学的必然选择,成为南八乡人民科技腾飞的大本营,是江夏教育不可或缺的培英育才的基地。 山坡中学的校容校貌,从始建时的低湿草棚到今日的高楼大厦,学生的校园生活,从原来的三点一线到今日的五色斑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学校现有教职工宿舍楼三栋,一栋建于1986年,四层楼,总面积1500平方米,入住24家;另一栋建于2000年,五层楼,总面积3200平方米,入住30家。还有一栋建于2008年,入住30家。教学大楼一栋,建于1984年,2001年暑期进行了全面装修,有教室28间,实验室2间,各类小办公室6间,图书室3间,大小会议室2间,总面积3800平方米。现代化综合楼一栋,建于2001年,内微机室2个,多媒体教室1个,阶梯教室1个,仪器实验室6个,各类办公室22个,荣誉室1个,师生制作室2个,四层楼,总面积2700平方米。教学楼和综合楼实现微机联网,电话总控。单元式学生公寓一栋,可入住男生780人,女生350人,配有专职人员全天候服务。另有单间、套间、单元式教工住房8栋,学生宿舍1栋,体育活动室、兴趣小组活动室、广播室、演艺室齐备,设有小卖部1个,多元式食堂一栋,教工活动室1个,乒乓球台8组,建有篮球场2个,排球场2个,足球场1个,单双杠、云梯、多组联合器材一应俱全。新修的水泥路贯穿校内外,翻修的水塘和精养鱼池,整修了操场和看台;在乡政府和星明村的大力支下,2001年秋斥资近10万元,扩建整修了水井,基本上解决了山坡中学历年来成为老大难的吃水问题;重新设计和修建了学校门楼,规范了布局,绿化美化了校园。学校还与地方政府紧密联系,聘请了专职法制副校长,设立了全天候的门岗,师生凭证出入,秩序井然,风气淳正。 站在新世纪的起跑线上,驻足回眸山坡中学壮大奋进的53年,注目这段历史,不由后继者不心旌摇荡,激情在胸,充溢着续写伟业的豪情。承继53年辉煌,再创教育新篇,我们决心在历史的回声中蕴发强音,昂首阔步迈向更加灿烂的明天。
麻城六中始建于1956年,校址从顺河几经迁移至现在的乘马岗镇政府所在地-王福店。学校环境优美,花团锦簇,蜂飞蝶舞;青松翠柏,郁郁葱葱;池塘飞泉,游鱼嬉戏;绿草成茵,明窗净室:构成了一幅完美的图画。麻城六中座落在将军的故乡,是由程再道、张才千、杨炬等苏区老首长拨款并亲自选址修建。当时的校园占地10余亩,一栋主教学楼伴着三栋平房的四合院设计,院内常青树和各种花草的掩映,有花园校园之美称。近年来,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实力逐渐增强。校园占地面积33350余平方米,有一栋2100平方米的四层教学楼、2000余平方米的学生公寓、12000平方米的田径运动场和球类综合运动场,有标准化的师生食堂和70台电脑的电化教室,实验器材齐全,信息资源设施完备。现有专任教师68人,省级骨干教师1人,中学高级教师7人,教师平均年龄32岁,教师队伍趋于专业化、年青化、学者化。在校学生1577人,共开设20个教学班。近年来,教师获省、地、市各类奖项达35人次,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30余本;学生参加全国各类竞赛有36人次获国家、省级表彰,有150余人次获市级表彰,学校高考连年被地市评为先进单位。近年来,学校加大小块专业教学,大力发展特长生,开创了文科、理科、中职对口、体育、音乐、美术高考全面丰收的局面,高考成绩连年上升,2009年荣获市委、市政府授予的“高考优秀奖”。麻城六中一贯坚持“民主理财,严格审批,全面公开,共同监督”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以人为本,依法治校,以德为先,因材施教”的育人宗旨。为了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学校与当地派出所、司法所形成警校共建,与当地政府建立校地共建,开办了家长学校,聘请了社会评议员和监督员,让社会评价和督促学校的繁荣和发展,让学校办成人民满意的学校。多年来,学校被市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高考先进单位”、“德育工作先进单位”、“财务管理先进单位”,被当地党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 校训:立德修身,完善自我;校风:严谨扎实,创新育人;学风:勤学多思,务实求真。办学理念:校以人为本,人以善为本。 学校校长:王黄州 地 址:湖北省麻城市乘马岗镇王福店街苏区北路 邮 编:438333 联系电话:0713-2781141
近年来,六十四中的教育教学质量始终名列桥口前茅,并持续保持上升的势头。2005年,万俊男同学以546分的中考成绩成为武汉市中考“末代状元”;2006年,初一年级李静同学在楚材杯作文大赛中,勇摘武汉市初中组特等奖的桂冠。2006年、2007年、2008年中考达十一中计划生录取线的学生都突破百名大关。学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形成特苗特育、特生特教的教育风格。科技小组、体艺小班、英语俱乐部中涌现出大批特色小人才在省、市艺术“小人才”的比赛中,学校每年均有数十人次学生获奖; 2005年在《国际英语》大赛中,我校荣获团体大奖。时代在前进,教育在发展。在内涵发展道路上,六十四中人正以信心百倍,迎接挑战,我们坚信:六十四中的今天要比昨天好,明天一定更辉煌。
湖北省黄梅县第一中学创办于1912年,前身为黄梅县立初级中学。1956年列为湖北省108所重点中学之一,1979年被定为黄冈市重点中学,2004年被命名为“湖北省示范中学”。 截止到2013年现有教学班80个,在校学生5000多人,在职教职工342人。 新校园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规划,总投资1.25亿元,占地面积210亩。拥有教学楼(3栋)、图书馆、实验楼、科技楼、后勤服务大楼、学生公寓楼(4栋)、办公楼等专用校舍,教学区有普通教室(83个)、理化生实验室(15个)、阅览室(2个400座)、电子阅览室(1个180座)、音乐教室(2个)、多媒体教室(9个)、语音教室(2个)、计算机教室(2个)、美术教室(3个)、劳技室(2个)、生物标本室、陶艺室、天文台;拥有校园网和教师计算机办公系统,实现了计算机网、双向电视教育网、广播网“三网合一”,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运动区建有400米塑胶跑道、人工草坪足球场、篮球场(10个)、羽毛球场(10个)、排球场(2个)、乒乓球台(22张),体育馆(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3196座)1座。 1999年,学校有在职教职工242人,到2003年秋季已发展至328人。2003年现有专任教师272人,友,本科以上学历250人,92%学历达标;教职工队伍中,党员111人,省市县党 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8人;中学特级教师4人,高级教师68人,一级教师143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黄冈市十佳校长1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湖北省优秀教师9人;国家级骨干教师1人,省级骨干教师7人,市级骨干教师27人。
2009年评为武汉市市级示范中学,2010年评为省级示范中学。全省有27所省级示范中学,附中排名第10名。一般是市级示范过五年后才能申请评为省级示范,但附中办学严谨,一年内破格评为省级示范中学。附中教师队伍: 1、教师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2、教室聘用制度10年,一年一签,过关的,四年一签,间隔四年后,五年一签,达到十年后,就是终身聘用制,与企业运作模式相似,优生劣汰。这样让教师队伍迅速成长,重视教育,爱岗敬业。特别介绍了三位特殊老师,王主任,英语比武一等奖;余老师,优秀骨干教师,初三数学老师;魏老师,历史老师,学科带头人。同济附中坐落于大学校园之中,学习氛围宁静幽雅,学生生活便利,安全保障得天独厚。学校内部拥有良好的教学环境和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所有教室都安装有暖气和空调,并安装了“放心水”工程,充分体现了“服务学生”的办学宗旨。学校着力打造“书香校园”的办学特色,所有教室里均配备有书柜,倡导学生在课余时间丰富阅读,开阔视野,提升自我的思想和精神境界,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2008年,学校更是斥资300万进 行了标准化建设,学校面貌焕然一新,硬、软条件都再上新台阶:每个教室都配备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微机室、实验室设施一流;功能教室设备齐全而先进。
罗田县骆驼坳中学始建于1958年,经过近50年的发展,现已成为罗田县规模较大的完全中学,是罗田县政府、教育局重点发展的农村普高。学校现有教学班59个,在校生人数3343人,教职工近300人,高级教师12人,一级教师165人,省级骨干教师6人,市级骨干教师16人,学校拥有一支业务精良、师德高尚、富有活力、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学校积极建设高品位的育人环境,校园面积近百亩,建筑面积三万余平方米。校园建设堪称黄冈市一流,先后建成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公寓、学生浴室、教工宿舍楼、教职工活动中心共11栋,装备了一流的多媒体报告厅、电子备课室、国家一类实验室、微机室、图书室、阅览室、美术室、音乐室。教学设施完善,校园环境幽雅。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育教学硕果累累,多年来,先后有多名学生在国家、省、市数学、外语、物理、生物、化学等各项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学校高考成绩优异,恢复高考20多年来,我校为大专院校输送了四千多名新生,遍及全国各大名校,其中张佐良同学考入清华大学、郭盛桥同学考入北京大学、程习意同学考入中国科技大学、陈中林同学考入南开大学、裴正茂同学考入复旦大学、瞿跃莲同学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甘霖同学考入中山大学、汪庆同学考入上海交通大学、瞿群欢同学考入北京理工大学、徐志林同学考入北京体育学院、汤惠敏等12位同学考入武汉大学、李俊峰、项林志等9位同学考入华中理工大学,等等。毕业生留学海外,遍及五大洲,全国各大中型城市及水利部、财政部、公安部等部委都有我校毕业生。这样的成绩在全市乃至全省农村高中都是罕见的。十几年来,我校高考无论上省线人数及上线率,还是本科上线人数及上线率均稳居我县农村普高之首。2004年获“黄冈市高考进步奖”。2005年,学校以全市普高第一名的考核成绩跨入“黄冈市示范高中”行列。学校先后多次被评为省市先进单位:湖北省“绿化先进学校”“勤工俭学先进集体”“卫生先进单位”“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先进单位”,黄冈市“安全文明单位”“青年学雷锋先进单位”“青年读书活动先进单位”“教育技术装备先进单位”“传统体育项目学校”“中学实验教学合格学校”“后勤管理工作合格学校”。当前,学校在校长冯建民、书记彭晓星的带领下,正在向黄冈市普高十强、湖北省特色名校的目标奋进!
武汉市新洲区第二中学坐落在鄂东古镇仓埠街,其前身是誉满全鄂的私立正源中学,始建于1931年。解放后新洲二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形成了“严格、扎实、认真”的优良校风,教育质量、办学水平领先全省,闻名全国。1962年同黄冈中学等十八所学校被省教育厅定为湖北省重点中学,1965年同北京景山、上海育才等六所中等学校被教育部定为全国教改实验学校。改革开放以来,新洲二中继承和发扬老二中的优良传统,努力开拓创新,全面实施和谐教育,教育质量、办学水平不断提高。2003年又以武汉市最高分通过市级示范学校验收,一代名校再创辉煌。 新洲二中 现有专任教师226人,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在编在岗行管人员65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省骨干教师2人,市区名师3人,市区学科带头人15人,优秀青年教师10人,具有研究生学历24人,高级教师71人。学校大兴学习之风、研究之风,深化教学的前沿改革,一个市级科研课题和三个区级科研课题相继结题。结合课题研究制定了各科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和针对不同学生分类推进的方案,把教学从以“教”为中心转移到以“学”为本上来。 坚持“人才强校”的发展观,狠抓干部队伍、教师队伍、职工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和业务素养的提高。规范了《师德建设十要》、青年教师“135”发展工程、“拜师”、“教学比武”等活动制度,强化校本培训,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方法,极大地提高了队伍的整体素质,新人辈出。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