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市明塘小学坐落在美丽的长江之滨,三国吴王古城中心,学校环境幽雅,布局合理、设备设施齐全,是学生学习的乐园,培养人才的摇篮。学校创办于1992年,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944平方米。学校现有教职工147名,其中专任教师131人,取得大学本科学历的有92人,专科学历的有29人,教师学历百分之百达标。中学高级教师2人,省级骨干教师3人。学校开设有46个教学班,学生2800余名。学校以“三个面向”为指针,树立“以人为本,奠定师生共同发展的坚实基础”为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推动素质教育发展。学校积极实施“科研兴校”战略,先后参与了2个国家级、1个省级课题研究,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了强化教师队伍,学校积极开展“校本培训”,造就了一支师德高尚、业绩精湛,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全校教职工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群策群力,开拓进取,屡获殊荣。学校先后被教育部授予“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被教育部中央教科所评定为“‘十五’重点课题实验学校”、被中央教科所授予“‘全国小学语文学法指导’实验先进集体”;被湖北省教育厅评为“湖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湖北省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被鄂州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最佳文明单位”“文化之星”;被市教育局授予“德育工作先进学校”等光荣称号。
鄂州市东方红小学创办于1952年,建址于古楼街,原名为解放街小学,后更名为鄂城县城关镇东方红小学。1979年划归鄂城市管辖,1980年迁至现址——鄂州市明塘路79号。1984年下放至鄂州市鄂城区古楼办事处,1989年收归鄂城区直管,1997年由鄂城区移交鄂州市直管,命名为鄂州市东方红小学。公办全日制小学,学校内设“一室三处”即办公室、教务处、总务处和电教处。 学校占地面积13066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260平方米,教学楼、实验大楼、综合楼构成的主建筑群错落有致,绿树红花,雕塑盆景点缀其间,相映成趣,校园环境幽雅、别致,四季常青。学校编制内教师76人,学历达标率100%。中学高级教师5人,小学高级教师56人,省、市级骨干教师7人。30个教学班,学生2162人。拥有闭路电视系统、多媒体制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教学系统、规范的仪器室、阅览室、图书室、书画室、艺术排练室、多功能电教室等辅助系统和功能室。 近几年来,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关照个性、多元发展”的办学理念,以校训“诚实、守纪、勤奋、创新”为指导思想,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结合时代发展要求,有选择的继承和创新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推动素质教育发展,形成“新儒”教育办学特色,在这一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学校制定了“新儒”教育“琴、棋、书、画、文、算、武、经”的“新八艺”培养和评价体系,在扎实抓好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自主开发古经诵读、诗词鉴赏、围棋入门等校本课程,将武术教育引进课堂,利用雄厚的教师资源,加大学生琴、棋、书、画的培训力度,先后承担三项语数学科国家“九五”实验课题,努力探索和践行“新儒”教育,初步形成了儒雅、博艺、探索、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 近三年,在各级各类竞赛活动中,学校学生2000余人次获奖,教师180余人次获奖。其中,学校武术队代表我市参加第十二届省运会,取得了1金、3银、4铜的好成绩;有6名教师代表我市参加湖北省优质课竞赛获一等奖,部分学科还填补了我市教学、教研的空白;有72篇教学论文在国家级刊物发表。学校先后被命名为全国“小学语文学法指导”实验基地、全国“小语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项目学校、湖北省少先队工作示范学校、湖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湖北省体育传统项目示范学校、湖北省书画教育示范学校、湖北省书画教育明星学校、湖北省绿色学校、鄂州市最佳文明单位、鄂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鄂州市中小学管理30强学校、鄂州市100品牌学校、鄂州市德育工作优胜学校、鄂州市爱国卫生先进单位、鄂州市交通安全文明校园等。 校长寄语:师以育人为本,生以成才为志。育一流人才,创品牌学校。
广水市第一高级中学,简称“广水一中”,创建于1943年,现坐落于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应十公路清水桥北侧。2004年被确定为“湖北省示范高中”,同时是“全国青少年科普创新示范学校”、 “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50强学校”,成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招生定点联系单位,成为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南空军工程大学、大连海事大学、湖南大学等一批全国重点大学的优质生源基地。 广水市第一高级中学坐落在风景如画、民风淳朴的清水河畔。学校绿草如茵,繁花似锦,水木清华,环境优雅;处应广公路北侧,邻十长公路东端,远离闹市,交通便利。校园占地170000平方米(256亩),建筑面积88000多平方米,总投资达到11018万元。建有教学楼两栋、综合楼一栋、学生公寓六栋、教师宿舍六栋,两座学生食堂、三个运动场区,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三区分离,互不干扰,是一所规划严整、布局合理的现代化学校。 在教学设施、教学设备方面,学校投入800多万元,装配了理化生实验室和各种功能室,其中物理实验室4个、化学实验室4个、生物实验室2个、信息技术教室3个(配置242台电脑)、电子阅览室1个(配置24台微机);学校投资400万元开通了校园音频广播系统、交互式闭路电视系统、千兆校园网,与华师一附中共建了空中网校,还为一线教师配备了220台笔记本电脑,2011年又投资180多万更新教师笔记本电脑,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学校为每个教室配价值9000余元的图示43寸逐行扫描电视机一个,价值1万多元的电脑投影调配一套,音源广播系统一套;学校图书库藏书82000册、阅览室订有报纸195种、杂志336种、教学参考书、工具书6700册;此外,学校还建有设备先进的劳技室、音乐室、美术室、书法室、天文台,2010年学校按照教育部1类标准配备通用技术实验室,以满足新新课改的要求。
回眸历史,沧桑巨变,六十年的时间,广水市一中经历了初创、重建、动乱、恢复、发展、迁建六个历史阶段。 1943年,为了反抗日寇的奴化教育,在抗日战争的连天烽火中,学校诞生于浆溪店的大山中一个叫尹家湾的村庄。但是艰苦的条件并不能阻止师生为国求学的热情。由于国事动荡,从建校之初到解放前夕的六年间,学校曾经五迁校址,数易其名。“中国之大,竟然容不下一张宁静的书桌!”解放后,学校和新中国一起成长,为国家培养了大批英才。但是,十年动乱,又给学校带来一场浩劫。是党的拨乱反正的政策使广水市一中真正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广大师生热情高涨,学校的升学率稳步上升,知名度日益扩大。 1982年,高考上线117人,勇夺孝感地区各县市之冠;1984年,又率先突破200大关;在此后的1984—1999年间,升学率始终在孝感地区保持领先水平,广水市一中日益成为鄂北教育界一颗闪亮的明星。 1999年,一个科学的春天,党中央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由于老校园受多种条件的限制,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办学的需要,广水市委、市政府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审时度势,抓住机遇,果断地作出了迁建新校的决定。四年来,迁校工程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速度之快,质量之优,在广水市建筑史上创下奇迹。广水市一中的建设者们,用辛勤的汗水和卓绝的努力,为学校的腾飞谱写了一曲壮丽的开拓者之歌。 悠悠岁月,欣然回首,广水市一中的成长凝聚着几代人的不懈追求和无悔情怀。柯烈梧,陈贤章,梅坚,王连奎,牛胜杰,陆善功,杜夔,魏大同,吴景诚,吴邦杰,陈安叙,万由忠,张应东,王四元,吴本华,这以历届领导为代表的优秀教师群体,将如昨夜星辰般永远辉映在广水市一中历史的天空。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