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中学是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首批办的好的省重点中学之一,学校位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荆州古城内,创建于1958年5月。其前身为原江陵县城关镇城关中学,1960年5月与荆州小学、湖北省江陵中学(现荆州中学)合并,试行“九年一贯制”办学模式,隶属原荆州行署管理。1961年春停止试行“九年一贯制”办学模式,三所学校仍独立办学,恢复原校名“城关中学”。后学校迁至城西龙王潭,1962年8月迁到现址,1973年12月更名为江陵县江陵中学,1994年定名为荆州市江陵中学。江陵中学现是荆州市的老牌重点中学、湖北省示范高中、湖北省首家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学校。
荆州市荆南高级中学的前身江陵师范是一所百年老校,曾在历史的舞台上光辉灿烂,1999年8月经市教育局批准挂牌成为荆南高级中学。荆南中学位于荆州古城之南,大学城中心地带。截止2010年,有教师办公楼一幢,教学楼三幢,综合实验楼一幢,学生公寓楼两幢,学生食堂兼后勤服务大楼一幢,现代化理化生实验室五个,多媒体多功能演播室两个,微机室一个,藏书5万余册的图书室一间,田径运动场、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台等体育设施齐全,配备有校园宽带网、监控系统、广播网、201电话网。校园的假山、陶然亭、校史纪念碑、校园绿化带等无不体现出人文的关怀;走廊、墙壁的名人字画,橱窗、板报的精美设计,荣誉室的设置无不折射出教育的光芒
湖北省荆州中学湖北省荆州中学简介湖北省荆州中学初创于1711年(清康熙49年),1953年被肯定为湖北省七所重点中学之一,1959年定名为湖北省荆州中学;是省级树模高中,是荆州市乃至湖北省的根本教诲窗口黉舍之一。 荆州中黉舍园面积9.4万平方米,建有讲授楼、尝试楼、科教馆、图书办公楼、门生食堂、门生公寓及教工宿舍等二十余栋主体修建,校舍面积6.1万平方米。校园环境幽雅,高楼林立,绿树掩映,万紫千红,犬牙交错;文明秘闻丰富,多处文明古迹坐落其间。黉舍具有先进完整的教诲讲授及糊口设施。尝试设备一流;校园宽带网守旧,并接入互联网;黉舍文本质料丰富,馆藏图书十万余册;体育设施齐备,除标准田径活动场外,还建有足球场、乒乓球馆和篮球、排球、羽毛球场,曾多次承办省市中门生田径活动会;三栋门生公寓可容1600多论理门生留宿;标准化门生食堂可供800人同时进餐,被评为湖北省“标准化食堂”。黉舍现有58个讲授班,在校门生3565人。在岗教职工240人,兼任西席192人,初级西席106人,此中特级西席7人;市级拔尖人才14人,市明星西席、骨干西席53人。西席步队学历达标,学科建设、春秋布局公道,团体本质良好。前后有69名西席荣获国度、省级的表扬与嘉奖,省级以上学会会员58人,有15名西席成为荆州市中学教诲学会各专业委员会的首要卖力人。黉舍在当真学习国度有关教诲政策法规的根本上,慢慢完美校长卖力制、党委带领下的民主监督制和教代会民主决定计划制的“三制”办理形式,慢慢建立并完美了一套符合实际并具有相称前瞻性的办理规章共124项,涵盖了黉舍教诲、讲授、后勤等各个方面。“三制”办理与轨制创新使荆州中学走上了依法治校、民主治校的良性生长门路。2005年1月,黉舍成为湖北省首家经由过程ISO9000质量办理体系的根本教诲黉舍。对峙以报酬本、以人的生长为本的办学思惟,对峙面向全部门生、面向门生的各个方面的办学目标,对峙迷信教诲与人文教诲偏重的教诲理念,是荆州中学在耐久的办学实际中慢慢构成的办学特性,这个特性贯穿于黉舍教诲、讲授、办事、办理等统统事情当中。环绕“三个对峙”,构成了新世纪黉舍事情的纲领性论题,即“荆州中学123畅行工程”,其核心内容可概括为一个加强(加强以德立校)、两个重视(重视非智力身分的培养,重视迷信、人文的连络)、三个冲破(讲授由万人一声向因才施教冲破,讲授过程由单向传授向多向交换冲破,讲授情势由封闭式向开放式冲破)。先进的教诲理念,迷信的办理机制,良好的办学前提,使荆州中学的办学质量不竭进步,社会影响日趋加强。至2008年,荆州中学共为国度培养了4万余名各种人才,毕业生遍及国表里。出现出国度科协副主席中科院院士伸开导,工程院院士官春云,前北京大学刚副技术学院副院长、现“长江学者”阳振坤,国度“973”打算计算机存储体系研讨项目首席迷信家冯丹,天下闻名植物分类学专家文军,我国第一个古生物学博士彭善池,闻名经济学家张风波,闻名医学专家宋善俊、洪光祥,身残志坚、勤奋成才的书法家、作家李超洪等一批批栋梁之材和杰出校友。国度教诲部、国度体育总局、国度科协、国度绿化委员会前后表扬黉舍为“天下中学贯彻《黉舍体育事情条例》优良黉舍”“推行《国度体育熬炼标准实施体例》先进单位”“天下绿化榜样单位”“天下后勤办理先进单位”。湖北省委、省群众当局授予黉舍“湖北省最好文明单位”名誉称呼。湖北省综治委两次授予黉舍“安然文明校园”名誉称呼。湖北省教诲厅授予黉舍“校园办理先进单位”“绿化先进黉舍”“园林式黉舍”“湖北省黉舍体育事情先进单位”“湖北省绿色黉舍”等名誉称呼。湖北省爱卫会授予黉舍“卫生先进单位”称呼。共青团湖北省委授予黉舍团委“五四红旗团委”名誉称呼,省学联授予黉舍门生会“湖北省优良门生会构造”名誉称呼。荆州市委、荆州市群众当局授予黉舍“荆州市文明单位”称呼,荆州市委授予黉舍党委“奇迹单位党构造十面红旗”名誉称呼,荆州市群众当局授予黉舍“花圃式单位”“绿色黉舍”名誉称呼。德律风:(0716)8495766 邮编:434020地点: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群众路 (花台朝南走两百米即到)友情援助,中国校园网 http://www.cnxyw.org/
湖北省沙市中学湖北省沙市中学简介湖北省沙市中学(原沙市三中)创办于1941年11月,多年来学校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不断弘扬以“上善若水”为内核的习坎精神,赢得了诸多荣誉:1953年被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中学,以后一直是湖北省重点中学;1960年光荣出席全国第一次劳动模范和先进集体表彰大会(群英会);1979年,又光荣出席第二次群英会并荣获“国务院嘉奖令”;1983年被授予“全国五讲四美为人师表先进集体”称号;1986年被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7次被授予“湖北省文明单位”称号;1993年4月作为全省第一所中学,被湖北省政府、省教委授予“湖北省普通中学示范学校”称号;2001年被授予“湖北省科研示范学校”称号 ,并被湖北省教育厅评为“教育科研五十强”学校;2002年被教育部确认为全国中小学“名校六百家”之一。2007年被第29届奥委会和国家教育部联合命名为“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2007年5月当选为“中国百强中学”;2007年,还作为全国前20强中唯一在地级市办学的中学荣登“中国中学高考状元”榜。 学校现有学生3200多人;教职员工210人,其中特级教师6人,高级教师101人,一级教师53人;图书馆藏书13万册;实验仪器和电教设备均达到国家一类标准;语音室两间,计算机室两间,学校校园网已与国际互联网开通;拥有现代化的运动场及综合性体育馆。 学校一贯重视德育,把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校对德育工作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和探索,建立了一整套科学的德育体系。《人民教育》、《光明日报》曾分别报导了学校德育改革的经验。 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狠抓教学改革。在围绕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教学改革中,学校努力改革传统教学的单一模式,建立“必修课、选修课、综合实践活动及地方和学校课程为一体”的新课程结构体系。在全国高中数、理、化竞赛中,共有近千人次的学生获全国等级奖。其中1人荣获国际奥林匹克物理竞赛金牌第一名(荆州市迄今为此唯一一块国际奥赛金牌)、1人获国际奥林匹克信息学竞赛银牌,同时,高考升学率不断提高,1996年以来一直位居同类学校前列。 学校教研风气十分浓厚,拥有一批科研成果特别突出的教师,学校教师的整体教研水平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近年来,学校先后接受了国家、省、市的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教师中共有200多人次参加了市级、省级教育学会,约200人次获得市级以上教研奖,在省市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300多篇,学校教师主编或参与编写的正式出版物达30多种。 学校高度重视体育工作。由于学生体育活动得到广泛开展,学生体质明显高于同类学校,曾4次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4次荣获“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先进学校”称号,2次被国家教委定为“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学校”,1989年还被评为全国“施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先进单位”。 学校田径竞赛成绩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培养了以全国中学生田径赛女子全能金牌得主陈银为代表的大批运动员。学校还曾荣获全省中学生篮球比赛男女冠军。 由于学校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学校参与的国际教育交流也日益增多。学校曾多次接待来自日本、爱尔兰、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新西兰等国的参观访问团和友人;学校曾被邀请参加中美学校依傍联结活动,开展国际学术研讨。学校先后邀请了美国近百名教师来校成功地举办了9次中国英语夏令营活动。2007年学校又成立了国际部,国际交流和教育进一步得到加强。此外,学校还常年聘有外籍教师任教。 今日的沙市中学,正秉承光荣的传统,与时俱进,开拓前行,正以“先进的文化、和谐的环境、智慧的师资、优异的学生”为办学目标,为实现学生全面、主动、充分、和谐发展的教育理想而努力。过去,沙市中学曾经以其宽阔的胸怀,培育了3万多名莘莘学子,如今,她又张开双臂,拥抱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带着理想等待飞翔的有志青年,可以预计在不久的将来,沙市中学将以其卓越的办学成就立足于中国名校之林。电话: (0716) 8238468,8228743 传真: (0716) 8238468 邮政编码: 434000地址: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北京中路269号友情赞助,中国校园网 http://www.cnxyw.org/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