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运河畔,妙光塔下,坐落着江苏省百所名校之一的无锡市南长街小学。她由美国传教士司马德创办于1911年2月,附属于当时的苏州东吴大学,名为“东吴第八小学”。1924年与东吴大学脱钩后改名“明德小学”,为私立教会学校。1952年10月,人民政府接管,改名“南长街小学”。2006年,学校易地新建,占地达34512多平米,现有48个教学班,学生1906名,教职工122名。 学校主体建筑巧妙地呈现雄鹰展翅的英姿,四幢教学楼坐北朝南,宽敞明亮;一排六角形综合楼纵横东西,功能齐全;弧形行政办公楼连接两楼,造型独特。校园中“明德”校训,“礼、义、信”石刻,“真、善、美”文化墙,学校精神的象征——玉兰林,分布于教学楼之间的自然、文体、科技三个主题广场,营造了一个立体化的德育环境;南长古韵、缤纷艺术、书香墨韵、生命科技四条文化长廊,展现了校园文化的精品化设计,体现了古朴厚重的文化气息。 百年的栉风沐雨,南长街小学开拓了一条内涵深厚、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学校连续获得全国“双有”先进集体、全国红旗大队、省先进基层党支部、省平安校园、省优秀教师群体、省文明学校、市文明单位、市常规管理先进单位、市德育先进单位、市课改示范学校、市电教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 百年的上下求索,南长街小学以“教师发展中心”、“名师工作室”为平台,凭借着扎实的校本教研,打造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而又朝气蓬勃的教师队伍。一大批学科带头人、名师坚实地走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现有全国优秀教师2名,市、区骨干教师33名,占专任教师的27%。 百年的辛勤耕耘,南长街小学以“明德”为校训,以“我们力求做得更好”为学校精神,成立了“明德少年成长中心”,依托动漫、游泳、中国结、古诗文诵读等特色课程及舞蹈、合唱、科技、管乐等社团活动,丰富学生的生命体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南长街小学走出了一批批优秀人才——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华建敏、著名医学教授施锡恩、著名美籍华人文学家出版家朱宗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华黎等。 承“明德”之道,育“明德”之人!伴着源远流长的古运河,南长街小学正昂首阔步,迈向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江苏省无锡师范附属小学,即锡师附小,由无锡师范创建者、首任校长顾倬(述之)先生于1913年,以日本东京高等师范附属小学为蓝本筹建,是无锡历史最为悠久的小学,教育部确定的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素以治学严谨,校风优良,教育质量高而在社会享有盛誉。 从八十年代中期起,锡师附小在全国率先提倡并实行“乐学教育”,倡导“让学习充满愉快”的素质教育方式,在致力于研究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基础上,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积极人生态度及健全人格基础的高素质人才。在新的世纪,锡师附小更以蓬勃的朝气开拓现代基础教育之新路,勇担时代重任,铸就名校风范。 近百年来,附小虽历经社会变迁、人事更迭,但附小人始终以此为目标和动力,上下求索,孜孜不倦,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一脉相承,代代相传。从二十年代“设计教学”、“道尔顿制”的实验到三十年代《儿童与教师》校刊的创办,从抗战后一架旧钢琴复校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新生,严家池畔始终守护着“师爱弟敬、和乐一堂”的人文情怀。 改革开放以后,附小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育人上独树一帜,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和谐统一”的办学理念,坚持“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特色,坚持“尊重儿童,尊重个性,重视发展兴趣、特长,活动丰富多彩,学得生动活泼,愉快”的育人传统,并围绕“乐学教育”进行了长达十多年的不懈探索,构建了乐学教育的模式,成为国家教委向全国推广的七所“愉快教育”示范学校之一,成效显著,影响深远。 步入新的世纪,学校又以“担时代重任,铸名校风范”为目标,深化“乐学教育”研究,提出“捍卫童年、启迪童年、放飞童年”的教育理想,不断探索现代小学教育体系的科学化,在课程设置、队伍建设、教育研究、国际交流等方面锐意改革、创新实践,初步实现由传统学校向现代学校的跨越,学校处处充满着人文的气息,沐浴着人性的光辉,呈现着智慧的生长,勃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锡师附小校园环境优美、师资力量雄厚、办学特色鲜明,以一流的办学条件、先进的办学水平,在社会上享有盛誉。学校1982年成为首批江苏省实验小学,2000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多次获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模范学校、江苏省德育工作先进学校、无锡市文明单位、无锡市德育工作先进学校、无锡市常规管理先进学校、无锡市示范家长学校、无锡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等荣誉称号。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