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县二罾幼儿园是一所私立的民办幼儿园,创办于2007年2月,原来办园初我园只有一座教室,1个班级,2名教师,30多名幼儿,硬件设施还不够健全;通过不断的摸索、学习、参观和得到上级教育主管部门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我们办学人积极奋进、锐意进取,从1个班级变成4个班,10多名教职员工,200多名幼儿。近几年来,在各位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我园全面贯彻《纲要》精神,以“实施科学管理,优化育人环境,创办一流幼儿园”为管理目标,以发展的眼光看孩子,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在培养孩子的智商同时,注重孩子的情商的教育,重视孩子心理健康教育,同时为幼儿创设舒适的教学环境、精良的幼儿师资,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孩子在一个轻松快乐、舒适安全的环境中成长。
建湖县爱心幼儿园是一所私立的民办幼儿园,创办于2000年8月,原来办园初我园只有一幢教学楼,4个班级,8名教师,100多名幼儿,硬件设施还不够健全;通过不断的摸索、学习、参观和得到上级教育主管部门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我们爱心人积极奋进、锐意进取,从一幢教学楼变为两幢,从4个班级变成11个班,34名教职员工,400多名幼儿,是建湖县规模较大的幼儿园之一。近几年来,在各位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我园全面贯彻《纲要》精神,以“实施科学管理,优化育人环境,创办一流幼儿园”为管理目标,以“尊重幼儿的自然发展,激励幼儿的自主发展,成就幼儿的自我发展”为办园理念,以“用爱心、耐心、细心,造就健美、聪明、自信、富于爱心、勇于创造的祖国幼苗”为办园宗旨,坚持从教育思想、教育管理、师资水平、教育质量、教学设施等方面精心打造。先后被评为“江苏省优质幼儿园”`“盐城市一类幼儿园”、“盐城市特色幼儿园”、“县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县社会力量办学先进集体”、“县卫生保健工作先进集体”等,连续多年获得“县幼儿教育工作综合奖”。
建湖县爱心幼儿园是一所私立的民办幼儿园,创办于2000年8月,原来办园初我园只有一幢教学楼,4个班级,8名教师,100多名幼儿,硬件设施还不够健全;通过不断的摸索、学习、参观和得到上级教育主管部门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我们爱心人积极奋进、锐意进取,从一幢教学楼变为两幢,从4个班级变成11个班,34名教职员工,400多名幼儿,是建湖县规模较大的幼儿园之一。近几年来,在各位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我园全面贯彻《纲要》精神,以“实施科学管理,优化育人环境,创办一流幼儿园”为管理目标,以“尊重幼儿的自然发展,激励幼儿的自主发展,成就幼儿的自我发展”为办园理念,以“用爱心、耐心、细心,造就健美、聪明、自信、富于爱心、勇于创造的祖国幼苗”为办园宗旨,坚持从教育思想、教育管理、师资水平、教育质量、教学设施等方面精心打造。先后被评为“江苏省优质幼儿园”`“盐城市一类幼儿园”、“盐城市特色幼儿园”、“县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县社会力量办学先进集体”、“县卫生保健工作先进集体”等,连续多年获得“县幼儿教育工作综合奖”。
盐城中学江苏省盐城中学坐落于黄海之滨、东方湿地、革命老区盐城。积80年之厚蕴,育英无数,载誉满园。新中国成立后,学校被确定为江苏省首批重点中学。其后又被省教育厅列为全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之一。1997年被评为首批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2004年又被省教育厅首批转评为“四星级学校”。翻开校友录,盐中人倍感自豪。外交部原部长、著名外交家乔冠华,全国政协原秘书长朱训,解放军总后原政委、上将周克玉,中国中科院院士王诗宬,工程院院士孙九林、李立浧,台湾原“行政院院长”郝柏村和原“陆军总司令”陈廷宠等均是盐城中学的毕业生。均是盐城中学的毕业生;举世瞩目的神舟五号、六号、七号飞船凝结着盐城中学20余名校友的智慧和心血;联合国“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封东来等已经卓然翘楚……为了满足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盐城中学对办学规模和办学形式进行了积极的调整。2005年组建江苏省盐城中学教育集团,下属国有江苏省盐城中学和民办盐城市高级实验中学、盐城市初级中学。集团分南北两区,占地面积共510多亩。现共有教职工697人,其中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2人,特级教师9人,高级教师217人。在校学生11000余人。辉煌业绩成了盐中人谱写新华章的信心和动力的不竭源泉。近年来,盐城中学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不断强化学校内部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育人环境,坚持办人民满意学校。确立“以人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坚持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共同走向成功核心价值追求,推行名校、名师、名学科“三名”战略,实施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为核心的教师队伍建设工程,以推进新课程实施为核心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以优化学校整体价值指向为核心的文化建构工程,以提升教师幸福指数为核心的服务保障工程等“四大工程”。学校教育质量一直居于全省前列。2007年九月,学校被国家人事部、教育部联合表彰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相信盐城中学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盐马路小学,始建于1958年,原名新村小学,2010年暑期加入盐城市解放路学校教育集团。学校占地面积7730.5平方米,目前共有12个班级,近550名学生。由36名教师组成的,倡导“大气、主动、团结”精神的教师团队中现有江苏省教育学会会员10人,教育硕士1人,本科学历32人,大专学历4人,市教学能手1人,区学科带头人2人、区教学能手2人,近三年来先后有12位教师在各级优质课竞赛中获奖。盐马路人坚持“教育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的办学理念;以“文化彰显,队伍精干,质量一流,环境优美”的优秀小学为办学目标,紧扣“乐于负责,敢于担当”的校训,逐步形成了“文明友爱、严谨创新”的校风,“创新、求真”的教风和“勤于思考、善于发现”的学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强管理、重素质,严格要求教师做到备课求透、上课求活、作业求实、辅导求准、测试求严,常怀爱教之心、常抓工作之实,加入盐城市解放路学校教育集团以来,充分依托集团资源优势,抓住发展契机,各项工作全面推进,呈跳跃式势头向前发展,办学声誉稳步提升。学校致力于开展丰富学生生活,愉悦学生身心的活动,定期举行跳绳、广播体操、武术操、讲故事、书法、绘画、歌咏比赛,引导学生在比赛中获得知识、获得快乐的同时提高能力。充分利用体育课和大课间活动开展小篮球和跳绳活动;利用音乐课推进声乐技能训练,提高全体学生的音乐感受力与表现力。学校成功编制了《新经典诵读》校本教材,承接了相关课题研究任务,以课题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现承接了两项国家级课题的子课题《经典诵读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实验》、《整体构建校本和谐德育体系的深化研究》的研究任务,围绕课题,有200余篇教育论文在各级各类刊物发表或在在市级以上论文评比中获奖,一个班级被总课题组评为优秀实验班集体,4名老师被评为优秀实验教师。为了弘扬国学经典,提升诵读成效,学校大胆创新,在坚持每周上好一节经典诵读指导课外,专门开设每天5分钟诵读时间段,让学生巩固一周的诵读篇目,诵读时和以古典音乐,创设氛围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同时,在校园环境布置上巧做文章,不但设置了诵读文化墙,还在上午下午设置了蕴含经典诗文的音乐信号,让学生随时随地感受经典的魅力。制定并实施了“诗仙诗圣”评选方案,为配合方案的落实,学校相应开展了“我是校园小诗人”、“诗文接龙”等活动,同时还组织各班级开展诵读特色系列主题活动,通过诗配画、制作诗文小书签、办诗文小报、诗文情景剧、唱古诗等多种活动,把经典诗文的文化内涵以艺术的形式充分展现出来,初步实现了“读经典诗文,做少年君子”的研究目标。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新经典”诵读实验学校、全国管理创新品牌学校、江苏省和谐教育先进实验学校、区综合先进单位、区模范学校。“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在新的发展机遇下,学校将继续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践行给学生最美好的童年,给人生最坚实的起步,立足实际,深入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水平,为创造盐马路小学更加辉煌的明天不懈努力。
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是在盐城市第一小学的基础上发展而组建起来的。盐城市第一小学创建于1910年,初名成达高等小学堂。在百年的发展进程中,学校几易校名,几迁校址。1983年,学校更名为“盐城市第一小学”。著名外交家乔冠华、吉佩定,台湾著名人士郝伯村等均为一小校友。 进入21世纪,学校逐步形成了集团化办学的新格局。2003年,学校新校区(即市实验小学)建成办学;同年,创办附属幼儿园(即市六一幼儿园)。2006年,经上级批准,筹建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2008年与2010年,盐渎实验学校和聚亨路小学先后划归市一小教育集团管理。2010年7月,市教育局批准组建“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与此同时,市田家炳实验小学、开发区实验小学(现为新河实验小学)纳入市一小教育集团管理体系。2012年,市第三小学加入市一小教育集团合作办学联盟。目前,集团北校区、实小校区、盐渎校区、聚亨路校区和六一幼儿园五个直办成员单位总占地260多亩,建筑面积13万多平方米,共有205个班级,1万1千余名学生,700多名教职员工;先后涌现1名省名教师,2名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27名江苏省特级教师。目前在岗省特级教师20名、市名教师6名、市级学科带头人32名、市级教学能手66名。 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始终秉持“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办学宗旨,追寻“让每一个学生发展,让每一个生命精彩”的育人理想,践行“尊重的教育”,着力打造“阳光一小、文化一小、品牌一小、特色一小”。在发展历程中,“五节两周”“十大少儿社团”“四色文化”等富有特质的一小教育词汇丰富了办学的内涵,铸就了教育的特色,提升了育人的品质。经过与时俱进的发展,实现了规模、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高品质地构建起了崭新的现代教育体系。学校先后获得了“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师德建设工作先进集体”等七十多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三度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
盐城西南,西环路畔,前中北路2号。一座洒满阳光的校园,梦想的种子在这里扎根,万千幼苗在这里成长;一艘启锚扬帆的航船,满载着莘莘学子,遨游于知识的海洋;一片理想放飞的沃土,爱心和责任成就未来,智慧和勤奋托起希望……这就是盐城市第二小学教育集团的总部所在地——盐城市第二小学。 盐城市第二小学的前身为盐城市第二小学南校区——盐城树人外国语实验学校。根据市区教育布局调整的需要,市二小教育集团将总部设于此。学校是江苏省实验学校,江苏省文明学校、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全国有效教学课题实验学校、盐城市模范学校、盐城市百佳校园、盐城市园林学校、;学校教学质量一流,曾先后荣获盐都区教育质量综合评估一等奖、特殊贡献奖……这些优秀成绩的取得,依靠的是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拥有150名教职工,其中专任教师140名,市、区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45人,中学高级教师6人,盐城市新世纪“111”工程人才培养对象1人。 走进美丽如画的校园,园林化的校园处处彰显文化品位,校园整体规划按照“高标准、高质量、高品位”的要求布局,充分考虑花季差异,进行搭配,形成疏密有方、错落有致、深浅有度、文化寓意深刻的绿色景观;学校现代教育装备市区一流,为学生提供接受良好教育的物质基础。学校正成为孩子们求知奋进的学园、个性张扬的乐园、温馨可亲的家园、环境优美的花园。 本着“用爱做教育,以美塑新人”的办学理念,在传承优良办学传统、丰厚底蕴的基础上,市二小坚持开拓创新,追求卓越,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独有的办学特色:(1)英语教育。学校立足于凸显外语特色。确立了育人为本、夯实基础、英语领先、全面发展的理念; 09年,学校被评为盐城市英语教育特色学校。(2)国际象棋。该校是国家体育总局命名的全国百所国际象棋进课堂试点校,让国际象棋走进课堂,激发学生兴趣,开发学生智力,丰富学生的生活;一、二年级一周开设一节国际象棋课,中高年级有兴趣班,由市棋协老师和我校老师共同执教,09年在省、市国际象棋比赛中有百名学生获奖;国际象棋棋后谢军,国际象棋特级大师叶江川都曾慕名访问该校。(3)民乐队。该校拥有全市小学独一无二的学生民乐队,曾多次先后参加省、市各级演出,反响热烈。民乐队已成为学校办学特色亮丽的名片,在市第五届中小学校园文化艺术节器乐比赛中,学校民乐队荣获获一等奖。 学校一贯重视教科研工作,名师工作室、特色沙龙、相约星期六等活动已经成为名教师成长的摇篮。09年以来,教科研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国家级课题“有效教学研究”的5个子课题顺利通过了中期成果鉴定;省级课题《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已结题;省第八期重点课题《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研究》正在研究之中;数十位老师在全国、省、市、区赛课或基本功竞赛中获得一二等奖;教师有一百多篇论文发表或获奖。 励精图治创新业,春华秋实谱新章。历经积淀与酝酿,成熟而又年轻的盐城市第二小学正以崭新的面貌蓄势待发,向新时代教育的大海扬帆起航……
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是在盐城市第一小学的基础上发展而组建起来的。盐城市第一小学创建于1910年,初名成达高等小学堂。在百年的发展进程中,学校几易校名,几迁校址。1983年,学校更名为“盐城市第一小学”。著名外交家乔冠华、吉佩定,台湾著名人士郝伯村等均为一小校友。 进入21世纪,学校逐步形成了集团化办学的新格局。2003年,学校新校区(即市实验小学)建成办学;同年,创办附属幼儿园(即市六一幼儿园)。2006年,经上级批准,筹建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2008年与2010年,盐渎实验学校和聚亨路小学先后划归市一小教育集团管理。2010年7月,市教育局批准组建“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与此同时,市田家炳实验小学、开发区实验小学(现为新河实验小学)纳入市一小教育集团管理体系。2012年,市第三小学加入市一小教育集团合作办学联盟。目前,集团北校区、实小校区、盐渎校区、聚亨路校区和六一幼儿园五个直办成员单位总占地260多亩,建筑面积13万多平方米,共有205个班级,1万1千余名学生,700多名教职员工;先后涌现1名省名教师,2名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27名江苏省特级教师。目前在岗省特级教师20名、市名教师6名、市级学科带头人32名、市级教学能手66名。 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始终秉持“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办学宗旨,追寻“让每一个学生发展,让每一个生命精彩”的育人理想,践行“尊重的教育”,着力打造“阳光一小、文化一小、品牌一小、特色一小”。在发展历程中,“五节两周”“十大少儿社团”“四色文化”等富有特质的一小教育词汇丰富了办学的内涵,铸就了教育的特色,提升了育人的品质。经过与时俱进的发展,实现了规模、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高品质地构建起了崭新的现代教育体系。学校先后获得了“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师德建设工作先进集体”等七十多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三度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