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市尝试中学的前身为上饶市铁路中学,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黉舍位于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庆丰路99号,毗邻上饶市行政中间,校园占空中积40余亩,附属于上饶市教诲局,是一所市直属公办完整中学。2008年9月,颠末上饶市体例委员会的批准正式改名为上饶市尝试中学。颠末半个多世纪的扶植,上饶市尝试中学已成一所初具范围的完整中学。黉舍现有教职工130余人(此中中初级西席45人,省级学科带头人2人,市级学科带头人2人),在校门生近2000人,黉舍藏书35000余册,建有高规格田径场和理化生尝试室以及先进的当代教诲技术设备,2008年4月,黉舍新一届党带领班子组建后,对峙以科门生长观为指导,尽力创办群众对劲黉舍,一个朝气勃勃的新尝试中学正闪现在上饶市民面前。2009年4月8日,上饶市尝试中学被江西省最具权势巨子的讲授科研杂志--《江西教诲》授予江西教诲基地黉舍。 上饶市尝试中黉舍园风景娟秀,校园文明丰富,黉舍高度正视精力文明扶植和未成年人思惟品德扶植,2008年黉舍的校园个人舞荣获江西省中小黉舍园个人舞高中组特等奖,黉舍师生多人次在体育、才艺、书画、演讲、作文、电脑机器大赛中获奖。黉舍一贯正视学科比赛,特别是天下利用物理比赛近几年持续获江西赛区个人1、2、三等奖;引发全省全市的遍及存眷,江西省教诲厅也为此在上饶市尝试中学召开学科比赛颁奖大会。黉舍初中的综合气力和团体气力位居信州区前线,积年的中考成绩首屈一指,丰富的教诲讲授服从,获得门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充分必定和遍及赞誉。 此后,上饶市尝试中学将以上饶市提出的“教诲大市向教诲强市窜改”为契机,优化教诲环境,抓好两个窜改;即窜改学风,窜改事情体例;完成四个超越:抓学习树抽象,在班子扶植步队上有新超越,抓科研促课改,在打造黉舍特性上有新超越;抓办事施爱心,在优化育人环境上有新超越,在黉舍生长上有新超越,主动融入,主动作为,谋肄业校更好、更新、更快的生长。
江西省上饶市第一中学是一所全日制高级中学。江西省优秀重点中学。它创办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始称广信中学堂,前身系上饶信江书院,是赣东北最早学府,是清末欧风东渐,兴学育才的产物。学校曾多次易名,几迁校址。现座落在上饶市信州区城北茶山寺。茶圣陆羽曾在此种茶品茗,著写《茶经》,闻名遐迩的天下四泉——胭脂井、古色古香的陆羽亭,肃穆挺立的陆羽雕塑构成学校浓郁的人文底蕴。 学校富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为国家和民族培育了数以万计的栋梁之才,素有“钟灵毓秀,人才辈出”之美称。革命先驱者黄道、邵式平等曾在该校任职,积极从事革命活动,校友中有科学家、两院院士、艺术家、文学家、著名学者教授、全国劳模、体坛健将、影视名星等。 经过百年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学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占地107亩,校舍建筑面积四万余平方米,有36个教学班,学生2千余人。教职工185人,其中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49人,一级教师63人,经过多年锻打,建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他们敬业上进,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念,掌握了现代教育教学的新方法、新手段,一批高学历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带动了学校教育教学科研活动蓬勃开展。学校除建有常规性现代教育设施外,还建有卫星地面接收站、电子阅览室、天文台、电脑主控室等现代技术设备,构建起了现代教育技术平台,设施完善,手段先进,是江西省现代技术教育示范学校,国家教育部现代技术教育实验学校,学校环境典雅,景色宜人。从一九八四年起至今,一直被评为江西省文明单位。 上饶一中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进取”的优良校风,提高了办学品位。坚持以人为本,以德治校。突出育人特色,并探索出了一套自己的德育工作经验,构建起了“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德育工作有声有色,注重实效,是江西省首批德育示范学校。 新的时代、新的任务、新的要求。学校领导班子带领全体师生以满怀的激情,昂扬的斗志,秉承百年老校优良传统,把做一流工作,创一流业绩视为己任,力争把上饶一中办成一所有优美的环境、纯正的校风、先进的设施、业绩辉煌的一流重点中学,以崭新的面貌去迎接二十一世纪知识时代的挑战!
东乡一中位于县城西门外汝河之畔,龙山之首,浙赣铁路线毗邻而过,龙山脚下一眼清泉自古至今从未断流,名曰“师水”。老校友舒同先生题词:“龙山师水总难忘”,表达了老一辈革命家和广大校友对母校的一片深情。 东乡一中是一所百年老校。清道光6年(1826年),在龙山建起“汝东书院”;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汝东书院改名为东乡县高等小学堂;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创办“东乡县立初级中学”;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增办高中部;1949年5月东乡解放后,改名为“东乡中学”;1976年,更名为“东乡县第一中学”。1980年,东乡一中被批准为江西省重点中学。 学校占地面积200余亩,建筑面积达20000多平方米,拥有教学大楼、图书大楼、实验大楼、信息技术楼等现代化教学用房,学生公寓安全舒适。400米跑道标准田径场、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等体育设施齐全。现有教职工230名,高级教师51人,一级教师108人。在读研究生5人,市县级学科带头人28人,全国优秀教育4人,省级优秀教师10人,全国骨干教师2人,省骨干教师10人。获江西省社会进步优秀成果奖1人。 龙山绣华章,师水更长流。恢复高考以来,东乡一中为全国高等院校输送人才8000余名,有300多人考上硕士、博士研究生;有100余名留学海外;今日我以一中为荣,明日一中以我为荣。老革命家、著名书法家舒同先生,山东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艾兴,著名心理学家乐国安,著名画家吴光华等一大批知名人士,都曾是东乡一中的学子。“龙山”之首,“师水”长流,灵魂工程,人才辈出。东乡一中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师生牢记“严谨求实,勤奋进取”八字校训,秉承“为了母亲的微笑”新理念,东乡一中必将成为江西教育之林一棵参天树。
1939年秋,我县有识之士为解决县人求学之艰,创办了宜黄县立初级中学,校址设在城北龙来泉寺,即今县食品公司内,是为宜黄县一中的发轫。1942年,学校遭日寇焚毁,校迁吴南村公祠等多处。解放前夕,仅有学生59名。1949年夏,县人民政府接管宜黄县立初级中学,校址迁襄藩小学,即今县委大院内。学校设4个班,学生138名,教职工9名。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教育,拨款兴建校舍,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学校规模不断扩大。 1958年,学校开设高中班,成为一所完全中学,遂改名宜黄县中学。 1972年校址迁城南革命烈士纪念碑东侧,即现在校址。七十年代后期,江西省人民政府把宜黄县中学定为省重点中学。1981年,宜黄县中学易名宜黄县第一中学。 宜黄县一中现有学生2259人(其中初中部1146人,高中部1113人)教职工185人(包括离退休34人),有党员40人,特级教师1名,高级教师20名,中级教师51名,初级教师56人,学校本部占地面积79亩。校舍建筑面积15583平方米,其中主教学大楼36个,教室2917平方米,实验大楼1450平方米,办公大楼1235平方米,图书馆大楼1835平方米,学生公寓3400平方米,校办工厂1034平方米。学校实验室装备齐全,可开设中学阶段所有的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达省一类完中标准,并且通过省达标验收。此外,学校还拥有语音室、影视室、计算机教室。计算机室装备有奔腾586/120服务器和486DXZ/66网络工作站30台。校长室配备了校长办公系统。校印刷厂配备了激光照排设备。校园绿树成荫,花香扑鼻,景色宜人,为宜黄学子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1984年以来,宜黄一中通过高考向高一级学校输送学生2456人,其中277人为北大、清华、科大、复旦、中山等重点大学录取,有数十人获取得硕士学位,11人取得博士学位。学生参加各学科竞赛、青少年科技小发明活动多次获国家、省、地奖励。学校具有培养美术、体育人才的传统,先后输送几十人至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上海体育学院等高校深造。 初中教学成绩亦十分喜人,历年中考成绩在全县始终名列前茅。 此外,1985年在省教委组织的全省中学生物园评比中荣获二等奖,1988年被定为省田径体育传统学校。 学校倡导岗位成材,鼓励教育科研,近年来一批教师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班主任,省、区先进教师。四人评为全区学科带头人,一人被评为县、区拔尖人材、特级教师。有上百人次发表教育教学论文数百篇,出版教学专著十余集(册)。
南丰一中创建于1939年,是一所历史悠久,传统文化积淀丰厚的省优秀重点中学。校园占地面积约300亩(校本部200亩,密桔农场100亩),校舍面积30510平方米。目前,学校共68个教学班,学生4000余人,教职工248人,高级教师69人,一级教师110人,中共党员95人。 学校座落在桔花飘香的盱江北岸,环境优美,景色怡人。校园内建有大理石校门、赵醒侬烈士塑象,四大花圃、蘑菇亭、假山喷池、跃龙门、跃龙桥和眄柯亭等文化景点。建校60多年来,曾孕育过一代又一代曾巩式的英才、产生过中共江西党组织主要创始人赵侬烈士。学校为大专以上院校输送合格新生5000多人。学科竞赛获市级以上奖有300多人次,免试保送名牌大学的有5人,高考文理科在全市夺魁的有3人。2002年高考全市理产前十名中,南丰一中占了3人,分别名列第一、三、七名。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德育先进校”全国“推行体育锻炼标准先进学校”、全省“优秀重点中学”、全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全省“体育运动传统项目”学校和“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南丰一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育为首的原则,逐步完善了德育工作“六个一”;每周一次班会;每月一次班主任会;每月一次学生业余党校活动;每学年一次优秀人员表彰大会;每学年一次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每学年一次教代会、学代会、团代会。形成了“五项制度”;升国旗及国旗下讲话制度;文明教工、学生家长评比制度;班级德育工作考核评分制度;家长联系会制度;教代会制度。建立了“四栏”;新华社新闻图片栏、墙报栏、读报栏、评比栏。还建有“三个德育基地”;劳动教育基地、军民共建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全面实施“321”德育工程,“3”指“三自”: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锻炼的能力;“2”指“二创”:创文明班级、创文明寝室;“1”指“一做”:做文明学生。 南丰一中端正办学思想,鼓励教师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取得显著成绩,青年教师王燕丽2000年获全省英语优质课竞赛一等奖,崔红英获全省地理优质课竞赛二等奖。学校第二课堂活动生动活泼,效果显著。2001年,学校课外兴趣小组参加全省首届青少年航模比赛荣获团体总分第一名,并获优秀组织奖。游颖异同学《南丰县毁林种桔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科技项目获教育部、中国科协主办的“小小科学家”活动三等奖。 南丰一中紧跟时代步伐,为跨入全省示范高中行列,跻身于全国名牌重点中学,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改革力度,朝着“办学有特色、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目标前进。校园扩(改)建工程正逐步实施,共60个教室的教学大楼已经竣工投入使用,能容纳2000人住宿、设备一流的学生公寓,能容纳3500人就餐的学生食堂同时交付使用。集语音室、微机室、理化生实验室、演播大厅、多功能学术报告厅为一体的科技大楼以及田径场、体育馆正在施工当中。一所“管理第一流,设施第一流,环境第一流,质量第一流”的崭新学校即将矗立在美丽的桔乡。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