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县第一中学现有24个教学班共有门生1350名,在编教职工122人,任课老师96人,兼任老师89人,教师中初级职称16人,中级职称36人,中教二级职称47人。 学校占地积13340平方米(计20亩),修建面积12000平方米,开端构成教学区、学生宿舍区、教工宿舍区,校园布局日趋公道。 学校多次被地、县授予“先进学校”和“文明单位”称呼,教学质量评价列全县前茅。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第一中学坐落在江西省上饶市内,历史悠久,底蕴丰厚,人才辈出,是学生腾飞的摇篮,教师成长的沃野。学校拥有一支团结、实干、高素质的具有开拓精神的教师队伍,曾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教师,有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优秀体育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教师们凭着开放的教育思想,领先的科研,以良好的素质,进取的态度,奉献的精神和踏实的作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学校以"开发潜能、发展个性"为育人理念,从整体改革实验到差异教育的研究从二级循环活动的尝试到创新教育的思考以及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探索,捕捉着现代教育最敏感的话题,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学校一贯坚持"品牌、质量、服务"的意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以一流的教育质量树立了自身的品牌形象,赢得了社会的赞誉,是老百姓心目中最好的学校之一。
余干中学是江西省重点中学。其前身为“江西省私立玉亭初级中学”,创建于1 923年,由爱国志士张梦祖、周显等筹资兴办。校址位于余干县城东关吴家祠堂。1942年日本侵略军攻陷县城,校舍全部被毁。日军败走后,玉亭中学重新建校,恢复招生。1949年9月,原县立中学(1943年创办)、县初级简易师范学校(1946年创办)和玉亭中学合并为余干县联合中学,校址为原玉亭中学。县教育科长王宁兼任校长,著名书画家彭友善任副校长。1953年改名为“江西省余干县初级中学”,1958年正式改名为“江西省余干中学”,恢复高中招生。1978年被定为江西省重点中学。余干中学现已走过89年光辉历程。 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1992年余干中学被省教委列为有保送资格的优秀重点中学。2002年1 2月获省首批外国专家聘任资格。2004年5月,列为首批“江西省优质高中建设工程”项目学校。几年来,学校先后被团中央定为“全国‘五四’红旗创建单位”,并荣获“全省德育先进学校”,“全省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江西省第九届文明单位”等称号。2006年被省关工委授予“全省宣传工作先进单位”,2001—2011年连续11年被上饶市政府授予市“先进学校”、“文明单位”等,2008年评为江西省教育系统“规范管理年”先进集体,省总工会授予“模范职工之家”; 2011年评为全市“高考质量优胜单位”、上饶市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 数十年来,学校弘扬“忠诚勤朴”的校训精神,追求“自强不息、勇于超越”的校园风尚。造就了一大批为社会主义事业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的科技人才,造就了一大批为祖国各条战线辛勤工作的管理者和领导者。其中有学者名流,教授专家,党和国家领导人。如原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吴官正;现任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洪礼和,江西省军区副司令员蔡新贵将军;原福建军区副司令员朱光泉将军,原国家民委副主任吴仕民;著名画家彭友善,当代著名文学史专家、哈尔滨师范大学教授张志岳,国家级工艺大师秦锡麟;江西师范大学原校长李树源,江西省儿童医院原院长徐本源;北京大学医学博士生导师彭思奇,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博士生导师张剑教授,当代陶艺学院派领军人物白磊、白明兄弟等都曾在余干中学就读过。 2001年9月21日,余干中学迁址新校园区。为此,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吴官正同志题写了校名——余干中学。吴书记于2004年1月22日(农历正月初一),到母校视察新校园。 校园现占地170余亩,建筑面积56235平方米。教学大楼三幢,实验楼一幢,图书馆一幢,藏书10万册;信息楼一幢,配有12个多媒体教室,200台计算机;膳食服务大楼可供4000人用餐;学生公寓四幢可容3 000多人住宿;400米标准塑胶跑道田径运动场,篮球场8个,乒乓球台3 0个。余干中学迁入新校址以来得到山东省人民政府的关心和大力支持,2001年山东省林副省长专程视察余干中学,并捐资30万元援建余干中学信技大楼,2008年6月济南市人民政府斥资500万援建高规格、多功能文体馆一幢。 学校现有教学班94个,学生6350余人;教职工310人,其中特级教师2人,全国模范教师3人,高级教师77人,一级教师95人。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强校”的办学理念,规范管理,教育教学业绩稳步提高,办学水平发展实力位于全市省属重点中学前列。2004—2012年高考一本上线1800人,二本5779人,录取清华、北大5人,进入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大、南京大学、中国人大、北京师范大学等全国名牌大学350余人。60多人获奥赛江西赛区一、二、三等奖。盛超兰同学获2009年生物奥赛江西省第一名并进入省集训队,代江西省参加第十八届全国生物学竞赛获铜牌奖,2010年直接保送(免试)进入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张腾波同学获全国生物竞赛(江西赛区)一等奖,2011年保送入同济大学;2012年朱世正、左依慧、李敏等三位同学荣获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江西赛区)一等奖。其中朱世正同学在省队选拔赛中,以排名第一的成绩,代表江西省参加第二十一届全国生物学竞赛获银牌奖。近三年来教学科研成果丰硕,获奖论文:国家级26人次,省级38人次,市级69人次。科研立项结题:省级4项,市级10项;立项课题:国家级3项,省级10项,市级26项。2005年学校荣获“江西省物理奥赛团体优胜奖”,2008年获“省生物奥赛复赛资格学校”,2009—2011年连续三年获“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江西赛区)团体总分二等奖。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余干中学将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做强做优学校为目标,以输送更多优秀的人才为己任,努力争创“五个一流”:一流的校园环境,一流的教学设备,一流的管理水平,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办学业绩。
扬帆幼儿学校坐落在江西省鄱阳县珠湖乡万宝山,比邻珠湖中学。学校校园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现有教学班级6个,学生200余人,占地面积15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600余平方米。拥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室外有儿童滑梯,七彩球池,儿童蹦床,双人翘翘板,各种动物木马等儿童玩具,室内有彩电,VCD,空调,电扇,电脑等设备。还有舞蹈室,休息室,生活区有可容纳300多人就餐的儿童餐厅等。同时学校还配有学生接送车数辆。 本校秉承着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素质的办学宗旨,从音乐、舞蹈、美术、体育等方面入手,加强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同时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文化知识。
在中国湖城鄱阳城西,矗立着一所校园不大却声名显赫的中学,它就是“江西省重点建设中学”、“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上饶市重点中学”——江西省鄱阳二中,全县规模最大的公立完全中学。目前,学校占地近90亩,校园建筑面积24650m2,校内绿树成荫,沙堤侧卧,书声朗朗,鸟雀啁啾,学校现有教学大楼三幢,备有多频道可视双向教学系统,校内广播网及多媒体设施,一幢“回”字形学生公寓,内部生活及设施齐全,四周环境静幽,空气清新,可容纳1800人住宿;一幢现代化的学生食堂,采用了电子刷卡管理系统;一幢科技楼,有可容纳240人的多媒体会议室,三间微机教室,一间电子备课室,一间图书室,两间语音室,一间多媒体教室;一幢综合办公楼,各处室都配备电脑办公并接通宽带,便于老师存贮、查找资料和对外联系,楼内另有理、化、生实验室各两个。学校田径运动场、得场、高低杠等运动场地和设施较为齐备。学校现有教职工259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65人,中学一级教师108人,(他们当中有3名在职研究生,一名“鄱阳县十大名师”,4名鄱阳县学科带头人。)教学班66个,学生总人数近4800。我校余秋云老师曾获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光荣称号,帅木香、占勇、唐建人、王胜年、周木水等老师被评为江西省优秀教师和先进工作者,仅2006年以来,就有16位老师在省、市优质课或信息技术竞赛活动中荣获一等奖,有200多位老师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或论文评比中获奖,30多人参加国家、省级教育课题研究,有11位老师出版了自己的专著或主持参与了教辅丛书的编撰。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尽管二中已是全县教育界的一面旗帜,数名县级名师、学科带头人领航引路,数十名骨干教师享誉教坛,但没有不断的学习只能原地踏步甚至倒退;固步自封,夜郎自大必然会在竞争中败下阵来,因此二中紧紧把住“教学质量”这个中心坚决不动摇,坚持以“师德师能”作为评价老师的首要标准,一方面大力提倡鼓励教师积极主动地加强业务学习和提升;一方面用制度和考核机制促使老师履行师德师风条例,规范常规教学,向课堂要效率;同时每年从东北师大、江西师大等院校应届毕业中补充新鲜血液,形成了一支人才济济、潜力巨大、可持续发展的梯度合理的教师队伍。学校近两年实施名师工程,一批年轻有为的教师脱颖而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鄱阳二中还积极主动与周边市、县的兄弟学校进行教研合作交流,组织了环鄱阳湖畔的“鄱、余、万”三县二中教研交流会,加入了上饶、鹰潭市十所优质中学组成的“饶鹰十校联谊会”(每年一届),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使我校的教研水平得到提高,也极大地扩大了鄱阳二中在周边县市乃至全省的影响力。教育的本义是教书育人,鄱阳二中人深深地理解领悟到“育人”的内涵和意义,那是关系学生终身发展、和教书一样重要的头等大事。学校要求各班每周必须召开一次专题班会,就卫生、礼仪、交友、学习方法等展开讨论,采用辩论、小品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政教处配发相关材料,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校开辟了数块橱窗、黑板报,定期更换。入学教育,高、中考考前心理咨询辅导,校园卫生安全、学习指南……内容详实,形式活泼,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鄱阳二中的学科竞赛活动开展得非常好也非常成功,近两年有四十多名学生荣获国家、省、市各学科竞赛奖,其中2008年曹杨同学代表江西省参加全国奥林匹克英语能力竞赛。鄱阳二中的素质教育也开展得非常好,音乐、书法、绘画、体育等方面高手如云,异彩纷呈,2008年刘缘园同学获CCTV全国青少年电视现场书法比赛金奖第一名,获全国省、市、文、体、艺等竞赛奖的同学不胜枚举,每年有20多名体育、美术特长生被全国大专院校本科录取。学校现在是江西师大在上饶市的唯一美术培训基地。经过三十多年的探索和积淀,鄱阳二中逐步确定了做精做优初中、做大做强高中,文化素质教育与体艺特色教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办学思路。本着“质量立校,育人为本”的办学思想,进一步升华“诚信自强、求真求新”的二中精神,创建一个具有勃勃生机和人文关怀的校园,构建一个学生和教师都能得到全面发展的优质教育平台,形成一支有理想、有爱心、业务精、师德高、师风严的教师队伍,培养出一批批会求知、会合作、明是非、知礼仪的二中学子。精心育桃李,勤奋出栋梁,我校初中已在全县中招考试中勇夺十二连冠。2006年以来,连续三年考出全县中考状元,两度包揽全县前三名。我校是二类完中,因政策原因,高中生源不能与省重点中学相提并论,但在学校的严格管理、老师的辛勤培养和正确引导下,每年都有五、六十名学生被一本、二本院校录取,而这些学生绝大部分都是初升高时的落榜生。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学校先后获得“江西省中小学实验工作先进学校”、“江西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全国发展性课堂教学研究实验学校”、“上饶市先进学校”、“上饶市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学校”、“上饶市校本教研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鄱阳二中努力的方向。作为鄱阳县的一块教育品牌,鄱阳二中应为进一步做大、做强鄱阳教育,为打造湖文化名城——中国湖城·鄱阳贡献更大的力量。我们相信,满载全县150万人民热切期望的鄱阳二中一定会在天蓝水碧的鄱阳湖畔茁壮成长,绽放异彩!
弋阳县第一中学坐落于县城方志敏大道39号,是江西省重点中学,江西省优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上饶市文明单位,上饶市先进学校。 学校创建于1938年,前身为"弋阳县高等小学堂", 旧址在信江河畔的叠山书院,革命先烈方志敏、江西省首任省长邵式平少年时曾在此就读。弋阳一中建校之初校名为"弋阳县圭峰中学",1947年更名为"弋阳县立初级中学",1958年开始招收高中生,更名为"弋阳县中学"。1959年底,学校从叠山书院移至碧落洞天书院,学校占地面积140亩,依山傍水,坐北朝南。1975年弋阳县中学将初中部分出,建"弋阳县城镇中学".1981年,弋阳县城镇中学开办高中班,更名为"弋阳县第二中学"(即现在的方志敏中学),原弋阳县中学更名为"弋阳县第一中学"。 1978年弋阳一中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重点中学,被省体育局列为全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上饶县二中是江西省重点建设中学,坐落在交通便利的旭日中大道29号,校园占地105亩,校舍47721平方米,现有75个教学班,学生4800余名,教师260名。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绿草如茵、书香飘飘,是理想的读书胜地。 上饶县二中是一所办学质量上乘的学校,即使相对较差的生源,通过精心的培育也能获得了骄人的竞赛和高考成绩。近年学校为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北京体育大学等重点院校输送了一批高质量的学生。2011年高考二本上线人数达317人,本科上线率高达87.45%,跻身全市十一强,超过八所本市的省重点中学。 上饶县二中是一所软、硬件设施现代化的学校。学校有功能齐全的科教大楼、现代气派的教学大楼、幽雅舒适的学生公寓、卫生经济的食堂、400米标准化塑胶运动场。建成了集教学和管理于一体的闭路电视教学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智能广播系统和标准化考试系统,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二中的学子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上饶县二中是一所师资力量很强的学校。学校通过各种举措有力推动教师快速成长。学校面向全县选拔了一批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从华中师大等重点师范大学招聘了一批优秀本科和硕士毕业生。现在,教师队伍稳定,绝大多数教师至少完成了一轮高中教学,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中青年教师朝气蓬勃,数十位教师在省市优质课和说课比赛中勇夺第一。 上饶县二中是一所管理严格、科学的学校。学校管理严格,坚持走优质管理、内涵发展的道路,用精细、规范、科学的管理充分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不断超越自我。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