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圩中学位于渝水区东部的全国卫生文明镇姚圩镇内,南临百丈峰森林公园,创建于抗日战争时的1938年。1967年分为姚圩初中、姚圩(县管),2002年两校合并为姚圩中学,归姚圩镇管理。学校占地面积31160平方米,建筑面积11450平方米,现有13个教学班,学生679人,服务于125个行政村。 学校现有教职工85人,专任教师77人,专任教师中本科学历50人,大专学历27人,有中学高级教师19人,中级教师48人,教师学历达标率97.78%,04——05年在校生巩固率为97.78%,06——08年巩固率为97.71%。 近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学校多方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投资新建了教学大楼、学校食堂、学生公寓、洗澡堂等。并专门投资30多万元,用于环境建设,使学校绿化面积达4000平方米,植树3000多棵。正在兴建中的综合大楼为学校的设施得到充分的完善。学校环境优雅,教学设备齐全。现有物理、化学实验室各2间,电脑室2间,多媒体教室2间,生物实验室1间,电子配课室1间,音乐专用教室1间,图书馆藏书4万多册。自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五育并重,德育为首”的原则,坚持办“规范加特色学校,育合格加特色学生”的办学宗旨,管理好每一个班级,讲好每一节课,提高每一位教师的素质。积极推进以教育现代化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各项工作取得可喜成绩。多次被市区评为“文明单位”光荣称号。特别是针对姚圩外出打工多,“留守儿童”多的特点,学校实行全面关爱留守儿童,进行师生结对帮扶等活动,并且将这些工作已纳入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受到全国妇联和省、市、区各级领导以及广大家长的热烈称赞。在2004——2006年中分别荣获“江西省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示范学校”,全国“留守儿童”教育示范学校的光荣称号。另外,1989年,我校胡金华老师荣获全国“优秀班主任”光荣称号,龚志明老师也于1989年荣获全国“体育工作积极分子”及省“优秀裁判员”称号。姚圩中学毕业的学生中,美国留学的20多名,现在职县级以上干部56人,企业家151人,副教授以上职称191人,从政有突出成绩的有江西省建设厅副厅长刘永思同志、萍乡市法院院长何春芽、市外贸局局长彭水明同志、市技术监察局局长杨峰同志、市公路局局长艾绍平同志、市交通银行行长张惠同志、广东省政府参事室参事邓明达同志等优秀毕业生。历任校长名单:邹碧、姚振国、谢火耕、詹自盛、从余木根、胡建勇、蒋志明、彭石泉、宋细生、杨小明、刘九根、胡永忠。 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我们还将不断地规范细化各项管理工作。为把我校建设成为“校园环境一流、教育管理一流、教学质量一流”的有特色的农村示范性中学而努力工作。
新余一中是江西省优秀重点中学,江西省文明单位,在省内外均具有较高知名度。多年来,新余一中围绕“创一流学校,育一流人才”的办学目标,实施科学规范的管理,营造了学校以育人为本、教师以敬业为荣、学生以成才为志的良好校园氛围,并以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和一流的教育质量享誉省内外。新余一中现已列入江西省首批示范性高中评估验收单位。 新余一中办学条件优越,设施齐全,现代化程度高,学校占地87亩,有教学楼6栋,标准教室90余间,有理化生实验室13个,计算机教室5个,多媒体教室3个,72座语音室2个,视听室2个,劳技教室2个,美术教室2个,多功能演播大厅2个,图书馆1栋,内有藏书11万册,阅览室10个。新余一中在教学中广泛应用现代技术手段,是国家级电教示范学校。学生住宿条件优越,有一流的学生公寓5栋。学校拥有一支学历层次高、实力雄厚的教师队伍,专任教师212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占98%,有2位教师已获硕士学位,高级教师53人,一级教师81人。先后有14人评为国家、省级优秀教师;有20人评为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有大批业务水平突出的学科带头人。新余一中教学质量高,自恢复高考以来,向高等院校输送合格新生近1万人,高考录取率始终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 新余一中大力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与省内外二十几所重点中学建立了稳固的校际交流关系,与上海市行知中学结成了友好学校,目前正与澳大利亚中学洽谈,与之结成友好学校。 新余一中建立求学保障机制,学校每年均发动师生开展助学捐赠活动,救助品学兼优的贫困生。并积极寻求外援,目前已有海外校友助学基金,公方彬教授奖学金,大力救助贫困生。新余一中作为省属重点中学,具有选送保送生资格,每年均有多所国内名牌高校来新余一中招收保送生。
姚圩中学位于渝水区东部的全国卫生文明镇姚圩镇内,南临百丈峰森林公园,创建于抗日战争时的1937年。1967年分为姚圩初中、姚圩高中(县管),2002年两校合并为姚圩中学,归姚圩镇管理。 学校占地面积32160平方米,建筑面积17989平方米,现有13个教学班,学生743人,服务于125个行政村。学校现有教职工81人,专任教师78人,专任教师中本科学历50人,大专学历27人,有中学高级教师29人,中级教师42人,教师学历达标率97.78%,04——05年在校生巩固率为97.78%,06——08年巩固率为97.71%。近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学校多方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先后投资新建了学校食堂、教学大楼、学生公寓、厕所、洗澡堂、等。并专门投资30多万元,用于环境建设,使学校绿化面积达4000平方米,植树3000多棵。正在兴建中的综合大楼为学校的设施得到充分的完善。学校环境优雅,教学设备齐全。现有物理、化学实验室各2间,电脑室2间,多媒体教室2间,生物实验室1间,电子配课室1间,音乐专用教室1间,图书馆藏书8万多册。自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五育并重,德育为首”的原则,坚持办“规范加特色学校,育合格加特色学生”的办学宗旨,管理好每一个班级,讲好每一节课,提高每一位教师的素质。积极推进以教育现代化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全面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质和能力。各项工作取得可喜成绩。多次被市区评为“文明单位”、“教学教育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特别是针对姚圩外出打工多,“留守儿童”多的特点,学校实行全面关爱留守儿童,进行师生结对帮扶等活动,并且将这些工作已纳入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受到全国妇联和省、市、区各级领导以及广大家长的热烈称赞。在2004——2006年中分别荣获“江西省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示范学校”,全国“留守儿童”教育示范学校的光荣称号。另外,1989年,我校胡金华老师荣获全国“优秀班主任”光荣称号,龚志明老师也于1989年荣获全国“体育工作积极分子”及省“优秀裁判员”称号。姚圩中学毕业的学生中,美国留学的20多名,现在职县级以上干部56人,企业家151人,副教授以上职称191人,从政有突出成绩的有江西省建设厅副厅长刘永思同志、萍乡市法院院长何春芽、市外贸局局长彭水明同志、市技术监察局局长杨峰同志、市公路局局长艾绍平同志、市交通银行行长张惠同志、广东省政府参事室参事邓明达同志等优秀毕业生。历任校长名单:邹碧、姚振国、谢火耕、詹自盛、简冬根、胡建勇、蒋志明、彭石泉、宋细生、杨小明、刘九根、胡永忠。 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我们还将不断地规范细化各项管理工作。为把我校建设成为“校园环境一流、教育管理一流、教学质量一流”的有特色的农村示范性中学而努力工作。
新余七中(现在改名渝水一中)创办于1979年,有着三十年的办学汗青,曾名沙土中学,别名新余市第七中学。黉舍在2002年9月被列为省重点扶植高中。2009年4月,晋升为江西省重点中学。黉舍现有讲授班46个,门生2700余人。 美好的校园环境。 2008年6月5日,黉舍搬家至新校区,新校区位于渝水区仙来办龙池墅小道,与黉舍毗邻的单位有区群众病院、区公安局、区法院、仙来办事处等。黉舍交通便利,904路和902路公交车中转新校区。新校区首期工程占空中积134537.9平方米(近201亩),绿化面积6万多平方米,生均绿空中积24平方米。黉舍着力建立“绿色校园”、“园林校园”,古树、名木、小桥、流水、假山、凉亭、喷泉、花圃、草坪、竹园、鱼池等犬牙交错,相映成趣。校园到处草木碧绿,文明气味浓烈,是门生读书的抱负场合。 一流的硬件设施。黉舍已建有电子阅览室,每个课堂都装置了展台、投影等多媒体讲授设施,每位西席装备了一台条记本电脑,黉舍办公根基完成了信息化、收集化。黉舍电子考场监控体系覆盖到了统统班级;按省Ⅰ类标准设备了物理、化学、生物尝试室;配有语音室、微机房、图书室、音体美公用课堂、电脑机器人室、通用技术室、航模室等服从房;建有校园网站、校园有线网、校园电视台、播音台。400米标准塑胶跑道将在2009年铺设结束。别的,黉舍陈述厅(修建面积为3240平方米)、活动场看台(320平方米)现已正式完工兴建;黉舍还将在校园西侧征地27亩用于兴建室内体育练习馆和泅水池(修建面积为1200平方米)。届时校园总占空中积将达152537.5平方米,总修建面积56481平方米,估计总投资将达1.2亿元。目前渝水一中的校园硬件设施,能够说达到了全省一流。 良好的师资力量。黉舍现有教职工158人,此中聘请职员(西席)3人,在编职工7人,在编西席148人。渝水一中148名专职西席中,具有中学初级职称资格的西席有55人;本迷信历以上的西席142人,占专职西席中的96%;此中有17人已经获得硕士学历或插手研讨生课程学习获毕业证书,占专职西席比例为11.4%,西席均匀春秋34.6岁。 渝水一中西席前后有1人被评为天下优良西席,2人被评为省优良班主任,2人获省果喜教诲嘉奖基金会优良西席奖,1人被评为高中新课程鼎新实验计划省级先进小我,35人被评为市、区优良西席。 2005年以来,渝水一中获国度、省级论文1、2、三等奖的有55篇;获市级论文、优良课1、2、三等奖的有120人次,在省级以上刊物颁发论文53篇。2008年5月,我校年青年西席龚明朝表新余市插手省“迎奥运英语西席风采大赛”获高中组一等奖。黉舍有4位西席担负江西省学科教研会理事,有12位西席担负新余市学科研讨会理事,有国度级骨干西席1人,省级骨干西席12人,市、区级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骨干西席28人。 优良的糊口设施。黉舍建有4幢门生公寓,总可包容近2000名住校生。每间寝室住6—8论理门生,寝室内均配有独立的卫生间和阳台、每间寝室都有冷热水沐浴洗脸。每幢公寓安排有卫生保洁员和宿舍办理员,并配有投币主动洗衣机。黉舍食堂洁净整齐、场面开阔、安插素雅,每天可供应养分、适口、卫生、代价适中的各种饭菜和点心,满足同窗们的分歧口味。门生不论在食堂消耗、超市购物,均实施“一卡通”式刷卡消耗,便利疾速又卫生。黉舍建有篮球场、排球场和乒乓球场,另有单杠、双杠、跷跷板、过山桥等十几种各种体育设施,可充分满足门生停止课外体育活动。 标准的办理轨制。1、封闭式办理。渝水一中在全市黉舍中率先装置了先进的校园监控体系,确保了安然的校园治安环境,同时严格履行门生的收支校门轨制。2、分层讲授。黉舍遵循“全面育人、调和施教”的讲授思惟因材施教,按照门生分歧的知识布局编入呼应层次的班级,并实施个别教诲制。3、全面实施本质教诲。黉舍力抓讲堂讲授鼎新,重视指导门生、培养门生自主才气才气纵横。按照门生需求,开设了艺术生、体育生等特长教诲。 明显的办学服从。黉舍以"放开眼界读书,立定脚根做人"为校训;以"创一流黉舍,育一流人才"为办学目标;建立"用当代看法,育当代新人"的办学思惟,全面推动本质教诲,讲授质量大幅度进步,高考当破人数、登科坦白线上升,挤身新余市高中阶段高考前四强行列。黉舍2000年获“全省新课程鼎新实验计划先进个人”名誉称呼。比来几年来,黉舍前后荣获新余市群众当局授予的“先进黉舍”、“江西省第八届职工职业品德扶植先进单位”、 “黉舍思惟政治事情先进单位”、“师训事情先进单位”、“全面事情先进单位”、“共青团事情先进单位” 和持续两年获市“讲授科研服从奖”等诸多名誉。
新余一中前身为新余中学,现已立校65年,历经两次迁址。1943年,新余县立中学在新余老城东南、袁河北岸虎瞰山的魁星阁旁、瀛州书院旧址成立,由前清举人、候补知县张峄先生任校长。1973年,高中部迁至城区东隅原新城中学办学,定名“新余县第一中学”(初中部留原址,为“新余县第二中学”);1983年,新余复市,更名“新余市第一中学”。2004年2月,根据省政府优质高中工程建设规划,在城北孔目江畔贯早启动新校建设;2005年8月,一期工程完工,新校开始使用;2007年8月,政府优化配置城区教育资源,老校整体划拨给市三中,新余一中完全迁入新校,开始了新的发展征程。一中新校占地约350亩,规划总建筑面积12万多平方米,可容纳120个教学班,预算总投资1.5亿元;目前已完成建筑面积8.3万多平方米,投资累计约1.69亿元;尚有体育馆等项目未开工建设。整个校园教学区、生活区、活动区分区巧妙,布局科学,主体建筑全由连廊衔接,欧式风格,充分体现了传统与时尚的结合,自然与人文的统一。一中新校的建成,改善了市内中小学的布局,广泛地满足了人们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新余一中现有教工409人(其中特级教师3人,高级教师126人),学生7000余人。改革开放以来,学校高度重视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逐步形成了完善的管理体系:1983年,在全市首先确立以教代会为主的民主决策和监督机制;1985年实行了校长负责制,在人事管理上实行聘用制,并率先设立专门负责学生政治思想教育与管理的政教处;1993年,经过长期酝酿并经教代会反复讨论,通过了《校内结构工资实施方案》等改革方案,真正实现了“多劳多得,优劳优酬”。迄今,已制订138项制度和条例,管理工作走上了民主化和科学化的轨道。学校坚持“校风优良、学风浓厚、教育质量一流”的目标,恪守“向45分钟要质量”的理念,在教师中大力推行“文明修身工程”“奋进工程”“名师工程”,努力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水平;在学生中积极推进“品行建设工程”“飞升工程”“优生工程”建设,面向全体学生,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学校倡导“科研强师、科研兴校”,出台了《新余一中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及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等条例,致力培育一支专家型的师资队伍,教育科研在基础教育领域独树一帜,卓有成效,《红色井冈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与应用》等约40项课题获省级以上立项(其中国家级课题6项),大部分已经结题;大量教学论文发表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支稳固的科研骨干队伍。新余一中的创业者和历届继任者,数十年筚路蓝缕,励精图治,使得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因此成为省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优秀重点中学、新余基础教育的一面红旗。——恢复高考以来,曾出过2位省状元,每年升学人数都占据全市半壁江山,迄今累计向高校输送新生1. 6万余人,仅2003-2007五年,二本以上上线人数达3973人,其中23位学子考入清华和北大。——近5年参加全国数、理、化、生、信息技术奥赛成果辉煌,有34位同学获得国家级一等奖,居全省前列。——音体美等学科成果丰硕:连续5年蝉联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冠军;近5年在国家、省、市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得89个奖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3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9个。新余一中目前是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实验学校、江西省优秀重点中学、江西省文明单位、江西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中国百强中学、江西人民满意十大品牌中学、新余市先进学校、新余市德育工作先进学校等。 从立校之初到如今,新余一中秉承着近千年的文化底蕴,走过了六十五载风雨历程。岁月悠悠,斗转星移,党和政府悉心关怀,无微不至;代代师生闻鸡起舞,奋勇拼搏:是他们,书写了新余一中的历史,铸就了新余一中的辉煌。新余一中必将迎来一个更加灿烂的明天!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