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落在信江南岸、三峰山下的贵溪一中系江西省重点中学,其前身是著名的象山书院,为南宋时期四大书院之一,距今有8000年的历史。 学校现有在校生3200余人,教职工185人,专职教师132人,其中高级教师52人,一级教师49人,全校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先后有170多人次受到市以上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表彰。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先进学校”、“全省文明单位”、“全国园林绿化学校”、“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鹰潭市德育示范学校”、“鹰潭市中小学管理工作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恢复高考后,学校培养了万余名合格毕业生,为全国高校输送了6000多名优秀学子,2001-2003年连续三年夺得鹰潭市高考理科状元,2002年同时获得鹰潭市文科状元。2004年高考,在优秀生源流失较严重的情况下,我校仍取得较好的成绩,鹰潭市理科前十名,我校占有六名,鹰潭市文科前十名,我校占有五名,有四位同学被北大、清华录取,有二位同学被人大录取,三位同学被北师大录取,截至今天,已有四十多位同学被全国一流名牌大学录取。前不久结束的全国生物联赛决赛中,我校代表队四位同学全部进入全省的前十名,其中裴佳文同学以全省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将代表江西省参加全国奥林匹克生物冬令营集训。 我校现占地面积120亩,校舍面积30000余平方米,但很多教舍因年代久远,已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学校的进一步发展。贵溪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校的发展,从2003年开始着手一中在原址上的规划扩建工作,并成立了专门的指挥部。今年3月,我校被省人民政府确定为首批30余所“省优质高中建设工程”建设学校,我校的扩建工程回忆 进度,4月中旬,三栋教学楼、一栋电教楼全面开工,5月一栋教师业务用房开工建设,截至目前,三栋教学楼均已封顶,主体工程基本结束,预计8月中旬完成内、外墙粉刷与装修,8月底完成所有附属工程,8月31日三栋教学楼(72个教室)交付使用。 根据我校扩建的远影规划,扩建后新校园占地310余亩,预计总建筑面积90256平方米,其中教学楼面积22727平方米,图书馆6630平方米,学生公寓与生活设施35034平方米,体育馆6402平方米,招生规模6000人。预计总费用7000万元。
16年前,这里是一片荒芜的沙漠,而今是一方育人的绿洲。贵溪四中以艰苦卓绝的创业精神,别具一格的办法特色,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成果,奇迹般崛起在铜城信江河畔。 这里有一流的教学设施。学校占地面积63亩,建筑面积达22319M2。拥有41个教学班,2400多名学生。现有教学楼三幢、办公楼一幢、学生宿舍两幢、教师住宅楼四幢。尤其是,该校有鹰潭市一流的电教图书实验大楼及设备,全校有计算机163台,装备了2个有64台计算机多媒体教室,3个多媒体语音教室,2个多媒体电教室,双向智能控制的29寸“三洋”大彩电进了每一个教室,并建起了演播中心,自办电视节目。还有专用的音乐、美术教室,有能藏书20万册(现已有6万多册)以上的图书馆和能一次容纳240多人的学生阅览室;有250M2的多功能体操房;有400M2的室内体育场;有460多座位的演出报告厅。上学期还建成了16台电脑的教师计算机办公中心,校长办公专用电脑已上了互联网。校园开通了电话网络,教师20多个办公室、学生宿舍60个寝室安装了电话。该校还拥有400米跑道的标准田径运动场,各项体育设施齐全,已多次承办过市、县大型运动会。如此的教学设施在本地区属一流,在省内也处前列。 这里有一流的管理和雄厚的师资。该校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坚持“德育为主,五育并优,全面发展”。学校先后获得了“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园林绿化先进单位”等省级以上奖牌13块。99年1月,该校晋级为鹰潭市重点中学。全校共有在编教职工158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其中高级教师23人,一级教师59人,鹰潭市学科带头人2人,贵溪市骨干教师12人。教师爱岗敬业,学校科研教研活跃,教师论文多次获奖。 这里培养了数以千计的“四有”新人。10多年来,该校为大专院校输送学生1900余人,培养初高中毕业生6500多人。他们中有全国化学竞赛一等奖获得者2人,有中科院微电子专业博士郑新和,有98年贵溪市中考状元许艳。南京大学、同济大学、南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东北大学、西安交大、武汉大学、重庆大学、吉林大学、兰州大学、华侨大学、厦门大学、东南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等20多所重点大学,解放军工程大学、军医大学等各类军事院校都有该校的毕业生。 该校在96年就办了高中体美特色班,开贵溪市普通中学特色教育先河,99年被高校录取美术专业13人,创鹰潭市美术教育最好成绩。今年高考美术类上省专线达20人,占贵溪市的2/3,体育类贵溪市上省专线6人,四中占5人。另外,美术班先后26人次获全国大奖,学生作品还被送到日本、新加坡展出。从88年开始,学校每年都要举办一次田径运动会、菊花展和师生书画展,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鹰潭市第二中学是市十大教育目标管理优秀学校。学校现有教学班30个,学生近1800人,教职工132人,其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76人。自创办来,学校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先后建成了高标准的教学大楼、综合实验楼、图书馆、办公楼等教育教学设施。综合实验楼内拥有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微机室、电子备课室、语音室及理化生实验室。学校设了电视台,校内电视节目可通过有线网络传送到每个教室。 在大力进行硬件建设的同时,学校投入很大精力,抓软件建设,在“以德立校,全面育人”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学校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实施课堂教学现代化,学生活动自主化,教学管理科学化。全面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发展,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铸造了“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魂。 在新世纪即将来临之际,鹰潭二中全体教职工满怀决心和信心,以团结、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为创建“示范性初级中学”做出不懈努力。
贵溪第二中学是鹰潭地区规模最大的一所普通完全中学,位于雄石镇站前路与雄石大道交汇处西侧。创办于一九七三年。它的前身是贵溪县雄石公社城镇中学。昔日的校园座落在荒山秃岭,乱石坟堆之中,建校初期只有7个初中班,401名学生。一九七九年始建高中部,一九八O年改称为贵溪县第二中学。改革开放以来,学校规模不断扩大,现在,学校的占地面积72亩,建筑面积20043平方米,有5幢教学楼,38个宽敞明亮、电灯电扇齐全、课桌美观坚固的教室;综合大楼集微机室、语音室、实验室于一体;2幢高标准的可容纳800名住宿生的学生宿舍,8幢整齐划一的教工宿舍,还有投资200万元的新办公大楼。办公大楼内设置了多媒体演播中心、教师电脑室,教工俱乐部,图书馆、阅览室更加宽敞明亮,老师的办公条件大大改善。学校现有教职工164人,其中高级教师28人,一级教师78人,江西省高中骨干教师16人,教学班37个,在校学生2200余人。 贵溪二中自创办以来,注重硬件设施建设,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尤其是九十年代以来,几任校领导不断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深化内部改革,重视素质教育,上下齐心,齐抓共管,狠抓校风、教风和学风,并根据学校实际,制定了“读书守纪,尊师爱校”的校训,学校的教学秩序井然,教学质量逐年上升。自1985年起,学校开始向全国各地高等院校输送优秀的高中毕业生,其中有首先填补鹰潭地区空白的考取中国科技大学的张强同学,有以高分考入北京师范大学的费维年同学,有贵溪市的文科状元徐娟惠同学;还有今年以627分的高分被中国人大录取的毛志华同学……。中考成绩更是捷报频传。历年来,无论是上线人数,高分段人数,还是平均成绩都是名列全市榜首,令人赞不绝口。特别是在今年的中考中,刘希、彭蓉、曾韬三位同学,囊括了鹰潭地区个人总分前三名。我校学生参加全国、省、市、县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也是成绩斐然。张振兴同学获全国初中数学竞赛一等奖,张强同学获全国高中物理竞赛三等奖,乔伟、应丽同学以满分获江西省英语听力竞赛一等奖,刘希同学参加初中英语能力竞赛获全国特等奖,获省级以下奖项的学生更是不计其数。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校园设备的不断更新,学校声誉的逐年上升,得到上级主管部门领导的充分肯定,荣誉室内的奖旗、奖牌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中共贵溪二中支部连续十多年被评为先进党支部,学校先后被贵溪市委、市政府和鹰潭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单位”、“学校绿化先进单位”、“三五普法先进单位”、“实验教学合格学校”、“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德育示范学校”、“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继朱丽君同志于1991年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之后,何水标、洪敬文、李志英等几十位教师先后获得省、地、市级“劳动模范”、“优秀班主任”和“先进教育工作者”的殊荣,江丕涛、牛焘两位同志先后获全省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学校历任校领导都把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学生的德育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将班务工作和学生的品德操作进行量化评比,狠抓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开创办学的新思路、新途径,在全市率先开设两个初一全封闭实验班,增设微机、美术、书法、音乐、健美等特色课,推动全校教学工作生气勃勃地向前发展。二中校园中心的塑像“希望之光”以及她周围的青松翠柏,正是二中永远向上,永葆青春的写照。二中,正开创着新世纪的美好未来。
16年前,这里是一片荒芜的沙漠,而今是一方育人的绿洲。贵溪四中以艰苦卓绝的创业精神,别具一格的办学特色,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成果,奇迹般崛起在铜城信江河畔。 这里有一流的教学设施。学校占地面积63亩,建筑面积达22319M2。拥有41个教学班,2400多名学生。现有教学楼三幢、办公楼一幢、学生宿舍两幢、教师住宅楼四幢。尤其是,该校有鹰潭市一流的电教图书实验大楼及设备,全校有计算机163台,装备了2个有64台计算机的多媒体教室,3个多媒体语音教室,2个多媒体电教室,双向智能控制的29寸“三洋”大彩电进了每一个教室,并建起了演播中心,自办电视节目。还有专用的音乐、美术教室,有能藏书20万册(现已有6万多册)以上的图书馆和能一次容纳240多人的学生阅览室;有250M2的多功能体操房;有400M2的室内体育场;有460多座位的演出报告厅。上学期还建成了16台电脑的教师计算机办公中心,校长办公专用电脑已上了互联网。校园开通了电话网络,教师20多个办公室、学生宿舍60个寝室安装了电话。该校还拥有400米跑道的标准田径运动场,各项体育设施齐全,已多次承办过市、县大型运动会。如此的教学设施在本地区属一流,在省内也处前列。 这里有一流的管理和雄厚的师资。该校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坚持“德育为主,五育并优,全面发展”。学校先后获得了“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园林绿化先进单位”等省级以上奖牌13块。99年1月,该校晋级为鹰潭市重点中学。全校共有在编教职工158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其中高级教师23人,一级教师59人,鹰潭市学科带头人2人,贵溪市骨干教师12人。教师爱岗敬业,学校科研教研活跃,教师论文多次获奖。 这里培养了数以千计的“四有”新人。10多年来,该校为大专院校输送学生1900余人,培养初高中毕业生6500多人。他们中有全国化学竞赛一等奖获得者2人,有中科院微电子专业博士郑新和,有98年贵溪市中考状元许艳。南京大学、同济大学、南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东北大学、西安交大、武汉大学、重庆大学、吉林大学、兰州大学、华侨大学、厦门大学、东南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等20多所重点大学,解放军工程大学、军医大学等各类军事院校都有该校的毕业生。 该校在96年就办了高中体美特色班,开贵溪市普通中学特色教育先河,99年被高校录取美术专业13人,创鹰潭市美术教育最好成绩。今年高考美术类上省专线达20人,占贵溪市的2/3,体育类贵溪市上省专线6人,四中占5人。另外,美术班先后26人次获全国大奖,学生作品还被送到日本、新加坡展出。从88年开始,学校每年都要举办一次田径运动会、菊花展和师生书画展,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中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位于锦江镇东南部,鹰景公路经过校门口。 学校现有30个教学班,1700多名学生,教职工140多人,其中高级教师9人,中级教师36人。曾为国家培养不少优秀人才。“四海扬名夏天无,九州贤才此地有。”其中有的已成为教授、副教授、工程师,如中央水电学院院士朱伯芳;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孙日新;西安第九军医大学副教授吴祖祯等;有的走上了省、市、县、乡的领导岗位,如原省妇联主任段火梅;鹰潭市副市长艾佛胜等;有的成为部队指战员,如航空兵第25师副政治委员张国栋,空军35师副参谋长杨重玉等;有的就职于中央组织部、中国财政部,如邓声明、汤银莲等;还有考上大中专院校进行深造的,且有不少人攻读了博士、硕士研究生。还有出国深造的,如北大毕业后两赴美国的吴小园,大连工学院毕业后东渡日本的黄俊利等等。更多的人则成为建设四化的生力军! 该校1995年制定了《余江县第二中学内部管理改革试行方案》,激励了竞争机制,取消了吃大锅饭。教职员工持证上岗。由于全体教职员工奋力拼搏,近三年来我校中考、高考成绩斐然:1996年中考上重点线37人(其中师范7人,中专5人);高考录取本科10人,省专2人,地专5人,电大7人。1997年中考上重点线33人(其中师范6人,中专6人);高考录取全国重点1人,本科4人,省专2人,地专4人。1998年中考上重点线33人(其中师范11人);高考录取全国重点1人,本科4人,省专3人,地专7人,中专1人,电大4人,1999年中考录取重点高中37人,师范8人,高考录取全国重点3人,本科10人,省专4人,一所普通中学取得如此好成绩,激励着全体教职工为“四化”建设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
乍看起来,这不过是一所普普通通的民办中学。 她位于余江县城中洲开发新区,依山傍水,环境幽美。全校800多名学生,80多位教职员工,就生活在这占地约八亩的校园里,稍嫌拥挤,但井然有序。教室、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办公室、寝室、食堂、锅炉房、面包房,甚至还有商店,一所普通中学该有的,这里都有。800多名学生站在教学楼前的水泥地上做操,伸展自如,在他们身后,还可以辟出一大块地方栽花种草,让你不得不佩服校园建设者们的匠心独运。 然而,这一切都太普通不过了,如果桃李中学不是在五年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惊人的教育奇迹,被鹰潭市委书记刘祖三同志誉为“鹰潭市民办学校的一面旗帜”,人们不可能对她刮目相看。 1993年7月桃李中学开办。几位年青的大学毕业生,租了县总工会职工夜校的两间教室和一排破平房作校舍。除了为他们的真诚和热情所感动的家长,几乎没有多少人相信这帮年青人的一腔热血真的能够浇开教育的理想之花。所以,在确定桃李中学初中部招生范围的时候,谨慎稳重的教育行政部门作出规定:桃李中学必须在各公立中学录完20%的优生以后才能录取,其中,县城公立中学的截留比率达到70%。 这项政策一出台,社会舆论哗然。人们普遍认为:民办普通中学,当以质量取胜,桃李中学招这么差的生源,不是要自己砸自己的牌子吗?但桃李中学的创办者有自己的想法:我们办学校,不图名利,为的就是探索一条教育改革的路子。培养基础好、素质高的学生,这是大部分学校都能做得好的事情,能把这些基础差、素质低的学生教出来,那才算真功夫。挑战就是机遇,这瓷器活,我们揽了! 一晃三年,桃李中学首届初中毕业生参加1996中考,一炮打响:平均分、优秀率,均超过全市所有重点中学,居全市第一!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