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绿园区朝鲜族小学(原名为长春市朝阳区朝鲜族小学),始建于1963年,是一所走读寄宿相结合的花园式学校。 它集幼教、小教、校办少年宫于一体,是长春市重点打造的民族教育窗口校。学校有省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十佳教师、教学能手、教学新秀、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他们以精湛的教学技艺和熟练的朝、汉、英三语教学模式,培育了一批又一批民族一代新人。 学校根植于民族教育这片广袤无垠的沃土,承接文化,开启生命,播撒民族智慧,以“弘扬民族文化促学生个性特长发展”为主导课题,陆续进行了 “关于‘强化朝语,精化汉语,优化英语’的研究”,“艺术教育探究”“朝鲜族传统礼仪教育”“分学式教学探究”“以感恩教育为主线,教会学生做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等改革实验,大胆探索民族特色教育之路,精心培育具有中华传统美德,又不失民族特色的新世纪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吉林朝鲜文报》《长春日报》《城市晚报》《新文化报》以及吉林教育电视台、长春电视台等各大媒体对于学校课改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做了大幅度的报道,在社会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学校的特色教育吸引了国内外学校、社会团体慕名来学习、参观,同时也吸引了不同国籍、不同民族的孩子来校就读。学校基于现实,展望未来,积极与国际接轨,先后与韩国多所学校建立了姊妹学校关系。学校“花蕾艺术团”的出访演出、学生间的书信往来、教师间的交换教学,都使学校与姊妹校的友谊大大增进。尤其是学校“花蕾艺术团”荣登韩国kbs电视台这一新闻,提高了学校在韩国的知名度,为学校成长为国际化学校打下了基础。学校自2001年7月起,承办“韩国学生短期培训班”,到目前为止,已培训610人。 春华秋实,学校辛勤耕耘在朝鲜族散居地区这方沃土上,默默地为民族教育做出巨大的贡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学校先后被评为长春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示范校,长春市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特色学校,长春市平安校园示范校,长春市精神文明先进单位,长春市关心下一代先进单位,长春市“关心下一代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试点单位,长春市技术装备先进校,长春体育场馆开放校,长春市艺术教育示范校,长春市排球传统学校,绿园区体育传统学校,绿园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绿园区目标管理先进单位。 朝小人在白贞淑校长的领导下,勇于挑战,锐意进取,逐步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之路。在朝小人的不懈努力下 ,朝小的事业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长春市第一实验中海小学是全国基础教育名校、长春市一类一级示范学校,是一所六年制全日制民办小学。学校秉承长春市第一实验小学优良的办学传统,坚持“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示范全省、全国一流”的办学目标,形成了“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的办学理念,目前,学校以科学的管理模式、专业化的管理团队、优秀的师资队伍、现代化的办学设施享誉春城,成为长春市民办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帜。获得全国民办教育先进单位、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实验基地、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十一五”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教育体系研究与实验”实验校、长春市绿色学校、长春市群众口碑最佳单位、新锐传媒年度百姓口碑金奖单位等荣誉称号。
走进百年名校——长春市天津路小学,入眼的是鲜红翠绿,入耳的是朗朗书声,孩子们稚嫩的声音和花朵般的笑脸,犹如炎炎烈日下一潭清泉,沁人心脾。 天津路小学原名满铁长春小学校,成立于1908年。当初满铁在长春开设附属地后,投资13万日元,在这里修建了这所砖木结构的小学。 说起这所学校,当初完全是为了解决满铁日本员工子女教育而建,所以学生都是日本人的子女。在该校发展的百年历史上,曾数次更名。学校成立的时候,名称为满铁长春小学校;1921年,因为北门临近室町(现在的天津路),更名为长春室町寻常小学校(“寻常”意即“普通”),以后又开设了高等小学校。在日本的学制里,小学分为两个阶段,前四年为普通小学,后两年为高级小学,老辈人称“高小毕业”,其实就是小学六年毕业。 到了“满洲国”后,因为“满洲国”号称的是“五族协和(满、日、汉、蒙、朝)”,所以这里的学生已经不再只局限于日本的孩子,各民族学生陆续增加,但毫无疑问,语言和课程的设置完全是根据日本的需要来的。到1945年光复,学校更名为长春中心国民学校,1948年长春解放后,更名为二区中心校,1950年更名为头道沟中心校,到1954年,改名为天津路小学。在1960年的时候,小学分为一小和二小,1979年又合为一个学校,成为长春市六大重点小学之一。 当年这所小学的老建筑,到八十年代的时候,还在使用。当初的就读的学生仍然记忆犹新:“……教室里的地板是木头的,窗棂小,窗玻璃也小,因为年头太久,倒有了些毛玻璃的效果,白天走在走廊里,光线的效果也颇为诡异。而门在当时更是很少有同学打得开的,即便你手里有钥匙。因为那不是带活页的木门或铁门,而是带滑道的木拉门,其重量非成人不能打开……”。 现在这所学校已经完全换新了(就跟旅顺的大华小学相仿……),完全找不到当初的任何影子……不过,这也是一种进步,总不能让现在的孩子还在100年前的教室里上课吧,更何况那教室肯定不如今天的,保护历史并不意味着保护落后是吧?!时代不同了! 这所学校在百年庆诞的时候,校长自豪地想起了受过毛泽东接见的老教师袁爱莲、想起了从这里走出去的现任教育系统的校长、教育局长,更为曾经从这走出去的校友而自豪:科学家副省长刘淑莹、著名作曲家王立平、冰坛名将叶乔波、著名歌唱家刘斌……而校长的一句话仍体现着学校的历史:这里每年都接待着无数当年的日本校友来访…… 100多年以来,这里不光是校名的更迭,每次校名的变更,都见证着长春各历史阶段发生的故事。日本人在经过明治维新后,高度重视教育,到1890年的时候,在日本国内已经普及了小学六年义务教育,到1900年的时候,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距今已超过百年。当年咱们老祖宗的那笔巨额的“庚子赔款”,据说大部分被日本用于了教育。把教育称作是一个民族的根毫不过分。
明珠小学坐落在长春市明珠园区内,曾是长春市南关区幸福中心小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3100平方米,建筑面积7586平方米,绿化面积3000平方米,运动区3250平方米,活动区1765平方米,有一个700多平方米的室内体育馆,功能室逐年逐步达到了省装备示范校标准。五年来,学生生源不断剧增,社会满意度攀升,学生数由2013年的500多人,以每年135人的增长,迅速增加到目前的1266人,班级由原来的12个增加至29个教学班。在省、市、区大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进程中,各级领导政策导向,倾心关注,讲责任、真投入,科学规划、统筹安排,使明珠小学从一所城乡结合部学校发展成为长春市首批新优质校中的龙头校。2013年2月新一届领导在省杰出校长培养对象、省首批专家型校(园)长培养对象何芳校长的带领下,针对学校发展路径、学生生源特点,提出了“自信教育”的研究,并在“自信教育”的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学校确立了“明德至善 笃行至珠”的校训,提出了“办孩子喜欢的学校”为办学目标、提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自信成长”的学生培养目标,“文明、笃行、健康、守纪”的校风、“潜心育人”的教风、“立德善学”的学风。2016年精心思考了校园文化建设,创设学校文化的浸润。收集整理了学校的校史,建设了校园的文化长廊,确立了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五大主题、五大色彩,设计了体现学校主流文化的主题墙。学校确立了“五力”“四度”的教师标准,抓实“四课三研”的校本研修活动,助推课堂教学求实效。立足于发展的校情,我们基于教师年龄段所呈现的教育教学状态,进行了分级管理,分层目标式强化教师队伍自信发展。学校依托农村少年宫政策,挖掘教师队伍潜质,建构了“追逐梦想”足球学生社团、“尖峰”篮球学生社团、“炫舞飘飞”羽毛球学生社团、 “酷动”田径学生社团、“琴瑟静好”电子琴学生社团、Qeen Dance健美操学生社团、“舞天使”舞蹈学生社团、“鼓动奇迹”非洲鼓学生社团、“明珠好声音”合唱学生社团、“新色彩”美术学生社团、“酷炫”魔方学生社团、“翰墨飘香”软笔书法学生社团、“笔墨兰亭”硬笔书法学生社团、“晨曦”文学学生社团、“时尚”英语学生社团、“明日之星”小主持人学生社团、“小小科学家”科学学生社团等多个学生活动社团。建立了“花儿朵朵自信开”电视台、“自信好声音”广播站、15面特色红旗评比、学生综合素质活动大比拼舞台的搭建,让学生人人展示自信风采。学校开展了“6+1+N”月、悦、读读书活动和“书写水平与道德品质共同成长”的校本研究,“从少小时看年老,于细微处见精神”学生自信与精神成长同步。以自由生态的课程意识发现学科价值,发展学生学力。活动促课程生动化,课程让活动科学化,书法十余年的进课堂史,“三球”(足球、篮球、羽毛球)、健美操、竖笛、电子琴、武术、冰壶、雪地球进课堂,谋划并逐步实施学生“211”发展策略,即:小学阶段形成两项体育技能,学会一种乐器,练出一手好字,实现了教学就是发现最好的可能。今天,学生成长于自信的成绩累累,社团建设与少年宫融合发展,搭建多彩的学生自信展示平台,逐步实现了学生“唱出自信、奏出自信、绘出自信、舞出自信、写出自信、练出自信……”。最为突出的是2017年区运动会我校成绩在小学A组中从四年前排序第九名一跃排序到第四名,更可喜的是在2018年南关区运动会小学A组比赛中获得季军的历史性突破。参加2017年南关区器乐大赛一等奖、舞蹈大赛特等奖,中小学合唱大赛小学组特等奖,此合唱参加了长春市中小学24届“千童之声”大赛荣获一等奖,教师各级各类获奖人数达到70%。社会认可的明珠逐日在发展,几年来全国影培到来的校长近200余人的高度赞许,各级现场会经验分享之价值,以及前进中可行性办法的省影培辐射之力量,诠释了“自信教育”的研究在明珠小学“精”、“准”、“实”、“适用”,我们将和着自信教育的最强音,鸣奏坚实、明亮的明珠小学新优质发展的嘹亮自信歌。近五年来,学校荣获了教育部“校长国培计划”边远贫困地区农村校长助力工程影子培训基地校,吉林省装备示范校,吉林省农村校长培训基地校,吉林省优秀影子培训基地校,吉林省骨干教师教学体验课点校,长春市首批新优质学校,长春市“巾帼文明岗”先进单位,长春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长春市绿色学校,长春市平安校园示范校,长春市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长春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厚重的明珠在昨天,自信的明珠在今天,传奇的明珠在明天……
春市绿园区绿园小学,坐落于和平大街和锦西路交汇处,是绿园区重点打造的名校。自1948年建校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学校占地面积3万多平方米,现有教职工194名,学生2228名,多年来,在不断的改革和创新中,学校在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上已跻身于小学教育的前列。曾先后荣获国家级少儿美术教育杰出贡献单位、吉林省艺术教育示范校、省课堂教学改革开放实验校、吉林省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省红领巾示范校、省绿色学校、省素质教育基地、长春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市创新教育特色校、市足球特色校、绿园区青少年养成教育实践基地等荣誉称号二百多项。 花园式的学校、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三座教学楼内均有高标准的多个功能教室,教学仪器均达到标准,班班都有投影、电脑,使孩子们在有声、有影的环境中愉快的学习。 一流的师资队伍是办好一所学校的首要条件,也是绿园小学成为名校的关键。目前学校已有50多人获得国家、省、市、区先进教师、劳模、标兵、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为绿园小学教育质量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每年近百名学生被各类重点中学录取。在教学中,我们以“学生为本”,注重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并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学科特色,形成了绿园小学学生“人人有特长、人人有亮点”的教学格局。 漫步校园,绿树环抱,曲径通幽,既有古代书院的幽静,又有现代学校的气派。作为读书求知的净土,这里的优雅与安静,更适合孩子们健康成长! 绿园小学已经成为长春市西部教育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长春市南关区西五小学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省、市著名学校,始建于1909年,于南关区西五马路通顺街,占地面积12836平方米,拥有三个校区,44个教学班,1600余名学生。学校现有4个多媒体网络教室、4个电子琴房、2个舞蹈室、阅览室、弦乐室、乒乓球室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并达到班班有电脑、电视,全方位实现了网络化管理。在日新月异的教育改革进程中,学校抓住机遇,勇于创新,全面实施“关注生命、和谐发展”的绿色教育,使西五小学以强劲的发展势头处于同行领先水平,被誉为“绿色教育第一校”。
长春市朝阳区明德小学位于明德路726号,处于长春市同志街繁华地段,与东北师大、吉林大学等单位相邻,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地理条件,孕育了一所充满活力而勇于开拓、富于创造的学校,打造了一支明理厚德、敢为人先的教师队伍。学校现有教学班67个,学生2868人,教师148人,其中有30%左右的教师已走进了省、市、区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的行列。 多年来,学校一直以“着眼这六年,为了今后六十年”为办学目标,以创办特色学校为动力,“用教育的智慧培养智慧的学生”以新课程理念为先导,以课堂改革为重点,以教学反思及“依托民族文化经典,营造书香校园”为抓手,让所有的学生尽享优质教育惠泽,创造性地开展了书香教育,教学楼大厅设有开放式电脑房,走廊设有开放式书架,让每个学生均衡地利用学校的图书资源,网络资源进行人格教育。学校的各项工作始终向着高质量,特色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学校先后两届获得了朝阳区名校的称号,并被评为省、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世界卫生组织中国卫生健康教育中心授予的健康促进学校银奖单位,全国传统美德教育示范校,中国少年科学院科普基地,全国教育科学“百所德育科研名校”,吉林省创新教育实验校,长春市依法治校示范单位,长春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长春市实践新课程先进单位,市一类一级学校,市健康教育示范校,市课改示范校,市素质教育特色校,市行为规范示范校等。 以管理为重,练学校真功。明德小学是一所创新中谋突破的学校,它进行管理机制的创新,强化中层领导的职责,从而使管理到位有效。它根据儿童心理学原理,进行了教学改革:30分钟课时的确立、学科+特长的评价方式、“微型课”、“大阅读课”、“古诗文赏析课”的开设使教学更适应儿童的发展。同时,学校注重各学科之间的和谐发展,创办了学校少年宫,轮滑、书法、表演、科技、绘画等科目的开设更体现了明德小学的教育是整体性的优质教育。 以师资为脉 , 铸学校之魂。学校为师生构建成长平台,建立教师成长记录袋,学生读书档案袋,作到教学工作精致化管理,一批批富有才华的优秀教师就是在这样一次次的磨练中走了出来。潮平江岸阔,千帆竞中流。我们可以欣喜地预言,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明德小学必将迎来新的辉煌!
长春市朝阳区白山小学是长春市一类一级学校,朝阳区名校。学校始建于1968年,位于建政路875号。学校现有31个教学班,一个附属实验幼儿园,近千名学生,80名教职工;教学设备先进,师资力量雄厚。学校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现有校电视台、闭路电视系统、微机室、多媒体教室、教师电子备课室、信息中心、软件制作中心,班班配有计算机、实物展台等一流的教育教学设施。 长春市白山小学 为了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有良好的个性,白山小学自1998年起开始试行"小班化教育"的研究与实验。最初,只有两个实验班,实验的重点是学习形式的变革,由大班制变为小班制,由班级讲授改为小组学习。其后,进行了教学方式的变革。在这一变革中,我们注意了"学",使教学成为一种对话或一种互动。教与学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使"小班化教育"达到了"生动活泼"的目的。经过几年的努力,小班化教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基本特点可归结为以下四个字:"小"、"精"、"活"、"高"。 小:班额小,教学活动适应儿童心理特点,突出短小有效,小活动引起学生的大兴趣。 精:教学活动设计得精,教学内容选择得精,教师的语言表达得精湛贴切,教学活动安排得精心,环环相扣,引人入深。 活:教学方式、方法活,教学手段活,学生思维活,学习气氛活,体现出自主学习的快乐。 高:教学效率高,教师的整体素质高,教学质量高,学生的学习质量高,学生学得扎实、灵活,并有发挥创造。 为了进一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个性化的学生,学校重新审视了新时期的德育教育,确定了新的校本德育目标:开展选择-养成教育,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价值,发现自己的需要,了解自己的潜能,发展既符合社会需要又使人幸福的生活目标,达到人格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学校结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学生的兴趣爱好,学校开设了校本课程:陶艺、形体与健美、武术、书法等,从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小班化教育"。 现在"小班化教育"的班级数已达到了30个,特色也更为鲜明,有双语班,电脑班等等。"小班化教育"的成果得到了朝阳区居民的认可,区委、区政府命名白山小学为"朝阳区名校"。 白山小学全体师生决心在上级教育局的领导下,在大教育观的指引下,在把白山小学办成一所有现代品味、小班化教育个性突出、发展和谐均衡、与小康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小学。 长春市白山小学,教学质量高,深受学生、家长、社会的信赖和认可。多年来,学校坚持国家的教育方针,用现代的教育理念办特色学校,从而使学校得到长足的发展。先后荣获国家重点课题课程实验研究优秀实验校;国家教、科委重点课题科技教育优秀实验校;全国传统美德教育示范校;全国营养午餐先进学校;国家“现代教育信息资源库”之一;中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示范学校;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先进校;全国百所消防教育示范校;东北师范大学教科院基地校;省创新教育实验校;省依法治校先进单位;省标准化家长学校;省电化教育示范校;省教师基本功达标优秀校;吉林省小班化教育特色校;省交通安全学校;长春市依法治校示范学校;长春市校园安全示范学校;长春市精神文明先进单位;长春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长春市课堂教学开放活动实验校;长春市教师专业化发展型学校。 学校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学校的均衡优质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物质保障。 学校拥有一支现代教育素质的专业化教师队伍。现有省骨干教师8名;市骨干教师12人;区名师2人;区、校首席教师8人;学科教学新秀23名;被国家、省、市命名表彰的优秀教师27人。 学校在省内首家实施“小班化教育”,坚持追求卓越、创设一流的目标。追求小班化教育,在教学中注重发现、尊重学生个性,并用教育的最大限度去促进学生体能、智能、活动能力、道德品质、情感意志等素质的自主、和谐、能动发展,努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追求精品化教学,注重以个性化教学去培养个性化的学生,形成了“小、精、活、高”的特点,以教学通过小规模的、生动活泼的师生互动,做到了安排精、语言精、手段精、思想活、质量高。“优质”体现在“和谐”上。学生不仅文化基础扎实,而且通过“崇尚艺术、热爱科学、增长知识、健全人格”的校办少年宫活动宗旨,使学生个性得到张扬,有自己的特长爱好,让学生在白山校园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白山小学的教育是整体的、均衡的、优质的教育。
九台市实验小学是吉林省首批办好的重点小学,是九台市唯一的一所实验小学,也是全市小学教育的窗口校、示范校、课改实验基地校。学校始建于1926年,占地20280平方米,建筑面积7680平方米。现有31个教学班,1718名学生,教职工124人。党员15人。高级教师职称2人,中级教师职称107人。省优秀教师2人,省特级教师1人,长春市骨干教师10人,九台市名师、学科带头人8人。学校建有标准化电教室、语音室、多媒体计算机教室、校园网、远程卫视接收系统和办公系统。还建有一流的舞蹈室、体操室、健身室、乒乓球室、电子琴房和射击馆。学校还有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校办少年宫、校办幼儿园、新阳光网室和引入外籍教师授课的阳光外语学校。近年来在上级党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学校以“科学管理,争创一流”为目标,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校发展”的办学理念,以“特色”求发展,以“质量”求生存,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上下团结一心,与时俱进,创造了许多骄人的业绩。学校先后取得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吉林省精神文明单位、吉林省电化教育示范校、吉林省体育项目传统校、吉林艺术教育传统校、吉林省绿色学校、东北师范大学信息化教育实验校、长春市一类一级学校、长春市精神文明标兵单位、长春市素质教育科研基地、长春市德育工作先进校、长春市课堂教学开放活动实验校;九台市德育工作先进校、九台市办学质量先进校、九台市教学质量先进校、九台市课程改革示范校等二十余项荣誉。 随着学校办学理念的逐年更新,九台市实验小学将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坐落在吉林省长春市,创办于1948年,是国内第一所开放式、全日制实验性学校。2000年,学校创办了东北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学校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小学,是中国基础教育一颗璀璨的明珠,被誉为吉林省基础教育的一面旗帜。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1]创办于1948年,学校现有附小和二附小两部分,宛如两株雍容馥郁的秀葩绽放在钟灵毓秀的南湖畔。学校占地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现有450名教职工,151个教学班,8000余名学生。教师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占98%以上,其中博士2名、硕士学历12名、研究生课程班学历218名,教授1名、特级教师10名、中学高级教师32名、获得国家级荣誉称号的教师5名、国家级骨干教师8名、全国科研型校长和教师8名、省级科研型名校长和名教师11名、高级科研型名教师6名、省、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46名,是国内第一所开放式、全日制实验性学校,被誉为吉林省基础教育的一面旗帜。 现任校长熊梅教授,是国内第一位具有博士学历,曾在日本筑波大学做博士后研究的小学校长。她秉承学校优良的传统,立足世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前沿,确立了“开放式”、“个性化”的办学理念和特色。主持创建了国内第一座开放式教学楼,提出了建议“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名校”的宏伟目标。以“追求卓越,尽善尽美”的工作理念,带领附小人谱写了一曲曲开创辉煌的育人乐章。 学校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科研为先导,通过“十五”期间承担的两项国家级重点课题《开放式学校的构建与组织文化的新生》《综合实践活动与小学生自己概念的形成实验研究》,不断创新学校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课程文化与教学文化,并且围绕重点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成功召开了“开放式学校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中日开放式教学研讨会”等多次国际、国家级的研究发表会。 在学校硬环境建设方面,设计建造了建筑面积为2.7万平方米的开放式教学楼,打开了走廊与教室之间的墙壁,实现了空间的一体化、连续性,创设了生活化学习空间,为开放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与合作学习提供了条件。建成并完善了学校网络,开辟了学校网络办公的新时代。 在管理方面,实施南北两校一体化管理,探索重心下移的“扁平式”管理模式,推动了学校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人性化、法制化的进程;实施了教育、教学、科研一体化管理,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学生的和谐发展。 在课程与教学领域,立足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前沿,以校本课程开发为核心,着重探索学科综合化的有效途径,探索TT合作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特别在综合实践活动领域,学校将国家规定的指定领域与非指定的领域加以整合,分为主题学习和综合活动两大领域,够建了颇具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体系。出版了《南湖的学习》等系列书籍。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