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第二十九中学始建于1958年,是吉林省首批认定的83所重点校之一,是长春市教育局直属的二类重点高中。多年来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方方面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被上级部门命名为:长春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长春市花园式学校,长春市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长春市教育、教学先进单位等等。在社会上的声誉不断提升,得到了学生及家长的信赖和认可。在长春市教育局的2006年高考质量评估B组中被评为一等奖。尤其是2007年以来,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王影校长带领下,学校以发展为大局,以培养学生为目标,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与时俱进,创新进取,使学校发生了巨大变化,堪称是学生求学成才的难得之处。 名校出名师,名师创名校。长春市第二十九中学多年来高度重视队伍建设,现已形成了一个团结、务实、开拓、高效的领导集体,精心打造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团队。在教育教学科研引领下,这支务实、善教、乐育的精英团队。正成为学生未来发展和学校未来发展的主力军。
吉林大学附属中学创建于1989年,是吉林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吉林大学“民主治校、科学治校、从严治校”传统精神的影响,学校发展日益壮大。 学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师生双向成才,创造民主、活跃的校园文化和百花齐放的学术氛围,在办学机制和管理机制、课程设置和评价体系以及教育技术现代化等方面大胆改革实验,形成了吉大附属中学特色的育人模式,在培养健康的个性,活跃的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办学经验,为上级学校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学校所有教职工全部从省内外优秀教师中选拔聘任,形成了以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的高水平、高学历、高层次的一流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176人,其中硕士研究生60人,本科以上学历165人,特级教师5人,国家级学科骨干教师4人,省级首批科研名校长1人,省市级首批科研名师6人,省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32人。教师队伍年轻化,平均年龄30.2岁。学校实行激励机制,多年来坚持学生评价教师,教师竞争上岗,实践证明每位教师都已经成为学生满意的适应现代教育的高素质教师。 吉大附中以其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成果吸引着长春市的优秀学生,生源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方面来源于吉林大学的教师子女。随着新吉林大学的诞生,每年有500——600名左右的吉大教工子女入学,其中绝大部分是高素质的学生,他们在我校得天独厚的教学环境中迅速成长,成为我校学生的骨干力量。第二方面来源于市内各小学选拔的数学奥赛、华赛,英语、微机等各项知识竞赛中获奖的学生;加上各小学毕业生中的大队长、中队长及各小学校长推荐的品学兼优的学生,这部分学生的加入,为学校增添了光彩。第三方面来源于经过我校考核后录取的面试生和各种考察中选拔上来的尖子生,他们成为优质学生队伍的领头羊。第四方面来源于关系生,这部分学生绝大部分是各行各业的干部子女,这些学生对自己要求很高,竞争意识强,各方面能力也很强,他们基本都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人才济济的优质生源是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的基础。在我校教学中,充分体现了教学相长。众多的优秀学生期待着优质的教育模式,教师们不断地改变自己,提高自己,以满足学生的需要。目前,我校的生源堪称为全市一流,优质生源给学校带来了丰硕的成果。我校几年来以“优质学生多,全面素质好,教育质量高”而盛誉全省。学校享有中考成绩、学科竞赛“金牌学校”之美名。2002年招生又为生活贫困(下岗职工子女)的优秀生给予减免收费的入学待遇。
长春市实验中学校史悠久,其的前身是1923年的满铁株式会社长春商业学校。长春光复后,国民政府改建为长春市师范学校、吉林省立长春高级中学。1949年9月,伴随着长春的解放,长春市实验中学回到人民的怀抱。建国后,主教楼学校获得了更快的发展,成为长春市教育实验的基地之一。1979年4月恢复长春市实验中学校名至今。 长春市实验中学是吉林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全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全国优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吉林省电化教育实验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俱乐部成员。先后获吉林省模范集体、吉林省教育先进集体、长春市教育科研先进学校等多项殊荣。学校以培养学生全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师资力量雄厚,178名教职员工中,特级教师8名,高级教师73名,中级教师42名,其中还有省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劳模。 学校坐落于风景名胜净月潭畔,占地20公顷,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建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音乐厅,体育馆,大型餐厅和公寓等高档建筑。是一座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森林花园式新型学校。 学校高考成绩优异,进线率和重点率一直名列长春市前茅。各项体育赛事摘金夺银。建校85年来,为国家的各个战线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校友遍布世界各地。
吉林省第二实验中学坐落于长春市风景秀美的南湖之滨,是一所中小学一体的省首批办好的义务教育阶段重点实验学校,隶属吉林省教育厅。 1984 年建校。学校现任校长宋戈,党总支书记兼副校长关尚敏、副校长杨军、黄宝国。 学校现有校园总面积 33428 平方米,校舍总面积 27938 平方米;现有在校学生 4514 名;共 84 个教学班(中学 30 个班,其中三年制 15 个班级;四年制 15 个班级, 1669 人。小学 54 个班, 2845 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总人数为 393 名(中学 184 人;小学 155 人;行政 54 人。含高新校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 379 名,占教工总数的 96.4% ;现任特级教师 7 人;中学高级教师 58 人;中级教师(包括中小学) 122 人;全校教职工具有博士学历 1 人;硕士学历 5 人;大学本科学历 283 人;大学专科学历 65 人,研究生课程班学历 80 余人;全校 35 岁以下青年教师 246 人,占全体教师总数 68% 。 学校试行中小学“五·四”与“六·三”学制并行及中小学外语衔接的教学改革实验。校风是“砺志、勤奋、文明、健美”; 教风是“爱生,严教,诲人不倦”; 学风是“尊师,勤学,学而不厌”。 在20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树立起“打好基础,办出特色,在改革中创一流的教学环境,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的办学理念;确立了“实施优质教育,为每个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思想。已经形成了“优化全程管理、细化岗位职责、量化工作成效、创建学科特色、师生共同发展”的学校管理新思路;构建了以多种教育活动内容为载体,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体验教育新模式;建立了以校为本,向教研要质量,要效益,变问题研究为课题研究,教研工作由边缘走向核心的教研新机制。 2005年9月,具有现代化办学条件的省二实验高新学校在长春市高新区落成。省二实验高新学校是2004年5月经吉林省教育厅批准筹建的一所新型学校,地处华光街以北,蔚山路以东,佳园路以西,与华宇光谷、中国一汽毗邻。高新学校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校舍总规划面积5.8万平方米,教学楼建筑面积3万余平方米;师生餐厅、学生公寓、体育馆场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现在岗教职工126人;在校学生1765人,共36个教学班(其中中学部24个班,三年制8个班,四年制16个班,1203人,小学部12个班,562人)。那里将发扬省二实验教师勤勉无私的工作精神,形成高新学校方正儒雅的师德形象;发扬省二实验学生文明健美的整体风貌,形成高新学校礼义仁爱的学子品行;发扬省二实验“活动·课程”“体验·养成”的教育理念,形成高新学校经典时尚的校园文化,将同本部一样成为各方学子实现理想的学习乐园。 1996年以来,学校确立并实施了“管理治校、科研兴校、名师扬校”的办学方略,努力办好“实验校、窗口校、示范校、特色校”,在全面优化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对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发挥了示范作用。 “管理治校”是学校发展的根基。学校提出了:管理要民主化;管理要规范化;管理要人文化;管理要过程化。高效的管理为学校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科研兴校”是学校腾飞的动力。以科研提升学校办学品位,以实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倡导“活动中的学习、学习中的活动”,关注学生的个性体验和全面发展。作为一所省级重点实验校,学校先后承担了国家、省、市各级科研课题19项。国家级实验项目《关于开设初中生学习指导课程的实验研究》、《体验教育的实践与探索》、《潜能生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在我省首开先河。特别是在全国率先开展的潜能生教育的实验,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时空连线、《实话实说》栏目对此做了专题报道,在全国教育界引起广泛关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校长宋戈同志主持的“中小学九年一贯制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被批准为吉林省省级“十五”规划重点课题。 “名师扬校”是学校前行的保证。学校将教师队伍建设确立为学校的重心工作,在教师队伍中注重指导教师形成三个观念,即高尚的师德观、正确的学生观、全面的育人观;强化五种意识,即参与意识、竞争意识、责任意识、名师意识和爱校意识。为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学校开展了“希望之星”工程,采取新老教师“结对子”的方式帮助青年教师在业务上迅速成熟起来。近年来,学校涌现了一大批国家、省、市知名的教师。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中、小学部多次举办大型“践行新课程,实现新跨越”语文、数学和外语等学科课堂教学研讨会,省教育厅副厅长迟学智、省教育学院副院长张德利、省教育学院及长春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教研员等均来校听课。研讨活动令人耳目一新,与会的吉林省语文界、数学界等专家对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学校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的20多名教师和多个备课组为前来听课的全省近2000名教师做创新教学展示,教研员们对所有展示进行精彩评课。学校教研活动充分展现了省二实验学校自实施新课程以来在教育教学方面有效和有益的探索。 学校先后接待了国内十多个省市、三十多个教育代表团的参观考察。1994年,由国家教委组织的各省市教委主任组成的“普九”验收工作考察团80余人来学校视察,原国家教委副主任、现教育部总督学柳斌同志欣然命笔:“团结奋斗,更上层楼”,对学校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2004年,在学校建校20周年之际,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委员会吴秉寅、北师大陈孝彬、中国教育学会顾明远等教育界专家领导为学校题词:“百年树人,任重道远”、“敬业爱生、严谨笃学”、“成为社会满意、家长向往、学生喜欢、教师热爱的学校”。 学校还先后同加拿大、日本、韩国等许多国家结成了国际间的联谊,并进行了多次校际间的友好往来。学校先后应邀出访、考察,参观了解异国异地教育教学资源,了解学生学习、课外生活。这样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交流经验,相互学习,促进了学校的长足发展。倡导校际交流,加强与姊妹学校的友好往来,成为我校教育教学的一大特色,发挥了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 在“办学求特色,实验创一流”办学方针指导下,学校各项工作卓有成效,逐步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培养了一批批优秀学生,学校每年毕业的学生受到上一级学校的好评,他们以“发展空间大,自主学习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后续潜力大”而见长。在1997—2006年中考中,学校连续十年各项指标均列长春市前茅,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 学校先后有40余名教师被授予国家、省、市各级荣誉称号。现有国家级骨干教师5人,省级骨干培训合格教师59人,市级骨干教师85人,形成了约占教师总数46%的科研骨干队伍。自2000年以来学校共取得了国家、省、市各级各类研究成果近300项;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竞赛更是成绩喜人:有6名教师获国家级教学大赛一等奖,有30余名教师获省级教学大赛一等奖,有50余名教师获市级教学大赛一等奖,指导了千余名学生在国家、省、市各种大赛中获奖。特别是在2003年长春市中小学教师新课程教学大赛中,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获长春市团体总分第一名,“十佳教师”、“教学新秀”占有率居长春市初中学校之首。在2004年学校中学部五位教师参加了长春市教育局举办的网络说课大赛,有四人获得“十佳”称号,这是继长春市十佳大赛之后学校教师取得的又一殊荣。在2006年长春市骨干教师专业化发展论坛中,学校有7名教师获得金星奖,他们在践行长春市新课程中发挥了示范者引领者的作用。 突出的业绩得到上级行政管理部门和社会的肯定,学校先后获得: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状、吉林省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吉林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吉林省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吉林省教育科研示范基地、课堂教学开放优秀组织单位、长春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长春市创建素质教育特色学校、长春市中小学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长春市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工作一等奖、长春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一等奖、长春市德育工作优秀单位、长春市教学管理先进单位、长春市艺术教育优秀单位、长春市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一等单位、长春市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优秀单位、长春市新课程教学大赛省市直属学校组团体总分第一名、长春市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一等奖单位、长春市先进工会、长春市最佳职工代表大会单位市维护稳定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并被授予:全国科普先进单位、全国实验学校专业委员会理事单位、全国学习科学直属实验学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俱乐部、全国青少年科普创新示范学校、中国少年儿童信息研究基地、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九五期间家庭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工作先进集体、吉林省绿色学校、吉林省健康促进示范校、吉林省电化教育示范校、计算机教育普及学校、吉林省书法教育基地、吉林省艺术教育传统校、市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等三十余项称号。学校党总支被省政府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团委被评为省直机关先进团委;少先队被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命名为全国优秀雏鹰大队。 校长宋戈同志因其卓著的管理业绩先后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巾帼建功立业标兵、吉林省特等劳动模范、吉林省中青年拔尖人才、长春市人民满意校长等近30项荣誉。
长春市第十七中学始建于1956年,是吉林省重点高中。学校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小南湖畔,占地20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学校现有教学班38个,在校学生2300多人。学校拥有宽敞明亮现代化教学大楼,体育馆及室外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等,配备标准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多功能会议室、阶梯教室、图书室、阅览室、心理咨询室等完备的教学设施;学生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学生可以随时享受到现代化教学手段所带来的乐趣,教学面貌焕然一新。 建校50年来,学校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教育规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始终是十七中学追求的目标。学校确立了“依法治校、改革活校、质量强校”的办学思路。本着“创新、廉洁、高效、发展”的工作思路,以“精致教育、以人为本”为办学理念,对学生精心雕琢,细致培养。形成了一个团结、务实、廉洁、创新的领导集体,造就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品学兼优、学有专长的合格人才 开放的人文管理,促进了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的形成,在长期的发展建设中,学校建立了一支力量雄厚、机构合理、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150人。其中全国优秀教师1人,特级教师3人,高级教师77人,硕士研究生25人;国家级学科优秀教师2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1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4人;省级教科研骨干教师7人,市级教科研骨干教师24人;省教研室中心组成员2人,市教研室中心组成员7人;长春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3人,长春市“十大人民满意教师”1人。卓越的教师队伍必将打造卓越的教育品牌。 在教育改革中,大胆创新,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自觉参与,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以自主学习,分层辅导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以促进成长为目标,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发展为前提,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实现了对学生“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培养目标。
2010年的金秋季节,吉林大学附属中学高中部在吉林大学的支持下,在校长崔贞姬博士的带领下,满载着长春人民的厚望,在美丽的北国春城荣誉而生。 吉林大学附属中学高中部引入国际先进办学理念兼具中国基础教育特色,2010年成立以来就享有“大学中的中学、名校中的名校”的盛誉。 学校的教学楼矗立在美丽的牡丹园内,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通衢而享灵泉之致,文雄韵雅,俊采星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使学生有良好的学习空间和全面发展空间,学校广泛征求教育专家的建议,对比国内外的优质校园建设,建设了符合高中发展需求的一流教学硬件设施。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创建于1950年。学校现有自由、青华和明珠三个校区,包括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部,总占地面积97900平方米。全校有一线教职工572人(含外聘教师和职员),146个教学班,8654名在校学生。学校第一任校长为我国著名教育家陈元晖先生,现任校长李桢博士,党委书记史亮同志。 学校的办学目标是“努力建设高质量、有特色、国际性、现代化,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知名中学”。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为“为学生一生奠基,为民族未来负责”;学校精神为“坚持理想,追求卓越,勇开风气,兼容并包”;学校的学生培养目标为“努力塑造思想远大、知行合一、勇于创造、全面发展、个性优化的创新型人才”。学校倡导“以人为本、科学规范、促进发展”的文化管理,不断探索以“自主管理、自主教育、自主发展”为内容的主体性德育模式,不断探索以“效果最好,时间最少”为目标追求的“优效教学”理论与实践模式。 2000年初,学校启动了名师工程,为教师发展搭建平台,老一代名师手执牛耳,中青年教师峥嵘崛起。学校形成了一支力量雄厚、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拥有了一批省内外中学界有影响的专家型、学者型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学校现有教授1人,特级教师10人,高级教师178人,一级教师183人;学科首席教师16人,标兵教师32人;博士和博士生16人,硕士和硕士生221人,本科学历176人;国家级骨干教师10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6人,省级骨干教师25人,市级骨干教师72人。 学校紧跟时代步伐,积极迎接资讯时代的到来。学校完成了两个10兆光纤带宽的对外internet接口和近1500个节点的宽带校园网络升级建设,全部实现了教室的网络化和多媒体化。专任教师全部配备了笔记本电脑。 作为国家课程改革的实验校,学校形成了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相补充、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相结合、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平衡、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调剂、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依托的丰富完善的立体课程体系。2000年以来,学校累计开设了199门校本课程,正式出版了20多本校本教材。目前,学校正稳健推行新课程,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逐步实现科学化、系统化、成熟化。 学校实行个性化的分层次教学,探索多元的人才培养模式。设置理科实验班、中外文化交流班、数学实验班、外语实验班等;校园内长期活跃着丰富多彩、新鲜活泼的学生活动团体,“青春视界”校园电视台、“蜚声”广播站、“BOAT”外语协会、“翰林苑”书画协会、“青春链接”网络协会、“一格”文学社、“粉末青春”话剧社、“上升空间”学生航模队、“枰涯”棋牌协会、“智能先锋”机器人协会、“动漫元素”动漫协会等11个学生社团,在校内外形成了广泛的影响,为学生个性特长发展提供了多层次、多形式的平台。 学校实施“重点、知名高校升学工程”。学校一直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的重要生源基地校,是北京大学外埠最大的生源校。20年来,学校共走出了18名全省文、理科状元。历年高考中,我校各科平均分、高分段人数、升入重点高校的人数始终居全省首位,通招生升入重点大学率为100%,本科升学率为98.6%。2008年高考有147人升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以及香港、美国等国内外知名大学,有795人升入国家“211工程”学校和“985项目”学校。
吉林省实验中学吉林省实验中学是吉林省教育厅直属的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学校始建于1948年,1955年随吉林省委、省政府由吉林市迁至风景秀丽的长春市南湖之滨。学校现占地面积近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现有73个教学班,4600多名学生,在全校216名任课教师中,有特级教师8名,高级教师80名,一级教师69名。有硕士学位的教师15名,有46名同志在各级学术团体中担任理事长、理事等职务。 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笃学、践形、求是、创新”的优良校风,“严谨、多思、善诱、精深”的优良教风,“刻苦、灵活、互助、进取”的优良学风,相辅相承,相得益彰,成为规范每一位教师和每一位学生行为习惯的准则。 近年来,学校在中、高考升学率,重点大学的录取率,学科竞赛夺冠等方面一直名列吉林省前茅。“九五”期间,先后有126人次获全国数理化竞赛吉林赛区一等奖,特别是学校连续六年荣获全国高中化学竞赛吉林赛区第一名。2001年又荣获全国高中物理竞赛吉林赛区第一、第二、第五名。同时,学校体育代表队、艺术团多次为校争得殊荣。 学校已经成为吉林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示范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窗口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验校,培训教师的中心校。 学校十分重视对外开放,走向世界,学习先进国家的办学经验。设备先进的体育艺术中心即将投入使用;标准化400米立足塑胶运动场和现代化的专用教学大楼正在建设中;所有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计算机和液晶投影设备;以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为核心,兼容双向闭路电视系统和多媒体视讯系统的三网合一的校园网已投入使用。 学校始终坚持“科技兴校”的方针,承担了10项国家重点科研课题和十几项省级科研课题,出版了14本《论文选萃》,有1200余篇论文在国家、省级刊物上发表,有4名省级科研型名教师。 学校的中考,高考升学率一直保持在省内最高水平,培养出多名中、高考状元,为北大、清华等名牌大学输送了一大批优秀学子。在全国数理化奥林匹克竞赛中取得突出成绩,化学竞赛连续7年获吉林赛区团体和个人总分第一名。孙贺同学作为全国中学生唯一的代表参加了世界数学家大会并发言。 学校加强对外交流,扩大国际合作,突出国际性人才的培养。长年坚持聘请外籍教师来校任教,加强英语教学;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多个国家的大学、中学建立了友好往来,与港澳台地区的教育有密切的合作关系;学校还倡导成立了“全国部分省市重点中学、实验中学联合体”,与全国近百所重点中学互通往来,汲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优秀的教学经验。 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全国优秀体育项目传统学校”、“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学校”、“吉林省劳动模范集体”等先进称号,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吉林省精神文明标兵单位”。学校党委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吉林省先进党组织标兵”。 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全国优秀体育项目传统学校”、“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学校”、“吉林省劳动模范集体”等先进称号,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吉林省精神文明标兵单位”。学校党委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吉林省先进党组织标兵”。 学校受到国家体育总局表彰,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并荣获“全国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称号;学校党委书记潘永兴同志随吉林省体育代表团参加了全国十运会,并作为全国体育工作先进代表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校田径队在吉林省第十二届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运动会上,获得两项团体第一名,并荣获“校长杯”;校田径队第十七次获得朝阳区中小学生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名;校田径队获2005年吉林省高中学生运动会女子团体第一名;校高中篮球代表队在长春市举行的高中篮球赛中,男队获得第一名;校艺术团获长春市乐器大赛一等奖。 吉林省实验中学的中考,高考升学率一直保持在省内最高水平,培养出多名中、高考状元,为北大、清华等名牌大学输送了一大批优秀学子。在全国数理化奥林匹克竞赛中取得突出成绩,化学竞赛连续7年获吉林赛区团体和个人总分第一名。孙贺同学作为全国中学生唯一的代表参加了世界数学家大会并发言。 在第二十届吉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吉林省实验中学共夺得11块金牌、14块银牌,在所有参赛学校中奖牌总数名列第一。在第二十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王昕曈、刘现、张建楠、车鑫璐、李蔚、马尼诺、严世坦、刘倩、赵健魁等九名参赛先手共取得了三枚金牌、两枚银牌、四枚铜牌,奖牌总数名列全国第一。李金华老师荣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和全国科协项目实验学校年度展评“十佳优秀教师”称号。李金华老师和王昕曈、樊越黎两位学生组成的国家代表队,代表中国参加了在韩国举行的“2005年韩国科学节”活动,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中国科技报》《吉林日报》做了相关报导。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