汐子镇柏林蒙古族学校创建于1932年,距今已有70多年历史了。是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中本科生二名、大专生六名、中师毕业生十一名中级职称教师五人、初级职务教师十二人。九个教学班中一、二、三年级为汉授班,并开设蒙语会话课;四至八年级为纯蒙语授课班。学校现占地123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200平方米,有标准语音室一个,空中课堂一组,有电脑、打印机、电视、VCD、实物投影器等现代化办公和教学设备。艰 辛 历 程最初一名叫邢四的私塾先生在现在的柏林二组后面办起了私塾。在此基础上,伪满时,当地的开明绅士陈海山发动当地的富裕人家捐款捐物盖了一所四合院型的游击学校。40年代初,我校为初级小学,曾有日本教官在此任教,开设日语。解放后我校升为高级蒙古族小学。以蒙语授课为主,加试俄语。是宁城县天义中学的前身,汐子镇和临近几个乡镇的学生都在此读过书。喀旗、氖林和辽宁省建平县的部分学生也在此读过书。我校当时是全县规模较大、师资队伍较强、覆盖范围较广、远近闻名的一所蒙古族高级小学。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我校也有了很大的变化。60年代,我校升为完全中学,受文革影响,义开设汉语为主,学区覆盖面仅为柏林村一个村。70年代,受村村办学潮流的影响,我校分为柏林、杨家、东荒、他卜四所小学。其中,柏林学校仍设初中班。校长为乌日,教导主任为乌振兴。80年代,受全国划小经济单位的影响,柏林村分为柏林、杨家两个村,柏林村设柏林、他卜两所小学和一所蒙古族初中。初中的校长为乌克民,教导主任为乌振兴。此时,民族教育得到恢复,学校开设加试蒙语,现在的宁城县教育局民教股长赵志明在此教蒙语。90年代至现在,随着上级的布局调整政策,他卜小学合到柏林小学,柏林蒙中又和柏林小学合为柏林营子蒙古族学校。在此期间,赵乘元、乌瑞林、白秉忠、赵羽天、林相一任过蒙古族初中校长。现任校长为白青林、副校长为巴图、教导主任为白永成、侯伟涛、宫永军。其中,1997年重建、搬迁校舍,恢复纯蒙教学,到如今我校已成为九年一贯制蒙古族学校,有教学班九个,学期班二个;有教师30人,民族教师16人,全校在校学生200人,是汐子镇唯一已是一所蒙古族学校,是汐子镇民族教育的中心。桃 李 芬 芳在建校至今七十多年漫长的历史岁月里,我校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人才,他们曾经或至今分布在祖国各地,为民族的解放、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贡献力量。原国民党行政院院长白音梯、原蒙古人民共和国总理白云航、原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陈爱武(也是电影《祖国啊,母亲》中萨木腾的扮演者)、全国人大代表宁城老窖集团董事长马德海、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优秀青年企业家塞飞亚集团董事长李秉和、原赤峰电业局副局长陈杰、现宁城县计生局党委书记郭宝玉、塞飞亚集团副总经理白秉山等都是柏林学校的毕业生。从建校到现在,我校培养了数以千计的,能适应各行各业工作需要的不同类型的人才。有的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其中有些人已为国捐躯,成为烈士;有的仍然健在,为当地建设发挥着余热。有的在土地改革、为建设新中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建国以来,据完全统计,从我校毕业的学生中出了两位总理级的人物、出了两位全国人大代表、任初级以上干部约几十人,科级以上干部约有几百人,70年代,从我校毕业的张中军已获得博士学位,现在武汉工作,扈永新、乌颜龙等6人都获得了研究生学历。恢复高考以来,在我校毕业的学生中考取大中专院校的达40多人。他们都在为祖国的建设、经济的发展努力工作着。荣誉与汗水同在多年来我校经历了25任校长和几代教师兢兢业业,辛勤的工作,获得了诸多荣誉。50年代初,学校的乒乓球队的陈志武等人出席了热河省乒乓球比赛;学校的篮球队也多次参加了县级比赛60年代到70年代学校的文艺队自己编排演出了整部的《红灯记》、《沙家浜》。曾代表汐子镇到县参加汇演。被社会各界誉为“文体之乡”。80年代到现在,经过在这里工作的负责人和老师的共同努力,受到县、镇级表奖几十次。1988年被汐子镇党委评为“文艺汇演”优胜单位;1990年6月1日被总校评为“优秀少先队”;1992年10月被总校评为“后勤工作先进单位”;1994年12月23日被总校评为“优秀工会小组”;1996年6月1日被总校评为六·一文艺汇演“铜标”;2001年1月12日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使用蒙古语文先进单位”;2002年11月13日被总校评为“教育教学先进单位”;2003年4月16日在总校15届田径运动会上取得第六名的好成绩2003年10月23日在总校组织的“艺苑扬帆”艺术节上获得优胜单位;2003年11月12日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学习使用蒙古语文先进单位”;2003年被总校评为“02---03“学年度下学期学校整体工作先进单位。发 展 前 进我校是汐子地区唯一的一所蒙古族学校,现承担着全国《十五》规划课(教育部规划课题)“民族中小学三语教育整体改革”科研项目中的子课题“如何提高学生三语能力”的研究,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此外,还担任着市级科研课题“特色项目校建设”活动。该项研究的重点就是挖掘柏林学校校史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人文景观,现正在研究中。为了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有助于科研课题的研究,我们在今年3月份制定了两项校级研究专题,正在准备实施。在全国上下轰轰烈烈地进行课程改革的今天,我校领导班子更新观念,转变思想,更新办学理念,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重建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开发,以科研为龙头,努力探索,扎实工作,以饱满的热情,开阔的胸怀,带领广大教师,为民族教育事业,为新课程改革实施贡献应有的力量。
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是内蒙古自治区首批重点中学、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和“普通高中管理先进学校”,并成为国家教育部命名的首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也是自治区首批“现代教育技术先进学校”和首批“电化教育先进学校”。学校已相继成为清华大学 、中南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等名牌大学的优秀生源基地。 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前身是建于1939年的“国立伊盟中学”。2010年由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宝日陶亥街9号迁至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鄂尔多斯大街,新校区占地面积64320平方米,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建筑主体由三座教学楼、图书实验信息综合楼、行政办公楼、礼堂、体育馆、餐厅和学生公寓楼等构成。理化生地实验器材全部按新课程标准配齐,实验开出率达100%。2001年在鄂尔多斯市率先开通了千兆以太网校园网,在网络支持下的新式多媒体设备进入课堂,教学用计算机全部入网,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成为常规的教学手段。
呼市实验中学是呼市地区社会最满意、家长最放心、学生最向往的初级中学,坐落在新城南街75号。 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学校在改革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提高,在广乏深入的教育科研过程中,形成了以:“师德建设为基础,以心理教育为依据,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家庭教育为主阵地,以自我教育能力为培养为重点,以争创七星级学生为德育特色”的育人模式,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水平与办学质量。 今天,学校继续坚持“以人为本,以德治校,以科研促发展,以教改求质量,以质量求生存”的办学理念,弘扬“求真务实,唯事必精,团结奋斗,改革创新”的实验精神,坚持“思想治校,师德立校,师风建校”的办学思想,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以成熟稳健的步伐向素质教育学研型学校迈进。
包钢一中创建于1960年。学校占地面积1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0 多平方米,建有标准化现代运动场、室内田径训练馆、多功能报告厅、多功能体育馆、排球场、篮球场 、形体教室、音乐选修教室、艺术教室、科技活动中心、心理素质教育中心等,教育教学设施齐全。现有理化生实验室9个,配置了先进的实验设备和仪器,学生标准化电脑室4个,所有教室实现了一网通、全数字多媒体教学网的管理,校园网与国际互联网相连接。 能容纳近1000人的学生自修室3个、图书阅览室 4 个,藏书 119000 余册。有学生宿舍楼3座,1400多张床位,学生食堂可同时容纳1000多人就餐。 学校师资雄厚,现有教职工220多人,其中高级教师112人、特级教师 7人,各级各类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90多人,教师党员101人,国家级心理咨询师13人。目前学校有自治区级以上科研立项14项,两部有关“心理学”和“英语教学”的专著出版。“教师即研究者”,已成为一中教师的共识。 学校现有教学班56个,在校学生近3000人。建校以来,有近万名品学兼优的学子被输送到高校深造。先后培养出自治区理科状元5人——1986年徐天舒、1993年杨中一、2002年徐鸿、2004年张哲、2005年高杰。2006年、2007年高考文理科重点率、本科率等十几项高考评价指标均列包头市第一,并获包头市高中教育教学优秀学校、高中教育教学学科竞赛优秀单位等称号。2008年高考,600分以上人数突破200人大关,列自治区前茅,重点率达60%,二本率达90%。
包钢一中创建于1960年。学校占地面积1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0 多平方米,建有标准化现代运动场、室内田径训练馆、多功能报告厅、多功能体育馆、排球场、篮球场 、形体教室、音乐选修教室、艺术教室、科技活动中心、心理素质教育中心等,教育教学设施齐全。现有理化生实验室9个,配置了先进的实验设备和仪器,学生标准化电脑室4个,所有教室实现了一网通、全数字多媒体教学网的管理,校园网与国际互联网相连接。 能容纳近1000人的学生自修室3个、图书阅览室 4 个,藏书 119000 余册。有学生宿舍楼3座,1400多张床位,学生食堂可同时容纳1000多人就餐。 学校师资雄厚,现有教职工220多人,其中高级教师112人、特级教师 7人,各级各类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90多人,教师党员101人,国家级心理咨询师13人。目前学校有自治区级以上科研立项14项,两部有关“心理学”和“英语教学”的专著出版。“教师即研究者”,已成为一中教师的共识。 学校现有教学班56个,在校学生近3000人。建校以来,有近万名品学兼优的学子被输送到高校深造。先后培养出自治区理科状元5人——1986年徐天舒、1993年杨中一、2002年徐鸿、2004年张哲、2005年高杰。2006年、2007年高考文理科重点率、本科率等十几项高考评价指标均列包头市第一,并获包头市高中教育教学优秀学校、高中教育教学学科竞赛优秀单位等称号。2008年高考,600分以上人数突破200人大关,列自治区前茅,重点率达60%,二本率达90%。 2009年学校教学工作被包头市评为教学工作优秀学校。教学工作整体水平的稳定优势使一批精品学科脱颖而出,外语教学被评为全国示范校;文理各科教学特色突出,无论是学科竞赛、高考成绩均列包头市、自治区前列。2009年高考重点率达61、7%,二本率达90%,以绝对优势列包头市第一;学科竞赛中12名学生获全国竞赛一等奖,列自治区第一。特别是2009年校足球队再次获自治区中学生足球赛冠军,并代表自治区参加全国中学生足球赛获第十名,创自治区最好成绩。 包钢一中不仅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的教育,还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抓特色教育,为同学们施展才华、发挥特长开辟了广阔天地。2004年以来,在语数外理化生等学科竞赛中获国家级奖170多人,获自治区奖490多人,先后培养出国家一级运动员5人。同时实施了体育课、音乐课的选修、学生开放实验、开放阅览等教学改革,并积极在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实施特色德育等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方面进行着改革创新。 经过4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形成了励精图治、自强不息的包钢一中精神,确立了以提升工作品位为目的、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丰富学校文化底蕴为核心、建设充满活力校园的工作方针,形成了敬业、和谐、大气和充满活力的团队,学校综合办学水平始终居内蒙古自治区前列。学校先后被命名为自治区首批重点中学、中国名校、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自治区普通高中管理先进学校、自治区现代教育技术优秀学校、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实验基地、中语会读写研究实验基地、全国心理教育实验校及优秀校、浙江大学优质生源基地、哈尔滨工业大学优质生源基地、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国际教育优质生源基地、澳大利亚墨尔本威灵顿学院友好学校等。
内蒙古一机集团第一中学是内蒙古基础教育的名校。创建于1960年的一机一中经过岁月的洗礼在新世纪绽放出耀眼的光芒。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已经将一机一中打造成资源雄厚、氛围浓郁、设施先进、管理科学、成绩卓著的名校。栋梁砥大厦,桃李芳九州。建校50多年来,学校累计为全国各高校输送了4万多名优秀毕业生,莘莘学子遍布世界各地。 一机一中是内蒙古自治区首批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也是自治区唯一一所外国语学校。学校现有教学班61个,在籍学生3830人,教职工288人,其中特级教师5人,高级教师143人,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54人,享受正教授级待遇4人,研究生学历59人。 学校占地面积5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7300平方米。学校拥有教学大楼3栋,设施先进的图书实验大楼和综合体育馆各1栋,学生公寓楼2栋,学生食堂各1栋,可容纳500人和300人的多功能报告厅各1个。电子阅览室、多功能演播厅、理化生实验室、图书馆、阅览室、计算机教室、科技展厅、国防展厅、美术馆、科技馆等各种功能室馆厅配置先进,设施优良;篮球场、足球场、网球场、乒乓球室、健身房、室内外健身器材、标准塑胶体育场、画室、音乐教室等艺体类场馆种类繁多配置齐全。学校软硬件设备先进,性能优良,能满足广大教师和学生学习、研究、实验之用,综合校力达到包头市一流水平。 学校始终坚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全面发展、培育特长”的办学思想,以“依法治校、质量立校、特色强校、和谐理校”为指针,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不断开拓教育创新之路,倾力培育“热爱祖国、品德优良、基础扎实、爱好广泛、体魄强健、有创新意识、与时俱进”的高素质人才,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创优质高中之品牌。 学校在学校管理上注重“两加强、一创新”的思路,既继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新学校管理模式,深化人事管理机制,推进年部管理机制和部门管理机制的改革。
赤峰二中始建于1924年。由原赤峰二道街西段高小学堂改建。1934年,校名改为热河省立赤峰初级中学。1938年改为热河省立国民高等学校。1945年学校名定为赤峰中学。1949年,学校改名为热河省立第一中学。1950年恢复赤峰中学并被确定为热河省重点中学。1956年定名为赤峰二中,1957年学校迁入赤峰市园林路校址。1978年被定为辽宁省重点中学,1979年划归内蒙古后被定为内蒙古自治区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2002年进入内蒙古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行列,2006年赤峰二中整体迁入赤峰市新城区新校址。 赤峰二中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塞外名校,在她八十九年曲折而漫长的办学历史中,二度迁址,数易校名,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砺洗。一代代二中人薪火相递,青蓝续接,培养造就了大批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为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内蒙古自治区久负盛名。
内蒙古北方重工集团第三中学(原第二机械制造厂第三中学)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青山区,是内蒙古自治区示范高中,创建于1971年,88年初高中分离,改建为完全高中。建校33年,经过历届领导和广大教职工的不懈努力,把学校办成了一所在自治区享有盛誉的高级中学,先后荣获“自治区教育先进集体”,“自治区普通高中管理先进学校”,“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基地”,“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生源基地”,“自治区现代教育技术优秀学校”,“自治区科技活动先进单位”,“社会公认特色育人单位”,“包头市高考优胜学校”等称号。 学校有先进的教学设施,一流的师资,严格的管理,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文,理,艺体三路并举”的特色教育。学校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由7座大楼组成建筑楼群,最漂亮最现代化的建筑是综合大楼,学生公寓,学生餐饮中心。建筑总面积3万8千平方米。内部设施一流,物理、化学、生物实验设备先进,实验能力强。多媒体、语音教学设备先进,利用率高。学生公寓可容纳1600人住宿,餐饮中心可满足1400人就餐。 2011年,北重三中20000m教学楼、7000m体育馆先后投入使用,校园美化、绿化一新,北重三中将以美丽的雄姿展示在世人的面前。2011年,北重三中迎来了自己的四十岁生日,并将迎来新的发展时期。
内蒙古北方重工集团三中包头市北重三中学校简介内蒙古北方重工第三中学(原内蒙古第二机械制造总厂第三中学)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青山区,创建于1971年,1988年初高中分离,改制为完全高中。建校40年以来,经过历届领导和广大教职工的不懈努力,学校逐渐成为了一所在自治区享有盛誉的高级中学,先后荣获“自治区教育先进集体”,“自治区普通高中管理先进学校”,“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生源基地”,“自治区现代教育技术优秀学校”,“自治区科技活动先进单位”,“社会公认特色育人单位”,“包头市高考优胜学校”,“自治区示范性高级中学”等称号。从恢复高考至今,北重三中已为高校输送了12000多名优秀高中毕业生,其中900多人分别考入清华、北大、中科大、上海交大等名牌大学,也培养出了辛旺、刘晶晶、兰嘉琦、刘通等自治区、包头市文理科状元。这些优秀的学子,有500多人进入高校后获博士学位。三中的学科竞赛成绩全区闻名,数、理、化竞赛成绩尤其突出。近年来,多次获得自治区、包头市总分第一和多个单科第一的好成绩,吕智、董鹏飞、杜超、李涛等一大批竞赛成绩优秀者免试直接进入清华等名牌大学。2001年-2010年三中学生参加各科竞赛,共有1000余人次获得各级奖励,其中国家级300多人次,自治区级400多人次。所有学科竞赛成绩都列包头市前茅。艺体教育包头市一流,特长生培养成绩显著。2011年,北重三中将兴建一座5600m2的艺术教学楼,办学水平将迈上一个新台阶。教师是学校最重要的资源,是办好学校的根本。三中现有教职工242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32人,大学本科学历187人。其中特级教师5人,高级教师104人。其中包头市级学科带头人15人,包头市级以上教学能手37人,是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无私奉献,具有军工精神的教师队伍。建校40年来教师共出版论著24种36本,完成2项省市级教科研课题,7项科研课题正在结题中。2011年,北重三中20000m2教学楼、7000m2体育馆先后投入使用,校园美化、绿化一新,北重三中将以美丽的雄姿展示在世人的面前。2011年,北重三中迎来了自己的四十岁生日。9月,将举行隆重的庆典,北重三中将迎来新的发展时期。电话:0472-3135562 传真:0472-3158680 地址: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青山路117号友情赞助,中国校园网 http://www.cnxyw.org/
海拉尔第二中学始建于1937年,是呼伦贝尔市唯一一所汉语授课的内蒙古自治区级重点中学,自治区首批示范性高中。学校坐落在海拉尔区风景秀丽、绿树成荫的西山国家森林公园西麓,占地面积10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学校分教学区、生活区和运动区三部分。海二中谨守“遵自然之规,循做人之道,育民族英才”之校训,不断强化 “加强区域合作,开拓国际视野,巩固自治区领先位置,跻身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的办学目标。学校拥有一支“身正为范、敬业爱生、善教善导、甘于奉献”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92人,中学特级教师4人;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学科带头人15人。硕士学位教师44人,高级教师106人。近10年高考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共计84名;在全国奥林匹克中学生各学科竞赛中有58人次获内蒙古赛区一等奖; 国家重点大学上线率突破60% 。2005年,2010年杨青和王迎萦两名同学分获自治区文科状元。海二中已被中国农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同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14所全国重点高校确定为优秀生源基地。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