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北高新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于2014年12月建成启用,由原鲁北工业园实验学校、埕口镇中学、埕口镇中心小学三个学校合并而成。学校位于无棣县埕口镇政府驻地西南部,埕口五路以南,滨海二路与滨海三路之间,占地112亩,总建筑面积34304.412平方米。学校建有小学综合楼、小学教学楼、中学教学楼、中学综合楼、学生宿舍楼、餐厅等。学校小学部22个教学班,中学部18个教学班,每个教室均配置一体机。现有学生1944人,其中小学生1029人,中学生915人,教职工150人。 学校装备有微机室两口,学生机91台,教师机1台。中学生均图书41册,小学生均图书32册。中学部理化生实验室及其他功能用房正在积极筹划装备。 学校现有诸多工程尚未完工,现正从原埕口中学移栽树木,花池砌筑、门窗保洁维修,室内刷漆准备。运动场地为400米标准场地,正在积极筹划施工。 学校以“稳定、规范”作为本学期的工作目标,确定“制定考核办法、评优晋级方案、筹备教代会、九年级学业水平测试”等八项工作作为本学期工作重点。 学校开展“我们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大讨论活动,向每位教师发放调查问卷,以关键词排序,以数据呈现问题,现初步达成共识:我们要培养“健全、高尚、睿智、灵动”的学生。即生命教育让学生健全起来、德育教育让学生高尚起来、智育教育让学生睿智起来、美育教育让学生灵动起来。下一步学校将继续开展“我们怎样培养学生”大讨论,以确定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校训等,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以文化引领师生、引领学校健康、持续发展。 学校领导班子高点定位,精诚合作,开拓进取,全体教师爱岗敬业,扎实肯干,相信崭新的鲁北高新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将不断谱写辉煌篇章。 学校办学目标:做一个有修养的人, 学校校训:修身养德、蕴智育情 生命教育——让生命健美起来 智育教育——让生命睿智起来 德育教育——让生命高尚起来 美育教育——让生命灵动起来 完善教育——让生命卓越起来。
无棣县鲁北高新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于2014年12月建成启用,由原鲁北工业园实验学校、埕口镇中学、埕口镇中心小学三个学校合并而成。学校位于无棣县埕口镇政府驻地西南部,埕口五路以南,滨海二路与滨海三路之间,占地112亩,建筑面积34800平方米,规划绿化面积19150平方米。学校建有小学综合楼、小学教学楼、中学教学楼、中学综合楼、学生宿舍楼、餐厅等。学生公寓楼6058平方米,餐厅1380平方米。运动场地为400米标准场地,正在积极筹划施工,8个篮球场、4个排球场正在筹划建设。在编教职工112人,其中专任教师99人,平均年龄37.2岁,大专学历34人,大学学历77人,研究生学历1人;高级职称10人,中级职称52人,初级职称50人。教师学科结构配置基本合理,拥有骨干教师74人,省市县优质课、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教师共计66名。小学部22个教学班,1028名学生,中学部18个教学班,884名学生,共计学生1912人。住校生634人,就餐学生早晚餐634人,午餐连同小学就餐学生共计1082人。
惠民县第一中学是一所拥有现代化教学设施、各种功能齐全、办学水平一流的省级规范化高级中学、市重点中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是学校的办学宗旨。学校领导班子开拓进取,教师队伍素质优良,教育教学质量居全市前列。 惠民县第一中学创建于1952年,坐落于惠民县城,占地面积300亩,建筑面积92000平方米。2002年成功与惠民县第四中学合并,拓展了学校发展空间,增强了学校整体实力和规模优势。2004年,原惠民师范校区移交惠民一中,使得惠民一中的综合实力进一步壮大,教学设备设施配套齐全。现在的惠民一中,分为东西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00亩,总建筑面积64093平方米。其中,教学楼3栋,办公楼2栋,试验楼2栋,音乐楼1栋,阶梯教室1座,餐厅2个,教工宿舍楼11栋,教师的人均居住面积有20平方米,学生宿舍楼6栋,学生宿舍人均居住面积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实验室8个,微机室3个,仪器室8个,电教资料室2个,图书室藏书13万5千册,阅览室报刊杂志300余种,学校固定资产总价值3300万元。学校有运动场地两处,均设有400米标准环形炉渣跑道,学校的体育器械总价值达60多万元。 现有教学班84个,教职工350余人,其中有高级教师80人,中学一级教师87人,省、市、县各级劳动模范4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省级优秀教师6人,市级优秀教师20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2人,市级教学能手10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8人。在校学生近5000人。
滨州市第一中学,滨州一中总用地面积为317,541平方米。因地形平整无大起伏,故设置两条明确的东西向与南北向轴线。在东西向轴线上设置一系列的开放空间,结合广场,雕塑,水景等要素丰富的建筑词语。在整个基地范围中,我们试图营造明快又不失丰富的建筑意象,建筑以明朗的立面组合,结合弧形墙面,圆形塔楼形成整体统一的意象。建筑群体组合则舒展开朗,环境的塑造与建筑塑造同样重要。在本案中,配合自然环境条件进行建筑配置,使建筑与环境能自然的融合在一起,并且创造性的引发二者之间相映衬的关系。滨城区一中始建于1968年,1996年底被滨州市人民政府确定为市属重点中学,省级规范化学校。2003年9月在各级领导关怀支持下,区委区府经多方论证,决定新迁校址,建一所现代化的高级中学。新校占地面积528亩,总建筑面积153131平方米,能容纳100个教学班。新校建设于2003年9月8日奠基,2004年9月8日竣工并交付使用。目前学校有7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200人,教职工403人。整个校区分为行政办公区、教学区、生活区与体育活动区。图书行政楼、实验楼、特教艺术楼、电教中心、会议中心、TV演播中心、学生公寓、餐厅、洗浴中心、超市等一应俱全。新校建设是滨城区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更是滨州一中腾飞的新起点。学校布局合理,功能用房齐全,配有国家一类标准理、化、生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音像备课室、微机室、语音室、室内体操房、舞蹈房、钢琴房、画室及交互式双向教学系统,新校设有大型的图书阅览室,学校图书馆藏书7万册,订购各类期刊、报纸160余种。 多年来,学校认真贯彻教育方针,端正办学方向,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加强管理、争创一流”的办学思路。学校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狠抓常规管理,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积极推进现代化教学进程,2002年顺利通过省级规范化学校验收。我校教学成绩稳步上升,99年顺利实现了“三年大翻身”的奋斗目标,高考上线83人,2000年考入本科136人,2001年考入本科163人,2002年考入本科221人,2003年考入本科353人,2004年考入本科375人,本科录取率达70%,总体教学质量已进入全市前六名,成为全市六县一区进幅最快的学校,连续几年获滨州市颁发的“教学质量优秀奖”。学校教科研工作成效显著,教师在市级以上专业报刊中发表论文150篇,同时承担了市级以上科研课题4项。学校现有省级骨干教师4人,市拔尖人才1人,市级学科带头人21人,区级35人;市级教学能手24人,区级31人。为进一步推进教科研工作的开展,学校率先成立了教育科学研究室和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 几年来学校连续被评为模范管理学校、先进党支部、市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市文明单位、市校产管理优秀学校、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师范学校、交通安全文明学校、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市规范化学校。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