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第二十二中学位于青岛市李沧区四流中路113号,1956年建制,是一所完全初级中等学校。学校目前有25个教学班,教职工124人。学校以“一流教学环境、一流教学设施、一流教学质量”为办学目标。各种专用教室齐备,管理规范。曾获得山东省教学装备先进集体和青岛市办学条件标准化学校等称号。区健美操比赛第一名,区校园舞比赛第一名,区中小学艺术节器乐、舞蹈、书画三个专场比赛一等奖,李沧区首届中小学生军警方队检阅最佳方队,代表李沧区参加青岛市中学生篮球赛,获得第一名,在青岛市中学生乒乓球比赛中,女队亚军,男队第三。2007年度被李沧区授予“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评为青岛市办学水平优秀等级学校。2007年度被李沧区授予“学校艺术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山东省莱西第一中学,坐落于莱西城东,洙河西岸,校园开阔静雅,四季常青,占地面积9万余平方米。现有69个教学班,4600名学生,近300名教职工,是山东省规范化学校,青岛市重点高中。 莱西一中有着悠久而光荣的历史。自1908年解国钧先生创建“卢西两等小学”始,迄今已九十六载。近一个世纪中,她与祖国风雨同舟,积沃土,育精英,为民族的解放、华夏的振兴培育出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才。著名国画大师崔子范、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姜春云,北京军区原司令员李新良,山东省政协原副主席崔惟琳,河南省政协副主席张涛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改革开放,东风化雨,莱西一中青春焕发,加快了发展步伐,学校先后建起了教学楼2幢,办公楼1幢,实验楼1幢,学生餐厅2座,体艺馆1座,家属宿舍楼4幢,建筑总面积达35000余平方米。还修建了400米标准环形跑道运动场1个,硬化蓝排球场5000平方米。建有语音教室2个,微机教室2个,声像阅览室1个,多媒体教室1个,校园有线电视台1个,初步实现了教学手段现代化。图书馆藏书6万余册,实验仪器以及音体美教学器材均达到教育部规定一类标准。学校拥有一支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其中高级30教师名,一级教师47名,占教师总数的70%。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山东省优秀教师3人,青岛市优秀教师12人。国家级骨干教师1人,省级骨干教师9人,市级学科带头人8人,市级教学能手14人。全校教师获市级以上奖励286人次,其中省级34人次,国家级16人次。获市级以上科研成果奖76项,在省市级以上报刊发表教研412论文篇,出版教育教学26专著部。 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学校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三个面向”为指导,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作为办学宗旨,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形成了“以创造教育为核心,以文化教育为内容,以电化教育为手段,以心理教育为辅助”的办学特色,确立了“文明、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奋进”的校训、“乐育、严谨”的教风、“刻苦、认真”的学风,树立了“自强不息,志在一流”的一中精神。教学质量逐年提高,自2001年以来,在校期间被评为省级“优秀学生干部”或“三好学生”的有16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39人。 近年来,学校高考本科上线人数逐年稳步提高,2002年465人,2003年506人,2004年540人,其中185人达全国重点线,占莱西市43.2%,并包揽理科前3名,全市前10名考生中,莱西一中占了2名,前20名中占了5名,前30名中占了8名,雄居全市之首。2005年,学校高考取得历史性突破,本科达线总数661人。文科考生高玉婷以650分的优异成绩,夺得青岛市文科状元,被北京大学录取;理科考生张吉松,则以690分的成绩名列青岛市理科第三名,被清华大学录取。学校还获得了 “青岛市教改工作先进单位”、 “青岛市师德建设先进集体” 、“青岛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青岛市花园式单位”、 “青岛市教育装备示范学校”、“青岛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山东省卫生先进单位”、“山东省办学水平优秀等级学校”等光荣称号。
青岛市城阳第十一中学位于城阳区红岛街道中心,岙东路以东。其前身为即墨县阴岛公社农业中学,始建于1958年;1976年8月本校与山东省崂山第十三中学合并,更名为红岛公社五七学校;1977年更名为山东省崂山第十三中学;1998年1月更名为青岛市城阳第二十二中学。为更好的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水平,2006年9月红岛街道投资近5000万元,按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设计在青岛市城阳第二十二中学原址建设新校,2007年8月将青岛市城阳第二十二中学和青岛市城阳第十一中学合并,更名为青岛市城阳第十一中学。学校位于美丽的胶州湾畔,这里交通便利,风景秀丽,环境清幽,视野开阔,既可饱览四季多彩的田园风光,又可眺望胶州湾的无边胜景。新校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标准配置”,整个学校依山势而建,错落有致,既体现现代美,又融入古典美,令人赏心悦目。学校占地75237平方米,建筑面积25311平方米,建有两座教学楼,一座综合实验楼,一座办公楼,一座学术报告厅和图书室、阅览室,可容纳42个教学班,2200余名学生。其中综合实验楼设有3个计算机教室、2个语音教室、2个音乐教室、1个器乐演奏室、1个舞蹈教室、1个美术教室、1个书法教室、1个史地教室、9个实验室、3个劳动实践教室和9个科学探究室。各专用教室均按《山东省中小学实验室建设与配备标准》(试行)和部颁一类标准配备教学仪器器材。其它方面:图书室藏书达6万册;专任教师每人配备1台微机;校园内建有400米标准跑道的操场以及篮球、排球活动场地。学校绿化面积22000平方米,校园建筑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布局合理,景色宜人。追溯起来,我校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为当地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学校目前有3个年级32个教学班,学生1399名,117名教职工。教职工中中学高级教师12人,中学一级教师47人;研究生学历1人,本科学历98人,专科学历17人,正在进修本科学历4人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素质硬、能力强、水平高的师资队伍,教职工中有青岛市优秀教师4人,青岛市青年教师优秀专业人才5人,青岛市优秀班主任1人,青岛市德育先进个人1人;城阳区名师1人,城阳区十佳师德标兵2人,城阳区优秀教师7人,城阳区优秀班主任4人,城阳区教学能手17人,30人成功举行了区级公开课。近几年,学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深化教育改革,优化学校管理,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坚持“面向全体,尊重个体,多元发展”的办学理念,本着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发展自己特长的育人宗旨,以“文以载道、学行天下”为校训,培养“诚信、雅智、和融、致远”的校风,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倡导“授之有道、文行广大”的教风,教育质量逐年提高,学校得以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学校重视音体美工作,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自我,发展自我,成就自我。学校的凤鼓队和合唱团多次参加“红岛蛤蜊节”“城阳区市民节”“城阳区教育系统艺术节”及青岛市教育艺术节的演出和比赛并获优异成绩,两操比赛和课间舞比赛连年取得全区第一名的好成绩,在2009年尚德电力杯第三届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青岛城阳赛区选拔赛荣获团体一等奖。学校得到了家长的信任、社会的认可、上级的赞誉,学校先后荣获“青岛市军警民共建先进单位”、“城阳区文明单位”、“城阳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优秀等级学校”、“城阳区平安学校”、“城阳区依法治校先进单位”、“城阳区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城阳区中小学校本培训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09年11月顺利通过“青岛市规范化学校”的验收。
青岛三中,始建于1945年,原名青岛市李沧区初级中学,为当时全市仅有的四所公立学校之一,现为山东省重点联系中学,青岛市规范化学校,青岛市重点高中,全国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学校,山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青岛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现有教学班34个。她座落在青岛市李沧区,北依楼山,西临大海,环境优美,交通便利。 半个多世纪风尘仆仆,执着奋进,历经几代人呕心沥血、不辍耕耘,青岛三中这所岛城老校、名校尽情滋润素质教育雨露,如万芳吐艳之桃李盛园,愉是生机盎然,正在蒸蒸日上。她拥有从未停止追求卓越步伐的干部教职工队伍,日臻一流的教学设施,广受赞誉的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师资雄厚,有国家级优秀教师2人,省市级教学能手5人,中学高级教师近30人;有达研究生学历的年青教师26人,更有一大批年富力强、风华正茂的市教委优秀青年教师专业人才正如雨后春笋,必将后来居上。
山东省青岛第五十三中学现隶属于青岛市市北区教育体育局。学校前身是青岛市四方区第一工读学校,于1966年建校。当时学校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1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00余人,教职工60人。1978年更名为山东省青岛第五十三中学,1988年8月由东太平村123号(现为青岛市少年科学院)迁至南京路318号。 学校占地面积16661.20平方米,建筑面积7773平方米,有250米跑道的田径场一个,标准教室24个,实验室5个,多媒体教室2个,微机室2个,语音室1个,阶梯教室1个,有音乐、舞蹈、美术、书法、史地专用教室以及图书室、资料室和阅览室,藏书约5万余册,报刊110余种。现有3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500余人,教职工106人。其中高、中级教师58名。学校拥有市、区优秀教师6名,市学科带头人2名,市、区教学能手3名,市、区青年优秀专业人才11名,市、区德育工作先进个人13名,区名师2名。学校环境优雅,芳草藤蔓、翠竹绿树与红绿相间的塑胶运动场和谐统一。整体布局合理,专用教室齐全、规范,教学设施先进、完善,为师生工作、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学校以"办规范加特色学校、育合格加特长学生、培优秀加特点教师"为目标,以"育人是根本,教学是中心,质量是生命,特色是魅力"为宗旨,遵循"严格管理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统一要求与特色建设相结合"的原则,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学校以"求真、求善、求美"的校训为引领,形成了"坚韧、勤奋、质朴、文明"的浓厚校风和"敬业爱生、严谨善导"的教风以及"尊师好学、思辨求真"的学风。科学的治学理念,求实的办学方略,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学校教育教学成绩斐然。近年来,在国家、省市学科竞赛中获奖学生达100余人次,其中在全国英语、物理、信息技术等竞赛中团体成绩赫然,尤其是英语和信息技术竞赛一直名列全市前茅。学校先后有4名教师分别赴澳大利亚、英国进行业务研修。
青岛大学附属中学(青岛育才中学分校)是经青岛市教育局批准,由青岛(香港)华青发展有限公司、青岛大学和青岛育才中学联合创办的一所依托岛城初中教育的品牌学校--青岛育才中学办学优势的全日制民办初中学校。 学校现有31个教学初中班,1500余名学生。教学楼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教育设施齐全,设备精良。配有现代化的理化生实验室,仪器准备室、微机教室、多媒体阶梯教室、图书室和阅览室,音乐、美术、书法、科技教室、餐厅等教辅设施也一应俱全。 学校校长由青岛育才中学校长马林担任。聘请了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青岛市优秀教育工作者、青岛市"三八"红旗手王国利同志任常务校长,全面主持学校日常工作;聘请了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青岛大学马勇军博士任副校长,主抓教育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工作.同时,由育才中学和华青公司派出经验丰富的中层干部分别负责学校的教育教学、行政事务及人事和后勤管理工作。经过五年多的教育教学实践,打造了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良、师德高尚、热爱学生、积极进取的教师队伍。 学校在秉承青岛育才中学"为学生一生奠基、为民族未来负责"的办学理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新的办学宗旨,即:"科研引领、优质轻负、守正出奇、自主多元"。学校的办学特色是,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面向学生共开设了34门选修课,内容涵盖科技发明创作、空模航模、国学经典、德语入门、日韩语口语、帆船课堂、话剧表演、篮排球等一系列深受学生欢迎的课程。其中三分之一的课程是由外教、大学教授和岛城名师担任,大大开发了学生的多元智能,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了"关爱每一个学生,让人人都有进步"的教育服务承诺。 六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教育教学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得到广大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认可。今年学校参加的航模比赛、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帆船帆板比赛、中学生篮球赛、中学生网球赛及中学生作文比赛中屡创佳绩。特别是在今年举行的青岛市第24届青少年科技大赛中,青大附中是被推荐到省里参展作品的初中学校。2008年青大附中先后被评为"全国民办教育百强学校"、"青岛市先进民办非企业单位",并获得了"青岛市民办教育基础成就奖"和"民办教育优秀教师团队奖";2009年又被评为"中国(青岛)最具社会责任教育品牌"等多项集体荣誉称号。 青大附中座落于市南区燕儿岛路,处于岛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地带。学校设有17路校车通往四面八方,西到团岛、东到沙子口、北达李村。校车是由华青公司统一投资购置和管理的,确保了行车安全。 青大附中热情欢迎来自岛城各方立志成才的莘莘学子,享受以青岛大学为依托的学术引领;享受以育才中学和市南教育中心统领下的教研平台;享受以青大附中优秀教师团队力量为基础的教学智慧,帮你实现成才之梦! 青大附中对社会的承诺是:关注每一个孩子,让人人都有进步。今天家长送给我一个普通学生,明天我还给家长一个优秀人才!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