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创建于1953年,是山东省重点中学、省级规范化学校、山东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 校园占地165亩,建筑面积84602平方米,现代化教学设施完备,有千兆校园网,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电台,16口高标准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6个篮球场,两个排球场,400米塑胶跑道,绿茵足球场。 泰安市第二中学[1]现有教学班59个,在校学生2986人。教职工296人,专任教师214人,其中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3人,特级教师3人,齐鲁名师1人,泰山功勋教师、泰山名师、泰山英才、教坛新星50人,省级骨干教师、省级教学能手、市级教学能手93人。
山东省泰安第二中学,1953年由省教育厅批准成立,1963年成为省重点中学,1993年被省教委命名为“省级规范化学校”。2000年,学校确立了创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的奋斗目标。2003年学校被确定为泰安市首批申报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的学校。 学校围绕“3-5年内创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的奋斗目标,紧紧抓住校风、教风、学风的“三风”建设,强化质量意识、品牌意识,贯彻“领导跟上、老师靠上、学生豁上”和“管理到底、训练到底”的“三上两到底”思想,抓住教育教学工作的落实环节做文章。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及时调整教学结构,完善评价体系,加强过程管理,规范教学调度,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健康开展,大胆进行了人事制度改革,实行了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之间、科室主任与工作人员之间“双向选择”的全员聘任制。全校上下团结协作,大胆实践,开拓创新,形成了勤奋、务实、创新的优良传统,使学校各项工作快速协调发展。 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从无到有到优,从少到多到全,到2003年已完全建成投入使用的设施有千兆校园以太网、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电台,每口教室都配备了现代化多媒体教学系统和51英寸大背投彩电,建有微机室10口,微机近800台,教师人手一台手提电脑,每台微机都能实现宽带上网,真正实现了教学现代化,使教学方式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学校有全新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和实验设备,40付乒乓球桌遍布校园。6个篮球场,两个排球场,400米塑胶跑道,绿茵足球场。2003年学校承办了全国女子足球超级联赛山东主场的6场比赛。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的办学思想和方向,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坚持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突出教学中心,大力实施“青蓝工程”,以人为本,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方位育人,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严细实恒,狠抓管理,促进学生“博学多思,健身强体,全面发展,自强不息”。 近几年,泰安二中的各项学校评价指标都位于泰安市前列,应届本科上线率不断升高,艺体美特长生、小语种保送生的培养连连夺冠,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全国著名高校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人才。学校一直是泰安市保送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唯一定点学校。今年高考,894名毕业生中一榜本科上线287人,达资格线563人,最后录取617人。目前,泰安二中在2003级、2004级在校生中全部实行了小班化教学,迈入了优质高中教育的先进行列,二中人正满怀豪情,全力以赴,为实现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的目标而努力奋斗着。
山东省肥城市龙山中学组建于2002年6月。几年来,学校已创建为省级规范化学校、省级教学示范学校、省级艺术教育示范学校、省级卫生学校、省级绿色学校、省防空教育先进学校、省远程研修先进学校、泰安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泰安市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泰安市个性发展学校、泰安市师德建设先进单位、泰安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泰安市校园文化建设AAA级单位、泰安市安全文明校园、泰安市健康校园、泰安市地震科普实验学校等。 教育科研——《探究学习与综合能力培养的研究》、《自学辅导在新课改中的创新应用》、《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研究》、《新课程实施中习题教学设计的研究》、《在教育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研究》等课题已通过省级鉴定。我校编辑出版的校本教材《心理沙龙--与你一起成长》一书,荣获泰安市首届校本课程评比一等奖。学校被确定为山东省“心理教育实验与研究”实验基地,“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研究走在了全国前列。 师资队伍——教师队伍平均年龄35岁,精力充沛,业务精良,教育教学经验丰富。其中本科、研究生以上学历130余人,中高级教师119人。国家、省市级骨干教师10人,齐鲁名师1名,泰山名校长、泰山名师、泰山教坛英才、泰山教学新星12人,市县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兼职教研员36人。形成了我校“一科一品牌”、“一师一风格”的教学局面。 教学设施——图书室藏书10万余册,生均42余册,安装了宽带网、教学音像和远程教学系统。专任教师全部配备教学用笔记本电脑。所有教室均为多媒体教室,3个微机室,3个音乐教室,2个舞蹈室,2个美术室,1个理化生探究实验室,46架钢琴,教学设施齐备,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有利基础。 学生培养——在全面育人上,做到了“在心理上扶健,在品行上扶德,在精神上扶贫,在学习上扶志”。注重潜能开发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形成了“一生一特长”个性学习模式为高中培养了大批素质优良的合格学生。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