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甘泉外国语中学 上海市甘泉外国语中学是创建于1954年的一所公办完全中学,现设有初中部、高中部、外国学生部。校园环境优美:春天樱花烂漫,秋天丹桂飘香。学校自1972年起开设日语课程,现为上海市唯-一所以日语为第一外语进行教学的的公办完全中学。历经31年的努力,形成了独特优质的教育资源,培养了大批日语人 才,办学成果享誉东瀛,被称为“知日家的摇篮” 学校开展各种兴趣小组活动,有足球、击剑等项目。学校更名为甘泉外国语中学后,已开设英、日、法、德、韩、俄等多个语种的外语教学。
华东模范中学座落于市中心的延安中路富民路口。曾以中国民主运动的堡垒而著称于上海。六十年来,形成了“团结民主,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优良传统。 建校以来,学校以“团结、民主、求实、创新”为校训,不断建设以“民主、严谨、科学、进取”为主要内容的校风。中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为首任校董会主席。左淑东、姚晶等著名教育专家先后担任过学校领导。 经过几十年努力,学校有了很大发展。特别是1995年以来,学校发展迅速;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办学思想端正;以科研为先导,提高了办学水平;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教师素质进一步提高;初步构建了现代化教育环境。近年来,学校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确立“完全人格”教育思想的办学理念。积极打造优质教育品牌,在市试验性示范性高中学校中独树“双通道”办学模式,初中部则以“市素质教育试验学校”为标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品行端正、智能合格、体魄强健、心理健康、特长发展”,成为基础宽厚,特长明显的社会有用之才,初、高三毕业班升学率连续几年名列静安区前茅,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声誉。 学校中有特级老师1人,中高级老师占75%左右,区学科带头人4人,并且有多位青年教师获区教育明星的光荣称号。全校初、高中共有7个年级,41个班,1700多名学生。 学校拥有现代化的教室、专用室、图书馆、实验室、闭路电视网和计算机校园网。学校配有多个标准化篮球场;塑胶环形田径跑道,室内体操房,室内击剑房。 学校六次被授予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七次被授予静安区文明单位称号,四次被授予上海市加强初中教育先进单位。学校还是“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研究基地”和“全国中小学现代化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2005年华东模范中学被命名为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
“树桃李于门墙/巍巍民立/谋祖国之强/因材而笃/聚炫诵于一堂/巍巍民立/争斯校之光‖大厦岿然立/捐资计划良/栽培施化雨/沪上名扬/敦品兼励学/年少擅其长/相济应社会有志匡襄‖巍巍民立/群英蔚起/因材而笃/巍巍民立争斯校之光。”激昂深情的校歌唱出了百年名校历久不衰的风采与品格——沪上名扬﹑敦品励学﹑因材而笃。 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祖籍福建的上海望族苏氏兄弟秉承父辈“教育救国”的遗愿和“为民而立”的办学宗旨,在南市安仁里旧居,创办了区别于教会和官办学校的一所属于中国老百姓自己的学校——民立中学。从此,民立就以教育救国﹑培养栋梁之材为己任。这块育人的沃土成为诸多名家大师的人生驿站,诸多先驱志士、文化名流、科技精英启航的港湾。现代著名作家周瘦鹃在这里发表处女作——《爱之花》;殷夫在这里开始他的诗歌创作和革命活动;中国科学院叶培大院士﹑香港实业家邵逸夫从这里走出;油画家陈丹青﹑奥运游泳冠军乐靖宜和“游泳王子”沈坚强曾在这里求学…… 良好的传统是一所学校的宝贵财富。百年民立,薪火相传。殷夫文艺节、体育节、科技节、人文素养大赛等传统活动使校园四季色彩斑斓。一个又一个金灿灿的奖杯使民立赢得了“国家体育传统项目(游泳)学校”的殊荣;“治学严谨,学融中西,注重书法,尤以英文见长”的传统办学特色使民立的英语学科被评为静安区名学科。作为沪上著名的百年老校,静安区重点中学,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学校曾先后荣获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中学生行为规范示范校、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体育传统项目(游泳)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是上海市中心一所具有良好社会声誉的公办完全中学。 2004年,民立迁入设施先进、环境优美的威海路681号新校区。进入新百年,民立人将努力遵循“勤学笃行”的校训,以“博雅教育”办学思想为指引,以“具有鲜明人文教育特色”为办学方向,以创建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为契机,面向未来,与时俱进,再创辉煌。
上海市仙霞高级中学建于1988年,是一所普通完全中学。校教学设施完备,现有校园闭路电视网和计算机校园网、6个设备先进的学生计算机房、3个多媒体教室、55个数字教室、2个可视语音室,以及电子阅览室和各科实验室、图书馆;学校还拥有人造草坪足球场、塑胶跑道以及体操房、标准篮球场等运动设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体育锻炼环境。在环境绿化优美的校园中立有鲁迅、雷锋各一座半身汉白玉塑像,均由著名雕刻家唐锐鹤教授雕刻。学校办学特色鲜明,教学质量上乘,社会声誉良好。有一批业务功底扎实,教育观念先进,教育效果出众的中、高级教师。近几年来,学校积极开发、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涌现出一批敬业爱岗、观念更新、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深受学生欢迎的青年骨干教师。学校行政班子团结工作,奋发有为,仙霞高中每年都在发生着令人鼓舞的变化,2001年学校经过标准化建设后,不仅校容校貌发生了巨大的改观,学生行为文明规范、学习态度积极努力、教师敬业爱生的氛围也越来越浓厚,在生源逐年减少的社会环境中,仙霞高中的办学规模却在逐年扩大,仙霞的明天会更好。
市南中学创办于1860年,原名娄离华学堂(LOWRIE INSTITUTE),1880年改为清心书院,1908年更名为清心中学,1953年由市人民政府接办,改名市南中学,距今有近一百五十年的历史。校园绿树成荫,环境优美,古典建筑和现代化教学大楼交相辉映。更令人骄傲的是,悠久的历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出现了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被称为“中国现代大学之父”的教育家郭秉文、商务印书馆创办人夏瑞芳、漫画家丁聪等一大批杰出人物。市南中学占地14亩,建筑面积14000多平方米,建有校园网和闭路电视系统,每个高中教室均配有空调,现代化教育设施齐全。市南中学坚持“教育服务”的办学理念,坚持从学生个体差异出发,从因材施教出发,从挖掘学生学习潜能出发,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出发,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升学率逐年递增,学生得到了和谐发展,使校园真正成为学生的乐园。市南中学是上海市中学行为规范示范学校(铜牌单位)、上海市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国防教育先进集体、全国和上海市的优秀家长学校、黄浦区文明单位、黄浦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黄浦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上海市储能中学创建于1942年,曾以“民主革命堡垒,爱国志士摇篮”享誉沪上。1989年被市政府首批命名为上海市青少年教育基地。学校始终以学生发展为本,以陶冶学生优良品行为责,以帮助学生掌握真才实学为旨,全面贯彻实施素质教育要求。 储能中学位于人民广场西侧,教学设施完善。作为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的科研项目校和华东师范大学信息学院的课题研究试验校,学校高中部各班级已全部拥有现代信息技术专用教室,并且在各科都开设了网络教学课程。学校已经建设了IP系统实时视频教学专用教室,为进一步拓展远程教育渠道和促进校际的教学交流奠定了基础;作为上海市数学学校的协作单位,在高中部也起步探索世界上先进的应用图像计算器进行教学的初步尝试;作为一所集书法、绘画、射击项目为特色的学校,多年来,学校注重开发校本教育资源,编撰校本课程,目前,高中部全员开设射击课程,初中的书画特色班更是享誉业内。 叶圣陶先生说:“自学的本领事用之不竭的能,储能就要储这样的能。”一大批宿儒名流,如:叶圣陶、段力佩、周建人、冯宾符、楼适夷、王元化、马飞海等均曾执教于此;一大批专家学者,如:潘玮、顾鸿达、吴铮、丁晓禾等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特级教师、全国劳模都为储能留下深厚的治学底蕴;如今一大批优秀的中青年教师又在储能崛起,形成了一支专业能力持续发展,思维观念与时俱进,才华出众,成效显著的新型教师队伍。 回眸六十余年来储能的风雨历程,她以浓郁的民主办学氛围,严谨的教书治学风气,培育塑造了一代代储能学子,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如:上海交大原副院长范祖德;西门子通讯终端有限公司中国总监谢建浩,还有多位北大、清华、北师大、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复旦、等著名学府的学者教授;著名演奏家刘德海;著名运动员张燮林、以及众多市、区各级领导干部。如同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雷洁琼为储能中学的题词“英才辈出,桃李芬芳”是对储能中学办学成果的首肯。 储能中学一贯追求“夯实‘双基’”的教学目标,开展富有实效的提高学生学业水平的教学管理,实绩显著:2004年以全部在校人数计算,储能高三毕业生以91.44%(本科率为46.15%)进入高等学府。2005年,学校开始实施“差异性”教育模式的办学实践研究,把“关注每一位学生,构建精心培育工程”,作为今后两年的重点课题,构建精密、细致的实践方案,涉及到学校管理层面的每时每处,涉及到教育、教学、后勤等方方面面,实施全方位的有针对性的教育,激化学生的主体精神,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储传统之能,储创新之能,储实践之能,储科学之能,促使每一个储能学子奋发民族精神,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
上海市金陵中学为黄浦区的一所完中,于1956年由上海市北郊中学分校(原沪江大学附中分 校),与上海市建工初级中学合并而成,校址为原法国驻沪领事馆。学校现有40个教学班,其中高中12个班。教职工153人,其中教师113人,高级教师 22人,现有二位学科带头人,三位学科带头人退休,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50%。学校已形成一支有良好师德、业务优秀的骨干队伍,其中有上海市优秀政治教 师、物理学科带头人、“我心中的好老师”金奖获得者、市园丁奖获得者市优秀班主任等。 四十多年来,学校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为国家培养了上万名优秀毕业生。近期来,学校发扬学校办学特色、严格管理、积极开展教育改革,使学校在社会上获得良好的声誉。 学校办学特色之一—心理健康教育,以“预防性”“发展性”的目标为工作重点,发展学生 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参与市级课题研究,获成果推广奖。学校是区教育科研基地学校,教育科研是学校办学的又一个特色。重视教育科 研队伍建设,积极参与市区各级课题研究,其中有“学习方法指导”、“教学模式研究”等。 学校建立了教育、教学工作常规、班主任工作常规等。重视常规常抓常新,今年根据二期课 改要求对教学工作常规作了很大修改。学校每学期一次由学生对每个任课教师,进行教学信息反馈,每次搜集十多万条信息,汇总得到个人、班级、年级、教研组的 总评,并及时反馈教师。使学校对教学过程进行监控,加强学校对教学过程的管理,并取得良好效果。学校逐步形成教师队伍竞争上岗的机制,使教师队伍逐步得到 优化。
上海市浦光中学(前身为青年会中学)。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创办。1907年迁到现址(现四川中路599号称东楼),1912年起按教育部规定设置课程,侧重英文和商科。1914年,由美国人马特出资,在青年会所后面营建砖木结构五层教学大楼。(现四川中路591弄10号,称西楼)由美籍教师任教,教师大多是圣约翰大学毕业生。曾虚白,邹韬奋,洪深曾在校执教。1927年春由高级中学改为完全中学,增设无线电专科。1930年夏,韦悫任校长,得工部局华人教育处长陈鹤琴之助,充实图书仪器设备,采用中文教科书,增开职业选修科。有室内篮球场,健身房,游泳池、学生宿舍。教学质量、铜管乐队、球队闻名上海。1938年冬,建立中共地下支部。陶行知、郭沫若、沈雁冰等来校讲学。1947年,江泽民来校任夜校部外语教师并进行地下党工作。1950年文昌中学并入。1951年底,学校脱离中华基督教青年会,改称私立浦光中学。1953年春,改公立,称上海市浦光中学,因发现白蚁,遂改建校舍为四层砖木结构楼房耗资24万元。1956年修文中学(私立立信高级会计职业补习学校)并入。1958年秋有迁校宁夏之议未成。1964年秋因高中迁至浦东另办浦明中学,改为初级中学。1970年春,虎丘中学并入。1979年秋,恢复为完全中学。1982年,培成中学并入,1986年11月2日江泽民为建校八十五周年题写校训。1989年底发现西楼白蚁严重,得拨款170万元于1991年改建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五层教学大楼。1993年由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主持将东大楼改建加层,学校占用底层至四层五个楼面。1995年7月上海市六十七中学高中部并入。1999年7月拨款200万元对西大楼整修,增加多媒体教室,闭路电视中心、演播室等教学设备。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