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区恒贤小学是这学期新开办的一所学校,它秉承南桥小学“敦品重学,文博雅美”的办学理念,以特色发展为导向,以“和谐教育”实践探索为主线,倡导“品牌化追求、优质化发展、和而不同特色、儒雅艺术熏陶”的发展战略
上海市奉贤区庄行学校地处奉贤西部边陲,是一所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近百年老校。学校原名瀹智两等学堂,创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校址褚泾庙。民国3年改称奉贤县立第四高等小学。民国17年改名为庄行小学。抗日战争时期,校舍被日伪军拆毁。民国28年在庄行西街汪宅复课。抗战胜利后,在原校址新建校舍,称庄行镇中心国民学校。 解放后,改名为庄行中心小学。“文化大革命”时期称庄二学校。在河的南面原民办中学设庄三学校,两校均设中、小学班。1971年2月,中小学分开,小学在河南新建校舍,恢复庄行中心小学,庄行中学。2004年7月,在区教育资源优化整合中,撤消庄行中心小学,将庄行中学更名为庄行学校。 庄行学校历任校长坚持以“瀹智”为宗旨,艰苦创业,顽强拼搏,创造了辉煌的历史,涌现一大批知名校长。如解放初期的曹祖母、汪金裕校长;八十年代的朱雅观、潭士良、梅菊芬、阮忠英、黄勤、范继霖等校长;九十年代的戴国林、凤才弟等校长,造就了一大批优秀教师,如庄正德、仇治平、徐琪士、徐国宪、沈伟峰、叶建新、袁水初、朱火昌等;培养了一大批青年教师,如朱权华、孙群英、施文龙、顾卫权、邱雪弟、冯伟、张建良等;还培养了一大批知名人士和著名学者,如邹冠军--美国费城宾州大学有机化学系化学博士、教授,徐躬耦--原子物理学家,兰州大学、南京大学教授,胡琦--华东纺织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副院长,刁正邦--北京航空学院副院长,陈铭石--北京日报社副总编等。 庄行学校在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在戴国林、凤才弟等校长的领导下,学校以"以校兴人,树人以德,修德以规,立规以实"的办学理念,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主线,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校自主发展的"自主教育整体改革",切实落实"学校自主办学的管理等级达标、教师自主提高的继续教育培养,学生自主成长的创新教育"的三大工程;坚持以人为本,凝聚人心激活力;以校为本,思源思进绘蓝图;以学生为本,立足教学抓管理;以发展为本,与时俱进创辉煌。 庄行学校的“剪纸”活动课在校内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分阶段开设普通班及提高班,学生参与面广,几乎人人都会剪刻图样,并初出成果。其中,"喜花剪纸"活动课于97年2月由市电教馆作了六十分钟的活动课实录,向全国发行。剪纸活动也曾在东方电视台多次播出。学生的剪纸作品内容丰富,生动形象,多次在社会亮相,得到市县级领导的称赞,并多次在各类市、县级竞中获高奖。学生剪纸作品作为珍贵礼品送给了比利时首相阿德纳。97年,县教育局又正式命名为“剪纸特色项目学校”。现在,学校的剪纸活动正朝科目化、课程化、科研化发展,学校的剪纸课题获县科研成果一等奖、市三等奖。 庄行学校的环保生态教育也正萌动者勃勃生机。学校以"绿色、生态、环保"为主题,实施可持续发展环境科学研究,让生态观念和文明意识深入人心,并逐步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形成一个以"保护生态文明为荣,破坏生态环境为耻"的氛围。在此基础上,学校获得了"上海市绿化合格学校"、"上海市第三届科技先进集体","奉贤区绿色学校",学生在市、区级各类科技竞赛中获百余项奖。
上海市奉贤区奉城第一小学,位于上海市奉贤区奉城中心镇。奉城中心镇是上海市九个试点重点中心镇之一。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已全面启动规划投资,招商开发规模巨大,前景十分诱人。 奉城第一小学是位于中心镇的百年老校,又是一个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学校继承深厚的文化传统和光荣革命传统。办学有特色质量良好。目前该校为区B级学校、区文明单位、区教学常规、教科研先进学校。被上海市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定为“语文教学实验基地”,市行为规范示范校。在面向新世纪的教育中,学校努力奋进,保持发展势头,取得了社会普遍赞誉。
奉贤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实验小学,创办于2007年9月,地处上海南桥新城。学校占地面积达193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1483.3平方米,有30个教学班,1400多名学生,90名教师。
奉贤区西渡小学位于美丽的黄浦江河畔,1996年7月8日起独立建制。现有教学班20个,教职工62人。2008年9月,学校搬迁至新校舍。学校占地面积53亩,建筑面积12700平方米,多功能教室、计算机教室、舞蹈室、音乐室、美术室、图书馆、体育馆、塑胶跑道操场等教育教学设施一应俱全,是一所设备一流的现代化小学。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五育”和谐发展,让每一位学生自主发展,让每一位教师专业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科研兴校,优质强校,改革创新,自主发展,主动发展的办学目标。把西渡小学办成办学思想端正,管理规范,教育、教学质量较好,在奉贤区域有一定的社会声誉,有一定特色的学校。针对外省市学生多的特点,学校坚持开展“同在一片蓝天下”的德育特色系列主题教育活动,让每一位学生在我校这同一片蓝天下,享受同样的温暖和爱,使他们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已形成我校的一大亮点。 近几年来,在学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取得了区文明单位,师德建设先进集体,法治建设先进单位,规范教育收费优秀单位,三星级行为规范示范校,优秀家长学校,科技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目前,全体西小人正在王剑峰校长的带领下满怀信心、开拓进取、奋勇前进。
解放路小学创建于1982年,目前有在编教工109人,具有小学高级教师职称的60余人,市级骨干教师1人,区骨干教师12人,教师中具有高一层次学历的占95%,教学班25个,在册学生1260余人。 建校20年来,一任任校长带领着解小人,踏上了漫漫的教育改革之路,凭着开拓进取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精神,解小人取得了一系列骄人的成绩。 1984年起,学校以“协同教育”总揽全局,以“着眼素质,实施协同,整体优化为研究课题,由单项改革发展到协同教育的整体改革,形成了办学特色,优化了学校教育。学校的整体改革的经验编入《上海市百所名校办学特色》一书。 1991年,学校在全县率先试行课程教材改革。作为市26所小学课程教材改革试点校之一,学校以课题研究为抓手,积极推动课程教材改革。在加强必修课的同时认真搞好活动课程,强化了素质教育,提高了教学质量。 在最近的几年中,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二期课改的精神,学校以《农村小学生信息处理能力培养中社会信息源的开发利用研究》这一市级课题为抓手,着重进行探究学习的研究,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在区、市以及全国各类大赛中均能频频获奖,在同类学校中崭露头角,办学声誉不断提高。学校先后两次被评为上海市小学教育办学先进单位。上海市首批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上海市文明单位等。
上海市奉贤县奉城第一中心小学,源于清朝嘉庆十年的肇文书院(1805年创办),解放后为奉城中心小学,1988年改名为奉城第一中心小学。学枝现有教学班22个、教职工86人,学生1000余人。 学校有着光荣的历史。奉贤县早期革命烈士李主一在校内创办了曙光中学,进行地下革命活动。校内"旱船"是奉贤县第一个党支部所在地。 学校继承光荣革命传统,根植古镇浓厚文化氛围。长期以来,严格管理.重治教,以教风严谨、基础扎实著称,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批优秀毕业生,受到了社会的普遍赞誉。尤其在八十年代初,在县属一流学校。随着县经济重心的西移,国家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体制改革后,从八十年代后期起,在办学基础设施、师资分配、经济投入、 学生生源等方面逐渐和中心县城拉开距离。但学校保持优秀传统,精励图治,在艰难中奋进,教育教学质量始终处于县上游水平。 九十年代,奉城第一中心小学根据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及社会对小学教育的新的要求,审时度势,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具体实际,追求新的发展,上了三个合阶。 第一个台阶,在总结优秀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目标减轻负担,提高质效"一系列目标方法,积极进行教改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学校顺利跨入"C"级学校行列。 第二个台阶,是学习贯彻《小学管理规程》,根据新的要求,建章立制,规范办学行为,推进依法治校、依法治教,追求学校办学质量和新的特色,认真制订争创县等级达标“B”级的规划及分年度实施计划。激励全体教职工追求新的目标。 第三个台阶,是以争创素质教育实验校为契机,以科研为先导,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办学质量,创建学枝特色,在2000年跨入县等级达标"B"级学校行列。
肇文学校是一所新成立的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座落于奉贤区奉城镇城协路1650号。学校占地75亩,花园和庭院融合的西班牙式建筑风格凸显雅致、和谐的育人氛围。学校配置54个教学班,教职工编制183名。学校秉承200多年前原奉贤第一所学校——肇文书院“敬、慎、勤”的校训”,在“肇启文道”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全面实现素质教育,努力实现“肇启文道谱新篇、立德树人铸品牌”的办学目标。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