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轮小学不是一所百年名校,却有着六十年的文化积淀;她位于上海西南角的老式居民区里,以周边社区的职工子弟为主要生源;一群默默无闻而热爱学生的普通教师,却让“汽轮”成为民众不容改动的校名。这些,何也?发轫之始——责任,学校底色。上海汽轮机厂是共和国成立后创办的大型国有企业,我校就是厂办职工子弟小学。那时,学校就承担这万人大厂职工子女的教育重任。有这份责任,在她最初十年,国家领导人的视察、著名学者的访问络绎不断。一九九七年伴随着改革进程,学校改制为地区政府直属管理的公办学校。改制后的学校为地区中不断拓展的工业卫星城承担了更为繁重的教育任务,为各类生源服务,为实现教育均衡的责任,为构建和谐社会承担着更重的责任,进行更为艰难的教育探索,也为提升专业水平……我们抓住了一个个新机遇,渐渐走出了平庸,在平凡工作中践行着“以成事促成人”的育人思想。多元共生——育人,熔铸校魂。在新的形势下,我们面对生源多元,师资多元的新情况,以多元教育资源为动力,汇多元文化熔铸学校精神——“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健康、生存与发展”。我们自愿加入“新基础教育”研究行列,以“共生融合”教育理念为导向,打破思考问题的局限性和学校发展的局部性,初步形成了一个新格局。一是在师资建设与教育研究上实施多元化:校内教师与校外专家相融合,校内学术团体与高校普教研究机构相结合,德育部门与社区、企业相挂钩,校与校之间实行结对相促进,国际交流与国内互访相纵横,由此走上了多方位、多层次的“小学校研究大教育”的发展之路;二是在“共生融合”中构建多元化:.⑴“拥军共建”,与驻军、公安消防、武警部队开展“文明共建”,为师生构建道德高地;⑵“厂校直通”,与汽轮机厂、三菱电梯厂等大厂沟通,为学生搭建实践基地;⑶“科技领路”,与航天厂、太阳能研究所、环境监察所等科技含金量高的单位结成“文明共建”的互动机制,成为师生“仰望星空”的“科技实践基地”。我们通过这两个“多元”举措,充分开发有利于学校发展的教育资源,筑成了一个大教育环境,形成一个“互动、互助、互惠、互利、互赢”的多元育人的有效机制。这些具备了“容纳多元、发展多元、欣赏多元、绚烂多元”的文化特征,它不仅升华为我们学校发展的巨大凝聚力和内驱力,而且已成为我们学校精神的标识和灵魂,学校逐渐成为师生幸福成长的健康家园。多元成功——发展,快乐你我。近几年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我校师生勤于学习“二期课改”、“新基础教育”等理论,夯实基础,凝心聚力建设一种独特的“共融共生”学校文化,跨跃式地成为了区内A级一等办学单位,连续三届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学校”、“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学校还获得了“上海市世博贡献奖”、“闵行区循环经济试点学校”、“闵行区环保科普基地”等各级荣誉百余项;近几届学生也获得了多方面发展:“上海市‘十佳’雏鹰队员”、“上海市优秀队长”;涌现了以“上海市模范教师”、“市中小学优秀班主任”为核心代表的师德教育团队;团队教师的内涵素养也得到历练,在教育质量上获得了发展。我校完成了一项市级课题《城市化进程中,校园共生文化的构建与实践研究》,正在实施两项区级重点课题《构建“共生文化”机制,优化学校生态环境的实践研究》和《深度城市化进城中,提升小学生学习力的策略研究》。为此,我们整合校内外文化生态资源的基础,以文化力提高竞争力,提高我校生成性发展能力,推进学校内涵式持续发展。 这里还要叙述一个我们的喜讯:我们新校园的翻建工程已经纳入政府规划,一个运用低碳环保新能源先进技术的校园将会是一座演绎现代化“绿色生态”理念的新学校,而我们的校花——石榴花,将会绽放得更加火红! 汽轮小学,这所黄浦江畔的名厂之后,不以名校为目标,却在自己的文化品格中追求着“办人民所满意的学校”的梦想。“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空间和时间,都将在创造者的矫健足下被跨越!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是由闵行区教育局和上海交通大学联合创办的一所公办小学,地处闵行区德宏路2236号,2004年新建校园面积8000m2,环境优雅,校内各类教学设施一应俱全。学校面向沧源地区招生,并招收上海交通大学职工子女,学生大多有良好的家庭文化背景,生源优良。以“和谐合作、共同发展”为办学宗旨,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合格加特长的小学毕业生。在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中,学校摸索了一条以科研为抓手,以艺术、数学、语文教学为特色的学校发展之路:特聘上海市小伙伴艺术团的专职教师和上海市体操总教练杨明明领衔的艺术体操教学人员来校共同创办学校形体、舞蹈特色训练,使学生强健体魄,心智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基定基础。 崭新的校园,浓厚的文化氛围,鲜明的办学特色,交大实验小学将为闵行教育园地增添一块亮色。上海交大附属实验小学致力于师资队伍结构的优化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交大附小共有25名专任教师均为大专以上学历,其中有本科学历教师占总数40%,获得小高职称教师占总数的75%,教师平均年龄为35岁,学校正由这批富于创新精神、站在可改前沿的、充满活力的青年教师引领着,走向蒸蒸日上的美好明天。
虹溪泱泱 绵延百年清光绪三十二年(一九零六),古老虹桥镇上,清清蒲汇塘旁,诞生了虹溪小学堂——那是虹桥小学的前身。那时的她,便承载了乡亲对孩子的淳淳希望——做事成人。一百年间,她从创建到复办,从喜获新生到曲折前进,从动荡停滞到全面发展,数十次易名,数度迁址,风雨图治,岁月沧桑,百年砥砺,弦笙绵长。解放战争时期,学校作为中共地下党的掩护组织,为上海地区的革命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七十年代后期,她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出色的教育教学质量享誉沪上,被定为外宾开放单位,曾接待美国总统里根携夫人一行、挪威首相、日本三千青年代表团等贵宾。八十年代初,虹桥小学针对当时学生在假期中生活单调枯燥的实际,采取“以大带小、自主活动”的形式在每个自然村组成若干个快乐小队,在校外辅导员的带领下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开辟了国内假期组织活动的先河。在之后的二十多年里,她不断反思总结,依托课题,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能力和主动探究的精神,深入持久地推进学校和社区的融合互动,真正让学生“体验快乐、感悟成功”。活动受到全国少工委、团市委、闵行区、教育局领导的高度赞扬。虹桥小学,因为有各级领导的指导支持才峥嵘如歌;因为有社会贤达的关系照应才风采斐然;更因为有百年来万多名学子的足迹伴随才风雨如磐,一路上洋溢着桃李芬芳!百年来,她始终秉承着育人为己任,质量为生命的理念,积淀深厚凝重的文化底蕴,平实平凡的实现着自己的教育理想——百年办学,办百姓学。虹桥小学,她因蕴藏着百年的文化内涵而古老,她因闪烁着现代文明之光而年轻。站在新百年的路碑前,回首来路,感慨和欣慰交织,展望未来,压力和信心同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洪流里,她定是乘风破浪的一艘船,为了光荣和梦想披荆斩棘,百折不回。我们坚信,我们可以传承历史,我们更可以创造未来!
学校于1999年开办,现有班级18个,学生650人,教职工53人。学校师资结构年轻化,上岗教师中73%以上达到高一层次学历,各科教学人员配置均衡。学校注重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开展以绿色活动为主线的师生公民道德教育,以多媒体教学技术为手段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积极开展学生电脑操作、科技制作、器乐、乒乓等学生课余活动。学校环境整洁、优美,是区花园单位。校园网联通学校各个教室和办公室,另有200平方米多媒体多功能活动室;学校有电脑教室2个,配有80台电脑供学生学习;舞蹈房、音乐室、美术室、科技活动室等一应俱全。学校有200M塑胶跑道的运动场、400平方米乒乓训练馆和篮求场等体育设施。良好的硬件环境和师资保证学校实施求知、进取、博学、创新的办学目标.学校于1999年开办,学校师资结构年轻化,上岗教师中73以上达到高一层次学历,各科教学人员配置均衡。学校注重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开展以绿色活动为主线的师生公民道德教育,以多媒体教学技术为手段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积极开展学生电脑操作、科技制作、器乐、乒乓等学生课余活动。学校环境整洁、优美,是区花园单位。校园网联通学校各个教室和办公室,另有200平方米多媒体多功能活动室;学校有电脑教室2个,配有80台电脑供学生学习;舞蹈房、音乐室、美术室、科技活动室等一应俱全。
上海市闵行区罗阳小学位于罗阳路800弄225号,座落于莲花路地铁站西南。学校始建于1999年,属闵行区教育局、梅陇镇政府双管单位,占地面积17亩,主体教学楼具有24个教学班的规模,每个教学班均拥有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施。学校配有电子化的图书馆、功能独特的科技港、设施一流的公开教学馆。学生专用教室齐全:电化室、音乐室、美术室、电脑房、实验室、手工劳动室、体操房、舞蹈房……罗阳小学现有20个教学班,学生700多人,教职工57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占70%,大专以上学历的教师近69%。学校拥有区级骨干教师7人,校级骨干教师9人。学校以“和谐共存、主动发展”为办学理念,在“特色领引、文化育人、质量立校”的办学思路指导下,将人的发展作为办学的最高追求目标。目前,学校科技、双语教学已经成为学校的两大特色。我校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环境,教育教学质量名列前茅,科技教育成果显著,培养了一批实践能力强、创新思维活的学生。在教育教学领域中,我校教师获市青年教师教学评比一等奖、区青年教师教学评比二等奖、多项市、区“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06学年,我校经过上级部门的督导评估,确认我校办学水平列入A等二级。 教师在自我主体意识的熏陶下,纷纷走上了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与学生共同成长,与共同学校发展!
闵行区浦江第一小学始建于1874年,是一所几经搬迁、拆并、改建和更名的百年老校,现位于上海市“一城九镇”之一——浦江镇的中心镇区,有35个教学班,1423名学生,教职员工93人。黄炎培先生曾于1933年为本校题写校训“学做人”。 学校的办学理念是:以人为本、智慧育人。 学校的办学宗旨是:师生积极主动、健康和谐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走向成功。 学校的办学目标:逐步形成“文明、奋进”的校风、“民主、创新”的教风和“勤学、善思”的学风,让校园成为师生共欣赏的花园,同创造的乐园,齐成长的家园。 学校的战略定位是:一所与时代发展同步的、教育教学探究与实践氛围浓郁、具有龙文化教育品牌的城乡结合区百年新校。 学校以龙文化特色教育为抓手,引导师生在探究与实践中发扬龙的自强不息、团结合作、奋发向上的精神,主动求知、学做真人。学校历年获得的荣誉有:全国红旗大队、全国先进教育工会、全国百佳特色单位、全国艺术教育特色单位、上海市模范教工之家、市诚信建设单位、市保护野生动物特色单位、闵行区文明单位、区优秀家长学校、区行为规范示范校、区“五四”红旗团支部、区新长征突击队、区档案管理先进单位等,另外被吸收为上海市教育学会小学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会员单位、被市小语会定为“语文教学实验基地”。
位于闵行区七宝镇大型居民社区静安新城内的七宝实验小学始建于1997年,前身为静安区一师附小静安新城分校,2002年归并闵行属地化管理,更名为上海市七宝实验小学,属区教育局、七宝镇双管单位。现学校占地面积12993平米,有25个教学班,学生1100余人,教职工在编在岗71名,2006学年被评为闵行区办学水平A级二等。学校先后获得:中国教育学会整体改革委员会实验基地、上海市愉快教育实验基地、上海市儿童阅读推广实验基地、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版画教学基地、上海师范大学教学实习基地、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红十字达标学校、上海市无烟学校、区文明单位、区行为规范示范学校、区艺术特色学校、区首批数字化特色示范校、区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推进先进校、区绿色学校、区健康促进校、区阳光体育推进先进校、区红旗大队、区特殊教育先进集体等。 作为上海市首批“愉快教育实验基地”,建校以来一直推广实践愉快教育,与新基础教育融通整合,学校始终坚持明确办学的出发点是为了注重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成就每一位教师专业成长,以德载育,以美育人,提升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技术,使学生愉悦于学校教育全过程,从而得到充分愉快的发展。 近年来,学校在围绕办学理念“乐学”精神落实和学校“美育见长”特色彰显的过程中,凝聚人心,共同为实现学校的愿景不断努力。学校注重借助上海市愉快教育研究所、上海师范大学、闵行区新基础研究所、教师进修学院、教科所,通过多种途径强化教师的课堂教学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得到改善,初步构建了“师德素养规范、专业功底扎实、全学科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目前,学校已基本形成了区、镇、校三级骨干教师梯队,教学新秀、优秀班主任、特色教师层出不穷。 在多方的支持下与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已经在内涵发展多个方面取得了突破。依托一条实验主线,即探索推广愉快教育的办学实践模式,以“以德载育,以美育人”为两个实施载体,在“关爱”教育、艺术版画教学、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学生创新培养、阳光武术健身等方面形成了较为鲜明的特色项目,在国家与地区课程校本化实施中注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彰显学生活泼个性。
吴泾小学创办于1960年,属全日制公办学校。学校以“成功、我们共同创造!”为办学宗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办学特色有:武术、健美操、信息技术、科技(太阳能小车、头脑OM、七巧板等)、叶画、校园电视台、小记者站、电子校刊,并且聘请吴泾镇社区学校教师,开设15各类型的拓展课程,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多次在全国及市区级比赛中获奖。学校自2010年以来,先后有15余人次被授予市区园丁、区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学科带头人、优秀党员等称号,他们始终在教学第一线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昆阳路小学占地近一万平方米,现有15个教学班,教职员工45名,学生550名,现在学校经过 装修搬迁后面貌焕然一新,实验室、生活劳动室、美术室、唱游室、电脑房、课间制作室、多功能教学厅等教学设施一应俱全,而且每个教室都安装了多功能教学平台,为我校进一步设施素质教育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学校曾先后拥有四位“区教学能手”、五名区教学骨干、二名市学科评教一等奖获得者。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改革更是引领全区。围棋教学一贯是我校的活动课传统项目,先后培养了近千名围棋业余旗手,学校也在2002年光荣地被市评为“围棋先进学校”,同时学校亦成为全国围学会会员。现在学校以“管理为本,改革为魂,科研为先,人和为根”的办学思想,继续朝着更高目标奋勇前进。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