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区蒸淀初级中学是运郊一所农村初中,校内面积16000平方米,学校设施齐全,拥有两幢教学楼,并拥有专用实验楼和图书综合楼,各类专用教室一应俱全、并建有完备校园网。 学校现有教职工240人,学生550左右,12个教学班,目前学校已逐步形成农村初中教学基本框架。学校以“重德,创优”为办学目标。着力实施以德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加强学生基础性学力。提高发展性学力、开展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学校经过多年来的实践和探索,在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教育教学质量方面有了一定的经验,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学校多次被评为区以上文明单位,获得先进单位和安全单位。
东方中学是一所上海远郊青浦城区全日制公办初级中学,直属上海市青浦区教育局领导。2、历史沿革,发展概况:学校创建于1994年9月,其前身为青浦县第二中学初中部。建校十四年来,学校发展大致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初创阶段:学校着力抓常规制度建设,扎扎实实练好“立正”、“稍息” ,开展了“学生像学生,教师像教师,领导像领导”的“三像”教育,提出了“教必务实,学必求是,言必达理,行必规范”的“十六”字校训。化了二、三年时间使新建学校步入正规合格。1996年进入第二阶段,学校按照“一手抓常规,一手抓教科研”的办学思路,开始启动和践行“学会学习,学会教学,学会关心,学会生存”为目标的金钥匙工程,拉开了以校本科研培育学校特色的序幕。学校参与了由吕型伟领衔的国家级课题《21世纪中小幼教育现代化》的实践和研究,开展了以“衣、食、住、行和环境”为载体、融各育各科为一体的《综合性专题活动》,这项教改探索与研究历时五年,推动了学校全方位的教育改革,课改试验和科研成果逐步显现,素质教育办学特色初步形成,学校被批准为“上海市素质教育实验校”。2002年进入第三阶段,学校以积极推进上海市二期课改为目标,着力进行课程校本建设。制定了“夯实基础求发展,创建特色求品牌”为理念的学校“十五”发展规划。在实践层面,将综合性专题活动与探究型、拓展型课程的研发、实施融合贯通,以统整的思想将课程校本化建设纳入二期课改的轨道。在理论层面,以参与由顾冷源、吕达领衔的教育部“十五”重点项目《面向未来的基础学校》的实践探索为契机,确立了《素质教育视野中课程校本统整的研究》的主课题,引领全校各学科组、备课组广大教师投入到探究型、拓展型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根据学科特点和综合教育原则,将自行开发的短科目课程与基础型国家课程实现镶嵌和统整,构建各育各科相容并蓄的综合课程框架体系,创设知识转型的课程校本统整的范型,使学校综合教育办学特色在统整中不断优化、创新,与此同时学校启动了多领域的变革和探索,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我们续写东方小故事”德育校本课程建设,“学校办学水平自我评价制度建设”,“绿色教育理念下学校文化建设”等项目的实践探索,学校的课程建设、教育教学质量诸方面均处于区内前列。进入“十一五”发展阶段,学校面临新课程全面实施的新形势,提出了“优化内涵要素,构建绿色教育”为发展理念,把工作重心放到“强队伍,优课堂,建文化,精管理,创特色,铸品牌”的内涵建设上来,以201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谋划勾勒了“十一五”学校发展蓝图。开展了“打造绿色课堂,实施有意义教学”为主题的教学开放、校本研修活动,教科研实现承上启下转换,承当顾泠源领衔的教育部重点项目《有效学校:课程建设与教师成长》的实践基地的任务,以《践行绿色教育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学校龙头课题,开展了以学科组、备课组的东方绿色小课题群实践探索为基础的扎根研究。2007学年,东方中学完成了新老领导班子的交替,以周敏华为校长的新行政班子接过传承与发展的接力棒,以“勤勉踏实,和谐共进”的工作理念,以“办让人民满意,让家长放心”的学校为宗旨,从改善干群、师生、学校三种关系入手,以“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教学质效”为突破口,发扬“实做求索、奋发有为” 的务实精神,在学校管理、队伍建设、课程教学、德育探索、文明创建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呈现了“人心凝聚、群情激昂、同心同德,奋发向上”发展态势,励志图进的东中人踏上了“打造一个新东方,实现教育现代化”新的征程。3、单位规模,师资情况:东方中学位于青浦城东浦仓路南端,毗邻318国道,旁依浦淀河,校园占地面积26亩,建筑面积10200平方米,建校十周年之际,教育局两次投资,新建了综合楼,老校舍的翻新改造,运动场塑胶化建设,信息技术设备的添置,课桌椅的更新等,学校的硬件设施、校园环境得以较大的改善。2003学年学校开始实行“五·四”学制,当年学生人数、班级数和班额均达到历史新高。2007学年四个年级共有28个教学班,学生人数1400余名。在编教职工100名,专任教师78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达到21名,占教师人数23%,学历达标率100%,具有本科学历教师占91.8%,有18名教师完成了研究生课程班学业进修,具有15年教龄以上经验型教师约占50%。35岁青年教师占37%。在第一轮区名优教师评选活动中,我校有3名教师为学科示范教师,4名教师为教学能手,1名教师为教坛新秀,2名教师为上海市名师后备人选(其中2名名师已调离)。学校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作为学校中心工作来抓,2006—2007年学校开展了青年教师基本功大奖赛、后备班主任的校本培训、青年教师的育德能力大比武等活动,2007学年学校设置了“日出东方”青年教师校本培养工作室。4、办学理念:十五期间的提法:夯实基础求发展,创建特色铸品牌。十一五期间的提法:优化内涵要素,构建绿色教育。5、办学目标:学校全面实施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强队伍,优课堂,精管理,建文化,创特色,铸品牌”为目标的内涵建设,以“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在教育思想、育人目标、课程教学、师资队伍、教育技术、学校管理和文化建设等方面适应教育现代化的时代要求,积极开展“绿色教育理念下,综合教育办学特色的研究和实践” ,全力打造绿色教育的品牌,将学校办成一所青浦一流、上海知名、特色鲜明、具有现代化特质、拥有优质教育品牌、质量上乘的市郊窗口学校。6、办学特色:教育品牌和办学特色是一所学校具有个性化特征的文化标志。我校起始于“九五”期间创建的综合教育办学特色,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其内涵也不断丰富、不断优化、不断发展。从我校多年来所开展的综合教育实践中,至少总结归纳出如下五种范式:(1)以“衣、食、住、行、环境”为载体的综合性校本实践课程实施范式;(2)结合学科优势和特点所开发的拓展型、探究型校本课程实施范式;(3)以全校性大型综合活动(体、艺、科、红读等)为载体的主题教育范式;(4)以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和讲座为载体的微型综合课程范式;(5)以“两纲”教育的学科渗透为特点的基础型课堂教学范式。各种范式的共同点是“融各育各科于一体、人文与科学相整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综合性育人理念的践行”。目前我校已开发实施的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我们续写东方小故事》德育校本课程,融生命教育与生命科学于一体的《走近血吸虫病》等拓展型校本课程,已形成了教育品牌课程的雏形。特色育人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和综合性学力,发展创造性学力,培养文理相通,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复合型后备人材。学校“十一五”期间将继续致力于“绿色教育理念下学校综合教育范式”的研究和实践,使学校办学特色更鲜明更有价值,为创建更多优质的教育品牌而不懈努力。二、单位领导:1、现任领导:校长:周敏华,副校长:吴亚军,党支部副书记:杨云林,工会主席:池仕根;2、历任领导:校长:鲍凯歌,副校长:吴利民,党支部书记:周静漪,党支部书记、常务副校长:程玲玲,工会主席:俞民明;三、组织机构:1、党支部:是学校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在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引领全局和保证监督作用,支持校长依法行政,对学校教代会、工会、共青团、少先队等组织实施领导,倾听教职工中民主党派人员的意见,协调党、政、工、团关系,组织广大党员和教职工的政治学习,开展文明争创活动。遵照党章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东方中学第三届党支部:副书记:杨云林,组织委员:项林弟。纪检委员:池仕根,宣传委员:孙继青、党支委员吴亚军)2、学校行政实行层级管理。校长室属于决策层,下设教导处,德育处,总务处、教科室、人事管理机构及人员构成执行层,协助校长管理具体事务。学校设置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教学班为操作层,完成各项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由学校党、政、工领导及中层干部教师代表组成校务委员会审议学校重大决策。3、工会(工会主席:池仕根,工会执委:王建峰、殷金祥、徐根兄、闵宏伟)工会是学校教职工群众团体,是履行教职工代表大会职责的工作机构,在党支部领导下按党的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行施职权,参政议政并发挥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作用。德育处(德育处主任:叶燕)德育处是学校主管德育工作机构,根据德育工作总体目标制定每学期德育工作计划并付诸实施。加强德育常规制度建设,坚持以落实“两纲:教育为主线,以基础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训练为内容,以开展各种德育主题活动为途径,以加强班集体建设为重点开展学校德育工作。加强与家庭、社区联系,举办家庭学校,开展家教指导,形成教育合力,构建大德育机制。教导处(教务教导:项林弟,教学教导:陈向红,教科室主任:周明)教导处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管部门,是贯彻落实校长教育理念和办学规划的中层执行层,在校长指导下制定每学期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按上级课程计划开足基础型课程,开设探究型、拓展型课程。落实教学常规,指导、检查、考核各学科教学,对教学质量进行全面监控和评价。加强教研组建设,有效开展校本教研,打造绿色课堂,提高教学质效,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发挥教务管理职能,提供教副服务保障,履行下属各室工作职责,提高教育教学信息化水平。总务处(总务主任:沈佳津,总务副主任:王建峰)总务处是学校后勤工作的管理部门,在校长领导下为教育教学第一线提供服务保障。筹划并落实学校硬件建设规划实施,做好教学设施的维修和保养,负责国有资产、财务、保健、绿化、食堂、安保、专用室及水电使用等管理工作。协同其他部门加强学校信息化管理。人事管理(人事干部:凌晓燕)制定和调控全校人员编制,完成人事部门各类统计。落实全校各类人员工资、福利、资金发放及及晋级加薪等事宜。负责教师职称评定、聘任工作。制定学校师培干训计划并付诸实施。负责办理教职工招聘、调动、离退休等工作,管理好学校教职工人事档案。为学校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当好参谋。四、联系方式:东方中学校地址:青浦区夏阳街道浦仓路88号联系电话:校长室:59731119 总机:59722654(分机8000—8023)邮编:201700网址:E-mail:[email protected]传真:59731119交通:青浦城区公交车2号线,浦仓路站下
上海市青浦区珠溪中学地处江南古镇朱家角,是2003年7月由原石街中学和东湖中学初中部归并后命名。目前学校共有四个年级,24个教学班,近1000名学生。100名教职工中,专职教师具中高级职称的教师占60%。 针对学校基础特点,珠溪中学在“发掘发挥主体价值,实践实现科学发展”的办学理念指导下,以“初中小班化教育实践研究”作为引领课题,凝聚教师、聚焦课堂,从问题出发,以课例为载体,扬长避短,充分重视教师的群体智慧,着力推进校本研修,构划实施校本课程,积极推进二期课改,努力以教师的专业发展来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的发展进而快速稳定地推动学校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珠溪中学利用古镇朱家角丰富的人文景观资源和社区资源以及学校教师的个人特长,开设了一系列具有浓厚水乡文化特色的拓展课程。以拳操、腰鼓、水乡画、剪纸、水灯制作为主要内容,以技能类、体艺类的拓展型课程为重点,逐步拓展延伸,构建具有古镇民族特色的拓展型课程体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水乡校园文化景观,06年9月学校光荣地被区教育局评为“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先进集体。 珠溪中学得到了区、市乃至全国级的多方面奖励达30多项,从薄弱学校迅速发展走强的成功经验正日益对其它同类学校产生重要的影响。
上海青浦区市佳信学校位于青浦城区青赵路952号。原属乡镇中心小学,2004年5月区域调整归属为教育局直属单位,改校名为青浦佳信小学。2010年9月,教育局根据设点布局的要求又将佳信小学改成佳信学校,现在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校长为顾连方先生。校区暂分两处:小学部占地面积7780㎡,其中教学楼及辅助设施1768㎡,运动场地4748㎡,绿化场地450㎡,有23间教室,17间办公室(包括8间专用室及多媒体教室)。中学部在盈中西路2号原华锐小学校址。 佳信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工共127人。专任教师110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7人,占6.3%;中学一级(小学高级)教师93人,占84.5%。教师学历水平有了较快提高,取得本科学历的教师76人,占69%。 佳信学校现有教学班34个,学生1200人。近几年来随着外地来沪务工人员的骤增,其子女入学比例也逐年增大,现在来沪务工者子女已占学生总数的96.6%。 在二期课改背景下,如何教育和培养好面广量大的来沪务工者子女是佳信学校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学校认为,全体教工有责任、有义务为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提供适切的教育,使他们得到健康有效的发展。 为此,校长提出了“适切性教育”的办学理念,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相结合;新知传授和旧知补偿相结合;公平教育和关怀教育相结合,并努力向少先队工作、德育教育、信息技术等领域拓展,逐渐形成学校适切性教育的特色体系。 在广泛吸收来沪人员子女就读并实施适切性教育的同时,学校将切实注重内涵提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到“十二五”末,努力把学校办成特色鲜明、质量稳定、信誉良好、关系和谐、持续发展的学校,争创青浦区办学先进集体和办学水平示范学校。
上海市青浦区第二中学是一所公立全日制高级中学,位于青浦城区,占地40余亩,建筑面积12000多平方米。校园各类教学、生活设施齐全,环境幽静,绿树成荫,四季花香,是一所花园学校。学校现有24个班级,约1200名学生, 126名教职员工。 以“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气概和智慧,励精图治,自强不息,做实教育教学基础,做强干部教师队伍。以“三信教育”为抓手,在全校营造“我能够行、我可以行、我必须行”的人气,凝聚师生人心,密切家校关系。在确保基础质量上下功夫,以美术教学为突破口,逐步在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学校管理、德育工作等方面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办学特色,用实绩让学生家长放心,让青浦人民满意。 努力使学校成为一所校风务实、教风扎实、学风踏实,质量有保障、办学有特色,奋发向上的普通高级中学。(简称“三实二有”) “三信”是学校发展的精神支柱,三者组成一个整体,其中信任是基础,信心是内核,信念是灵魂。“三信”教育旨在以信心(我能够行)、信任(我可以行)、信念(我必须行)为三维,构筑全体师生特色发展的空间。
上海市青浦区第二中学是一所公立的全日制高级中学,位于青浦城区内,占地40余亩。校园环境幽静,绿树成荫,四季花香,是一所花园学校。学校现有30个班级,约1300名学生,教职员工近120名。现有建筑面积12000多平方米,各类教学、生活设施齐全。学校始终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改革促发展的办学方针,“以一切为了学生”为工作出发点。实施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近年来,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美术特色初见成效。
学校历史悠久,底蕴丰厚,人才辈出,是学生腾飞的摇篮,教师成长的沃野。学校拥有一支团结、实干、高素质的具有开拓精神的教师队伍,曾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教师,有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优秀体育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教师们凭着开放的教育思想,领先的科研,以良好的素质,进取的态度,奉献的精神和踏实的作风,培养出了了一批又一批现代化复合型的优秀学生。学校以“开发潜能、发展个性”为育人理念,从整体改革实验到差异教育的研究,从二级循环活动的尝试到创新教育的思考以及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探索,捕捉着现代教育最敏感的话题,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学校一贯坚持“品牌、质量、服务”的意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以一流的教育质量树立了自身的品牌形象,赢得了社会的赞誉,是老百姓心目中最好的学校之一。地址:上海市青浦区天圣庄邮编:201701区号:0210电话:69207118负责人:梁建
上海瑞大学校是以教授中华传统武术为特色的民办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在校学生全部实行寄宿制小班化教学,并根据实际教学要求常年特聘外籍教师和全国知名教练在校任教,是目前国内较具规模的亦文亦武的双子座学校.学校在全面贯彻落实市教委的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增强武术,跆拳道,空手道等项目的教学与训练,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专业技能和生活学习习惯的养成及提高,培养品德高尚,才华体健的华夏英才. 上海瑞大学校的教学内容采取文武双修的形式,在遵照上海市教委制定的九年制义务教育二期课改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设置武术专项科目及各类社团活动,供学生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选择,将学生课余生活的丰富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来抓.开展的武术专项科目包括武术套路,散打,跆拳道,空手道等,将崇礼尚义的精神渗透进时时刻刻的学习很生活中;萨克斯.美术.书法等文化修炼科目将好动活泼的体育特长生锤炼成张弛有度,章法自然的正派少年.上海瑞大学校我校采取军事化封闭式全日制教学与管理,校领导24小时值班,由教练员负责学生的训练很生活,文化课采用班主任责任制.学生放假必须由家长接送,如有特殊情况,由家长与教练协商解决.文化课中考重点班学校积极探索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以促进学教.教师和学校发展为目标,培养综合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价值观,积极创建文化课中考重点班,全力保障让学生顺利考入上海市重点中学. 体育.武术特色班在保障文化课程的基础上开设了武术套路,散打,跆拳道,给同学们提供了晋级国家运动员与参加各类体育比赛的机会外语.音乐.美术兴趣班特聘请外籍英语教师教授英语,并组织校内学生开展口语交流;为美术班配备专业美术教室;音乐班开设钢琴.萨克斯等课程. 礼仪道德教育课程以行为规范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用道德思想教育教学生做人.明理.尊师.尊长.孝敬父母,为学生的人生成长引航把舵 .
上海市青浦区博文学校是在1999年由原来的大盈小学和大盈中学合并而成的一所九年一贯制试点学校,2005年1月起属青浦区教育局直属单位。 博文学校为青浦工业园区民慧佳苑社区配套项目,是区政府重大项目和区人大挂牌督办工程。学校设有54班,占地面积47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4900多平方米,可容纳2400多名学生就读。博文学校是国内首家按照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进行设计,并申报列入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与科教问组织配合中国教育部、住宅和城乡建设部、环保总局在中国启动实施的“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学校—社会行动项目”,按此标准设计和施工,投入运行后可使综合能耗比传统学校降低近30%。 近几年,博文学校先后被评为上海市科技特色学校、上海市读书活动先进集体、上海市红旗大队、上海市无烟学校、青浦区文明单位、青浦区“五好”党支部、青浦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校《晨曦》文学社获“全国文学社百面旗”称号。2003年10月,学校顺利通过了区教育局办学水平升级评估验收,办学水平已从原来的“规范C级”升级为“规范B级”。2008年办学水平已从原来的“规范B级”升级为“规范A级”。
上海市青浦区第一中学创建于1999年,在2001——2002年间,进行了大规模的改扩建,目前学校占地面积3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2000平方米,现有教职工185人,有7个年级48个班级,学生总数2400多名。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对学生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把学校办成“校风好、质量高、有特色”具有一流水平的示范性窗口学校,为社会和高一级学校培养在基本素质全面合格的基础上的优秀人才。教育思想:以“勤勉、创新、务实、致远”为校训,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自尊、自立、自主、自信、自强”的“三会五自”精神,培养学生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创新意识,设计、组织、实施和管理的能力。 创校几年来,师资配备已成熟。学校以实力雄厚的区内有名望的高级教师、教学能手、中青年骨干教师为基础,面向全国招聘名优教师和重点大学优秀的应届毕业生。现有教师163人,学科带头人及教学能手5人,高级教师21人,有中高级职称的老师比率为50%,外籍教师2人。学校已建设了一支学历层次高、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充满爱心、活力充沛、富于探索、勇于实践、求真务实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硬件设施:目前,学校基本完成了改扩建工程。整体布局合理,硬件设施齐全。建立了校园高速局域网(千兆主干、百兆桌面),标准的计算机教室,现代化理、化、生实验室,高规格的多媒体教室,闭路电视系统,先进一流的天文台。形成了绿化与美化、幽雅与高雅、校园与乐园、传统教学设备与现代教学设备交融的硬件设施。 学校以课程改革为重点,全面推开各项特色教学:英语小班化教学(每班不超过25名学生,并引进外籍教师强化口语教学,外语教师人数将达到50多名),历史、生物、地理、政治等学科实行双语教学,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实行分层走班制教学。奖励制度:学校设立奖学金制度,至今发给学生的奖学金已达30多万元;学校还设立帮困基金,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不但可以获得奖学金、助学金,还可以减免全部或部分学杂费。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