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中学创建于1896年,是国人自力主办新式学校最早的范例,在爱国教育家王培孙先生科学报国思想的引导下,形成了“自主,求实,俭朴,好学”的校风,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成为一所名牌学校。现在,学校提出“弘扬自主求实传统,坚持科技教学特色”,力争在各个方面取得进一步发展。南洋中学被授予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中学生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花园单位,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实验校,上海市科技教育示范学校,全国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集体,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人口、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E.P.D.)实验学校。 历史上,南洋中学培养了大批社会精英,校友中有文学泰斗巴金,国际摄影大师朗静山,中国杰出外交家顾维钧,十二位中科院、工程院院士,多位美国、英国、俄罗斯等国家的院士,二十多位大学正、副校长,一大批教授、高级工程师,以及医学、经济、军事、法律、艺术、体育等方面的专家。今天,南洋中学继续为社会培养栋梁之才
学校概况上海市田林中学位于柳州路和桂林路之间的宜山路上,在轨道9号线桂林路站的出口处。学校创建于1980年9月,是田林地区历史最悠久,规模较大的一所公办初级中学,跨东西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3412m2,现有班级23个,教职工84名,学生800余人。学校教育、教学设施齐全,拥有校园网、校园电视广播系统,设有音乐、美术、计算机、地理、历史等学科专用教室,和理、化、生、综合科学等四个实验室。学校现状建校30年来,学校逐步形成了 “和谐、自信、求真、务实”的校风,学校倡导“成长教育”理念,依照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办学,教育教学成绩斐然,尤其数学学科成为该校的强势学科,在多次区统测中名列前茅。学校坚持贯彻二期课改理念,自主开发了旅游地理、心理、合唱队、鼓乐队、腰旗橄榄球队、乒乓队等数十门拓展课程。近几年学校初三年级学生100%毕业,出色的完成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工作任务。目前学校已经形成了腰旗橄榄球、广播操,心理健康教育等特色。学校荣获“徐汇区文明单位”、“徐汇区厂务公开先进集体”、“徐汇区法制教育先进学校”,“上海市红十字先进集体”,“上海市无烟学校”,“徐汇区体锻达标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
上海市西南位育中学(国商附中)创建于1993年,是一所全市创办最早的公立转制性质的完全中学,现已拥有近200名教职工,54个教学班。学校已有计算机房、语音室、音乐室、美术室、理、化、生实验室、图书阅览室和现代化的多功能的电化室等24间专用教室,并且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已率先配备全部分教室。先进的教学设备,齐全的体育设施,为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学校建立严密有序的管理体系,从全国各地和全市各区吸收优秀教师任教,师资力量雄厚,学科齐全:有特级教师1名,区级科技拔尖人才3名,区中青年骨干教师12名,区骏马奖获得者3名,市教学优质课大赛一等奖7名,全国教学大赛一等奖1名。老、中、青教师年龄结构合理,学科齐全。现有研究生和在读研究生13人,并聘请了英籍澳籍外教。教师亲切勤快的教态和严谨扎实的教风深受社会各界的赞誉。 学校以“追求完美、力求发展”为校训,注重“高雅务实”的校风建设;弘扬传统美德,培育时代新人,进行“培养高尚的人格,修炼健康的品格”的“双格教育”。学校风气蓬勃向上,学生气质高雅文明。学校荣获“上海市德育先进集体”、“区文明单位”、“区行为规范示范校”等称号。申报区实验性示范校已获初审,中审通过。 关于校车:学校分东西两个校区,统一按校长办学思想、运行机制管理,所有教师统一调配,教育教学质量东西两校区同步提高,均在社会上取得良好声誉与口碑。 西校区校车设两条线,来回接送。一条沿93路公交车走,一条沿131路公交车走。校车车费学生自理。
上海市西南位育中学(国商附中)创建于1993年,是一所全市创办最早的公立转制性质的完全中学,现已拥有近200名教职工,54个教学班。学校已有计算机房、语音室、音乐室、美术室、理、化、生实验室、图书阅览室和现代化的多功能的电化室等24间专用教室,并且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已率先配备全部分教室。先进的教学设备,齐全的体育设施,为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学校建立严密有序的管理体系,从全国各地和全市各区吸收优秀教师任教,师资力量雄厚,学科齐全:有特级教师1名,区级科技拔尖人才3名,区中青年骨干教师12名,区骏马奖获得者3名,市教学优质课大赛一等奖7名,全国教学大赛一等奖1名。老、中、青教师年龄结构合理,学科齐全。现有研究生和在读研究生13人,并聘请了英籍澳籍外教。教师亲切勤快的教态和严谨扎实的教风深受社会各界的赞誉。 学校以“追求完美、力求发展”为校训,注重“高雅务实”的校风建设;弘扬传统美德,培育时代新人,进行“培养高尚的人格,修炼健康的品格”的“双格教育”。学校风气蓬勃向上,学生气质高雅文明。学校荣获“上海市德育先进集体”、“区文明单位”、“区行为规范示范校”等称号。申报区实验性示范校已获初审,中审通过。 关于校车:学校分东西两个校区,统一按校长办学思想、运行机制管理,所有教师统一调配,教育教学质量东西两校区同步提高,均在社会上取得良好声誉与口碑。 东校区校车设二条线,均来回接送。第一条:嘉川路—梅陇路—江安路—钦州南路—桂林路—沪闵路—漕宝路—漕溪北路—裕德路—肇嘉浜路天平路—东安路。第二条:柳州路—宜山路—凯旋路—宜山北路—华山路—淮海西路—复兴西路—复兴中路—汾阳路—永康路—建国西路。
上海市枫林中学座落于上海市零陵路531号,占地面积4321平方米,是一所普通初级中学。 学校有二幢教学大楼,内部设施齐全,有图书馆;有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有音乐室、劳技室、美术室、舞蹈房等专用室。 学校现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戚雅萍。 学校现有13个教学班,学生606人。全校教职员工60人,其中:中学一级教师28人,中学二级教师15人。 学校重视学科教研,在区优秀教研组—数学教研组的带动下,积极开展学科教研活动,保证了学校教学质量的稳定提高。 学校致力于创建体、艺特色,曾连续三年获得区校园文化系列活动团体总分优秀。校女子排球队获区中学生女子排球比赛第二名。 目前,学校全体教职员工正以饱满的热情和强烈的工作责任心,为创徐汇教育品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而努力工作。
汾阳中学是一所有着30多年办学历史的公办学校。现有18个班级,725名学生。 原校址在上海市徐汇区汾阳路76号。1998年搬迁到龙川北路788号。现在学校占地15046平方米,建筑面积7815平方米。学校崭新的教学楼内有图书馆、阅览室、大礼堂、多媒体教室、舞蹈房、美术室、电脑房等各类专用教室,和齐全的教学设备。学校还有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室内体操房等体育活动场地,为学生的体育活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汾阳中学校园环境优美,硬件设备齐全,人际关系和谐,精神面貌振奋,各项工作出色,长期以来,多次被评为教育系统和区文明单位。学校被列为华师大“多元智能理论研究”实验学校,学校的教学质量逐年提高。 在体育、艺术、科技、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特色,多次荣获市、区各类竞赛的奖励和表彰。 学校有一个勤奋、高效的领导班子。校长国庆波是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书记贺健隽是高级教师,行政班子老、中、青结合,配合默契、务实高效。学校朝气蓬勃的教师队伍中,中高级职称以上的教师占62%,本科学历占85%,特级教师1名,区骨干教师2名,不少老师在市、区学科教学中有一定影响。 汾阳中学在市政府实施加强初中建设工程中,进步显著。学校制定了三年发展规划,提出以“人文教育”为德育教育的中心,以开发“多元智能”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分段实施,稳步前进。我们的努力方向是:倡导人文教育,陶冶有修养的情操,造就有觉悟的公民;开发多元智能,呼唤有智慧的教育,培养有个性的学生。 汾阳中学正呈现出蓬勃向上的新气象。全校教职工都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学科研气氛热烈,有全国、市、区的科研课题多项。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仅在2003年3月-2004年5月中,学校被评为“徐汇区教育法制特色学校”和“徐汇区安全合格单位”,有9位老师分别获得区级、市级、和国家级的奖项。学生获奖:区级42人次、市级4人。学生团体获奖:区级11个、市级2个。教师获奖论文41篇,在区级以上刊物发表的文章10篇。外出作经验交流发言14人次。开展卓有成效的教研课题活动和公开课活动,共178次,接待区委、区政府和教育局各级领导、本市各区和全国各地的领导和老师到校视察工作22次。 各级领导对汾阳中学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尤其是市教委专家组到汾阳中学调研后,在全区初中校长、书记的现场会议上表扬了汾阳中学,认为汾阳中学可以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位育初级中学是地处市中心的历史名校,1943年创建,取《中庸》“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的两字作校名,含朝“高品位”方向“培育桃李”之意。半个多世纪来,学校形成了“团结、严谨、求实、进取”的校风,培育出无数社会精英而称誉于沪。1998年,国家主席江泽民为我校题写了“位育中学”的校名。目前,学校共4个年级40个班级,学生1700余名(包括几十位来自美国、日本、韩国、西班牙等国以及港、澳、台地区的学生)。 位育初级中学系联合国教科文俱乐部学校之一。2003年学校又与澳大利亚的玛利亚维尔中学结成姐妹学校。学校环境优美,设备先进,除拥有理、化、生实验室以及图书馆、音乐室、美术室之外,还拥有排球馆、乒乓房、体操房、舞蹈房、天文台、光学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房以及双向控制的闭路电视系统等,为培养未来型、发展型人才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位育初级中学素有脚踏实地、注重教学质量的传统。近几年来,学校又提出了40个字的教学原则,即“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注重基础,发展个性;合理负担,开发潜能;家校互促,教学相长;勇于探索,鼓励创新”和“三个一切”的办学思想,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学校在教学质量持续稳定地处于领先地位的同时,开设了天文、摄影、科普英语、刊物采编、心理咨询、艺术欣赏、卫生常识、机器人与发明创造、夏威夷吉他演奏、数码相机使用、网页制作、排球、桥牌等20多个种类的校本课程。 学校的办学目标——“服务地区、代表上海、影响全国、融入世界”,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名牌学校。
上海市民办中大高级中学创办于1998年,经徐汇区教育局批准,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备案的全日制民办高级中学。现有12个教学班,500多位在校学生。我校具有如下的特点: 第一,学校具有独立校舍和完备齐全的教学设施。学校座落在老沪闵路1300号,占地5600平方米,其中绿地面积达500平方米,有四层的教学大楼和五层的教学辅助楼,有理化生实验室、电脑房、语音室、图书阅览室、阶梯教室、室内乒乓室等。教室内还装有29寸彩电的闭路电视设备。新建的操场上设有3个篮球场,2个排球场和室内乒乓室。百米跑道、田径沙坑、单双杠等体育设施。今年学校投资百万元进行装修,校貌焕然一新。 第二,学校具有完善的生活设施,能为学生提供住宿条件。校内有师生食堂,一级厨师为师生提供可口的饭菜,获得师生好评。校内专用的学生宿舍,可容纳120位学生住读。宿舍区设有盥洗室、晾衣架等设备。 第三,学校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教师队伍中具有中学高级教师职称的教师比例占80%。他们均在重点中学、完全中学从事高中教学工作多年,具有扎实的教学业务水准。具有良好的师德、敬业爱生、有高度责任感。对学生既严格管理,又热情关爱。获得学生和家长的好评。 第四,学校管理规范有序,校风良好,学校由原市四中学校长王清华担任校长。校长和中层干部都是来自于重点中学和完全中学,长期担任学校领导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管理经验,能规范办学、依法治校,学校制订了一整套规章制度和校规细则,并组建了一支督促、管理、检查的队伍,保证各项工作落实到位,使全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都能做到“规范有序有实效”。学校实行“早自修、午自修”制度,对基础差的学生开设补课班,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开设提高班,学校各项工作井井有条,校风良好。 第五,学校的办学效果令人满意。学校已有三届学生毕业,都取得了满意的实绩。 学校本着对学生负责的精神,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注重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全面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
梅园中学创建于1995年9月1日,位于徐汇区西南部,占地面积约1.5公顷,建筑面积约8000平方米,绿化面积二千多平方米。校园里假山、喷泉、标志性的雕塑和紫藤长廊相映成趣,环境优雅美观。 学校经过几年的建设发展,现教育教学设备齐全:有电脑房2个;多媒体电教室、闭路电视、演播厅;实验室、语音室、音乐室;200米的塑胶跑道乒乓房、舞蹈房等。管理有序,制度完善。学校借着教育教学的东风,在“敢于改革、敢于创新、有激情、有朝气”的领导班子带领下,形成了一支“充满活力、团结协作、热爱学生、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现有在职教师82人,学历达标百分之百。 学校倡导“求真、勤奋、健美“的校风;”“踏实、亲切、严谨、进取“的教风;”“静心、刻苦、扎实、创新”的学风;形成“纵横衔接、融会贯通”的德育框架。作为上海市学业管理与评价研究所实验基地学校,不断开展《发展性评价对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实践》研究,促进学校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切实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上海市沪新中学是一所创建于1977年12月的普通完全中学。学校现有32个班级,1544名学生。教职员工123人。近几年,学校办学质量稳步提高,社会声誉日隆。2000年11月经区督导室督导,学校办学水平为规范一级,发展性办学水平A等。学校先后获得的荣誉称号有:局创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二次被评为区一级党支部,区行为规范三星级示范学校,区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市、区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市科技教育先进集体、区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区家庭教育优秀单位,优秀家长学校,综合治理先进,双拥先进单位,区教育系统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市、区读书先进集体,市档案管理先进,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区艺术教育校园文化特色学校,市爱心助劳特色基地等等。学校是全国非智力因素实验学校,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学生学习潜能开发”项目学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人口、可持续发展教育(EPD)实验学校”。目前学校以构建主体性教育办学模式为目标,开展素质教育的实践探索。 学校以“日常工作科研化,科研工作规范化”为治校方略。《中学生现代科学素养的教育与培养》课题获浦东新区第三届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上海市科技成果奖。目前正承担区级重点课题《学生主体性充分发展办学模式研究》的研究工作。学校教育科研领导有力,制度完善,机构健全,务实求新。“教育论坛”、“教育沙龙”形式活泼,气氛活跃,形成了良好的研究氛围。 学校重视科技和艺术教育,目标明确、组织保证、队伍稳定、途径清晰、措施落实。在科技教育中,学校开展了内容,途径和方法的系列探索研究,将科学教育渗透到必修课中,开设校本课程《现代科技》、《动画设计》等选修、活动课程,大力开展探究型和研究型课程实践,形成了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成立了艺术团,多次到市内外开展文化和艺术交流。陶艺教育和管乐教育形成亮点,我校是上海市陶艺中心浦东分中心,管乐队在相关竞赛中多次获奖。每年一届的科技周和艺术节活动有声有色。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