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科高中是一所以四川省重点学校,其中省级骨干教师186人,市级骨干教师128人,中学高级教师180人,双师型48人。师资力量雄厚,教育管理精细,教学水平精湛。 学校以“重德、重学、勤奋、创新”为校训,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培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学校投资上千万元,购置先进的物理、化学实验仪器和实训设备,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现代化的建设者和大专院校的智力人才,实现自己的大学梦! 校风好,质量高。学校校风纯朴,学生热爱生活,尊敬师长,学习主动积极。近年来我校高考升学节节高升。 2013年我校高考升学率为92.7%。本科升学率为65%。 2014年我校高考升学率为93.5%。本科升学率为68%。 2015年我校高考升学率为95%。本科升学率为75%。
洪雅县实验中学校始建于 1997年,校址选定在县城西南凤凰山边的青衣江北岸边,占地总面积35亩,后因资金不足而停建。 2001年1月28 日,中共洪雅县委办公会决定动工复建实验中学,并将此列入2000年县政府十大重点工程项目之一。 2001年3月,建筑面积 3700 平米的教学大楼竣工验收合格。 按洪雅县委、县人民政府“实验中学于 2001 年秋季开始招生”的指示,洪雅县教育局决定抽调原中保镇初中校校长张贵友和县教研室中学组组长李元俊组成学校筹建组。 6月6日 ,筹建组在《洪雅报》以《洪雅实验中学,明天更美好》为题,面向全县进行招生宣传。 7月8日 又向社会公布《实验中学教师招聘启事》,经资格认定,考评组根据对应聘教师的考核结果,择优录用 17 人,又从外县引进英语教师 2 人,教职工总数为23人。 8月23日 ,县教育局行文正式任命张贵友为实验中学校校长,李元俊为教导主任。 8月30日 面向全县招生,共招首届2004级新生278人,实验中学正式开校。10月22日 ,县教育局主持举行“洪雅县实验中学竣工落成暨开校庆典”仪式,这天定为学校校庆日。 2002年1月,学生参加全县期未统一考试,教学质量评估列全县初中学校之首,在社会上产生良好效应。同时,校内成立了“金帆”艺术团,至2004年,“金帆”艺术团连续三年参加洪雅县春节团拜会汇报演出,并多次参加县、市文艺汇演,获优异成绩。 4月24 日 ,教师吴雅锌代表学校,以《用师德铸造实中的辉煌》为题,参加县职业道德演讲比赛,获一等奖。 6月25日 ,学校举行“黄汝斌基金会捐赠图书仪式”,向学校捐赠了价值6000元的图书750册。 7月18日 ,学校承办了“2002 四川洪雅首届生态文化节”明星演唱会,毛阿敏、彭丽瑗、孙楠等10多位明星在会上演唱,学校编排的节目也在开幕式上演出。 2002年8月,实验中学完成第二届共21名教师的招聘选拔工作。在2002年度招生宣传中,学校提出了“以人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经2002年度秋季学期报名,学校共招收2005级新生416人,超过招生计划数。 9月11 日 ,《洪雅报》以《创业无悔,奉献如歌 --- 记迅速崛起的洪雅实验中学》为题,报道了学校一年来走过的发展历程。本年度,李元俊、冉纪春、朱建兵3位教师被批准为眉山市首届初中学科中心教研组成员;张红、杨先洪等9位教师被批准为眉山市首届初中学科业务指导教师。 10 月,学校被命名为“洪雅县依法治校合格学校”。 12月9日 ,县总工会下发第22号文,同意成立“洪雅县实验中学工会委员会”,张红任工会主席。26日,县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发( 2002 )第3号文,命名学校为“文明单位”,学校党支部被评为县教育局2002年度先进党支部,学校还先后被市、县组织部授予“党员实践三个代表示范单位”称号。校长张贵友获“四川省中小学优秀校长”称号。在本年度全县教育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中,实验中学首次参评,列县第七,被授予“洪雅县一星级学校”称号。 2003年4月6月,学校按上级部署,开展“抗击非典、保卫校园”的斗争,实现师生零感染目标。7月 21 日 ,学校编排的节目《军训之歌》参加眉山市“东坡信合杯”首届少儿舞蹈大赛获三等奖。8月,省教育厅、省妇联授予学校“四川省示范家长学校”称号。经2003年第三届教师招聘和学生招收,学校在校生达三个年级24个教学班,学生1200余人,教工64人,其中任课教师61人,中学高级教师1人,中学一级教师14人,学校成为全县规模最大的初级中学校。11月,学校承办了县第三届中学生篮球运动会,实中男队获第一名,女队获第四名。随后,实中男队代表洪雅县参加了眉山市中学生篮球运动会。11月,实中首届学生会成立, 2004级7班刘婉琴当选主席。 11月27日至29日,学校举办了首次规模完整的“第三届冬季运动会”。 2004年6月,实验中学首届学生参加眉山市高中阶段招生统一考试,舒雨雪以728分获全市中考第一名。当年洪雅中学录取划线为601分,实验中学学生被录取115人,上线人数居全县第一,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体育六门统考学科总评分列全县第一,学校办学迎来开门红。 当年初一新生招收,学校开始实行入学资格考试制度,来自全县各地的728名应届小学毕业生参加了 2007 级新生入学资格考试,报考人数之多,为洪雅历年所罕见,受到社会各届广泛关注。
育英实验学校 1993年,当民办教育的第一缕春风抚过眉州大地的时候,一朵无名小花在“南州胜迹”——三苏祠旁悄然开放,历经二十二年的风雨洗涤、艰苦峥嵘,如今已成为眉山市民办教育的一朵奇葩。 她,就是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为一体的全寄宿制民办学校——眉山育英实验学校 一、幽美的育人环境 学校毗邻三苏祠,处于眉山市打造宋城核心区域,地处东坡区老城区,学校交通便利,市政设施齐备。学校占地40亩,书香浓郁,环境幽雅,现有32个班,学生近1200人,教职工180人。 校内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布局合理;微机室、语音室、理化生实验室、图书室、多媒体教室、书画室、音乐室、舞蹈室、琴房、心理咨询室、体育馆等配置和设施先进齐全;拥有高规格的教学大楼、学生公寓楼、教师住宅楼等,建筑面积近40000平方米。 校园内绿树环绕,花坛棋布,做到了绿化、净化、美化、香化、亮化。初步具有了园林式、生态型的育人环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先进的办学理念 董事长陈理光先生系“全国民办教育研究会”四川省唯一的常务理事、全国民办教育协会中小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眉山市民办教育学会首任理事长、东坡区名校长、全国优秀教师。 作为眉山民办学历教育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陈理光先生有着一套独特的“三论”办学理想和“三依托”办学实践。 “三论”办学思想是指:树论——学校犹如一棵梧桐树,育人之道类同种树,养其根方能俟其实,学校这棵树的根就是教育教学质量,民办学校这棵树能否成活乃至根深叶茂主要取决于管理者能否善养其根。 人本论——干部队伍、教师队伍、服务队伍等三支队伍建设是学校核心竞争力之源,队伍的战斗力来源于队伍的凝聚力和对目标的指向力;潜力资源论——人的潜力是取之不竭的宝贵资源,犹如矿藏需要开发,要全力构建开发场,探寻创新机制和激励共振的模式,让教与学双方潜力外化,而达到发展最优化状态。 “三依托”办学思想是指:充分依托改革开放形成的有利于民办教育事业大发展的社会环境;充分依托民办教育在体制创新上的全新机制;充分依托专家治校所构建的教育科学理论、管理与育人实践、信息的支撑平台。 二十多年来,陈理光先生就是凭着这个独特的办学理念,向管理要质量,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才使得学校拥有今天的规模和蓬勃的生机。 三、科学的管理机制 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中小学分治体制,严格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历经多年的探索和研究,已经形成了“董事会决策、校级指挥、中层落实执行”的三级管理结构。 奉行“以人为本、重德依法”的管理原则,实施“特色立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的治校方略,以双语教学和创新教育为主导,礼聘专家治校,名师执教,聘请外籍教师助教。 四、高素质师资队伍 目前学校拥有教职工180人,专职教师89人,其中高级职称12人,中级职称27人。全体教职工育人意识强,坚持“学校无小事、事事都育人、无处不育人”的育人大计,真正做到了管理育人、教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 目前,我校中学部已形成了“树德、严行、砺导、精业”的教风,小学部形成了“树德、启智、精业、求真”的教风。 五、鲜明的教育特色 学校始终坚持优化课程设置,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学校在切实保证完成部颁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将课程设置为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等多种类型,开发了近20多个门类的校本课程,为学生发展个性特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学生全面发展、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创造了良好条件。 目前,学校已形成“十二年一贯制和谐持续发展、外籍教师助教扎实双语教学、以爱心为灵魂坚持五心育人、全寄宿小班化注重特长培养”的办学特色。 六、丰硕的教育成果 经历了“武训办学”的艰辛与困厄,学校终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绩斐然,教学质量节节攀升,学校获得四川省首批社会力量办学先进集体、四川省民办教育先进单位、眉山市民办教育示范单位、眉山市东坡区名学校等省市区各项殊荣30多项。 学生在全国、省、市、区各级各类竞赛中,先后有600余人次获奖夺牌。中学部在构建优质教育方面,走在了本市民办教育的前列。初中外语实验班成效显著,形成了以英语为主体,法、日语为补充的多语种外语特色教育。 多年来,育英初中毕业生考上省重点中学的人数居本地同级同类学校之首;在十二年一贯制连续培养下,学校高考连年取得了辉煌的成果,从03至15年,学校连年获眉山市高考质量一等奖。 近年来我校高中连续扩招,面向省内外各地大量招收线下生等各类普生,以满足社会和广大家庭、学生对育英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育英利用全寄宿、小班化和十二年一贯制办学优势,聘请名师执教,进行军事化管理,人性化教育,开放式教学,导师制服务,关心、培育全体学生和谐成长,最终高考连年报捷。 七、美好的明天 “长路高程无尽处,人气旺,正远航。”眉山育英实验学校正面临改革和创新之年,随着《民办教育促进法》和眉山市各级政府为民办教育提供的宽松环境,学校将不断改革创新,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育英会拥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近年来我校高中连续扩招,面向省内外各地大量招收线下生等各类普生,以满足社会和广大家庭、学生对育英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育英利用全寄宿、小班化和十二年一贯制办学优势,聘请名师执教,进行军事化管理,人性化教育,开放式教学,导师制服务,关心、培育全体学生和谐成长,最终高考连年报捷。 ●03年应届本科上线率全市第一 ●04年特优生入围率全市第一 ●05年余沁获东坡区文科状元 ●06年本科上线突破100人 ●喻伟获眉山市应届理科状元,考入清华大学 ●07年本科上线再次突破100人,6人入围眉山市文理科前100名,居全市民办学校第一 ●罗功伟考入国防科大 周静考入中国政法大学 ●08年本科上线率居全市民办校第一,理科本科上线率居全市第三 ●09年三科上线60%,苏磊考入中国科技大学 ●2010年全面完成区教育局指标任务,张自强考入中山大学 ●2011年全体学生百余人参加高考,9人上一本线,62人上本科线,唐基凯考入清华大学 ●2011年中考创辉煌,90人参考,上国家级和省级重点高中录取达35% ●2012年超额完成区教育局指标任务,张文英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 ●从03至12年,学校连年获眉山市高考质量一等奖
这是一片绿树成荫的地方。当您漫步校园大道,迎接你的是满目的新绿和漫卷的繁花;高大的雪松、香樟林挡住似火的骄阳,给你撑出一方浓荫的卸思园地;当您寻一方小径,仿佛梦入遥远的故事;沟道边那整齐划一的柳林,垂挂着千丝万缕的情思;掩映在绿树中的图书馆、艺术楼更是透着古老与现代的融和;金黄的黄角树叶,可以让你细细品味成熟和收获的气息;火红的杜鹃花更让您心情激爽。 这就是我们母校仁寿一中,这里留下了多少学子匆匆的脚步,也留下他们的眷恋和牵挂。晨曦中那熟悉的小径,夜幕下那清幽的灯光,曾经促膝而谈;曾经高歌轻唱;曾经牵手同行;曾经相约明天。年轻的岁月,青春的印痕,生命中最刻骨铭心的记忆都在这里停顿。今天的学子依然在续写着新的篇章!
仁寿县华达综合高中学校是经教育局批准一所高中学校。学校位于天府新区书院路605号,占地130余亩,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现有在校学生2360人,学校共有教职员工257人,其中特级教师8名,高级教师24名,省级骨干教师8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6名,市级优秀班主任19名,优秀教师12名,优秀班主任8名。华达高中实行全封闭式管理,学校坚持“培养敢于负责,勇于承担的未来人才”的办学理念,先后荣获“市重点学校”、“办学督导评估优秀学校”、“高中教学质量特等奖”、“全国民办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办学历史悠久,1000余名优秀学生被电子科大、四川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全国知名高校录取。卓越的办学成绩,丰硕的高考成果,得到家长社会的一致赞誉。华达高中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求生存,以教研为先导,以课改为载体,实施分层教学,提高课堂效益,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切入点,唤起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校还将培训艺术特长生,积极挖掘学生的兴趣爱好。具有艺术特长的学生可自愿选择艺术特长类升学从而考上理想的高等院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严格的学生管理制度,优秀务实的教师团队、独具特色的育人模式,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升学平台。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展提供了良好的成长氛围。一、学校教学管理学校实行全封闭式管理,小班化教育。优质生源打造清北班、实验班。为学生精心设计和打造大学本科梦想。白天上课有老师监管,晚上有生活老师照看,防止学生私自行动,有效防止学生网上游戏、娱乐、保证学生安全。为提升学校的创造力,开发学生智力,每周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在教室里玩一些学校精心设置的健康,益智类游戏,以提升学生智力的注意力。二、学校优势1、集团化办学。华达高中集团兴办的一所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高升学率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 2、师资强。学校现拥有一支师德高尚、教学水平过硬的教学专家团队。学校现有教职工600余人,其中省级骨干教师186人;市级骨干教师118人;特、高级教师180人。 3、管理严。学校实施全封闭式管理;我们的办学宗旨是:让学生进入理想的大学殿堂,让家长放心把孩子交给学校。 4、校风好,质量高。学校校风纯朴,学生热爱生活,尊敬师长,学习主动积极。近年来我校高考升学节节高升。三、奖金助策1、符合条件的同学,可申请贫困补助,需在县民政局盖章。2、学校设奖学金和助学金:①一等奖2000000元,5名,如北大、清华等。②二等奖50000元,10名,国家985、211大学。③3000元,20名,全国重点大学。四、招生对象初三所有初升高学生(包括少许普高线下的学生)五、招生须知1、2018届应届毕业生。 2、参加2018年全国统一考试 3、报名需持准考证、分数条到学校报名。 【一】区域内的学生达到我地区普通高中填报志愿标准的即可填报。填报志愿之后我校按照成绩的高低顺序进行录取。【二】我校也将会对区域外进行招生。区域外因为设计地区不一样,所以分数线也会有区别,区域外的考生请直接联系学校招生办公室。 六、录取分数线的相关问题 录取分数线其实是指当年的中考成绩的录取分数线,因为现在还没有考试。所以无法回答分数线的问题。我们只可以按照往届的招生分数线进行分析。
天府新区(仁寿)华达高中学校简介:仁寿县华达综合高中学校是经教育局批准一所高中学校。学校位于天府新区书院路605号,占地130余亩,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现有在校学生2360人,学校共有教职员工257人,其中特级教师8名,高级教师24名,省级骨干教师8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6名,市级优秀班主任19名,优秀教师12名,优秀班主任8名。华达高中实行全封闭式管理,学校坚持“培养敢于负责,勇于承担的未来人才”的办学理念,先后荣获“市重点学校”、“办学督导评估优秀学校”、“高中教学质量特等奖”、“全国民办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办学历史悠久,1000余名优秀学生被电子科大、四川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全国知名高校录取。卓越的办学成绩,丰硕的高考成果,得到家长社会的一致赞誉。学校优势:一、集团化办学。华达高中集团兴办的一所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高升学率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二、师资强。学校现拥有一支师德高尚、教学水平过硬的教学专家团队。学校现有教职工600余人,其中省级骨干教师186人;市级骨干教师118人;特、高级教师180人。三、管理严。学校实施全封闭式管理;我们的办学宗旨是:让学生进入理想的大学殿堂,让家长放心把孩子交给学校。四、校风好,质量高。学校校风纯朴,学生热爱生活,尊敬师长,学习主动积极。近年来我校高考升学节节高升。先进的教育理念,严格的学生管理制度,优秀务实的教师团队,独具特色的盲人模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升学平台,丰富的校园文化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展提供了良好的成长氛围,全体华达人正在艰苦奋斗,励精图治,这片土地之上,花更红,草更青,树更绿,人更勤,满目均是生机勃勃,满耳皆是书声琅琅,满心全是欢喜无限,满腔都是热情洋溢,‘升学教育+素质教育+国际教育’三维一体的培养模式真正的做到了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学校近三年高考升学率达95以上,连续多年被教育主管部门评委“高考升学特等奖”。
天府新区(仁寿)华达高中学校简介【联系老师】闫老师【咨询电话】18581582008(同微信)仁寿县华达综合高中学校是经教育局批准一所高中学校。学校位于天府新区书院路605号,占地130余亩,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现有在校学生2360人,学校共有教职员工257人,其中特级教师8名,高级教师24名,省级骨干教师8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6名,市级优秀班主任19名,优秀教师12名,优秀班主任8名。华达高中实行全封闭式管理,学校坚持“培养敢于负责,勇于承担的未来人才”的办学理念,先后荣获“市重点学校”、“办学督导评估优秀学校”、“高中教学质量特等奖”、“全国民办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办学历史悠久,1000余名优秀学生被电子科大、四川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全国知名高校录取。卓越的办学成绩,丰硕的高考成果,得到家长社会的一致赞誉。天府新区(仁寿)华达高中学校联系方式:【联系老师】闫老师【咨询电话】18581582008(同微信)【咨询 Q Q】3529610547【学校地址】天府新区(仁寿)书院路605号(导航:华达高中学校)来校前可致电闫老师以下是我校近三年的升学率情况: 2015年我校高考升学率为92.7%。本科升学率为65%。 2016年我校高考升学率为93.5%。本科升学率为68%。 2017年我校高考升学率为95%。 本科升学率为75%。学校优势:一、集团化办学。华达高中集团兴办的一所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高升学率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二、师资强。学校现拥有一支师德高尚、教学水平过硬的教学专家团队。学校现有教职工600余人,其中省级骨干教师186人;市级骨干教师118人;特、高级教师180人。三、管理严。学校实施全封闭式管理;我们的办学宗旨是:让学生进入理想的大学殿堂,让家长放心把孩子交给学校。四、校风好,质量高。学校校风纯朴,学生热爱生活,尊敬师长,学习主动积极。近年来我校高考升学节节高升。先进的教育理念,严格的学生管理制度,优秀务实的教师团队,独具特色的盲人模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升学平台,丰富的校园文化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展提供了良好的成长氛围,全体华达人正在艰苦奋斗,励精图治,这片土地之上,花更红,草更青,树更绿,人更勤,满目均是生机勃勃,满耳皆是书声琅琅,满心全是欢喜无限,满腔都是热情洋溢,‘升学教育+素质教育+国际教育’三维一体的培养模式真正的做到了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学校近三年高考升学率达95以上,连续多年被教育主管部门评委“高考升学特等奖”。
仁寿县华达综合高中学校位于天府新区(仁寿县城)书院路605号,占地130余亩,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现有在校学生2360人,学校共有教职员工257人,其中特级教师8名,高级教师24名,省级骨干教师8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6名,市级优秀班主任19名,优秀教师12名,优秀班主任8名。华达高中实行全封闭式管理,学校坚持“培养敢于负责,勇于承担的未来人才”的办学理念,先后荣获“市重点学校”、“办学督导评估优秀学校”、“高中教学质量特等奖”、“全国民办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办学二十五年,1000余名优秀学生被电子科大、四川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全国知名高校录取。卓越的办学成绩,丰硕的成果,得到家长社会的一致赞誉。
龙水河畔,国家级新区——天府新区(仁寿)书院路605号,学校坚持以“培养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的未来人才”的办学宗旨,借助省内外华达高中学校创办于1992年,是经过教育主管部门批准,成立的一所高起点、高标准、高配置的全日制普通高中学校。学校位于仁里寿乡,飞泉山下,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力争成为当地高中教育的一面旗帜。学校占地130余亩,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学校有标准的塑胶跑道、有能容纳3000人的学生食堂和学生公寓、有标准化教学楼3幢,有设备齐全标准的高中理化生实验室。完善的设施设备,专业化的教学师资团队和严格的学生管理制度。将逐步构建“规范育人+实践创新”的育人特色,创建了“领导管理育人、教师教书育人、后勤服务育人、校园环境育人、社会实践育人”的“新五育人”管理模式。学校管理团队积极探索“人和兴校、科研立校、质量强校”的教学体系,开创了“立体发展、爱心育人、严格规划、齐抓共管”的德育工作新路子。我校现拥有中学高级教师33人;,特级教师8名,省级骨干教师8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6名,市级优秀班主任19名,县级优秀教师12名,县级优秀班主任8名。 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严格的学生管理制度,优秀务实的教师团队、独具特色的育人模式,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升学平台。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展提供了良好的成长氛围。全体华达人正在艰苦奋斗,励精图治,这片土地之上,花更红,草更青,树更绿,人更勤,满目均是生机勃勃,满耳皆是书声琅琅,满心全是欢喜无限,满腔都是热情洋溢。“升学教育+素质教育+国际教育”三维一体的培养模式真正的做到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学校近三年高考升学率达95%以上,连续多年被仁寿县教育局评为“高考升学特等奖”。
四川省眉山第一中学(简称眉山一中)创建于 1905 年,始称“眉州女子小学堂”,后改制易名为女子国民学校( 1912 )、眉山女子初级中学( 1929 )、眉山第一初级中学( 1957 )、红心中学( 1969 )、四川省眉山县第一中学校( 1979 ), 2001 年 8 月始定今名。学校先后获得“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四川省校风示范校”、“四川省传统体育项目示范学校”、“四川省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工作先进集体”、“四川省教育系统模范职工之家”、“四川省 18 岁成人仪式教育活动试点学校”、“四川省中学生素质教育拓展计划试点学校”等光荣称号, 2002 年被省教育厅授予为“四川省示范性普通中学”。 学校现占地 100 亩,校舍建筑面积 38995 平方米,绿化 面积 38600 平方米 ,校园环境幽雅,古榕参天。现有教学班 55 个,在校学生 3800 人,在编教职工 181 人,专任教师 149 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 59 人,中级职称教师 57 人,国家级培训骨干教师 1 人,四川省特级教师 1 人,特级教师后备人选 3 人,全国优秀教师 1 人,省级先进教师、优秀班主任 6 人;市优秀教师 7 人,市教坛新秀 3 人,市优秀校长 1 人,市、区中心教研组组长、成员 14 人,受区、市、省、全国表彰的各类先进教职工 100 余人。 眉山一中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素以治校严谨、教风纯正、学风浓厚、人才辈出而享誉省内外。学校以“传承三苏文化,培育时代英才”为己任,坚持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名校,逐步形成了“全面育人,发展特长”的办学特色。开发以三苏文化为主题的系列校本课程,构建了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有机结合的育人模式;秉承健体兴学的优良传统,打造了全国知名的体育特色品牌,为国家培养输送了奥运健儿、亚运冠军曾秀君这样的高水平运动员 10 多名;探索多元化办学路子,成为全省第三个被国家教育部、公安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授牌的“空军飞行学员早期培训基地”, 1998 年至今,已向空军飞行学院输送了 78 名飞行学员,被誉为川西南的“飞行员摇篮”。 学校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全市率先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加强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强化教科研和课题研究,以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为基础,积极发挥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近三年有国家和省级课题各 1 个,市级课题 2 个顺利结题,成果显著,其中课题《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整合的途径与方法》荣获省级一等奖。学生参加各学科竞赛,获全国奖 50 多人次。 经过几代一中人的不懈努力,学校已形成“严谨治学,从实创新”的校风,“博观约取、厚积薄发”的教风和“自进不已、自致其知”的学风。目前,全校师生正秉承“学养贯通,行胜于言”的校训,以“景苏润德、奋励有为”的办学思想为指导,同心同德,开拓创新,为“把眉山一中建成有三苏文化特色的、高质量的国家级示范中学”而努力奋斗。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