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轮中学”是西安铁一中解放前的名称,取“培养英才、扶持车轮(铁路)”之意,历经80年风雨。1996年西安铁一中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发扬铁一中优良传统,依托西安铁一中,引入新的机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有关规定,经铁路局、市教育局批准,组建成立民办初中“西安辅轮中学”, 与西安铁一中比翼齐飞。 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教师综合素质高、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教学效果显著。2005年本着社会力量办学“五独立”的要求,学校已迁址于新校园(青龙北路8号),良好的教学环境、全新的教学设施将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十余年间,辅轮中学始终坚持“学生是主体、质量是生命、荣誉高于一切”的办学宗旨,按照“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的办学思想,培养“文明、守纪、勤学、奋进”的高素质学生。七届毕业生的中考成绩多项指标位列民办中学之首。仅2006年,从西安铁一中考入清华、北大的32名学生中就有4名是三年前辅轮中学毕业的学生。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学校与时俱进地提出了“视质量如生命,视学生如子女,视家长如亲朋”的三视理念,形成了完备而先进的教育思想体系。由于校风正、学风浓、教风严、质量高、倍受社会关注,学校2007年11月在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上被授予“2007中国教育创新示范单位”称号;2007年12月被西安市教育局授予“中国西安特色学校”荣誉称号;2008年1月被中国民办教育联合会授予“全国AAA级民办放心学校”称号;2008年2月被中国教育管理协会授予“全国教育教学管理先进学校”称号。2008年4月,被网上中国和谐校园推选活动组委会,评选为“2007网上中国和谐校园之星”。2008年5月,在全国民办教育表彰大会上,被评为“中国民办特色学校”。 高质量树自信 教学质量的好坏是一所学校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重建十一年来,学校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七届毕业生中考成绩在碑林区一直名列前茅(包括公办、自办、民办),及格率、上线率、平均分等稳居全区前三名。连续七年升入重点高中人数达83%以上,列全区第一。其中50%左右的学生直接考入西安铁一中。从2003到2006连续四年中杨佳、吕帆、殷思远、王宇钊等四位,崔雯、张喻、许文肇等三位(合计7位)我校毕业生在西安铁一中高中就读三年后分别考取北大、清华。2008年1月,从辅轮中学毕业的西安铁一中高三学生周伟被提前保送到清华大学。 在全国初中数、理、化学科竞赛中,我校获一、二、三等奖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2006年教育部规定初中停止数理化三科竞赛,仅保留信息学以及科技创新大赛);2007年刘海轩、李扬、王伯先、石晓晗四位同学分别获第十三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奥林匹克分区联赛陕西赛区二、三等奖;张可欣同学在陕西省第22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创新项目大赛中获得三等奖。赵海晨同学在陕西省第23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西安市一等奖,陕西省三等奖。 学校自一九九九年参与西安市碑林区中学教育质量评估以来,连续七年获“优秀学校”奖。 严管理讲秩序 一、教师管理“严、细、实”:学校要求所有教师认真备课,写好教案,改好作业。教导处、教研组、学科组、备课组还定期在每学期开学初、期中、期末,辅以抽查和跟踪等多种方式检查教案和作业批改。明确要求老师要提前两周备课,作业全批全改。我们还开设有“家长听课周”,让家长走进课堂,为我们的教师授课提出宝贵意见。各种细致入微地制度管理,让家长更加放心,也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学生管理“自主、创新”:学校秉持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宗旨,贯彻“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领袖”的思想。因此,由学生民主选举产生的学生会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有主席、副主席各一名,下设学习部、督察部、文体外联部、宣传部、社会实践部。在老师的帮助下,全面负责学生的自主管理工作。学生会成员的表率作用,培养了学生的自律能力,与他律结合,校园内形成了自主学习、自我约束的良好学风。 创特色有活力 一、英语教育成为学校品牌。辅轮中学拥有一支实力强劲的英语教学队伍,英语教研组的教研课题“中小学英语真实阅读教学推广实验”获得教育部认证,被鉴定为“全国优秀课题研究实验成果”。他们在实际的工作中将英语教学分为四个模块:初一两个双语教学班,把英语教学融汇于其他各个学科之中;以英语俱乐部的形式吸引学生自主参与,扩大学生视野;利用语音室和英语课外阅览室创设良好的英语氛围,学生可以利用午休、课外活动时间,观看英语卡通片、影视片、英语阅读材料;在初一、初二年级聘请外教上课,让学生与外教近距离接触,学习地道纯正的英语,每周每班一节课,并开设了英语角,强化英语交流。近两年数十位学生在各级各类英语竞赛中获奖。 二、德育教育塑造健全灵魂。爱国主义、身心健康、感恩思想、良好习惯“四位一体”是辅轮中学极富特色的德育体系。每年一度的军事夏令营,使学生经受住了高强度的体格训练和意志、毅力的考验,增强了生活的自理能力。学校经常对学生进行身心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他们增强心理承受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健康的情感。在此基础上,教会学生学会欣赏和体谅别人,学会反省和检讨自己,学会和别人沟通合作,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感恩意识。学校还长年坚持以“好习惯成就好人生”为主题的养成教育系列活动,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学生通过活动“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因此,学校在全国第四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中获得“先进学校”称号。 三、艺体教育注入无限活力。学校开展的艺术教育活动不仅展示了“美”的力量,还充分挖掘了学生在艺术领域的潜力。校合唱队、舞蹈队在碑林区“艺术月”合唱、舞蹈比赛中连年获得一等奖;赵海晨同学在省市各级各类声乐比赛中接连获得最高奖项,2005年被西安市授予“才艺小明星” “西安市十佳少年”称号,同年被选为西安市唯一一位“奥运小使者”, 赴北京参加2008年奥运会倒计时1000天及奥运吉祥物发布仪式。2006年全国计算机创新绘画大赛1人获一等奖,2007年第22届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少年科幻绘画比赛中获得7个一等奖,2007年还有30余位学生在其他各级各类美术比赛中获奖。学生除了获得充分的艺术熏陶之外,又通过体育教育获得了强健的体魄。2007年获西安市中学生篮球赛初中组第二名,初中男子校际篮球冠军赛“啦啦队大赛”冠军。2007年碑林区第21届 “三跳”比赛多个小项目获奖,总分继西工大附中、西铁一中、交大附中之后位列第四名;碑林区第二届中小学小金属球比赛获全区(公办、自办、民办)团体第一名……累累硕果不胜枚举,这些都是辅轮中学艺术体育教育特色的明证! 优异的办学成绩赢得了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和社会的广泛赞誉。尤其是2005年学校领导班子更新后,学校整体搬迁至青龙北路8号新校址,辅轮中学全体教职员工勤奋拼搏,又开始了“第二次创业”。两年内,学校办学规模翻了两番,教学质量稳步发展!2007年1月11日,《中国青年报》教育专栏发表了题为《放飞青春的梦想——西安辅轮中学特色教育》的文章,深入报道了学校各方面的特色,有效扩大了学校的影响。今天的辅轮中学正以厚重而富有经验的教育教学管理手段,年青而充满朝气的教育教学魄力,乘着西安铁一中教育集团成立的东风,朝着更高的办学目标迈进!
西安市93中创建于1974年,是一所公办初级中学。学校位于环城南路东段72号。占地785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0200平方米。学校现设1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近1000人。微机室、多媒体教室 、语音室、电子备课室等现代教学设备齐全,设有图书室、阅览室、理化生实验室等“一部十八室”。操场面积近1500平方米,全部沥青硬化。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标准规范,各种设施达到国家I类标准,网络教学初显规模。 学校现有教职工75人,其中专任教师50人,在专任教师中,硕士学历1人,在读研究生3人,本科学历42人;中学高级职称12人,一级教师36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和岗位合格率均达到100%。近10名教师获省市区“教师能手”和“骨干教师”称号。领导班子现有成员8人,其中中共党员6人,民革党员1人,全部大专以上学历。 办学理念:育人是根本、教学是中心、质量是生命、特色是希望、发展是关键、一流是目标。 办学宗旨:为学生一生奠基、对国家未来负责; 办学目标:师资精良、设备先进、质量一流、社会信赖; 校训:说实话、办实事、求真理、做真人; 校风:勤奋、团结、文明、进去; 学风:勤奋、善问、守纪、有恒; 教风:热爱学生、诲人不倦、言传身教、精益求精; 干风:勤政廉洁、团结务实、以身作则、与时俱进学校获奖: 国家级:全国城市卫生检查“达标单位”;国家“八五”教育科研项目先进单位。 省级: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实验先进单位;档案管理先进单位;学习科学研究与学习指导实验先进单位;安全教育宣传先进集体。 市级: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校际对抗大赛团体总分第一名;语文文字规范工作;先进单位;“三五”普法先进集体。 区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估优秀学校;体育达标优秀学校;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先进单位;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等四十余项奖励。 学校发展目标:立足碑林、面向全省、实现“4563”发展目标,既:加快四项改革:德育整体改革、课堂教学改革、评价体制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增强五项意识:危机意识、法规意识、质量意识、创新意识、科研意识;实施六大工程:师表形象工程、依法治教工程、呼唤名师工程、科研兴校工程、校园文化工程、经济支柱工程;力争三年内创建省级示范学校。
西安市第九十中学是一所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学校。近年来面对竞争激烈的教育形势,学校领导班子带领全体教职员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强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其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赢得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学校现有学生1100余人,27个教学班。教职员工92人,其中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教育专家1人,省特级教师1人,省级教学能手2人,高级教师16人,中级以上职称50人。学校拥有计算机教室2个,有现代化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语音室、网管中心、多功能教室、阅览室、图书室等一应俱全,硬件设施堪称全市一流。学校高举素质教育大旗,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坚持"德育为首、五育并举"的教育原则,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在教育教学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02年以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国家"九五"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实验先进单位,"九五"、"十五"目标教学实验学校,国家创新写作教学实验学校,西安市唯一被教育部管理信息中心,中国教育发展网授予"全国教育网站系统理事单位",网络教学示范学校,连续三年获碑林区教育质量综合评估优秀学校。作者简介: 穆金玉,1952年出生,陕西蓝田人,1972年参加工作,陕西师大数学系毕业,中学高级教师,先后在蓝田坝源中学、西安市第八中学任高中数学老师、校工会主席,1986年4月至1995年任碑林区教育局干部、人事科长;1995年9月至1999年3月在西安第八中学任校长,主持学校行政工作;1999年3月至2000年12月任西安市26中学副校长;2001年元月至今任西安市90中校长、中国西部地区教育顾问、教育部《中国教育发展网》理事。穆金玉同志在工作中坚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带领学校领导班子创新发展思路,更新教育理念,大刀阔斧推行教育改革。2001年到校后,首先制定出"科研兴教,管理兴校,质量立校,争创名校"的治校方略和发展目标,面对90中基础差、底子薄、一穷二白的现状,他想方设法,多方筹资,先后共投入100多万元,用于美化校园育人环境和改善教学硬件设施,使90中这所普通学校在短时期内创出了自己的办学特色。2002年,有50多名学生在全国、省、市级征文、书法、科技创新、学科竞赛中获奖;有30多名教师的论文、课件在全国、省、市级刊物上发表出版;学校受到各级各类奖励达20多次,尤其是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方面创出了办学特色,成为"西安市网络教学示范学校",并承担了国家"十五"重点课题实验任务,学校连续两年被碑林区教育局评为"教育教学综合评估优秀学校"。今年学校承担的作文创新教学论文获全国"十五"科研实验课题一等奖;理化生课外兴趣小组的科技创新项目一《西安市第90中学学生体格状况调查分析》项目获第十八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省级一等奖、全国三等奖;王芸、刘佳锋同学在第十四届"希望杯"全国数学竞赛中获三等奖,张同庆同学的作品-《雪地自救、救助装置》在全省中小学劳技教育创新作品选拔赛中获一等奖,并获国家专利等。学校的巨变引起了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关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西安晚报》、《三秦都市报》、陕西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多次向社会介绍宣传了90中发展变化和办学经验。穆金玉校长本人好连续三年被评为碑林区优秀党员和先进教育工作者。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