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双菱中学创办于1995年,是依托于二十中学的一所民办公助完全中学。2007年天津市教委批准为纯民办校。双菱中学创办至今,初中毕业班中考成绩年年全市第一。学校素以"教风严,学风浓,校风正,质量高"而享誉津门,被誉为和平教育的"一面旗帜"。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科学实施素质教育。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办学宗旨,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走上成功之路。校址坐落于和平区泰安道13号。昔日《雷雨》中的周公馆如今已成为双菱中学师生学习实践的综合实验楼。校内有容纳300余人的报告厅、信息技术教室、美术教室、音乐、舞蹈教室等设施均为满足新课程需要。教师资料室和学生阅览室有电子阅览设备,具有网上获取各类信息的能力。近年来,学校的软硬件条件又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从而为双菱中学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夯实基础,发展智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有所长、全面发展。坚持"成功教育"。近十几年来,双菱中学经历了谋求发展、加快发展、和谐发展的三个阶段。学校班子以学校的发展为己任,与全体教职员工艰苦奋斗、精诚团结、迎难而上、拼搏奉献、勇创一流、打创品牌,形成政通人和百业兴的新局面;在激烈竞争的形势下,学校抢抓机遇,理直气壮抓质量,坚定不移谋发展,换来学校的良好社会声誉,成为和平教育的一面旗帜;在学校发展的关键时期,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坚持实施素质教育,科学谋划,与时俱进,努力攀登新台阶,迎来了学校和谐发展的新阶段。 "教育质量是双菱中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学校始终扭住狠抓质量不放松,年年登上新台阶,赢得家长的信赖、学生的好评、社会的认可。中考成绩参考率、合格率、优秀率年年全市第一。高考进线率全区第一,2006年双菱中学初三年级荣获天津市劳模集体荣誉称号。
南开大学附属中学于2005年与天津市第四十三中学合并。目前坐落于天津市南开区三潭路。原43中学的校址。 南开大学附中始建于1960年,为天津市首批重点中学、市级“三A”学校、国家级现代信息技术试验校、天津市培养体育运动后备人才试点校。附中坐落在驰名中外的南开大学校园之内。宁静幽雅的校园,是学校良好的育人环境;南开学子蓬勃的朝气、立志成才的志向和惜时如金的求学精神,是学生最好的榜样;浓郁的学术气氛,是对学生的最好熏陶。附中在南开大学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中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四十五年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全新的教育思想、管理理念,使学校高起点、高质量迅速发展。所有办公室都配有计算机,拥有自己的校园网,并与互联网相连。配有学生计算机教室,有多媒体语音教室、多媒体演播室及现代化的理、化、生实验室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利用,大大改变了学生的思维方式,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并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了学生对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适应能力,为走进高校迈向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附中有一支经过严格挑选和训练的具有高学历、高素质、年富力强、朝气蓬勃、团结上进、有良好的师德和专业功底的教师队伍。学校在政策上积极鼓励教师业务进修,并对教师进行严格管理和考核,在实行全员聘任制的基础上建立了竞争上岗机制。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务实、依法治校、以德治校、科学管理,以“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为教育理念,有效地推动了素质教育,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受到了市区领导、专家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南大附中视教学质量为生命线。在2000年举办的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学校荣获南开区团体总分第二名。2001年起连续被南开区政府授予“教育质量优秀校”铜匾。近几年,高考升学率均保持在99%以上,本科升学率86%,重点本科60%,2003年,获得“高考成绩突出贡献校”奖。2004年获得“高考社会贡献校”称号。学校的数学、外语学科具有很高的教学水平。学校开辟了多种渠道的对外交流活动,每年暑假由美国师生来学校举办“以心会友”英语夏令营,为学生提供用英语交流的好机会。与日本岩手县一关市第一高校保持着多年的师生互访,增进了学校与外国青年的交流和友谊。 给你一把钥匙,让你打开成功的大门;给你一级台阶,让你迈向理想的巅峰;给你一双温暖的手,祝你成为未来的人才
天津市第一中学是天津市教育委员会直属重点高级中学之一,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教育革新为发展服务计划”联系中心,是天津市第一位的窗口学校。其前身是组建于 1947 年 9 月的天津市立中学。 1949 年天津解放后,更名为天津市第一中学,简称天津一中。 一中在学校建设方面,年年上台阶,相继建成宿舍楼、体育馆、游泳池、逸夫科教楼,学校建筑面积已达到 36540 平方米。假山喷泉、亭台花廊、雕塑碑刻点缀其间,与奇花异木交相辉映。漫步于一中校园,不仅能使人领略其新颖别致的花园式校园格局,而且能让人感受到她那浓郁的文化气息。一中校园内仅有网球场旁的挂钟是当年用过的。它目睹了一中的沧桑巨变。现在一中的幽雅的学习环境,雄厚的师资力量,先进的教学设施,为学生成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天津一中现有藏书已达 8 万余册,理化生实验室 11 个,阶梯教室 2 个,精密实验室、标本室 5 个, 200 余平米的演播厅一个,电化多媒体教室 2 个,多媒体网络教室和演示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各一间,均为最新机型设备。新建的物理微机实验室利用计算机数模转换技术和自动化测量传感技术进行定量物理学实验,为我国中学首创。 学校现岗教师 218 人(含干部兼课),其中高级教师 80 人;特级教师 5 人;目前, 45 岁以下的具有本科学历的 98 人正在进行教育硕士研究生班的深造学习。现我校具有研究生学历和具有研究生学力水平的教师占教师总数 60% ;一中的教师队伍坚持以师德为本,以学识为本,以教书育人为本,先后涌现出众多的教书育人的楷模,很多老师的事迹由天津日报、天津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报道,在社会上有很大影响。 一中的教育教学成果丰硕。“育人为本,教学为主,全面发展,学有所长”是一中的办学宗旨。特别是近几年来,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伟大实践中,一中教师努力探索促进学生各方面发展的具体办法,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新课程计划,结合我校实际,坚持科研为先导,研究制定了包括必修棵、选修课、活动课在内的新课程体系,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供了重要保证。自 1997 年至今天津一中高考成绩在全市率先屡上台阶,稳居全市之首。 1997 年、 1998 率先实现一次上线率百分之百, 1999 年实现本科率百分之百, 2000 年实现了全国重点大学一次上线率 99.86% ,其中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人数占这两所学校在津招生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中考总成绩始终位居全市之首,考回一中高中的学生始终占初中毕业生总人数的一半以上。 2002 年我校学生张继涛等三名同学一举包揽全市理工科考生总成绩前三名,在全市引起强烈反响。 2003 年,在分散办学的艰苦条件下,我校高考成绩斐然,在全市 189 名理工科 600 以上的考生中我校占 40 名,在全市 26 名文史科 600 以上的考生中我校占 26 名。天津一中还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培训传统校,每年我校均有众多同学获全国及省级学科奥赛前三名。 1995 年焦宇辰同学、 1997 年安金鹏同学分获国际化学、数学奥赛金牌,实现了我市学生在这两项赛事上零的突破,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天津一中学生会,始终是学生自管自治的重要团体,是发挥同学们的特长,锻炼同学们各方面能力的重要阵地。一中各种文艺团体、学生社团为学生展现才华提供了极为广阔的天地。一中学生环保社、一中学生剧社等社团在全市有一定影响,他们的活动情况曾由中央教育电视台、天津电视台报道。 天津一中的发展始终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1994 年 4 月,当时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在市领导的陪同下亲临一中视察工作。 1997 年 9 月,一中五十年校庆,李岚清同志及程思远、王光英、钱伟长、雷洁琼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欣然为一中题词。李岚清同志的题词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为培养跨世纪人才打好基础。” 1995 年 2 月,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来校视察工作,并为我校题词:创全面发展之优,示素质教育之范。” 天津一中示范性高中建设突出体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将校园分为生活休闲区、教育教学管理区、文体活动区。校园新建建筑面积 5.3 万平米。新建教学主楼建筑面积 32273 平方米,整体五层,局部八层,除行政办公用房外,设教室 60 余间,计算机网络教室 8 间,多媒体教室 4 间,包括逸夫科教楼的理化实验室在内全校理化生实验教室 22 间。另设音乐、美术、科技、劳动技术教室,国际部专用教室以及学生阅览室、电子阅览室。该教学主楼可容纳 60 个教学班。教学主楼与近 9000 平米的宏伟的 14 层学生现代化公寓连通。学生公寓内设电梯两部,实行公寓式管理,可容纳 600 多人住宿。 一中在五十多年的风雨历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优良校风,这就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作风,自理自学的能力”。一中以其“育人为本,教学为主,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办学宗旨,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光荣的成为天津普教界的排头兵,一定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顺应时代要求,发扬光大一中的传统,并不断赋予她新的内涵,谱写出更加恢宏的历史篇章!
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耀华中学改扩建工程从2001年开始动工,2003年8月交付使用。耀华中学现有建筑面积约6.4万平方米,占地80亩。校园中有古朴典雅、中西合璧的教学楼,有藏书12万册的图书馆,有设备现代化的实验室、科教馆、综合楼(网络中心),有设施齐全的体育馆、健身房、篮球场、足球场、400米环形跑道、游泳池,有可接纳1800人用餐的餐厅,还有受国家保护的美轮美奂的可容纳1300人的大礼堂。 一代代耀华人牢记"勤朴忠诚"校训、肩负光耀中华的历史重任,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建校至今,已为国家培养了四万名高质量毕业生,有相当数量已成为国家栋梁,其中两院院士有13位,他们是郝诒纯、张金哲、梁思礼、朱起鹤、于敏、王夔、周尧和、金怡濂、孙家钟、王越、王静康、冯士笮、冯培德,还有世界著名计算机专家、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制造者美籍华人朱传榘,清华大学原副校长、党委书记方惠坚,外交部副部长、新华社原驻香港分社社长周南,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郑必坚,天津市原市长、人大常委会主任聂璧初,美国加州蒙特利花园市前市长(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华裔女市长)陈李琬若女士,以及著名书画家王千,陈骧龙、韩文来,著名歌唱家蒋大为、刘欢等。早在三四十年代,著名物理学家钱伟长先生和著名音乐理论家张肖虎先生曾在耀华任教。 2000年以来以曲丽敏校长、边华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领导班子秉承耀华中学七十多年丰厚的积淀,确定了"为成功的人生奠基"的工作主旨,具体细化为"高举一面大旗、突出两个办学目标、实现三个创新、提供四个保障、达到五个落脚点",并以阳光工程、绿色工程、基建工程、数字化校园工程、校园无边界工程、希望工程等六项工程为实施载体,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办学理念上逐步实现六个转变:即由追求办成国际知名学校转变为办成人才辈出的学校;由追求象牙塔式的高雅转变为向社区开放,贴近民众的朴实;由以约束为主的制约机制转变为以褒奖为主的激励机制;由催生和包装少数骨干教师成为名师转变为创设人才成长的环境,促进所有教师自我成长、自主成才;由年级组长、班主任负责德育转变为全体教职工全员育人;由注重艺术体育特长生培养转变为促进全体学生艺术体育素养的普遍提高。 耀华中学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治学严谨,敬业乐群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284人,其中15名特级教师,89名高级教师,国家级、市级骨干教师、名教师10余人,市级十佳青年教师5人,双本科学历13人,硕士学位26人,硕士课程班结业110人,出国进修三个月以上的12人。现有教学班83个,在校生4500余人。 近几年,耀华中学每年为全国各类高等学校输送700多名优秀毕业生,数量居全市中学之冠,堪称重点高校的生源基地、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摇篮。高考录取率均达到本科率100%,重点率97%以上,1998年、1999年、2000年连续三年的天津市高考理科状元张颖、杨帆、周鹏都出自耀华中学,特别是2000年,耀华学生包揽了全市理科高考的前4名。2001王欣获高考理科第二名,2002年雷浩获高考理科第二名,2003年王月清获高考市内六区理科第一名,巩金麟获文科第一名,2004年刘爽获天津市文科状元。一批批学有特长的学生在全市、全国历年的各种竞赛中捷报频传:1991年吕强获第22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2003年李伊邙获第八届国际天文奥林匹克竞赛铜牌,2004年李纯毅、张宇辰、任庆春六位同学获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冬令营两块金牌、两块银牌、两块铜牌,2005年、2006年任庆春同学两次代表中国参加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并连续两次获得金牌。近六年中,有600多人次获全国高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外语、计算机竞赛天津赛区一、二、三等奖;100人次获高中奥林匹克竞赛全国一、二、三等奖。2003年胡晓峰同学获第十八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薛滕、吴念众同学的"纳米技术"应用获二等奖。为学生成功的人生奠基是耀华中学的办学目标,学生的成功、成才是耀华中学的成功。 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原教育部副部长韦钰、天津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到我校视察工作,对学校给予充分肯定。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耀华中学获得了很多荣誉:耀华中学是全国首批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先进校,全国电化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科学"十五"科研课题重点实验学校,全国青少年科普创新示范学校,天津市"三A"学校,天津市实施《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示范校,天津市文明学校,天津市中小学德育特色学校,市级绿色学校,首批"天津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首批"全国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中学",天津市青少年科技活动示范学校,天津市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学校等。 如今的耀华园,在立昌书记"再建几所‘南开"、‘耀华""的鼓励与鞭策下,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全体耀华人正以"为成功的人生奠基"为办学目标,勤朴忠诚,奋发有为,在新世纪中不断超越自我,追求卓越,为天津教育事业的腾飞做出更大的贡献。
天津市第二南开中学的前身是 1923 年由张伯苓先生创建的南开中学女生部, 1978 年被命名为天津市首批重点中学, 1992 年、 2001 年二次列入《中国名校》。学校一直秉承着“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南开校训,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挖掘学生的一切潜能,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高规格人才”的育人目标,努力把学校办成现代化、信息化、优质化、有特色的国家级示范高中。 作为天津市首批争创“国家级示范校”的示范性高级中学,学校由市区政府总投资 2.1 亿,学校建筑面积 42000 平方米。学校初高中共有教学班 86 个,可容纳 4000 余名学生就读。学校的主体建筑有 8 层的综合办公楼,其南侧为第一教学楼、电教信息楼、大会堂、科普馆,北侧为第二教学楼、实验楼、报告厅和多功能体育馆,校园东部有多功能综合体育运动场,其北端第三教学楼和南端的学生公寓、师生餐厅遥遥相对。千兆校园网、遍及全校的 800 多个计算机终端、丰富海量的校园网络资源,也成为现代化学校的一个风景线。 学校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为有特长的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自 2001 年始创立的高一信息技术实验班,学生人手一机,在与其他班级无异的教学规程下,以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全面培养为目标,以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为目的。 2003 年开设了英语创新实践班。为响应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学校特设了物理、化学、生物开放型研究性学习实验室和信息技术软硬件研究实验室,开设了各学科的奥赛辅导,开设了众多的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艺术节、读书节、体育节、科技节,学校的素质教育舞台别具特色而且丰富多彩。 第二南开中学拥有一支治学严谨、特色鲜明的教师队伍。现有特级教师 2 人,高级教师 119 多位;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 29 人。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特色学科建设、信息技术全员培训等符合新时代要求的“软件”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第二南中学加强开展“校本培训”,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训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来抓。做到了三个方面的工作,即第一,完善校本培训的组织机构;第二,.开展教师职业技能的培训;第三,举办教师职业技能的竞赛。在近几年的校本培训中,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其中有被推荐为国家级骨于教师 1 人,被推荐为市级学科带头人 3 人,被评为区级学科带头人 7 人,被确定为区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有 1 4 人。 多年来,学校以校风严、学风浓、班风正、质量高、有特色而倍受社会赞誉。学校获得的荣誉有:天津市科技活动先进校、天津市绿色学校、天津市培养体育后备人才重点学校、天津市实施素质教育三 A 学校等诸多荣誉。 学校历年高考本科录取率稳定在 98% 左右,重点大学录取率稳定在 80% 左右。近几年来,北大、复旦、科技大学等国家一流名校屡屡中榜,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素质高、思维活、兴趣广的优秀人材。
怡和中学是一所在原天津市颐和中学基础上依法改制的民办全日制完中学校,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学校坐落在红桥区光荣道35号,交通十分便利,比邻著名的河北工业大学,整体占地近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教学楼、礼堂、多功能演播厅、综合实验室、阅览室、现代化塑胶跑道和人工草皮足球场及史、地、音、美、信息技术专用教室等各种教育教学设施先进,设备齐全。宽带校园网覆盖全校。 怡和中学师资力量雄厚,全部聘用具有丰富高中教育教学经验的教师任教,并由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学校全面贯彻育人方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自主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全面育人打基础、改革创新求发展,锐意进取有特色”的办学思想,对学生教育努力做到“四统一”,即: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统一;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统一;信息素养与学会学习统一;课内教育与社会实践统一,从而凸现“崇尚科学、弘扬人文、促进学生在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个性发展”的办学特色。天津市怡和中学的全体教职工,将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学生为目标,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设施先进、管理科学、队伍精良、质量优异的民办中学,为巩固天津基础教育成果贡献一份应有的力量!
天津市扶轮中学(原天津铁一中)最早称天津扶轮功学第一中学,是全国第一所铁路中学。学校始建于1918年11月4日,是铁路企业办的一所完全中学,校址在河北区吕纬路93号。建校伊始,学校以"忠、信、仁、勇"为校训,明确"各科教授之方法"是"纯取自动主义",注重"道德之培养"和校风建设,学生成绩优良。1926年,四年制班最后一届毕业生陈省身,跳过了三年大学预科直接考入南开大学本科就读。学校体育成绩也十分突出,学校篮球队在1928年华北地区篮球赛中获中学生组冠军;队员姚恩汉曾两次入选国家队参加远东运动会。校园占地21282.88平方米,建筑面积13261.9平方米;有计算机房、语言实验室、多功能电化教室、理化生实验室、音乐教室、体育馆、图书馆、校史陈列馆、阶梯教室、会议室、礼堂等,教育教学设备齐全。操场面积3807.2平方米。图书馆藏书5.5万册,学校固定资产约900万元。现有初、高中学生 2297名,教职工156名,现任校长康臣,党支部书记张宏声。学校礼聘名师任教,长期以来有一支献身教育事业、治学严谨、作风勤勉的教师队伍。首任校长兼算术教员顾宝埏先生亲任几何课教学,是数学大师陈省身教授的几何启蒙老师。20世纪30年代曾任天津市、河北省教育厅长、解放后曾任全国政协委员的焦蕴华(实斋)先生,20年代曾任北京《民国日报》社社长的张兼甫(简夫)先生等曾应聘在该校任教。作家、教育家、解放后曾任人民出版社中学语文课本编委会高级编辑、著有散文集《我和笔杆》的董秋芳⒂先生,1943年受到毛泽东赞扬的延安评剧院《逼上梁山》原稿作者杨绍萱先生等都曾应聘在该校任教。1956年经教育部审定为中学一级教师、人称"张三角"的张炳中先生,自1948年应聘该校任教直至1965年退休。国家级田径裁判、国家田径仲裁委委员、天津市田径协会裁判委员会副主任、高级体育教师王万金,1952-1990年一直任教该校。还有本市著名鸟类专家、全国动物学会鸟类分会会员、高级生物教员袁良等一批骨干教师。学校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50-60年代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实施政策、党的教育方针和苏联教育经验,开展教学研究,鼓励教师在职进修。和"以老带新"为主要内容的"名师工程",既有优秀青年教师硕士学位培养十年规划,也有高、中级学科带头人等不同层次教师的培养和管理办法。
天津市第一百中学成立于1960年,1980年被确定为天津市首批重点中学,1994年7月初、高中分离,成为高中校。建校四十年来,学校已成为天津市有较高知名度的学校,是天津市十八所"中国名校"之一。学校多次荣获天津市文明单位,普教系统先进集体,天津市"三A"学校等称号,是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2001年,被天津市教委确定为首批具有外省市招生资格学校。 学校现有教学班24个,学生1318名。学校有-支高水平的教职工队伍,121名教职工,其中高级教师36名,中级教师43名,特级教师3名,20余名教师担任市、区级兼职教研员,很多教师已成为市、区学科带头人,十几年来,在省市级刊物发表论文数百篇。 学校始终将德育置于学校工作的首位,十年来,先后有29名学生加入党组织,近2000名学生参加党校学习,800多名学生提出入党申请。在已进行的三届"天津市十佳中学生"的评选中,我校均有学生当选。 学校遵循素质教育的办学思想,深化教学改革,高中会考多科成绩A级率在全市名列前茅。十几年来,高考-次进线率、升学率均保持在85%和95%以上,近三年本科一次上线率在95%以上,重点大学上线率在75%以上,已有3000多名学生考入高等学校。先后有61名学生在奥林匹克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等竞赛中获奖,数十名学生获文学、艺术、体育竞赛奖;校田径队连续6年获东丽区中小学田径运动会团体第一。 学校位于天津市东丽区区政府所在地,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约39亩),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为争创一流示范中学,市区政府正在建设新的天津第一百中学。新学校设计规模为48个教学班,占地150亩,建筑面积45000平方米,计划2002年8月交付使用。新学校的建设,为广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百中学,这所富有朝气和希望的学校,明天一定会更加灿烂、辉煌!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