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简介 昆明明通小学创建于1955年,是国家教育部首批命名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是“云南省一级示范学校”、“云南省实验学校”、“云南省文明单位”,“云南省优级甲等学校”在校职工115人,现有43个教学班,2710名学生。学校各科教学设施齐备,教学功能完整,为学校的减负增效,整体结合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奠定了坚定的物质基础。 书山学海勤耕耘,笑看桃李遍九州。明通小学以“培养创新精神,塑造完美人格”的办学宗旨,以“以爱育爱,以教促教,以才竞才”为学校特色,形成了“求实、求精、求活、求新”的校风;“爱生、公正、严谨、现代”的教风;“好学、勤奋、诚实、灵活”的学风。“继承、借鉴、创新、发展”是明通小学永恒的办学思想。 学校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结构,倡导以教师的成长促进学生的成长,让少数学生的成长带动全体同学的成长。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把成功的机会交给学生,面向全体,为学生合作学习架桥梁。同时向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艺术教育、环境教育、养成教育,使课外教育活动丰富多彩。 构建以信息技术为平台,以创设情境为动力,以激发动机为钥匙,以榜样认知为主线,以实践操作为手段,以自律反馈为调节的“以德育人”的教育模式,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育人网络的作用,使全体师生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 美的体验孕育出美的创造,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校注重从日常行为规范入手,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注重充分利用环境的感染作用,全面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几年来,获得全国、省、市、区各种奖励的学生就有200多名。 明通小学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科研活动,先后参与了国家科研课题,如:《掌上型信息技术产品在教学中的运用》;智能机器人“能力风暴”机器人研究项目资料;“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的关系”课题,开辟了一条“科研导教,信息技术促教”的教改之路。近年来,先后有美国、英国、泰国、香港等多个参观团到学校参观、交流。 明通小学的师生将满怀热情向朝着学校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和网络化迈进!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位于美丽的昆明翠湖之滨,始建于1939年,其前身为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附小。学校继承并弘扬了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的办学精神,并以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为出发点,逐步形成了“立志、勤奋、文明、创新”的优良校风。学校拥有文林、金安、金牛三个校区,108个教学班,在校师生7500多人(2010年8月,新增金江校区,全校教学班增加为112个)。全体附小人用爱和责任在工作,通过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为学生充分、全面、终身发展创造条件、夯实基础。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莲华小学始建于1942年,地处莲花池畔,校园占地面积8.95亩,全校1509名学生,设有29个教学班。校园四季鲜花盛开, 一个个摆搭精美的花坛把校园妆点得犹如大花园。一幢新建的六层教学大楼拔地而起,步入教学大楼,映入眼帘的是那富有教育意义的德育走廊,让人目不暇接,受益匪浅。微机、语音、多功能、自然、音乐、美术、体育、劳技、图书室一应俱全。 近年来,学校以”全面发展,夯实基础,科学育人,勇于创新”为办学方向,狠抓教学质量。三年中,师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先后获全国奖78人,获省、市、区级奖数百人。在全校63名教师中,有11人是市级骨干教师、区级学科带头人,19人是市级、区级优秀教师,占全校教师比例的50%。学校被定为全国”反馈教学法”实验学校,同时还接受了省级劳动实验课题的研究任务。 学校领导观念超前,眼界开阔,在五华区教委的关心和重视下,在教委拨款27万元的基础上,学校又自筹资金30多万元,于今年9月份,建起了莲华校园网络,班级实现”四机一幕”。
嵩阳小学的全称为嵩明县嵩阳镇第一完全小学。原址位于县城西北角,始建于1910年,至今有近百年的历史。 嵩阳小学是市、县两级文明学校,省一级三等示范小学,现有37个教学班,2039名学生,84名教职工。 几年来,学校沿着科学、规范管理的轨道稳步发展。全体教职工"团结、进取、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各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社会信誉很高,发挥了示范学校的辐射作用。近年来,学校在教学教研方面,认真学习钻研和贯彻落实新课标,围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主题开展研究。教师转变观念,改变角色,以学生为主,尊重学生人格,保护学生求异思维,发展学生个性。在课堂教学中,彻底改变陈旧的模式,做到师生平等,学生自主、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通过努力探索,大胆实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绩。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学校建成教学楼2幢,计5199.54平方米,内设标准化教室40个,综合楼1幢,计 2787.44平方米,内设电教室、体育室、美术室、图书室、阅览室、仪器室、语音室、音乐室、微机室、中心控制室、办公室、少先队室、大小会议室等;教学楼和综合楼铺设了现代化的网络系统,包括远程教育系统、校园广播系统、有线电视系统、电话系统、校园网络系统等;加上厕所、配电室、篮球场地等配套建筑和课桌椅等设备购置。 多年来,我校教育教学效果显著, 1990年,学校获"昆明市电教先进集体"、"市暑假活动先进集体"、"市德育先进集体"、"市少先队红旗大队"称号,142、147两个班分别获"全国红旗中队"、"省红旗中队"称号,学生美术作品19幅赴北京展出;美育工作,李婧婕等同学在参加全国"小白花"杯少年漫画作品比赛中获二等奖,李云涛老师获优秀指导奖,杨雨泉获伯乐奖。1997年,嵩阳小学少先队获"全国雏鹰大队"称号。2002年12月被云南省教育厅评定为"云南省一级示范小学"。2003年8月,学校获共青团云南省委、省教育厅颁发的"第二届全国青少年英语口语大赛 ‘前进杯"云南赛区优秀组织奖",两名教师获优秀指导奖,4名学生获新人奖。多次被省少工委、晨光出版社评为优秀小记者站。 我们的校风是:团结进取、开拓创新;教风是:严谨求实、敬业高效;学风是:乐学多思、勤奋上进。学校教学质量多年位居镇内第一;仅两年多来,教师论文100余篇获市级以上奖或在有关刊物上发表;45名教师分别受到国家、省、市、县级的表彰或奖励;7名教师参加昆明市课堂教学竞赛活动并获得一、二、三等奖;德育、美育工作捷报频传,学生在少先队活动、书画、音乐技能比赛中获省级以上奖励的高达162人次,其中,7名学生获全国千名好少年、好儿童称号。78名学生的美术作品获国家级奖励,1名学生到北京参加"中国青少年新人大赛儿童声乐组比赛"获铜奖(未设金奖)。2名学生到昆明参加电脑操作比赛,1人获I T娃娃知识与技能"十佳娃娃"称号,1人获优胜奖;10多名学生的文章在《蜜蜂报》上发表,8名学生获团省委"学习交通知识好学生"称号。
昆明市五华区红旗小学历史悠久,底蕴丰厚,人才辈出,是学生腾飞的摇篮,教师成长的沃野。学校拥有一支团结、实干、高素质的具有开拓精神的教师队伍,曾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教师,有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优秀体育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教师们凭着开放的教育思想,领先的科研,以良好的素质,进取的态度,奉献的精神和踏实的作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学校以“开发潜能、发展个性”为育人理念,从整体改革实验到差异教育的研究从二级循环活动的尝试到创新教育的思考以及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探索,捕捉着现代教育最敏感的话题,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学校一贯坚持“品牌、质量、服务”的意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以一流的教育质量树立了自身的品牌形象,赢得了社会的赞誉。
昆明市五华区育红小学位于昆明市中心玉带河畔,与东西寺塔毗邻的育红小学是一所有着70多年发展历史的名校,多年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同,树立了良好的声誉,是云南省一级示范小学。 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21世纪,我们迎来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掀开了育红发展历史上新的一页。2003年9月在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关心指导下,进行了教育资源的整合,撤消金碧小学,整体并入育红小学,进一步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办学质量和整体效益,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要,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现育红小学一校两址,占地14.8亩,有30个教学班,学生1325人,教职工85人,教学辅助教室11间,均达一级标准。 团结奋进、求真务实,锐意改革的领导班子正带领着一支用于探索,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在秉承严谨敬业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着眼“远字”,立足“高”字,突出“新”字,树立“团结、进取、创新、敬业”的校风;“求实、求精、优质高效”的教风;“勤奋守纪、文明向上”的学风,以培养品行端正、智能优良、兴趣广泛、身心健康,学有特长的学生为育人目标;实现管理科学化,教学规范化,设备现代化、环境育人化的工作目标,促进师生和谐发展,获取学校、学生、教师、家长、社会多赢的局面。 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中,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突破口,开展了教学教法及现代教学手段的研究,狠抓科研。全校教师中20%获市、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称号。教师的论文、课堂教学竞赛、说课竞赛等在全国、省、市、区多次获奖。学校被定为省级劳动课教学示范点,省级科学课推广示范校。是全国“引探教学法”的实验基地,学校的“大课间”活动在全省进行推广。学校曾在全国文教群英会上获“全国红旗学校”的光荣称号。被评为“昆明市文明单位”“文明学校”“爱国卫生红旗单位”。 展望未来,育红将扬起改革和发展的风帆,遵循德育是灵魂、教学是中心、质量是生命、科研是先导、实验是手段、师资是根本、设施是基础、管理是保证、服务是宗旨的办学思路,群策群力,团结一致,共同开创育红更加辉煌的明天。
康运百福希望小学位于和平乡东部的偏僻山区,距乡政府所在地24公里,交通闭塞,与文山小街镇麻栗寨小学山水相连,隔河相望;该校招生覆盖百福、石坎两个村委会20个自然村928户人家,总人口4359人。回眸它的发展历程,前身是创办于1966年的和平农业中学,因年久失修,校舍拥挤,破烂不堪,交通不便,不能适应当地教育发展的需要,1998年6月上级下拨国家“贫义工程”项目款49.04万元,从百福村搬迁至太平街村,学校占地20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063平方米,砖木结构,随着教育的发展,2003年9月石坎小学5、6年级并入百福小学,招生半径由原来的6公里扩大到13公里,至2006年,百福小学校舍已破旧、拥挤,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不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在此办学艰难之际,2005年6月,康运基金会(香港)有限公司主席70余岁的王忠文先生通过屏边县委希望工程办公室获悉我校校舍破旧拥挤,亟待改建之情况。6月的焦阳,挡不住王先生不辞千里亲赴我校实地考察,并决定由康运基金会(香港)有限公司捐资7万美元,改建百福小学教学楼。我还清楚地记得,那是6月19日,王忠文先生及其团队在屏边县委希望工程办公室领导的引路下,到我校破土奠基,随着一阵鞭炮声,王先生一锄挖下去,掌声响遍了整个校园,希望的种子将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那天我失眠了,王忠文先生那亲切的背影总在我眼前呈现……。 在建期间,屏边县各级组织大力支持,相继筹资人民币12万元,以扩大建设之规模,当地干部群众自发修路以便工程施工。 如今的康运百福希望小学,占地4338平方米,建筑用地面积1096平方米,石砍小学已于2008年9月全部并入百福小学,全校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22人,学前班53人,共有学生275人,教师15人。康运百福希望小学的建成,极大的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教师工作兢兢业业,学生学习成绩蒸蒸日上,教育教学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从2007年至今,已有21人次获得康运杰出教师(屏边县优秀教师)称号。这使我深深感受到中国有这么好的爱心人士,孩子们的梦想不再是无期,中国梦的实现不在是虚幻。百福小学经过2016-2017年的重建以后,现在已经是一所乡村寄宿完全小学,现有师生三百余人。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