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是实施九年一贯、十二年办学的实验学校,是杭州市实验学校,杭师院的附属学校,浙江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高中部是浙江省特色高中。学校地处杭州市中心,两个校区均坐落在美丽的西湖旅游风景区。共有90个教学班,4000余名学生,270余名教职员工。九年一贯制校区占地4.7万平方,建筑面积达4万平方。 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由是杭州最早实施九年一贯制教学的学校之一,是浙江省属机关子弟学校,是革命战争年代的保育院,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学校师资精良,组成了以特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省市级教坛新秀及学科带头人为主的教师团队;办学特色明显,成果丰硕,先后被评为市最满意学校、教科研先进学校、目标考核达标优秀学校等,06年、07年重高升学率均位居杭州前列;在机器人、“三模”、头脑OM等比赛中多次获得省、市第一名,2003年本校学生代表浙江省获得全国机器人比赛第一名。据学校相关人士介绍,申花路分校将继承保俶塔实验学校优秀的教学传统,做到师资共享,同时借助开设分校这一重要时机,加快教师力量引进,使教学质量更上一台阶。
杭州采荷中学教育集团是杭州唯一的省级示范性初中,始建于1989年。 现今,已有60个班级,共2323名学生。学校拥有一支强劲的师资队伍。在195位教职工中和行政人员中,教师总数达182人之多。现任严国忠校长是全国优秀教师,省特级教师。 1996年和1997年,采荷中学的两位学生在杭州市初中升高中的考试中分别获得中考状元。自那以后,学校在各个学科上都不断获得了出色的成绩。每年,都有数百名学生赢得国家级、省级、市级或区级竞赛的各种奖项。这些成绩在省内其他同类学校中处于领先地位。此外,学校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多方面发展。组织了“双休日俱乐部”,内容涉及:篮球、足球、乐器、合唱、计算机、英语口语、文学作品欣赏和摄影。双休日俱乐部使学生们根据自我的意愿发展了他们各方面的特殊才干。 高效的管理,丰硕的教学成果和一流的教学水平为我校赢得了来自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采荷中学是国家禁毒示范性学校、浙江省模范单位、浙江省模范学校、浙江教科研先进单位和浙江省200强科研学校。除此以外,我校还是市政府指定的市重点对外参观交流学校。
新世纪外国语学校创办于1993年,是浙江省第一所国有民办学校。拥有一流的硬件设施,优秀的师资队伍、和谐的校园文化及良好的办学成效。学校于2011年成立初中部,分设湖滨与资金两处校区,位于风景秀丽的中河两畔。学校初中部师资雄厚,教学质量位居区前茅。2012年上城区教育局将继续对新世纪初中部给予高度的关注和支持,统一选调区内优秀骨干教师任教为培育“文理兼优、英语特长、具有名族精神和国际视野”的优质初中生做好充足的师资配备。 目前全体新世纪人都在为学校创办成国际化、现代化、精品化的九年一贯特色学校而努力。 一、办学理念 1、打造国际化、现代化、精品化的一流住宿制学校;致力于培养“文理兼优、英语特长、具有名族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快乐少年”。 2、关注学生身心健康,打造亲情住宿文化;强化学科质量观,夯实中考学科基础;深化英语特色,嵌入英美高中预备课程,探索多元升学之路。 二、课程设置 按照浙江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严格实施教学。在国家规定的课程外,与战略合作伙伴著名的国际化教育集团“浙江新通国际”,共同推出嵌入式的国际初中英语教学课程。 三、办学特色 1、外语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与文化素质,关注听、说、读写等综合语言应用能力,采用一“小班化、全境化”为特征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全面素养的提升。 2、学校设置丰富的校本课程,有嵌入式的国际初中英语课程可供选择。“浙江新通国际”将以其丰富的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和强大的教学专家团队以及多年的语言培训经验大力支持学校的国际化发展。 3、全封闭、高品质的住宿条件,为学生静心读书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合理的作息安排,在确保体育锻炼和充足睡眠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晚自修时间,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
杭州市余杭第二高级中学,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地处杭州市临平人民大道1501号,正式成立于1998年2月,原名余杭市第二高级中学,2001年3月余杭撤市设区,改为现名,简称余二高。学校前身余杭市临平中学,创办于1952年。为适应余杭优质高中发展的需要,1998年2月临平中学易名并一分为二:师生各半,迁往新址的是余杭市高级中学,在原址的是余杭市第二高级中学。档案历史由余杭市高级中学继承;校舍、设备、图书等,由余杭市第二高级中学继承,同时也继承了原临平中学的优良办学传统。2001年5月启动余二高迁建事项,2004年5月整体搬迁至现校园。 校园宽广,环境优美,校舍多,功能全,结构合理,设施先进,能充分满足教学及学生活动和生活的需要。学校现有班级48个,学生2500人左右,其中住校生1800人左右。学校占地面积173亩,建筑面积5.58万平方米,绿化面积4.61万平方米,总投资综合折算达1.5亿元人民币(不含土地可折算的4亿元)。学校有电子阅览室、室内游泳池、体操房和大型学术报告厅等。 学校师资队伍实力强。教职工180余人,专任教师中本科学历达98%以上,高级教师25.32%,一级教师34.81%;有60人研究生课程班结业。学校有省特级教师1人,省优秀教师2人,省特级教师重点培养对象5人,市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秀共46人,省级立项课题主持人3人,“十五”国家教育科研重点课题主持人2人。学校领导班子结构合理,年富力强。校长兼书记连晓,省特级教师,省语文教学学会常务理事,杭州市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余杭区教育学会理事长,杭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专家组成员;副校长兼副书记项水林,高级教师,省春蚕奖获得者,省优秀团干部;副校长孔晨霞,高级教师,区学科带头人,省优秀教师。学校有健全的行政管理机构。全体干部团结协作,勇于开拓,廉洁奉公,高效务实,在教职工中有较高的威望。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岗位目标责任制和全员聘任制,党组织充分发挥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教代会积极参与民主管理,通力合作,工作开展顺畅高效。
江南名校——杭州第二中学,为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建立最早的现代中学。其前身为私立蕙兰中学和国立浙江大学附属中学。蕙兰中学创办于“戊戌变法”的志士仁人以鲜血推行近代化的翌年(1899),创办人为美国基督教北浸礼会差会传教士甘惠德(W.S.Sweet);浙大附中创办于“七七事变”后的颠沛流亡之中(1940),创办人为著名科学家、教育家竺可桢教授。 杭州第二中学,为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建立最早的班级授课制学校。其前身为私立蕙兰中学和国立浙江大学附属中学。蕙兰中学创办于志士仁人以鲜血推行近代化的“戊戌变法”的翌年(1899年),创办人为美国基督教北浸礼会差会传教士甘惠德(W.S.Sweet);浙大附中创办于“七七事变”后的颠沛流亡之中(1940),创办人为著名科学家、教育家竺可桢教授。两校名师荟萃,管理严格,学生学习勤勉,思维活跃,具有很高的教学质量。其中,浙大附中学生的爱国民主传统,蕙兰中学学生的体育运动精神,尤为各界人士瞩目。 1951年8月,两校在“蕙兰”原址合并,改称现名。1953年,列为杭州市重点中学;1963年,成为浙江省教育厅直属实验中学;1978年,被定为浙江省重点中学;1980年,经省政府批准,列入首批办好的浙江省18所重点中学之一。1995年,经省教委考核评估,被认定为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 杭州第二中学跨江发展,已成为拥有五个校区的现代学校集团。 现任校长叶翠微先生,通过全国公开竞聘,于2000年自广西北海市教委副主任、北海中学校长任上调入该校。 杭州第二中学办学成果斐然,其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名重省内海外。 自创建以来,学校以培养高素质的优秀毕业生为己任,百余年间,学校累计培养初、高中毕业生4万余名。每年向北大、清华、复旦等名校保送优秀毕业生达30名左右;考入全国各重点大学深造的优秀毕业生比率居省内前茅,2005年周致远同学荣获全省理科高考第二名,2006年卢毅、朱熙文同学分获全省理科高考第一、二名,2011年杭二中王雨晨以第12届亚洲物理奥赛第四的成绩,夺取金牌。 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了优秀的育人传统。 从“蕙兰”的校训“诚、勤、爱”,到竺可桢的训词“立志、努力、为公”,二中人从精神层面上认准了自己的追求方向——“高”(高目标,高境界)、“正”(树正气、走正道)、“实”(说实话、做实事)。 学校坚持以“思想解放,行为规范”为追求,强调“高境界做人,高水平学习,高品质生活”,提倡“宽松、宽容、宽厚;开明、开放、开化;人性、理性、灵性”。 现代的校园文化引导着学生“追求卓越,创造一流”。现代的教育设施、鲜活的文化载体,定位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保证了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设计的“自主发展”需要;学生业余党校、中学生团校等教育主阵地,以及“桃李文学社”、“墨缘书画社”、“小院士工作室”、学生艺术团管弦乐队、合唱队等几十个学生社团,构建了多姿多彩的校园人文环境。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