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科技工程学校是一所以培养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为特色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始建于1984年,前身是嘉兴中专,1999年与嘉兴市南湖商业职业中学、嘉兴市成人教育培训中心和嘉兴市成人中专合并移地组建而成。2000年学校被评为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嘉兴市本级唯一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学校锐意改革,大胆创新,2001年在全市率先实施了以专业教学部管理为主要特点的校内管理制度改革。2004年被教育部等六部委认定为“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首批基地之一,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确定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国家级数控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全国CAD应用培训网络工程设计中心嘉兴基地和嘉兴市首批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学校已获得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嘉兴市教育科研基地、嘉兴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嘉兴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嘉兴市“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示范单位、嘉兴市市属教育系统规范化基层党组织、嘉兴市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学校党组织连续多年被评为嘉兴市市属先进基层党组织。学校连续四届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中等职业学校 “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中荣获“优秀组织奖”和“组织工作特等奖”;连续三届嘉兴市职业学校技能节竞赛中均获得骄人的成绩,在全市33所中等职业学校中荣登金牌总数和奖牌总数两个第一,金牌数、银牌数和奖牌总数超过其他市本级学校总和。 学校位于中共一大会址嘉兴南湖之畔,文昌路1848号中职园内,占地面积201亩,建筑面积6.6万㎡,设施完善、设备先进,场地宽敞,校容美观,绿化面积达50%以上。学校有三幢独立的教学大楼和三幢独立专业实验楼,一幢综合楼,并有宽敞明亮的图书馆、阶梯教室、食堂和设施齐全的体育馆、学生公寓等。学校拥有先进的数控加工实训室、钳工实训室、电工实训室、普通加工实训室、PLC实训室、数控仿真实训室、计算机组装维修实训室、网络实训室、酒吧实训室、餐饮实训室、模拟导游实训室等41个实训室和10个多媒体计算机机房(计算机近1000台)。其他还有独立多媒体教室9个、电视制作演播室等,仪器设备总值2000多万元。藏书8.5万余册(含电子图书),各类期刊200余种。 学校设有数控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计算机软件与网络技术(北京大学青鸟软件特色班)、电子商务、国际商务、旅游服务与管理、商业经营与管理、财会电算化、商务外语( 英、日)、航空服务等16个专业,其中,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为省级示范专业,数控技术应用、商业经营与管理、财会电算化为市级示范专业。专业设置已涵盖加工制造业类、信息技术类、商贸与旅游类、财经类等4大类。 学校经过多年的改革、建设和发展,始终以“红船精神”为指引, 确立“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坚持服务经济社会”的办学理念,确立“职业教育就是大众教育,不求人人出名,但求人人成才”的育人理念,秉承 “崇德修身、砺能强技、笃学应用、善用创造”的校训精神,全面树立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观,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人才观,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观。按照“整体规划,全面推进,突破重点,培育特色”的四项工作原则,加强品牌示范专业建设,积极探索“院校合作”、“校企联合”、“产教结合”等多种办学的新方式新途径,经过不断探索,学校先后与嘉兴正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43家大型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或开展“订单”办学。在服务业方面,学校与上海金岛温莎酒店等合作,实行二年在校、一年企业教学模式。学生以准员工身份进行实岗训练,实现了零距离就业,获得了高星级企业的高度评价,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学校已为社会培养了近万名中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海宁市第二中学创办于1956年,是教育局直属初级中学(2008年秋季开始停办高中段),坐落于海宁重镇袁花镇天仙街114号。学校现有学生1800人左右,教职工140余人,办学规模合理适中。 近几年,学校以“励志、崇实、开拓、创新”为校训,以“发挥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发展”为办学理念,以“责任教育”为主导,注重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严格管理,鼓励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发展,高考上线率始终保持在94%以上,本科率稳定在40%左右,重点线人数年年有所突破,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学校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每年举办体育节、文化节、艺术节等大型活动积极发挥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墙一景的育人功能,构建“三维一体”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创设和谐的校园环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搭建平台。学校重视学生的健康成长,常年设立贫困学生专项补助金和绿色希望银行,积极资助贫困学生,做好青少年权益维护工作,注重学生成才的同时,让每一位学生安心完成学业,2005年学校被评为“浙江省优秀青少年维权岗”。 学校坚持以学习型学校建设为依托,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学校注重教师的业务培训,不断强化教师的教学常规,通过教学对话、课题协作、经验共享等方式,充分发掘教师内在潜力,学校对青年教师的科学、规范、高质的培养模式,始终拥有一支年轻而富有朝气的教师队伍,同时为全市的教育事业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我校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提升人的生命质量。因此,无论是知识传授的教学还是思想品德的教育,都紧紧围绕“培育健全的人,培养有教养的人,培育精神幸福的人”的目标。 中学时期不但是性格的形成期,更是人生的转折期,所以,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是提升人的生命质量的前提与保证。只有提高了学生的生命意识,才能培养有教养的人:有自己的风格、理想、品位与尊严;只有有教养的人,才能有内在的自我教育: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善于内省;只有有自我教育的人,才能对别人的感受有所尊重,才能有明确的择善原则,才能有强烈的正义感和敏锐的判断力。 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是指整合学校文本教学、思想教育、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等资源,渗透生命教育,从生活信念、生活态度、生活情趣、生活方式等方面,塑造有憧憬、有向往、有理想、有激情的幸福的人。 我校针对学生大多是平民子女,在“亲情教育”的基础上,又在嘉兴市率先实施“小班化(每班小于30人)”教学。在培养学生“爱、孝”等亲情的基础上,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在普通学校中享受到“贵族化教学”。目前,无论是学生的精神世界,还是学习方面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态势,受到社会、同行、家长、学生的好评。
浙江省海宁市高级中学位于举世闻名的。海宁市高级中学是浙江省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所新兴易地迁建的现代化高级中学,现为省一级重点中学,省文明单位,省文明学校。海宁市高级中学习惯简称该为“海高”。学校以“猛进如潮”为校训,以“办科学与人文精神融合的现代教育,育道德与文化底蕴深厚的创新人才”为办学目标,在教育科研、校园文化、学术活动、对外交流等方面争创名校特色。路南,占地总面积107734平方米(218.8亩),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总投资1.9亿元。
嘉兴市第一中学以历史悠久、名师众多、人才辈出而著称,其前身嘉兴府学堂创办于公元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辛亥革命后,学校改称浙江省立第二中学、抗战时期更名为浙江省立嘉兴中学。1937年11月抗战期间迁校至丽水碧湖。1946年浙西一中复员迁禾,恢复省立嘉中。1954年起改为现名。2002年百年校庆之际迁进了位于南湖之畔、占地158亩的新校园。 学校自创办以来,培养学生三万余人,校友遍布全国各地、世界各洲。他们中有:辛亥革命时期著名人士范古农、褚辅成,文史界知名学者钱玄同、朱希祖,教育家张印通,著名文学家、作家沈雁冰(茅盾)、郁达夫、查良镛(金庸)、,著名书画家陆维钊,著名国际问题专家金仲华、褚葆一、盛庆王来,原国家安全部部长凌云(吴沛霖),原国家教委副主任何东昌,原国家经贸部副部长沈觉人,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江西省省长黄智权等,中国科学院院士汪胡桢、张钟俊、丁舜年、陶诗言、程裕琪、屠守锷,中国工程院院士屠善澄、吴祖垲、吴澄、沈世钊、潘君骅等。 学校全面启动和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在加强硬件建设同时,全面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我们确定的办学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与满足社会需求和家长要求的统一。”我们制定的发展目标是:“继承传统,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努力把嘉兴一中办成高质量、现代化、有特色的一流历史名校,为社会发展、人类进步培养更多基础厚、素质优、能力强、有特长的优秀人才”。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83人,其中特级教师2人,省名师培养人选3人,省教坛新秀4人,“省中小学骨干教师高级访问学者项目”培养对象2人,嘉兴市第四批专业技术培养人选5人,嘉兴市名校长1人,嘉兴市名教师5人,嘉兴市学科带头人11人、市属级学科带头人26人。高级教师73人,一级教师85人。现有48个高中班,2423名学生。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