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龙洲双语实验小学创办于2002年9月,是一所公办小学。学校位于越城区昌安龙洲花园内,占地近50亩,列绍兴市区小学之最,设计规模40个班。按省Ⅰ类标准设有大型体育馆、塑胶田径场、电脑房、语音室、舞蹈厅和音乐、美术、常识、书画等专用教室,还建成了校园局域网、校园音响系统、有线电视系统等,班班配有电脑、实物投影仪、彩电、有音视频回传及投影机系统。 四年来,校领导班子励精图治,汲取当前最先进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以教科研为先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新课程标准为准则,建立了科学的激励机制,全新的评价体系,以“1+1+1”的育人模式,即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英语特色+书画特色,发展个性育人才。全校实行小班化教学,每班班额控制在35人左右。在这样的班级中,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内外活动,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互动。 学校以双语教育为办学特色,开展小学阶段学生学习英语适应性、在各学科双语教学等方面的课题研究,有市级立项课题二个。开发校本英语课程,挖掘学生学习英语的潜能,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英语的能力和习惯,积极拓展校园双语文化的氛围,凸现环境育人的功能。学校从一年级就开始实施英语教学,每周3课时,有专门的校本英语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实施二套英语教材,每周4课时,经常性地开展英语情景交际活动。几年来,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较好,在越城区小学生英语故事比赛中连续二届蝉联一等奖,三、四年级的学生已能流利地与教师进行简单的英语对话,四年级学生的英语词汇量已达到了普通学校小学毕业生的水平。 学校每周开设课程超市,让孩子自主选择感兴趣的科目,做到学有所好、学有所长。校园传统活动、体艺节目更是异彩纷呈,每年举办运动会、体育节、英语节、艺术节,让孩子们在各式各样的活动中锻炼成长,人人会一种技能,个个成为特长生。近年来,学生多人次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在全国、省、市、区学生书画比赛中三十余人次获得了一等奖,五十余人次获得了二、三等奖;在越城区小学生演讲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在越城区花样跳绳比赛中获得了优秀创新奖,并在《小兰花》中全程播出;学校羽毛球队在越城区首届羽毛球队比赛中包揽了乙组男、女冠亚军;在越城区小学生歌唱比赛中多人获得优胜奖;在越城区小学生故事比赛中多人获奖;有二支小队在越城区中小学生“走进名人名著 践行名人名言”暑期综合实践活动中获一等奖;越城区小学生“迎‘双争’庆‘六一’‘三看绍兴’”征文大赛中获一等奖。有多位学生在全国、省、市级 “环保征文”等作文比赛中频频获奖;有多位学生的作文、书画作品在各级各类报刊上发表。 学校拥有一批年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青年教师占85%,敬业奉献是每个教师的座右铭,“每个学生就是我的孩子,爱学生,就像爱自己的孩子!”是教师们共同的心声。现有教师中,市、区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名师名校长、十佳青年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等名优教师占教师总数的38%,中学、小学高级教师占40%。100%的教师具有大专及其以上学历,其中具有大学英语三级及其以上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0%,我们的教师在各级各类比赛中频频获奖:在越城区学校教师基本功竞赛中,获团体优胜奖;书法等作品入选省中青年书法篆刻展、《第七届全国中青联书法作品集》、《第二届全国扇面书法作品展》、《书法报》、《浙江省书法教师作品集》;一位教师在“全国青少年临贴大赛”中获青年组金奖;在越城区特色教育课堂比武、优质课、 “情满课堂” 教师教学业务综合素质比武中6人次获一、二等奖;在省、市、区教师教学论文、教学案例评比中有百余人次获得一、二等奖; 在短短四年的时间里,经过全体师生的不懈努力,学校成果颇丰。先后被评为浙江省“绿色学校”、绍兴市“绿色学校”、绍兴市雏鹰红旗大队、2004、2005年度绍兴市食品卫生A级单位、越城区文明单位、区属学校创建省教育强区工作考核优秀单位、03、04、05年度学校安全工作先进单位,越城区双语教育特色学校。在越城区特色教育巡礼中,计算机双语课获一等奖;有三个班级获越城区先进班集体;有数名学生被评为越城区三好学生。
虞市实验中学前身是有着近50年办学经验的上虞中学初中部,2001年4月,学校被正式命名为上虞市实验中学。目前学校拥有56个班级,3000多名师生员工,是上虞市办学规模最大的一所初级中学。 学校坚持“保证基础、发展个性、崇尚创新”的办学宗旨,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努力打造优质教育品牌。实施“金钥匙工程”,注重学生全面自主发展;创办“教师发展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学校的特色教育品牌。 学校先后被评为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首批城镇示范初中、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浙江省校本教研示范学校、全国巾帼示范岗(英语教研组)、浙江省治安安全示范单位、浙江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浙江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先进单位、绍兴市文明单位、绍兴市群体师德创优先进学校、绍兴市“五好”基层党组织、绍兴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上虞市红旗单位等。
绍兴市越城区皋埠镇中学,位于素有“银皋埠”美誉的皋埠镇,南临省级风景名胜——吼山,北靠104国道,近枕古运河。学校前身为解放初的樊江小学,1969年始初设初中班,后曾名樊江中学。1992年乡镇撤并后正式命名为皋埠镇中学。经过40多年的改造发展,从最初占地仅3亩多的“戴帽”初中,发展成今天越城区属办学规模最大的初级中学。现有学生近2700人、教师136人。师资力量雄厚,学校教育教学设施齐全,现代教学设备日趋完备,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学校先后获得了“浙江省示范初中”、“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浙江省绿色学校”、“区文明单位”、“市级文明学校”、“越城区绿色教育特色学校”、“市级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市卫生学校”、中国少年科学院科普基地、绍兴市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越城区绿色教育特色教育基地、绍兴市教育科研实验基地等荣誉称号。校园绿树成荫,四季花开,是莘莘学子的理想学园。 多年来,学校教育始终关注教育的“人文”特质,提出了“绿色管理”的教育理念,充分挖掘“绿色”所蕴涵的自然、和谐、人文、民主的教育思想,创造性的开展了“绿色德育”,并将此贯串在学校教育教学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环节之中,逐步建立起具有校本特色的“绿色德育”网络,进一步提高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随着学校改革和实践的不断深入,我们更清醒的认识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只有师生发展了,才会推动学校的全面发展,学校是一个家园,一个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家园。于是,我们更关注成长的环境、关注学生的课堂、关注对教师和学生的激励和评价,让师生在良好的教育环境里互动发展、共同成长。我们正孜孜以求。 与此同时,学校坚持以德治校、科研兴教、质量立校,与时俱进,求实开拓,科学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校本培训、班主任发展学校、青蓝工程等形式,引领教师不断提高整体素质,推动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注重教师和学生特长的发挥。绿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竞赛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特色。整合和开发学校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开设“绿色教育校本课程”,为每一个师生的发展构建起成长的精神家园。在荣誉和成绩面前,我们将继续遵循“自信、自强、求精、求新”的校训,为师生的终身发展办好我们的教育,为教育现代化再添光彩!
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于1984年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是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国家中职德育实验基地学校。2007年起由绍兴市人民政府投资1.5亿元异地新建,现位于绍兴城南鉴湖大道,占地170亩,建筑面积7.6万平方米。现有在校学生3600人,78个班级。 一、办学宗旨:学好文化,学精技能,学会做人,服务社会 二、管理模式:以人为本,分级管理,学区自治,和谐发展 三、专业建设及教学设施 学校现有化工染整、建筑工程、机械电子、财会电商和外语五大类专业。其中建工、化工工艺、电子商务专业为省级示范专业,外语、机电、财会专业均为市级示范专业,建工专业同时是中央专项财政支持的职教实训基地,化工为省级实训基地。学校是省化工专业理事长学校、省外语专业副理事长学校。学校建有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的教学楼、实验实训楼、图书馆、学生公寓楼、400米塑胶跑道、体育馆、网球场,各类实验实训工场60多个。 四、教师队伍建设 现有在编教职员工144名,其中硕士(含在读)35名,占专任教师的29%,中高级职称占74.3%。双师型教师47名,外籍教师1名,省、市级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9名。近六年来,承担过省市级各类教科研课题36项,出版中职教科书18部,发表及获奖教育教学论文近千篇,各类技能竞赛获奖88 项。学校先后四次被评为省、市级教科研先进集体。 五、办学理念和特色 学校实行学区化管理制度,分级聘任、分区管理。在“全人教育”理念指引下,注重德育的有效性研究与实践,倡导 “专业教育为学生就业服务,学科教学为学生职业能力服务”,推行“做中学、赛中练”的技能教学模式。最近五年中,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获奖250余项,参加各类国家专业资格考试通过率100%,优秀率85%以上。2009年,学校师生在市级以上技能比赛中获奖121人次,其中学生97人次、教师24人次,获得市级一等奖以上共37人次,学生31人次、教师6人次。学校在全国技能大赛中取得了辉煌的成绩:2009年6月,在全国中职学生技能比赛中获得测量项目团体第一名和算量项目团体二等奖;2009年12月,在全国化工学校学生技能大赛上,获得化学分析检验项目团体一等奖;2010年6月,在全国技能大赛中蝉联建筑测量项目团体第一名,获得建筑算量项目一等奖、机电一体化项目团体一等奖、装配钳工项目二等奖;2010年7月,又获得了全国技能大赛外贸单证技能一等奖和口语两个项目的一等奖。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