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县实验中学位于新昌县城关,新昌“世纪联华超市”附近。是一所年轻的现代化初级中学,创办于1987年。前身为城东中学。学校抱定“为学生一生奠基,对民族未来负责”的办学宗旨,以“教学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量求生存,管理求效益”为办学思想,走“依法治校,质量立校,特色亮校,创新强校”之路,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形成了较为显著的“寄宿制主体自主教育”办学特色,取得了一流的办学成果:中考升学率和学生竞赛年年名列全县前茅,(07年中考尤其创造了大的辉煌,成绩接近县“城关中学”)在各级领导的关心重视下,顺利进行校园改造,学校成为县城一道亮丽的风景,学校连年荣获县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绍兴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绍兴市法制教育先进集体、绍兴市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绍兴市治安安全单位、全国级读书教育活动先进集体等众多荣誉称号,2001年10月被浙江省教育厅命名为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002年6月又被命名为浙江省示范初中。2002年被命名为“绍兴市卫生先进单位”,2003年又被命名为“绍兴市绿色学校”。目前正在努力评上“浙江省文明单位”。 实验中学拥有省优秀教师1人,绍兴市名师、县十佳名师1人,县三“十佳”教师2人,市级教坛新秀4人,县级教坛新秀16人;市级学科带头人2人,县级学科带头人16人;获市级优质课13人,获县级优质课33人。学校教育教学仪器按省定I类标准配备。近几年学校在教学仪器、电教设备、音体美劳等设备上已投入300多万元,拥有包括二个计算机电化教室、37个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校园网、双向控制教学系统、校园大屏幕闭路电视系统在内的一流现代教育技术设施。 实验中学在追求“管理高品位,设施高标准,教师高水平,学生高素质”的同时,力求办学有特色。自1999年起,实验中学即针对独生子女成长过程中的种种弊端,深入地展开教育科学研究,探索出了“独生子女寄宿制主体自主教育”模式,该模式的研究被规划为绍兴市教育科学重点课题, 2000年相关研究成果荣获绍兴市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经过这些年的精心实践,“独生子女寄宿制主体自主教育”模式日臻完善,形成了以下显著特色:寄宿制特色 专家研究表明,孩子较早脱离父母羽翼保护、过寄宿制独立生活,有利于自主自立能力的培养,促进成才。实验中学寄宿制实行食、宿、教一体化服务和准军事化管理,对学生进行24小时全时空、全方位的照顾,营造一种小社会、大家庭的亲情氛围,既严格生活制度,又能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天都能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得到无微不至的家庭式的关照,为学生提供一个心无挂虑、衣食无忧的优质学习场所和温馨如家、呵护备至的生活天地。 高效能夜自修特色 每晚高标准、高质量开设夜自修,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组织专职教师精心辅导,解析疑难,分类指导,使学生巩固、深化白天所学内容,既“培优”又“辅差”,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提高,鼓励学生深入钻研、积极探索,大力提高学习质量。 自主教育特色 创造自主的学习、生活环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觉进行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评价;指导学生学会生活,保持生活平衡,合理安排作息,讲究科学睡眠,注重体育锻炼,养成科学的消费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学生自主自立能力。 实践证明,该素质教育模式创设了自主优越的育人环境,贯彻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摆脱了家庭教育单一的人际关系,增加了同伴交往的机会,避免了社会不良因素的滋扰,有利于培养优良的品德、性格,提高了学习成绩,发展了个性特长,全面素质得以大幅提高。
绍兴县实验中学创办于1951年,前身为柯桥中学初中部。1996年单独建制,定名为柯桥镇中学。2001年9月更名为绍兴县实验中学。2007年8月,与绍兴县柯桥初中合并组建实验中学教育集团。2009年7月,恢复独立办学。2010年9月,位于育才路与裕民路交叉口的新校区成立。 学校老校区占地5.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98万平方米,有47个教学班,学生近2400人,专任教师160人。新校区占地2.4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0万平方米,有12个教学班,学生360余人,专任教师35人。学校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中学生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浙江省示范初中、省公众形象优秀学校、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省先进学校、省课改先进学校。 近年来,学校自觉坚持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以学生为本,遵循“教师率先发展,学生优质发展,学校持续发展”的思路与“轻负担、高质量”的战略目标,以“实现全省一流、力争全国知名、实践接轨国际”为办学目标,遵循科学工作、系统总结、理论提升、大力推介的工作方针,自觉规范办学行为,努力提高教师素质,科学提升教育质量,全面拓展学生素质。坚持走“轻负优质”的科学发展之路,以规范促减负,向科学要质量,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成为全省初中“轻负担、高质量”办学的先进典型。 几年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高位稳步提升,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首肯,学生学得活、学得广、潜力大,深受高一级学校欢迎。各类比赛、竞赛更是表现出色。各类社团活动如火如荼,管弦乐队、合唱团、舞蹈队、艺术体操队、柯亭文学社、山阴书画社、剪纸社等社团已在本地颇有影响。 学校办学理念和教改实践经验多次在《人民教育》、《中国教师报》、《浙江日报》、《教育信息报》等媒体报道,省内外知名度日益提高。08年9月22日《浙江日报》以《学生“减负”后升学率反而上升》为题报道了我校“轻负优质”的具体做法,引起社会各界关注。赵水荣校长撰写的理论文章《只有轻负担,才有高质量》在《人民教育》22期发表,长篇报道《做好教育的“减法”》在《人民教育》(2009.6)登载,《教育信息报》全文转载。这几篇重量级文章,系统总结了学校近几年来在规范行为、提升教师、科学提质、全面拓展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初步提升为一种理论。2007年以来,连续三年承担全省性教学观摩活动。近两年,前来参观考察的省内外教育考察团络绎不绝,累计已达2000人次。 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副厅长张绪培、韩平曾专程来校视察,对学校的办学理念与探索实践均作了充分肯定与高度评价。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