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第二十九中学近年来借鉴国内外先进办学经验,逐步转变教育观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教育新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特色立校、科研兴校的办学之路,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 地理位置 学校位于邯郸市学院北路,占地40余亩,西临107国道,东临中华大街,与高教区河北工程大学、邯郸学院遥相呼应。占有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交通便利。 环境设施 学校布局合理,环境优美,被评为邯郸市花园式单位。教学设施齐全,有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理化生实验室、藏书上万册的图书室,有标准的田径运动场、篮球场、乒乓球场、足球场等运动场地。 师资队伍 学校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结构合理、乐于奉献、积极进取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教师本科学历达100%,其中省、市级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多名。 教育教学 全体教师有执著的敬业精神,扎实的教学功底,精湛的教学技艺。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以德育为切入点,以智商、情商教育为着力点,以科学人文知识教育为中心点。自2004年以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一年一个新台阶,2004年学校中考升学率达90%,其中重点中学升学率达22%。取得历史性突破。2005年中考升学率达92%,其中重点中学升学率达23%,创历史性新高,2006年中考升学率达23.5%,其中武亚楠同学以总分582分的成绩名了列邯郸市中考第五名。2010年重点中学升学率达到了33%,增长了250%。学校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学生的个性的到了充分张扬,素质得到了全面发展。在参加市里举办的各项活动中,我校学生尽显青春风采,多次取得优异成绩。 面向未来我们充满信心!全体教师正以崭新的面貌,良好的姿态与时俱进、努力创新、开拓进取!
学校位于陵园路173号,占地9亩,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拥有教学班18个,在校生1400余人,教职工72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21人,中学一级教 师32人,有 58名教师取得本科学历,学历合格率达到100%。2004年有7名省级骨干教师、8名市级骨干教师参加了省市级培训学习。学校十分注重学习优秀学校先进经验,曾到邯郸市第一中学、衡水中邯郸市第二十七中学学访问,也曾到邯郸市第二十五中学、11中学等重点初中学习先进经验。 主要成绩:2004年中考再创佳绩,升入一中人数39人,升入重点中学人数82人,优秀率、良 好率均位居市直中学第五名。本年度,学校先后被市教育局授予“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电化教学先进学校”、“德育先进学 校”、“体育卫生先进学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先进单位”、“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法制教育先进单位”;被邯山区政府授予“计划生育先进单位”;学 校工会被市教育工会评为教育系统“双服务”竞赛活动优胜单位和文体工作先进单位;党支部被市教工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在市教科所组织的各类岗位比武 活动中,学校教师分别取得市级优质课评比一等奖3名、二等奖2名、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比一等奖3名、教学课件制作比赛一等奖3名的成绩。 管理守则:校训:“团结、勤奋、博学、创新”。校风:“团结、文明、务实、创新”。教风:“严 谨治学、博才多艺、和谐施教、悉心育人”。学风:“尊敬师长、自尊自爱、刻苦勤奋、学有成效”。办学三大目标:“出优秀毕业生、出优秀教师、出先进的办学 经验和理论”。培养青年教师十六字原则:“创建舞台、多压重担、悉心关怀、热情帮助”。培养三种精神:勤于学习、善于合作、勇于创新。 德育工作:紧紧抓住德育这条学校工作的生命线,树立“志当高远,脚踏实地,同心协力,造就新 人”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力求做到:从严治校,科学管理,开拓创新,形成优势。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 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行为规范教育为龙头,法制教育为突破口,寓德育于活动中,充分 利用节假日、纪念日举办各种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展示学生才能,努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四月举办了以书画展和文艺汇演为主要内容的第十六届艺术 节;在九月份“素质教育月”中,组织学习新《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开展“素质教育展示日”上街宣传;在“邯郸市中小学素质教育知识竞 赛”中,学校代表队获市直中学组第四名; “十一”国庆节前夕举办了“弘扬民族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演讲比赛;为向家境贫困但自强不息的邯郸学院学生赵伟奉献爱心,并在学生中树立榜样,学校举 办了赵伟事迹报告会,向赵伟捐款900余元(邯郸日报、邯郸晚报予以追踪报道)。学校体育工作也取得突破,在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周晶晶同学独得女子竞走 两项第二。重视“家长学校”的德育功能,每学期举办两次家长会,做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