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教师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河北 湖北 湖南 海南 黑龙江 江西 辽宁

江苏 吉林 宁夏 内蒙古 青海 山东 陕西 四川 山西 上海 浙江 天津 新疆 云南 西藏

特岗考试语文学科考前试题5

2025-01-08 14:56:48   [您的教师考试网]

第五部分 常考文言文知识点

一、文言句式

1.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式、定语后置句式、状语后置句式、主谓倒置句式。

2.有标志的被动句:

“谓语+于……”“见+谓语”“受+谓语”“为+动词”“为……所……”“被+动词”

3.有标志的判断句:

“……者,……”“……也”“……者,……也”“为”“乃、则、皆、诚、非”“是”

4.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四类。

二、词类活用

1.使动用法,如: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史记•项羽本纪》)王:使……做大王。

2.意动用法,如:

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

侣:原为名词,这里用作意动,以……为伴侣。

友:原为名词,这里用作意动,以……为朋友。

3.名词用作动词,如:

沛公军霸上。(《史记•项羽本纪》) 军:原为名词,这里用作动词,驻扎。

4.名词用作状语,如:

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国语·勾践灭吴》) 庙:在庙堂上。

5.形容词用作动词,如: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史记•项羽本纪》)

善:与……交好。

6.形容词用作名词,如: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乏困:缺少的东西。

三、古今异义词

1.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无出路的境地。

例句: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2.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今义:主要用来称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

例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3.穷

古义:穷尽。今义:经济贫困。

例句: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4.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今义:指(食物)味道好。

例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

5.布衣

古义:平民。今义:棉布衣服。

例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

6.感激

古义:感动振奋。今义:感谢。

例句: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出师表》)

7.痛恨

古义:痛心、遗憾。今义:无比憎恨。

例句: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8.可以

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对某事表赞同。

例句: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

9.开张

古义:扩大。今义:开业(多指商业部门)。

例句: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10.涕

古义:泪。今义:鼻涕。

例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

11.兵

古义:兵器。今义:士兵。

例句:兵甲已足。(《出师表》)

12.狱

古义:案件。今义:监禁犯人的地方(监狱)

例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13.池

古义:护城河。今义:小水塘、池塘。

例句: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孟子>二章》)

14.时

古义:季节、时令。今义:时间、岁月、当前。

例句: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醉翁亭记》欧阳修)

15.指示

古义:指给……看。今义:上对下指导、命令。

例句:璧有瑕,请指示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6.汤

古义:热水。今义: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

例句: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

17.去

古义:距离。今义:到……去。

例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18.但

古义:只,只不过。今义:转折连词。

例句: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

19.妻子

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

例句: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20.其实

古义:它的果实,是两个词。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而含转折),是一个词。

例句: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种树郭橐驼传》)

四、通假字

1.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以”通“已”:已经。

2.苟富贵,无相忘。(《陈涉世家》) “无”通“毋”:不要。

3.为天下唱。(《陈涉世家》) “唱”通“倡”:倡导,发起。

4.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被”通“披”:穿着。

5.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帖”通“贴”:粘上。

6.出门看火伴。(《木兰诗》) “火”通“伙”:伙伴。

7.卧右膝,诎右臂支船。(《核舟记》) “诎”通“屈”:弯曲。

8.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有”通“又”:连接整数和零数。

9.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简”通“拣”:挑选。

10.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 “甫”通“父”:男子美称。

11.秦伯说,与郑人盟。(《烛之武退秦师》) “说”通“悦”:高兴。

12.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 “知”通“智”:聪明,有智慧。

13.张良出,要项伯。(《鸿门宴》) “要”通“邀”:邀请。

14.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15.终老不复取。(《孔雀东南飞》) “取”通“娶”:娶妻。

推荐阅读:

特岗考试语文学科考前

责任编辑:zhangxin29

热门标签: 特岗教师招聘 特岗教师招聘考试

上一篇:特岗考试语文学科考前试题4

下一篇:没有了

>>更多 相关信息/资料查看

特岗考试语文学科考前试题4 特岗考试语文学科考前试题3 特岗考试语文学科考前试题2 特岗考试语文学科考前试题1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咨询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