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
2.B【解析】学制的建立表明制度化教育的建立。
3.A【解析】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实体进行的生理活动。
4.B【解析】杜威被誉为“现代教育”的代言人。
5.A【解析】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是培养社会主义劳动者。
6.C【解析】泰勒提出课程目标理论,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
7.A【解析】这是直观性原则,即把所学内容直观的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形成表象,从而理解和认识所学东西。
8.D【解析】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称为演示法。
9.C【解析】马克思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10.B【解析】该文件是《国际标准职业分类》。
11.C【解析】按照课程设置的要求,可把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
12.A【解析】评定学生学业成绩,一般采用百分制记分法和等级制记分法。
13.C【解析】复式教学是指课堂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学或做作业同时进行的教学方式。
14.D【解析】教学方法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
15.A【解析】教学是德育的基本途径。
16.B【解析】皮亚杰提出了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理论。
17.A【解析】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京师同文馆。
18.C【解析】马卡连柯提出了平行管理的班级管理理论。
19.C【解析】评等评分评语综合测评法能较全面地反映被评价者品德情况,且运用较广泛。
20.A【解析】相对评价是用于选拔性和竞赛性活动的评价。
二、多项选择题
21.ACD【解析】苏格拉底法可以分为四个部分:讥讽、助产术、归纳和下定义。
22.ABCD【解析】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等特征。
23.ACDE【解析】幼儿与少年的差异不属于个体差异。
24.ACD【解析】教育目的层次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
25.ACD【解析】教师良好的教育能力体现在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富有感情、有感染力;富有个性。
三、填空题
26.强迫普及27.初中 二2 8.认知技能情感技能、
29.根本特点 质量标准30.中心 基本途径 31.学习科目 课程计划
32.内在需要 成熟机制 33.人本位社会本位 34.舆论力量政治民主
35.教育现象教育规律
四、简答题
36.【答案要点】(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逐步相互渗透;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短期大学迅速发展;开放性的招生政策和严格的选拔考试相结合;加强大学与新兴工业的联系;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37.【答案要点】
(1)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
(2)树立民主教育思想,尊重学生;
(3)了解和研究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4)主动与学生沟通,掌握与学生交往的策略和技巧。
38.【答案要点】(1)淡化甄别与选拔功能,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化;(2)突出学笙的主体地位,倡导多主体参与评价;
(3)强调评价标准与内容的多元化,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4)强调质性评价,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5)强调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39.【答案要点】(1)确定集体一致认同的奋斗目标;
(2)建立一个有威信的班集体领导核心;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班级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40.【答案要点】(1)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学生中的好榜样等。
(2)要求:①选好学习的榜样;②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③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
五、论述题
41.【答案要点】中学生的教育应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坚持面向全体中学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全面地得到发展。
(1)学校、社会、家庭应该为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2)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生活要有节奏;
(3)培养稳定而积极的情绪和情感;
(4)进行青春期生理、心理和性道德、性法制的教育;
(5)重视安全教育,防止意外伤亡事故;
(6)加强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7)重视人生观教育。
42.【答案要点】一名教师是否真正具备从事教师的职业条件,能否正确履行教师角色,根本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
(1)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教师应该对所教学科的基本知识能广泛而准确地掌握,对基本的技能能熟练运用,对学科的基本结构能深入地理解。
②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包括学科间的相关点、相关性质、逻辑关系等。
③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包括了解学科发展的历史、趋势和动向,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了解推动学科发展的因素,该学科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价值及在社会生活、生产实践中的表现形态。
④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包括领悟独特的认识世界的视角、域界、层次及思维的工具和方法等。
(2)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教师职业是教书育人。因此,教师不仅要有所教学科的专业素养,还要有教育专业素养。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师要具有热爱学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愿意终生从事教育工作的教育信念。
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教育观、学生观。有时代特征的教育观要求对教育功能有全面的认识,全面理解素质教育;有时代特征的学生观要求全面理解学生的发展,理解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②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教师的教育能力是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比如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重要工具,是传播知识和影响学生的重要手段。没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师,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③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重视进行科研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融进自己的思想感情,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教师的研究还包括教育研究,通过教育研究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学生的更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