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在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主要靠科技进步来推动,故科技进步才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
2.C【解析】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3.A【解析】制定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是学科设置。
4.A【解析】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不能搞一刀切。
5.C【解析】《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维护少年儿童的社会权利主体独立地位。
6.D【解析】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大学》、《中庸》、《孟子》都不是教育文献。
7.D【解析】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教育史上第一次论证了班级授课制。
8.C【解析】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
9.A【解析】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0.A【解析】小学德育中最常用的基本方法是说服教育法。
1 1.C【解析】遗传素质提供了人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
12.D【解析】见教材中对格塞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楼梯实验”的介绍。
13.B【解析】根据榜样示范法的定义可以判断。
14.A【解析】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自身的内在需求对身心发展的推动作用。
15.A【解析】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并不起决定作用。
16.A【解析】舒尔茨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
17.D【解析】文化传承的主要手段是教育,教育具有大规模、高效率的特点。
18.B【解析】个体身心发展是有顺序性的,不能违背这个顺序。
19.A【解析】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精神文化。
20.B【解析】一定社会条件下,制约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最直接的社会因素是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因为它直接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的内容。
二、填空题
21.生理心理
22.认知 意向
23.年龄 知识程度
24.教育任务教育目的
25.讲义式提纲式
26.价值定向 学校课程
27.内容课程结构
28.科技教育
29.基础性全面性
30.任务职业角色的多样性
三、简答题
31.【答案要点】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表现在: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个体身心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整个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性。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不同年龄阶段呈现不同的特征,前后相邻的阶段进行有规律的更替,前一个阶段准备了向后一个阶段的过渡。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个体身心发展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是不均衡的。
(4)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在个体的身心发展中,由于遗传、环境、教育和自身主观能动性的不同,存在着个别差异。
(5)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个体身心发展过程中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存在互补的可能。
32.【答案要点】夸美纽斯关于“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包括:
(1)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人都有相同的自然性,都应受到同样的教育;(3)强调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规律;
(3)要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而不是仅强调宗教教育。
33.【答案要点】‘‘教育万能论”认为,教育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人的发展完全是由教育决定的。“教育万能论”对教育作用的高度评价、对认识教育在人发展中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意义。但它把教育视为人发展的决定因素,夸大了教育的作用。教育对人的主导作用并不是无条件的。首先,教育的主导作用有一个范围限制,它是指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几个主要因素——遗传、环境和教育中,教育相对于其他因素而言起主导作用。没有其他几个因素综合作用,教育是不可能发挥出主导作用的。其次,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在一般情况下,是由经过专业训练的、具有较高素质的人员担任教育者,他们能够反映社会发展的要求,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自身的规律,因而能起主导作用。如果这些条件不具备,教育就不可能发挥主导作用。
34.【答案要点】(1)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传承功能。教育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共同活动实现文化的传承,教育通过使人类掌握文化传递的手段和工具实现文化的传承。
(2)教育对社会文化的选择功能。教育根据培养人的客观教育规律,按照严格的标准,通过多种途径在动态发展中进行文化选择。
(3)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传播功能。教育通过校际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传播、互派留学生、国际之间的文化教育交流与传播、信息高速公路等方式进行文化的传播。
(4)教育具有创造文化的功能。教育通过培养人才进而创造文化,高等教育本身具有科学研究的职能。
35.【答案要点】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多样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传道者角色。一般来说,教师的道德观、价值观总是代表着处于社会主导地位的道德观、价值观。
(2)授业、解惑者角色。教师在掌握了人类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技能的基础上,对其精心加工整理,以特定的方式传授给年轻一代,启发他们的智慧,使他们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技巧,成为对社会有用的建设者。
(3)示范者角色。教师的言行是学生最直接的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等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4)管理者角色。教师肩负着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的职责。
(5)父母与朋友角色。在某种程度上,学生往往愿意把教师当作朋友,也期望教师能把他们当作朋友看待,希望得到教师在学习、生活、人生等方面的指导,希望教师能与他们一起分担痛苦与忧伤,分享欢乐与幸福。
(6)研究者角色。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充满生命力的,这就决定了教师要以一种变化发 展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象,要不断创新。
四、论述题
36.【答案要点】(1)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
(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注意贴近社会生活,并适当渗透先进的科学思想,为学生今后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
(3)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教材还要考虑到我国社会发展现实水平和教育现状,必须注意到基本教材对大多数学生和大多数学校的适用性。
(4)合理体现各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受教育者学习的心理顺序。
(5)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问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
37.【答案要点】这些观点是错误的。
(1)这些教师认为没有教育理论,一样可以有教育实践,他们都忽略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密切联系。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实践依据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2)教育理论对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意义都十分重大。从理论功能上讲,掌握教育原理有助于解释教育实践、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教育改革;从实践意义上讲,掌握教育原理有助于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提高教育质量、总结经验、探索规律,还可以为学习其他相关学科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3)孔子是一位实践经验非常丰富的教师,他不仅拥有丰富的教育经验,而且还善于总结经验并上升到理论高度。孔子总结了很多教育理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时习”、“温故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都是他总结教学经验以后提出来的教学理沦。这些理论反过来直接指导了教育教学实践。因此,真正重视教育实践的人,是不应也不会轻视教育理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