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笔者还想到了关于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字词教学的几个问题--
第一,课文中的每个生词都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吗?走进现在的语文课堂,尤其是一篇文章第一课时的教学,似乎已经形成了词语教学的一种固定"模式"--教师出示全文词语、学生自由读词、学生友情提醒值得注意的地方(其实每个学生都会注意,只是为了落实所谓的自主罢了)、集体朗读、指导书写。学习过程中,甲同学会说要注意这个词语应该读后鼻音,乙说那个词语应该读翘舌音,丁说要注意这个词语是左右结构,丙说还要注意不要把那个字多写一笔......试问,这些地方学生真的容易混淆吗?非也!长此以往,这样的设计只能为学生提供说套话的机会。
第二,每个生词都要进行从"音"到"形"再到"义"的教学吗?现在的语文课堂中的词语教学。尤其是低中年级的词语教学,教师似乎不愿意放过每一个词语,不愿意放过对每个词语的音、形、义的理解。其实,一篇文章中是否每个词语学生在理解时都有困难呢?落实到一个具体的词语中,是否这个词语的音形义都需要老师的点拨、引导呢?非也!这样的设计教师只是为了体现自己的教学过程罢了。
第三,不同年段的学生学习词语都要经历一样的过程吗?这个问题似乎不值一提,可是现实中的语文课堂却的确如此。"读→认→写"已经是小学生学习一个生词的"一般式"。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不同的学段应有不同的侧重",但是。我们却很难落实"不同的学段侧重在哪"。如果说低年段的词语教学应该侧重于词语"音"与"形"的指导,那么中高年段的词语教学应该留意词语的"义"的理解,努力让字词教学为学生学习文章内容、感悟文章情感服务。可是,我们做到这些了吗?非也!我们一直在重复着"低年段词语教学的故事"。
从词语特点出发,从文章内容出发,从学生年段特点出发,这应该是我们进行词语教学首先要思考并落实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