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教育-第一公务员考试网

4006-01-9999选课报班 网上报名
【导读】高中语文教案:粤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阿房宫赋》教案范文

二、具体研习第2段。 1、指定一名学生朗读第2段。 2、第2段主要写什么?又从几方面来?       写阿房宫里的美人和珍宝,揭露秦朝统治者奢侈的生活。

本段从三方面来描写。

第一层(从“妃嫔媵嫱”到“为秦宫人”):说明歌舞者的由来。【那些供秦始皇享乐的歌舞者,是六国的“妃嫔媵嫱,王子皇孙”。秦的强与暴于中可见。】

第二层(从“明星荧荧”到“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通过夸张、比喻兼排比句,写宫人之多以及其梳妆打扮,来阿房宫中奢侈铺张的生活。【这一层写宫人,实际上就是写皇帝,因为秦始皇灭六国后,把六国的美女都集中到阿房宫中,满足他一个人的声色欲求,可见秦始皇的荒淫生活。】

第三层(从“燕赵之收藏”到段末)从珠宝的来源、陈设写阿房宫的奢华。揭示秦始皇的奢侈浪费无度。

3、写阿房宫的珠宝的来源、陈设采取的是什么写法?与第一段和第二段前部分的写法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何作用?

采取的是直叙其事,而第一段和第二段前部分分别运用的是比喻和夸张。

这样写即对阿房宫的奢华的揭露越来越直接,又取得变化多端,毫不呆板的艺术效果,同时也为下部分的议论,起到直接的引渡作用。

4、学生集体朗读或试背本段文字。

三、具体研习第3段。 1、学生集体朗读第3段。 2、分组讨论第3段的内容及层次。      本段由描写转向夹叙夹议,将秦始皇和老百姓之间天壤之别的生活状况进行对比,

又自然写到暴秦的灭亡。点明了正是由于秦王朝的统治者骄奢淫逸,滥用民力,致使农民起义,一举亡秦。

“用之如泥沙”以上为一层,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

从“使负栋之柱”到“日益骄固”为第二层,用六组比喻、排比句,从细微之处突出阿房宫的繁华气派。尽情地揭露了秦王朝的奢靡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也写出了郁积人民胸中的愤怒和仇恨。

最后四句是第三层,写了三件史实,简要交代秦王朝的灭亡:“戍卒叫”写陈涉、吴广起义,“函谷举”写刘邦破关,“楚人”二句写项羽火烧阿房宫。它们共同表现了貌似强大的秦王朝在人民起义的怒涛中迅速土崩瓦解、灰飞烟灭的可耻可悲下场,突出了人民的巨大力量。

3、在本段之中找出本文的文眼,并说明理由。

“秦爱纷奢”

文字前两段铺排的是它,后两段议论的是它;它既总结了前两段的铺排,又引领了后两段的议论。所以说它是本文的文眼。

4、第二层是从细微之处突出阿房宫的繁华气派。究竟是怎样突出它的气派?

连续运用了六个排比句,并且这六个排比句中的每句都是以老百姓的劳作吃穿作为对比的对象。一方是奢靡的生活,一方面是辛苦的劳作,这种巨大的反差已经预示了秦王朝的危机。

5、“秦爱纷奢”结果怎样?

6、学生连读两遍试背课文。

四、具体研习第4段。  1、教师范背第4段。

2、这一段讲了什么?分几层讲的?

指出秦灭亡的根本原因和为后世统治者提供的历史教训。

一层(开头到“谁得而族灭也”)引历史教训,指出六国和秦灭亡的原因。       二层(余下各句)讽谏唐王朝勿悲剧重演。  3、“呜呼”一词用在段首,有什么作用,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呜呼”之后的四句话

说出了一个什么道理?      “呜呼”一词领起全段,表现了作者对历史教训的沉痛感触,加强感情色彩,起到

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的作用。

“呜呼”之后的四句话提出论点,阐明兴亡自取的道理即指出六国和秦灭亡的原因。

前文已经写出秦灭了六国,天下又灭了秦王朝。但是中心论点却说,六国的灭亡不是秦所为,秦的灭亡也不是天下所为。这样写有何作用?

这就不能不使人发问:到底是什么原因使秦朝灭亡呢?把人们由表面引向深入,不

仅使文章波澜起伏,走向高潮,也显得议论更加深刻,让人更加注意。

5、“嗟夫”后用的是什么语气?假设语气要说明什么?       “嗟夫”后用的是假设语气。

用假设语气申述论据,指出六国与秦的灭亡都在于不爱惜人民爱民。

6、“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①哀之;后人②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③而复哀后人④也”一句中的四个“后人”,各指什么?这句话有什么深意?   ①②④指秦以后的人,包括作者当时的唐统治者,③指唐以后的人(统治者)。

这句话提醒唐统治者世戒奢爱民,不要重蹈亡秦的覆辙。

7、这里“哀”是不是同情秦残暴的统治被灭亡?

并不是同情秦残暴的统治被灭亡,而旨在说明本可以不灭亡,但由于不爱惜人民而遭到灭亡的历史教训令人沉痛。

五、讨论完成以下问题。1、第3、4两段议论分别侧重哪一方面?两段间的逻辑关系是怎样的?       第3段侧重于揭示秦皇的荒淫、奢靡和对人民的残酷压榨,导致农民起义,阿房宫

毁灭;第4段侧重揭示秦与六国自取灭亡的教训,讽劝“后人”要引为鉴戒。后一段是对

前一段的拓展、推论。 2、第3、4两段的表现手法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写法不同?       第3段的表现手法是夹叙夹议,重点仍在铺叙,但以议论为框架、脉络;第4段则

纯为演绎、推断。两段之间,前一段是后一段的铺垫,不采用铺陈的方法淋漓尽致揭露

就缺乏力量;后一段,道理已明,再写就成赘疣,话说得越精要,越能引人思索、慨叹。

3、文章的第3段与第4段是否能对调?为什么?      两段之间不可对调。第3段的感慨是由第1、第2段宫殿的奢华与人民的贫困对比

中引申出来的。第4段的议论则穿透了历代封建王朝改朝换代的表面现象,直逼其压迫人民掠夺人民的政权本质。“眼光”更深远,将一千年前的“史实”与一千年后的“现实”联系起来,生发成一条规律。

4、 从哪几个方面来极力描写阿房宫的?这样描写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 从三个方面来描写阿房宫:一是写阿房宫建筑之奇,二是写阿房宫美女之众,三

是写阿房宫珍宝之宫。写建筑,课文先展开广阔而高峻之全貌,进而细绘宫中楼、廊、檐、长桥复道、歌台舞殿之奇;写美女,述其来历,状其梳洗,言其美貌,诉其哀怨,绘声绘色,备加渲染;写珍宝,既写六国剽掠,倚叠如山,又写秦人弃掷,视若瓦砾。这些描写用墨如泼,淋漓兴会,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充分体现了赋体的特色。然而铺陈阿房官规模大,宫室多、美女众、珍宝富并非作者作赋的目的。而是为后面的正义宏论张本,为篇末归结秦灭亡的历史教训、讽谕现实,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比较《过秦论》的写作手法及思想内容: (1)、均先铺叙,后议论。(2)、均借古鉴今:《过秦论》喻汉朝皇帝,《阿》喻唐朝统治者。 (3)、《过秦论》作者认为秦忘是“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杜牧认为秦亡是“不爱其人”。(4)、《阿》用的是“赋”的形式,《过》也具有浓厚的“赋”的色彩。

板书设计

统一的气势阿房宫的建成

阿房宫的宏伟规摸。

阿                               宫 宫内的宏伟、豪华、奇丽、壮观

【1-2】对阿房宫的铺排描写。    宫中人物活动

歌舞者的由来

宫人 宫中奢侈铺张的生活

房                             宫宝 珠宝的来源、陈设写阿房宫的奢华

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

暴秦的灭亡 从细微之处突出阿房宫的繁华气派

【3-4】对阿房宫的议论。         交代秦王朝的灭亡

宫                                     六国和秦灭亡的原因

根本原因

历史教训

  更多请关注 公务员考试 国家公务员考试 事业单位 教师考试 选调生 村官 课程 图书教材

更多关于 教师招聘 教师考试 初中教案 的内容:

经典图书

  • 国考新大纲系列
  • 名师模块教材
  • 面试教材系列
  • 公务员省考教材
  • 华图教你赢系列
  • 热门分站
  • 热门地市
  • 热门考试
  • 热门信息
  • 热门推荐
  • 申论
  • 行测
  • 面试
  • 历年真题
  • 模拟试题
  • 时事热点

问知

为您解答一切公考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