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01 16:24 教师考试网 http://jiaoshi.huatu.com/ 作者:华图教育 来源:华图教育
11.C【华图解析】心理学家把少年期(11、12岁—14、15岁)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在这一时期,少年将经历急剧的心理变化。同时,这一时期,少年将从心理上摆脱对成人的依赖,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对自我的认识产生一种成人感,常常对世界与自身的未来进行幻想活动,自我意识开始萌芽。
12.D【华图解析】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重要基础。学生的智力是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发展和表现出来的。离开或排斥掌握知识,发展智力无从生长。发展智力又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学生只有具有一定的智力、能力,才能更好地掌握文化科学知识。
13.A【华图解析】《学记》是战国后期出现的一部我国最早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其中的“教学相长”“启发诱导”“循序渐进”“长善救失”“藏息相辅”“师严而道尊”等思想,至今仍然有着积极意义。
14.B【华图解析】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而教师对学生学习具有指导作用,处于主导地位。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华图点拨】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三方面。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教育活动的中介。
15.A【华图解析】美国心理学家勒温最早研究群体动力概念,用来说明群体成员之间各种力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16.B【华图解析】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通过教学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17.C【华图解析】中学生的想象具有有意性、现实性和创造性。
18.A【华图解析】华生是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环境决定论的突出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的发展与先天的遗传素质无关,而是受到环境的影响,题于中的这句话就是他提出的。
19.C【华图解析】逃避条件作用指当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出现时,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就是逃避条件作用的表现。
【华图点拨】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是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中的重要概念,都是负强化的条件作用类型。二者的联系在于,回避条件作用是在逃避条件作用的基础上建立的,是个体在经历过厌恶刺激的痛苦之后,学会了对预示厌恶刺激的信号做出反应,从而免受痛苦。
20.C【华图解析】根据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呈倒U型关系。耶克斯与多德森发现,中等程度的动机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同时还发现,最佳的动机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动机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动机水平越低。随着任务的难度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21.D【华图解析】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辐射思维,是指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从而得出多个答案的思维。
(编辑:王珂凡)
上一篇: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全新预测模拟题及答案四
下一篇:没有了
华图在线APP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