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0-01-03 13:25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在个体发展的动因上,持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孟子 B.荀子
C.洛克 D.华生
2.法国卢梭(1712—1778)主要的教育观点是宣扬自然主义教育理想,作品是( )
A.《理想国》 B.《政治学》
C.《教育漫话》 D.《爱弥尔》
3.青少年身心发展中的哪一条规律的存在,使得有缺陷的儿童接受教育具有可能( )
A.个别差异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阶段性
4.学校物质文化有两种表达方式,一是学校环境文化;二是( )
A.组织文化 B.管理文化
C.设施文化 D.制度文化
5.在师生关系模式上,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家是( )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凯洛夫 D.杜威
6.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产生怎样的结果,这些期望都可以理解为( )
A.广义的教育目的 B.狭义的教育目的
C.广义的教育 D.狭义的教育
7.我国中小学开设的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属于( )
A.活动课程 B.潜在课程
C.综合课程 D.学科课程
8.美国行为心理学家华生说,给他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他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这种说法是典型的( )
A.内发论 B.外铄论
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D.个体本位论
9.从课程制定者的角度划分,课程可以分为( )
A.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B.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C.学科课程、学生中心课程和社会课程
D.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
10.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中,他认为人格最原始的部分是( )
A.自我 B.本我
C.超我 D.理想我
【参考答案】
1.A
【解析】孟子是内发论的代表人物,内发论又称遗传决定论,内发论是指人类个体的身心发展完全是由个体内部所固有的自然因素预先决定的,身心的发展实质上是由这种自然因素按照内在的目的或方向而展现出来的。荀子、华生和洛克是外铄论的代表人物,外铄论又称环境决定论、教育万能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其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外在力量的影响规定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和结果。
2.D
【解析】《理想国》是柏拉图的代表作;《政治学》是亚里士多德的代表作;《教育漫话》是洛克的代表作,只有《爱弥尔》是法国教育家卢梭的代表作。
3.C
【解析】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来得到部分的补偿。如失明者通过听觉、触觉等方面的超常发展来补偿视力方面的缺陷。
4.C
【解析】学校的物质文化主要有学校环境文化和学校设施文化两种。
5.D
【解析】赫尔巴特提出“以教师为中心”,并且倡导的三中心是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科书中心;而杜威提出“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在做中学,并提出新三中心: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6.A
【解析】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产生怎样的结果。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为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而确定的质量规格和标准。
7.D
【解析】中小学开设的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属于学科课程。
8.B
【解析】外铄论又称环境决定论、教育万能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其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外在力量的影响规定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和结果。华生上述的表述说明了他是外铄论的代表人物。而内发论是指人类个体的身心发展完全是由个体内部所固有的自然因素预先决定的,身心的发展实质上是由这种自然因素按照内在的目的或方向而展现出来的。多因素相互作用论是指人的身心发展由遗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不是二者之和,而是二者乘积。
9.B
【解析】从课程制定者、开发者的角度划分,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根据任务不同,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根据课程内容所固有的属性,可将课程分为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
10.B
【解析】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自我、本我和超我,他认为本我是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本我依据快乐的原则来运作,即追求快乐和回避痛苦。本我是冲动的、盲目的、非理性的。超我代表道德上的自我,自我追求现实,自我的功能是表达和满足本我的愿望和超我的要求。
华图教师预祝广大考生考试顺利,乘华图翅膀,圆教师梦想!
文章来源:教师招聘网
责任编辑:大白
下一篇: 以下对信息技术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