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hteacher.net 2020-01-05 11:16 中国教师资格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1.题目:八年级下《对外开放》片段教学
2.内容:
3.基本要求:
(1)试讲约10分钟;
(2)中国经济特区建立的目的意义;
(3)有师生互动;
(4)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试题解析】
一、播放歌曲,导入新课
1.上课前,教师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并在ppt上展示歌曲的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2.提问学生知道歌曲中的老人是谁吗?
3.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中的老人就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而他当年画的那个圈不断扩展,开放的春风吹绿了江南岸,又度玉门关。在从南方到北方,从沿海到内地的发展中,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邓小平为什么提出设立经济特区?我国的对外开放又形成了怎样的开放新格局,有何特点?带着这些问题走进今天的新课《经济特区的建立》。
二、设置环节,讲授新知
(一)经济特区建立的背景和过程
1.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教材,总结经济特区创办的过程。
2.提问:(合作探究)学生阅读学思之窗,回答思考题:
(1)国家为什么决定首先在广东、福建两省实行对外开放?
(2)这个举措有什么战略意义?
3.教师点拨,学生作答。
(1)一是靠近国际市场;二是历史上这些地方与海外有密切交往;三是深圳是中国南方对外交通的重要陆路通道,汕头和厦门是中国南方的重要海运港口;四是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可为依托;五是有许多海外华侨、外籍华人的祖籍就在这里。
(2)深圳等经济特区不仅本身实现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有效发挥了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对加速我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
(二)经济特区的影响
1.教师播放视频短片,请学生在观看时,思考一个问题:创办经济特区的影响。
2.点拨:特区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
三、概念类比,拓展思维
1.教师将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探究。
2.探究问题:1979年4月,在讨论经济特区名称问题时,邓小平说:“就叫特区嘛,陕甘宁就是特区。”回答“陕甘宁就是特区”的含义是什么?
3.点拨学生,可以从地理位置、性质和作用三个方面比较两种特区的异同。
4.最后师生共同得出:都对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作出重要贡献。但陕甘宁是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而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和窗口。
四、课堂小结,深入理解
1.在下课之前,提问学生本节课的收获。
2.学生领悟改革开放的伟大创举所带来的影响。
五、作业布置,拓展延伸
1.学生课后观看纪录片《改革开放40年》。
2.课下分组搜集资料,以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1988)、喀什(2010)”(选择其一)为自己调查的对象,用数据史实论证经济特区的作用。
板书设计:
责任编辑:郭爽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