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教师招聘考试-教综模拟题及解析6

https://jiaoshi.huatu.com 2020-01-13 08:56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幼儿的认知特点不包括( )。

A.思维的不可逆性 B.自我中心倾向

C.泛灵论 D.思维具有守恒性

2.以官能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迁移理论是( )。

A.共同要素说 B.形式训练说

C.关系转换说 D.学习定势说

3.学生通过自己探索以获取知识并发展探究性思维的学习方式称为( )。

A.接受学习 B.合作学习

C.发现学习 D.机械学习

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下列不属于教师享有的权利的是( )

A.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B.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C.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D.不断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5.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的法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D.《儿童权利公约》

6.“教育”一词最早见于( )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A.《论语》 B.《孟子·尽心下》

C.《孟子·尽心上》 D.《大学》

7.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借助“洞穴中的囚徒”阐释了( )的概念。

A.教育 B.教学

C.学生 D.教师

8.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教育现象的是( )。

A.妈妈教孩子洗衣服 B.初生婴儿吸奶

C.成人学开汽车 D.木匠教徒弟手艺

9.“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所善也。”对“教育”作此解释的是( )。

A.许慎 B.孔子

C.朱熹 D.韩愈

10.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 )。

A.《大学》 B.《中庸》

C.《孟子》 D.《学记》

【参考答案】

1.D

【解析】皮亚杰将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

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在此阶段个体获得守恒,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幼儿期是指2-7岁属于前运算阶段,具体特征包括:出现了表象、思维不可逆、不守恒、自我中心、泛灵论。思维具有守恒性是具体运算阶段。故本题选D。

2.B

【解析】形式训练说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是最早的迁移理论,但缺乏科学依据。共同要素说强调学习之间有共同要素。关系转换说强调识别关系。学习定势说是干扰选项。故本题选B。

3.C

【解析】发现学习是自己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学习,符合题意。接受学习是接受别人传递的知识。合作学习是与他人合作获取知识。机械学习是指死记硬背、固守成规的学习方式。故本题选C。

4.D

【解析】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规定教师所应履行的义务,其它三项均属于教师所享有的权利。故本题选D。

5.C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故本题选C。

6.C

【解析】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出题思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故本题选C。

7.A

【解析】在《理想国》第七卷,柏拉图作了一个著名的比喻,其直接目的是要揭示“受过教育的人与没受过教育的人的本质”的不同及相关问题,人们一般称之为“洞穴喻”。通过对“洞穴中的囚徒”的比喻,柏拉图阐释了“教育”的概念,通过教育才能学习真理,摆脱愚昧。故本题选A。

8.B

【解析】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属于广义的教育范畴,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A项“妈妈教孩子洗衣服”、C项“成人学开汽车”、D项“木匠教徒弟手艺”,结果都是增进了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属于教育现象。而B项“初生婴儿吸奶”属于人的生物本能行为,不属于教育现象。教育现象具有社会属性。故本题选B。

9.A

【解析】“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出自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教”,就是上面做示范,下面来模仿;“育”,就是培养后代让他们多做好事。可以看成对“教育”这个词的字源解释。故本题选A。

10.D

【解析】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大学》、《中庸》、《孟子》都不是教育文献。故本题选D。

文章来源:教师招聘网

推荐阅读:

教师招聘报名时间

教师招聘报名入口

关注公众号

责任编辑:大白

教师教育网 教育信息网 人事考试网

>>更多教师招聘通用相关信息/资料查看

以下对信息技术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就有了两信息无处不在,下列不属于信息的是( )人们通过电话进行交流,主要说明信息的( )特征关于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小刚是一名四年级小学生,不爱学习,喜欢打游戏

精彩推荐

换一换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咨询

备考资料预约

  • 省份
  • 市区
  • 考试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