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0-01-14 09:38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规则是由概念组成,它反应了概念之间的关系,规则学习以掌握相应的概念为基础,其实质是学生能在体现规则变化的情境中适当应用规则。这种规则就是加涅学习结果分类中的( )。
A.言语信息 B.智慧技能
C.动作技能 D.认知策略
2.下列哪项学习属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
A.学生兴趣盎然地听科普讲座 B.学生用谐音法记忆单词
C.科学家探索新材料 D.玩走迷宫游戏
3.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其它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称为( )。
A.刺激分化 B.消退
C.刺激泛化 D.获得
4.坐巴士会晕车的人,在乘船、乘火车也会有类似的反应,这是( )。
A.条件反射的消退 B.条件反射的泛化
C.条件反射的分化 D.条件反射的习得
5.根据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食物可以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则食物是( )。
A.中性刺激 B.无条件刺激
C.条件反应 D.无条件反应
6.在我国,班级授课制最早始于( )。
A.清末 B.明朝
C.秦朝 D.辛亥革命以后
7.班级授课制的特征可以用以下那哪几个字概括?( )
A.班、课、生 B.师、生、课
C.师、生、时 D.班、课、时
8.“在教学中,教师的教要依赖于学生的学,学生的学要靠教师的教,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这句话说得是( )的规律。
A.教师主导作用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 B.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统一
C.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 D.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
9.讲授法的优点不包括( )。
A.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B.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
C.有利于因材施教
D.有限的教师可以教更多的学生
10.“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 )。
A.非指导教学模式 B.发现教学模式
C.发展性教学模式 D.暗示教学模式
【参考答案】
1.B
【解析】加涅认为认知策略是一种特殊的智力技能,它与智力技能的区别是:智力技能是个体学会使用符号与环境发生作用,是处理外部世界的能力;而认知策略是对内组织的技能,它的功能是调节监控概念和规则的使用,是处理内部世界的能力,是个体对认知过程进行调节与控制的能力。认知策略使用的先决条件是具备相应的智力技能。故本题选B。
2.A
【解析】奥苏泊尔有意义学习分类:一个维度是学习进行的方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另一个维度是学习材料和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选项A中“兴趣盎然地”体现的是有意义学习,“听科普讲座”体现的是接受学习。故本题选A。
3.C
【解析】刺激泛化是指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其它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故本题选C。
4.B
【解析】刺激泛化是指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其它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坐巴士会晕车的人,在乘船、乘火车也会有类似的反应,这是条件反射的泛化。故本题选B。
5.B
【解析】根据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食物可以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则食物是无条件刺激,此时的唾液分泌反应是无条件反应。故本题选B。
6.A
【解析】在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清政府与1862年设于北京的京师同文馆。故本题选A。
7.D
【解析】班级授课制的特点如下:(1)按学生年龄和知识水平分别编成固定的班级。即同一个教学班学生的年龄和程度大致相同,并且人数固定,教师同时对整个班集体进行同样内容的教学。(2)按“课”教学。即把教学内容以及实现这种内容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展开的教学活动,按学科和学年分成许多叫作“课”的小部分,一课接着一课地进行教学。
(3)按“时”授课。把每一“课”规定在固定的单位时间内进行,这种单位时间称为“课时”。这三个特点可以概括为:班、课、时。故本题选D。
8.A
【解析】题干是对教师主导作用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的具体阐述。故本题选A。
9.C
【解析】讲授法的优点有: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科学知识等。缺点是:不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因材施教,容易造成“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效果。故本题选C。
10.A
【解析】学生中心模式又称非指导教学模式。在这个模式中,教师最富有意义的角色不是权威,而是“助产士”与“催化剂”。这种模式主张“学生中心”“学习自由”“给学生安全感”“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营造出一种安全、自由、平等的环境和气氛。故本题选A。
文章来源:教师招聘网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大白
下一篇: 以下对信息技术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